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
小时候,我住在农村。中国的农村好像一个个马蜂窝,每一个蜂窝都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一条小路,通向一个个村庄,每个村大约八十户农家,每户平均有六人:夫妻俩人,也许有两个孩子,再加上祖父和祖母。所有这些村子同市镇不过十几里,一天可以来回。镇上的集市定期举行,食盐、铁器等必需品在这里交换,甚至婚姻通常是由镇上的媒人撮合的。中国的家庭是自成一体的,家庭成员的地位是由儒家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规定的,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处在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这种家族制是父系的,女人留在家里,女子嫁至他乡,同村同姓,每个村都有一个宗族的祠堂。
农民的生存是和土地密切相关的,“有土始有财”不仅是地主老财的追求,也是农民的最大希望。由于人多地少,农民把承袭下来的土地几乎全部用于生产口粮。稠密的人口与土地的精耕细作相依为命,在小块土地上花大量人力,并以人的粪便作为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收成还取决于老天的帮忙。这就是旧中国的“三农”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多的民,是东方社会的“根”,农民的生产、生活、意志和要求,是潜在的巨大无比的力量,从根本上左右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还包括副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五业合称“大农业”。按照产业出现的历史次序,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因为农业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最先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只是一种初级产业,农业的产值与其他产业相比,不是最高,但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至关重要。
农业的基础地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农业养活了人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便没有人类的其他一切,更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农业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二是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是这些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和农村还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市场,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可见,农业对国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为国民提供食品和为工业提供原料这两个方面,但中国的农业还有一种特殊的贡献,那就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圣经”。
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我们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人口20%多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在不断扩大。每年人口在净增加,而耕地在不断地减少,农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何况农业是与自然交织在一起的产业,无法预见“天然”的灾害。
怎样发展中国的农业?用农民的话来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首先要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面积,稳定产量,调整农产品价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落实各项富农政策。
农业发展要靠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一个土豆在地里也许不值钱,但到了菜篮子里可能变成5角钱,而到了肯德基的餐桌上,则变成为5元钱。这一简单的“薯条现象”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经济学道理:农产品深加工问题。
高新技术使现代农业发生四大革命:一是基因革命。它是将某些生物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去,从而培育出人们需要的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在品质改良、增加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绿色革命。它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集保护环境与发展农业于一体,改变了传统农业主要依赖大量化工产品而对环境的破坏。三是信息革命。它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自动检测。美国农业依靠信息技术,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却养活了3亿美国人,还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四是能源革命。它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把生物中的能量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利用的能源。
目前,“三农”问题集中在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农民增产不增收,买的都是贵的,卖的都是贱的,给的都是欠的,要的都是现的。农民收入减少,带来许多问题:一是制约农民生活,不利农村稳定;二是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三是制约国内需求,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做好加、减、乘、除综合运算。
所谓加法,就是“多予”——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国家不仅要减免农业税,而且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还要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所谓减法,就是“少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国家不仅要减免农业税,而且要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所谓乘法,就是“放活”——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和粮食流通制度改革,发挥“乘法效应”,增强农业发展实力。
所谓除法,就是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和农业保险制度,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中国的现代化当然包括农业的现代化,但现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好像是一辆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的大车,拉车的人很吃力,车上的人还嫌慢。后来有人出主意说:一部分人下去推车。于是,车上的一部分人下来,车子也轻了许多,所以跑得快了。眼看要走出泥泞的道路步入高速车道,只见车子抛下推车的人扬长而去。被抛弃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上那些并没有使力的人,只得在泥泞的道路上用双脚跋涉。这就是少了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过程。农业作为母体性产业,养育了工业,在工业可以自立的情况下,它不应该依赖农业的养育,而且应该反哺农业,这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关系”。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人才,特别是要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 ◇ ◇ ◇ ◇ ◇ ◇
考点好易通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D)
A.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脆弱
C.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难点碰碰车
你想当现代农民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