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恐龙足印留陇原

恐龙足印留陇原

时间:2023-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恐龙足印留陇原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河畔,一大片巨型恐龙足印化石让人注目。这是孤立出现的两个恐龙足印化石,而且行走的方向也不同。又挖了两天后,又一只恐龙足印呈现出来。这些恐龙足印化石群保存完好,清晰度高,足印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2001年12月,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由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恐龙足印留陇原_甘肃地矿史话

恐龙足印留陇原

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河畔,一大片巨型恐龙足印化石让人注目。

在已经揭露的4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有10组恐龙足印化石,其中六组非常清晰。在出露的120多个左右的恐龙足印化石中,最大的一个足印化石长1.5米,宽1.2米。它的两只脚印之间的距离前后达3.75米,左右间距达3.45米。专家证实:这是世界上已发现恐龙足印化石中最大的。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1.7亿年前或1亿年前,属于中—晚侏罗世或白垩世。

这样重要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是如何发现的?

img121

恐龙足印化石群坐落在群山中

1999年7月,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勘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博士,结合自己在甘肃境内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经验,根据前人在甘肃进行地质考察和研究的资料,决定在兰州—民和盆地一带,进行更深层次的古生物地质调查,而且将重点放在恐龙足印化石方面。经过反复研究与筛选,决定将古生物地质调查的方向定在永靖县境内的盐锅峡一带,并且开始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1999年8月26日,李大庆领着几位工人从盐锅峡大坝沿黄河北岸向西开始进行古生物地质调查。临近中午时分,他们到达了一条小冲沟下面。那时天太热,大家都感觉到有些累,便休息了一会儿。李大庆虽说身体在休息,但眼睛和脑子却没有休息。他发现眼前的小冲沟是一条砂岩,如果有露头的话,可能会好找一些。果然,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恐龙化石自然露头。后来他们又发现了一处自然露头。这是孤立出现的两个恐龙足印化石,而且行走的方向也不同。

img122

三组清晰的巨型蜥脚类足印及卧痕

当时天特别热,是中午最热的时候,李大庆对同事说,顺着这个方向找下去,应该有所发现。他们继续往山上爬。爬了大概有两三百米远的距离,刚拐了一个山弯,李大庆一眼看过去就有一个三趾的脚印。再往下一米处还有一个坑。

李大庆目测了一下,前后两个点直距也就二百多米。这就是他们后来挖掘的这个点,也就是现在已经清理出来的那个400多平方米的恐龙足印化石现场。

根据已经发现的这两个足印化石所呈现出来的前指印,他们开始往前挖。李大庆根据步幅判断,觉得应该是一个两足行走的东西。当往右边再向前挖一米时,一个足印再次出现,这些应该是一组足印。李大庆认为,如果再往前挖肯定还会有足印。基本上是1米~1.1米就会出现一个足印。当大家继续往前挖时,突然出现一个垂直方向的足印,有人说,拐弯了。李大庆看了一下说,不会。即使拐弯不能这样拐。然后让工人顺垂直方向挖。结果在垂直方向也出现了足印。李大庆认为这是另外一组。这两组呈十字交叉重叠的状态。他们又顺着十字交叉的后一组的方向开始往山里挖掘。这个方向面临的是一个陡坎,真正推进的速度很慢。但他们依然没有停止。这个时候他们挖掘出来一个半圆形大坑。李大庆说他当时的第一个感觉认为这个能量关系是不匹配的。从沉积的角度分析,这个大坑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和形成岩石层面的能量环境是不匹配的。于是他决定继续往里掏,结果一掏就又出现了一个足印。前面一个小的坑,后面一个大的坑,中间有一点重叠。一量后面这个坑长为1.18米,宽为0.9米。

挖掘依然在进行。集中挖掘是2000年4月-6月,而且是顺着这个“大家伙”前指的方向往前挖。李大庆认为前面应该还有足印。但面对横在前面的陡坎,再挖两三天才能挖到预定的距离。大家的担心是时刻存在的。又挖了两天后,又一只恐龙足印呈现出来。李大庆认为,作为一种判断,这可能是一种四足行走的足印。四足行走不可能是一条线,应该在往内侧的位置有一只足印。便吩咐再往内侧的位置挖,结果又出现了一只足印。

李大庆集中人力开始大面积挖掘。方向很明确,就是再往前往后挖。结果就出现了一大片“大脚印”。

到目前,在已揭露的2000平方米面积上共有10类150组1724个足印。经鉴定,这些足印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类恐龙足印和一类鸟脚类,一类翼龙足印和形态独特的虚骨类,另一类二趾形足印,还有尚未归属的单个足印。这些恐龙足印化石群保存完好,清晰度高,足印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2001年12月,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由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窦 贤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