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思维定势所局限,结果得出的结论与事实有极大的出入。这就是思维障碍。
请看下面的故事:
谁之吻?
——思维定势的误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列火车上,车厢里突然没了灯光,到处漆黑一团。相对而坐的4个人分别是法国青年男军官、德国青年男军官、年轻漂亮的小组、满脸皱纹的老太婆。突然,他们听到一声响亮的亲吻声,随之是一声响亮的耳光声。4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活动开了:老妇人钦佩小姐有节操,不轻易让人占便宜;漂亮小姐很纳闷,竟会有人去亲吻那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德国军官很委屈,自己没做荒唐事,干吗挨耳光?法官军官很得意,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杰作。原来,灯一灭,法国军官响亮地吻了一下自己的手背,随即给了德国军官一记耳光。一个恶作剧,引来诸多误会。
他们都是怎么想的呢?
老妇人想:被亲吻的当然是年轻漂亮的小姐,而绝不会是其他人,更不是自己了;甩耳光的自然是那位不愿受辱的小姐。所以,她钦佩小姐。
小姐想:自己没有被亲吻,那么,能被亲吻的就只有那个老太婆了;连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也要亲?叫人纳闷。
德国军官想:自己没有去亲吻别人,那么,干坏事的一定是那位法国军官;被欺负的女人打错了人。自己遭殃,白挨打。
这一切都在法国军官的预料之中,也是他搞恶作剧的依据。
那么,法国军官的预料依据的是什么?显然,老妇人、小姐、德国军官所想的都是法国军官所预料的、所依据的。这一切都是经验性思维定势在作祟。
再看一个例子:
谁是傻瓜?
——传统习惯误导人
智者韦伯与富翁杰米订了一个合同:在一个月内,韦伯每天给杰米10万元,杰米第一天只回报韦伯1分钱,但此后每天的回报数额应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高兴极了,暗笑韦伯是个大傻瓜,且一再坚持要持续3个月。韦伯笑笑说:“我钱不多,先来一个月吧;到时你如果还有兴趣,我会奉陪的。”
谁是傻瓜?
尊敬的读者,您支持谁?如果没有把握,奉劝您千万不要小看倍数。由一变二是小事,但经得起30次翻番吗?那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您的选择出了错,肯定又是经验性思维定势在作怪。如若不信,请动笔算算看。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一、破除思维定势的根基:观念更新破藩篱
先让我们看看两个小故事,兴许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天国的故事
——观念不同,思维不同
一个西方老太太与一个中国老太太同时上了天国,两人都乐滋滋的。见了面,两人搭上了话。“您好,您老无疾而终,真该高兴啊!”西方老太太问候中国老太太。“是啊,我昨天还忙着呢!积了几十年,到昨天终于积够了买房子的钱,为儿子买了一套住房,我死而无憾了。”中国老太太喜形于色。“我也为房子高兴啊!30年前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到昨天终于把款还清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中国老太太为买房辛劳一生,自己一天也没有享受过,还感到欣慰;西方老太太贷款买房,享受30年,高兴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别人添麻烦。两人的思想观念相差多远啊!今天,贷款购房、贷款接受教育的多了,贷款旅游则常遭人戳脊梁骨。这都是观念问题。要破除习惯性思维定势,先得洗洗脑筋。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某县领导干部的两次会议
——观念不同,方法不同
某县领导干部研究如何发展经济,讨论来讨论去,第一难题是资金。会议的思路是:先筹集资金,再根据资金数额确定负责干部,组建工作班子,然后选择、论证项目方案。由于该县经济落后,连续开了3天会,资金仍未落实,一切成了空谈。
其后,该县领导班子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得到不少启发,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又聚在一起开会,决定开发本地一条难得的千米溶洞河,发展旅游事业。观念新了办法多:尽管自己没有资金,但对外发布消息,邀请各路人士踏勘,结果财神上门,人才上门,纷纷要求加盟。这样,地方出资源,外部送钱来:有的开路,有的整修河道,有的办饭店,各发各的财。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就业路子宽了,服务业发达了,市场繁荣了,税收大幅度增加。
这个县的领导原先的思路是先有资金,后选项目。他们的思想很清楚:没有资金,哪办得成事!经济发达地区的领导的思路就不同了。他们认为,不管有钱没钱,先找个好项目。只要项目好,有资源,有钱赚,自然有人把钱投进来,何必为钱发愁;只要项目好,可成就大事业,自然有专业人才找上门,以求实现人生理想。同一批人,前后思路迥异。前者用习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后者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请看下面的故事: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之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价。”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日而马价十倍。
这是人们熟知的“伯乐相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卖马人请伯乐,是在请“权威”;伯乐出场,发挥了“权威”的作用;“马价一日十倍”,显然是“权威”效应。马还是那匹马,前后几天,遭遇完全不同,原因全在于盲从。我们应该钦佩卖马者的智慧,但是,一味地赞美,似乎也有问题吧?
如果不与实际联系,盲目相信,盲目服从,凡事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处处落后,事事被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盲从性思维定势呢?
1. 要不畏权威,勇于独立思考
在创新思维面前,自己的独立思考才是可贵的。
科学家都是权威吗?请看——
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的
——不畏权威,勇于独立思考
19世纪,一些科技人员开始研究人类上天的可能,着手研制飞机。可是,反对的力量十分强大,他们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科技名流。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勒让德,这位最早用三角方法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距离的科学大师认为,企图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东西到空中飞行是永远不可能的。这一观点得到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的支持。西门子认为,飞机根本上不了天。能量守恒定律的发明者之一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也大泼冷水,认为想将沉重的机械送上天纯属空谈。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经过对各种科学数据的反复计算,也拿出权威的结论:飞机根本无法离开地面。由于众多科学大师与学术权威的坚决反对,金融界、工业界对飞机的研制也持不合作态度,飞机研制陷入重重困难之中。
1903年没有上过大学的美国人莱特兄弟首次将飞机送上天。莱特兄弟学历不高,有关知识都是自学得到的。他们如初生牛犊,不惧虎狼,不在乎权威的反对。他们细心观察鸟类的体态结构及翅膀的动作,从中受到启发,再运用科学原理反复试制、修改,终于取得突破性成功。
朋友,科学理论是相对的,具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有些人虽然知识不足,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奋力拼搏,因此获得成功。权威人士常常以自己头脑中定型的见解,甚至是自己苦心研究得到的有效成果为依据,紧紧抱住不放,遇到同类事项总是以之为标准去衡量,而不愿去思考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故而曾经先进过的东西有时反而成为创新思维的障碍。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谈到科学家的胆魄时曾说:“当你老了,你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一旦有了新想法,马上会想到一大堆永无休止的争论;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到处寻找新的观念,大胆地面对挑战。”为什么有些大人物成名之后辉煌难再,其重要原因之一恐怕就在这里。反对研制飞机的那些科学大师们就是这样。我们应该学习莱特兄弟,敢于挑战权威。
老师都是“权威”吗?请看——
花儿为什么开了
——无邪童贞最清纯
有一天,幼儿园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开了?”
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
另一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给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孩子们比一比,看看哪个穿的衣服更美丽。”
第四个孩子说:“花儿想伸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在唱什么歌。”
年轻的老师被感动了。老师原先准备的答案是:“花儿为什么会开?”“因为天气变暖和了。”
朋友,孩子们的想法与老师的“标准答案”相差可真太远了。如果按高考评分法,孩子们恐怕都是得“鸭蛋”。可是,孩子们的答案多好啊,想象丰富,新鲜生动,内容多姿多彩。相比之下,老师的“标准答案”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创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孩子们敢想敢说,不管“标准答案”,不怕别人笑话,才会有那令人感动的回答。我们在训练创新思维能力时,应当学学孩子们,多点童心,这样才能不被“标准答案”束缚。
名人都是权威吗?请看——
“王妃效应”
——千万别迷信名人
英国王妃戴安娜容貌绝伦,仪态万千,气质高雅,举止脱俗。英国的民众都为之而倾倒,全球女性视之为偶像,争相效仿。王妃的发式、服饰、爱好,一直是媒介、商界关注的焦点。只可惜王妃从来不与商家方便,不与广告沾边,令商家爱之弥深,失望弥切。
无奈之中,商人来了创意。伦敦一家濒临倒闭的珠宝商店,经广泛寻访,找到了一位形貌与王妃酷似的姑娘。他们让这位姑娘研习王妃的言谈,模仿王妃的表情,效法王妃的举止,待渐入佳境,即令高级化妆师依王妃模样全面包装,最大限度地缩小其与王妃的差距。一切妥当之后,成功导演了一出“戴安娜王妃光临珠宝店”的独幕剧。其时,大批随从,高级轿车,恭敬迎候,热闹非凡,引来成千上万的围观者,招来各种媒体广泛报道。人们奔走相告:戴安娜王妃驾临××珠宝店了。
轰动效应、权威效应令这家珠宝商店门庭若市,盛况空前,当然也就起死回生了。虽然英国王室为了王室尊严,对商店的做法严加责难,但整个活动始终没有露出“王妃”二字,没有留下任何把柄,因此谁也拿他没办法。
我们反对迷信权威,可是有人还在迷信权威,那就利用这种迷信心理,构设良好创意,好好教训他们。显然,理性地讲,珠宝店还是那家珠宝店,店里的珠宝仍然是那些珠宝,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因为众人迷信,结果珠宝店身价倍增。迷信名人的人,除了多花一些买珠宝的钱,大约也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了。这个老板真是“聪明”!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智慧高人,都有科学权威。他们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为社会进步贡献聪明才智,应该受到尊重,应该得到尊敬。但是,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时代制高点不是历史终结点,历史也永远不会有终点。因为人类总是在否定昨天、完善今天、创造明天中不断发展的。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大发明家正是在挑战权威中实现历史性创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仔细思考,引以为戒。
2. 不盲从众人,敢走独木桥
跟风、随大流是很多人的“通病”,是思维懒汉的“专利”。扔掉“通病”,丢掉“专利”,哪怕是独木桥,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请看——
滞销品为何成热销货?
——不盲从众人,敢走独木桥
酷热的夏季,一家水果店前排着长队,人们相互约束:不许加塞,不许超量抢购。生意红红火火的,因为这里卖的是适时对路的新鲜货。街对面的服装店冷冷清清的,因为店里卖的是积压多时的防寒服。老板既羡慕水果店,又为自己着急。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几个熟人,认真向他们介绍商品的特点与优点,并说明价格的合理性,引导他们购买,一时造就一种热销景象。老板不失时机地在店门口醒目处贴上一张广告:“非经许可,每人只能买一件”。售货员不知就里,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老板。
几分钟后,一位顾客看到这里商品俏销,也进店了。他看了看防寒服,随即买下一件,又怯生生地问:“只能买一件吗?”“很抱歉,为了照顾面广一些,每人只能买一件。”老板悠悠地答。看到这位顾客磨磨蹭蹭不肯离开的样子,老板额外照顾了两件。过往客人纷纷进来了,这个一件那个两件,争着抢着,好不热闹。有的与售货员套近乎,抱走一大包;有的批评老板的规定,要求多买几件;有的维持秩序,让大家排好队。对面水果店也来电话:脱不开身,请留下两件。就这样,滞销品成了抢手货。
从众是人的通病,总认为多数人这样做了一定有道理,自己何必多加考虑,随大流就是了。在上面的例子中,服装店老板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
这种从众行为固然有思维惰性的因素,更多的是盲从的思维定势作怪。
请看——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真是这样吗?
这句谚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告诉人们,黄鼠狼是吃鸡的,是鸡的死对头。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一位老师也是自小就知道这句谚语,但是后来他产生了怀疑,他决定通过实验查查这条谚语的真实性。他做了两个实验。一是他花了20年的时间解剖了1 000多只黄鼠狼的胃。他从黄鼠狼的胃里的残余物中发现黄鼠狼的主要食物是老鼠,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害虫,但是从来没有发现过鸡肉、鸡骨等残余物。另一个实验是他多次把黄鼠狼和鸡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的黄鼠狼不仅不会向鸡发动进攻,而且他们还相处得十分融洽,各吃各的,互不相扰。
美国社会学家所罗门·阿希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有许多不幸,其中有33%的错误在于错误地遵从别人。看来,从众心理不仅影响新创意的诞生,而且会导致严重失误。事实正是如此。我国经济建设上的许多失误就源于从众跟风。20世纪80年代,彩电、冰箱热销,一时厂家峰起,遍地开花,全国生产彩电、冰箱的厂家竟达数百家。然而,好景不长,到今天,很多都倒闭了。
人们也常说,走自己的路,少往人多车挤的地方凑。创新思维讲究独到与创新,强调避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可要做到这一点偏偏很不容易。不止有感情的人,连小动物也会盲从。
毛毛虫实验
100多年前的19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约翰·亨利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些毛毛虫头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圈,并在圆圈中放上一堆毛毛虫爱吃的食物。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毛毛虫只是一个跟一个绕着食物按科学家安排的轨迹爬行前进,直到饿死,竟没有一条毛毛虫爬向食物。
似此“集体主义精神”、可怕的从众行为肯定是创新思维的大敌。如果其间有敢走“独木桥”者,就不至于全部献出生命。
的确,盲目从众会造成很大的遗憾。请看下面的例子:
王安石游褒禅山
——盲从的遗憾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作者虽意在表达自己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志向,但我们今天读来,此文对从众心理的阐述也是鞭辟入里,让人深受启发。现摘录两段于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为一代人杰,尚且因同行某君“欲出”的动议而失去独见,作为常人的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克服从众心理了。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他人所不能创造的事业。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视同创新思维的精美创意,则“不随以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经不起“怠而欲出者”的宣传与诱惑,“遂与之俱出”,则只能收获后悔而无缘无限风光了。可见,权威并非都是高层人物、学界泰斗,身边那些受自己尊敬、信赖、崇拜的人,其实也是自己心中的权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3. 不迷信经验,敢于大胆突破
毋庸置疑,经验对于我们处理日常问题是有利的,但是,经验对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人们对经验过分依赖乃至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无法突破。
历史上不少发明创造的性能大打折扣是由于受到了经验型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的甚至因为这种定势的影响而失败;相反,如果没有受到经验型思维定势的影响,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请看——
为增大火箭推力,是串联还是并联?
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航天领域有这样一个事例。以当时美国和苏联的科技水平来说,两个国家都具备将火箭送上太空的能力,实际上美国的技术水平要比苏联的稍高,但是当时有一个技术难点就是火箭推动力不够,摆脱不了地球的引力。当时,美苏双方的专家都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尽量设法增加所串联的火箭数量,以增强推动力,但是尽管火箭数量增加了,火箭的推力仍不够将卫星送上太空。
后来,苏联的一位青年科学家突破了这一经验型思维定势,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只串联上面的两级火箭,下面使用20个火箭并联作为推动。经过严格的计算、论证和实践检验,证明这个办法是可行的。这种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火箭的初始推动力和速度,从而能够摆脱地球的引力。正是由于这一设想的提出,使得苏联在美国之前将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轨道。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经验的狭隘性表现在经验的时空狭隘性、主体狭隘性和经验之外的偶然性。
有一位思维学家用以下的题目对100人进行了测试,结果只有2人答对。题目是这样的:
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和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解难分之际,一位小孩跑来,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回答道:“我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局长是什么关系?
答案是:岳父和女婿吵架,公安局长是女人。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习惯认为公安局长是男的。如果这样,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答案了。
4. 要不怕失败,永远信心十足
缺乏自信,人格难以完整;害怕失败,心理不会成熟。我们要相信自己,大胆创新;只要明白失败不是错误的道理,明天才会迎来成功。
请看——
大鱼为什么吃不上小鱼?
——不怕失败,永远信心十足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个用透明玻璃隔开的鱼缸里,一边放一条饥饿的大鱼,另一边放一条美丽的小鱼。开始,大鱼一见小鱼,立即猛扑过去。当然,小鱼是吃不到的,大鱼的头撞到玻璃上了。饥饿已极的大鱼并不善罢甘休,一次次地扑,一次次地撞……力使尽了,亏吃够了,它也就停了下来。
后来,心理学家把隔在中间的玻璃悄悄抽了出来。大鱼、小鱼都越界游来游去。尽管大鱼饿得慌,尽管小鱼就在大鱼身边转悠,但二者相安无事,大鱼再也没有勇气与信心去扑食小鱼了。
你看,“大鱼”多么可悲,多么可怜!枉有其“大”的躯体,只因为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得不忍饥挨饿。可见,要战胜自己,还得先让“心理”强大起来。
人也如鱼,挫折一多,就容易滋生退却、胆怯、不自信之心。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说明,成功与失败是相联系的。可以说,成功是经验上的成功,失败是教训上的成功。不必将失败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必因失败而放弃努力。
二、破除思维定势的方法:视角转换天地宽
破除习惯性思维定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到传统功能之外寻找功能
主要功能之外还有功能,而且可以是有特殊意义、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找到它,创新可能就从那里诞生。
请看——
让不用毛笔的人买毛笔
——到传统功能之外寻找功能
毛笔是写字、绘画的工具,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为“文房四宝”之第一宝。即使在今天,毛笔依然为国人所喜爱,依然有它的市场。可以说,毛笔自诞生之日起,其功能早已定型,谁也不曾去思考它还能派上什么用场。正因为如此,毛笔几千年按贯制沿袭了下来。
《中华经济时报》有篇文章以“让不用毛笔的人买毛笔”为题,颇为醒目。该文介绍一家毛笔企业创造市场的奇特思路。企业将毛笔定位为纪念笔——以婴儿胎发为原料制作胎毛笔,以新婚夫妇的头发为原料制作结发笔,以老人头发为原料制作寿笔,此外还开发“合家欢笔”“生日笔”“友情笔”等。这一创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顿时市场大开,财源滚滚。
这个主意真是不错。创意人放弃毛笔的书写功能,而赋予毛笔全新的功能,结果开发出一个大市场,引来了滚滚财源,实在可敬可佩!
由于历史悠久,深入人心,毛笔的形象与功能早已在人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可是,具有思维创造性的人勇于抛弃“写字、绘画”这一传统功能,从零开始,重新构设毛笔的用途,创意就从这里诞生了。
联想到被拆毁的柏林墙和因更新而拆卸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依常理,那些残余的废砖头、碎钢铁等早已进入垃圾范畴。但是,在创新人士看来,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他们破除了“垃圾”的思维定势,他们将废金属改造成了戒指、手链,将废砖头加工成雕塑、玩具,连废水泥、沙石也被充分利用了,垃圾成了具有纪念价值的工艺品。结果制造出来的产品十分抢手,大受欢迎。此类变废为宝的创意含金量很高,这应归功于思维主体对习惯性思维定势的破除。
一般地说,一事物的主要功能很突出,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司空见惯,在认识上也会产生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会扼杀创造性。要突破这一定势,在思想上要敢于否定传统功能,先让传统功能“下岗”,然后为它另寻出路。
比如,电灯的传统功能是照明。突破照明,开发它的其他属性,让它在其他场合发挥作用。于是,取暖的功能浮现了出来——浴霸诞生了;充当阳光的功能被开发了出来——鱼缸的水草靠它实现光合作用。此外,医疗、卫生、科研等领域的专用灯具也一样一样问世了。又如,眼镜的传统功能是调节视力,突破它,让视力正常的人也戴上眼镜,于是,遮挡阳光的太阳镜出现了,起装饰作用的墨镜上市了,预防近视的保健镜投产了……
2. 到传统规矩之外寻找规矩
鸡蛋再密也有缝,规矩再严也有洞,找到它,利用它,就可能发现新的天地。
请看——
不付保管费也能存珠宝
——到传统规矩之外寻找规矩
银行的金库设有保险箱,为客户保存贵重物品。有些富贵人家将金银珠宝、存单股票放在家里总不放心,为保险起见,就存放于银行金库的保险箱。当然,得交付一笔费用。想存物品,那就交钱;舍不得钱,那就免存。社会“游戏规则”如此,几百年来不变,也算是一种社会规矩,一种社会习惯。
第三条路其实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破除习惯性思维定势,能不能破旧出新。一位聪明的犹太人运用创新思维解决了这一问题,还给银行家们上了一课。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原文引用这个例子:
犹太人来到银行贷款部。
“请问先生需要什么帮助?”贷款部主任问。
“我想借点钱。”
“没问题,你要借多少?”
“1美元。”
“1美元?”经理有点意外。
“是的,只需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多借也没问题。”
“好吧,这些可以吗?”犹太人拿过皮包,取出一堆股票、债券,“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您只借1美元吗?”
“是。”
“年息为6%,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将这些股票、债券还给您。”犹太人接过1美元。
1年后,犹太人还了债,取回股票债券。当经理问及为何只借1美元时,犹太人笑答:“保险箱租金太高,变通一下,我只花6美分。”
都说犹太人精明,确实如此。银行制度应当算是比较严密的了,可还是让他钻了空子。看来,只要坚信一点,破旧之后必能立新。
在上面的例子中,贷款并不是那个犹太人的目的,存放票证才是真意。他不囿于常理,不受制于“习惯”,巧妙地利用银行家的习惯性思维定势,为自己找到了方便。在“习惯”上,人们为贷款而抵押,且希望少押多贷;银行为保证自己的利益,则“习惯”地要求多押少贷,因而,押不嫌其多,贷不嫌其少。这一切都成了“习惯”,银行家与贷款人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且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故而逐渐成为定势。可是,在勇于创新者眼里,鸡蛋再密也有缝,再传统的“习惯”也有空隙。果然,犹太人在严密的贷款制度中找到了可资利用的空子。这首先应归功于他敢于破“为贷而押”的“习惯”,反行“为押而贷”的创新。这是对“习惯性制度”的创新。
行为上的习惯性势力很不容易克服。所谓习惯成自然,一旦形成习惯便难以更改。
请看——
小徒弟将脑袋当葫芦
一个小徒弟拜师学理发。徒弟很聪明,学得很认真,手脚也灵活,深得师傅喜欢。学习刮脸刮胡子时,师傅先让他在一个大葫芦瓜上练习。小徒弟一招一式地练,动作很细很轻,颇得师传。就是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每回练习完毕,刮刀总是往瓜蒂上一扣,将刀留在瓜的蒂头上。师傅一次一次纠正他,他总不以为然,笑着说:“这是瓜,不是人,有啥关系?”就这样,小徒弟“毕业”了。独立为第一位顾客理发时,他告诫自己,此刻刮的是人的脑袋,不是瓜,千万别再扎刀了。他一边想着一边欣赏自己的杰作,“嗑”的一声,刀口落到顾客脑袋上了。
你看,行为上的习惯势力太顽固了,但它毕竟是外现的,容易暴露,容易引起警觉,总归还有克服的压力;思想上、思维上的习惯势力“印”在脑子里,扎在灵魂上,非特别的克制力难以破除。
国家有法律,单位有制度,社会有规范,这一切都是社会活动的需要。作为公民,都应自觉遵守。但是社会是复杂的,历史是发展的,地区是有差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法律制度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也未必都能涵盖一切,更无法一成不变。须知,宪法每过若干年还得修改一次。如果思想僵化,那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当然,创新也有度。国家根本法度不能违反,明令禁止的事不能顶风冒犯。聪明人总是善于在法度、规矩之中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既破旧习惯,又当守法人。
3. 到传统办法之外寻找办法
老办法轻车熟路,方便省事,但陈旧落后;新办法新鲜活泼,生动有力,利于开创新事业。
请看——
温州市政府花小钱办大事
——到传统办法之外寻找办法
温州境内有条104国道,国道通过平阳,在一座大山边绕了一个大弯。为了把路拉直,温州市政府计划打通一条隧道,直接穿过大山,预算投资达4 900万元。
温州经济一天天发展起来,温州街道也一天天拥挤起来。为了改造旧温州,市里决定,拓宽人民路,建一条现代街道,投资概算15亿元。
温州拟兴建一个大体育场,也是一笔很大数额的投资。
修公路、建街道、办体育,都是公益事业。依传统习惯,得国家兴建,政府投资。可政府哪来那么多钱呢?
温州人勇于改革,勇于克服“习惯”——将消费性公益事业改为生产性经济事业,将政府投资的旧习惯改为社会投资的新思路。观念更新,思路改变,主意就来了:
隧道让企业家来打。他们公开招标,谁中标谁打洞,谁投资谁收益。政府只附一条政策:承包者按国家规定,对过隧道车辆收费,运营15年后,隧道无偿交还国家。就这样,这项工程国家不花一分钱,15年后拥有全部产权;承办人前期投资,5年左右即可收回,不但不赔本,还能净赚数千万元。
人民路让人民来建。政府按一定价格买下原人民路两侧的旧平房并拆迁。由于街小房小地价低,所花的钱不多。接着,政府公布人民路建设规划,定位为全市最繁华地段。对两侧土地公开招标,中间道路的建设费用由两侧中标者承担。中标者根据规划建高楼大厦,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办公楼或住宅。由于规划档次高,地价数倍于前,政府前期投入全部收回,中标者也颇多得利。
体育场让商家来建。这个体育场建在商场上,上面轰轰烈烈搞比赛,下面热热闹闹做买卖。体育场的部分座位动工前就预先出售。愿出5万元者,便可获得某个座位的免费使用权,不管何时何种演出或比赛的第一场,那个座位都是免费给你的。仅此两项筹得资金3000多万元。
温州市政府变由自己充当投资主体为只负责协调关系,将投资担子交给市场,交给社会,结果政府、社会、企业都得益,堪称好办法。
温州市政府的如上改革都源于他们的创新思维,源于他们对习惯性思维定势的有力克服。如果依老传统、老习惯,一切均由政府投资,政府充当投资主体,则建设步伐将大大放慢。习惯一破除,思维一改变,投资主体由政府变为社会,消费性设施变为生产性设施,一切都得心应手了。据报道,温州市政府决定5年内建设百项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60亿元,即每5天投入1亿元。偌大投资,除政府投资、吸引外资外,克服习惯,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筹资也是重要途径。这种对传统习惯行为的破旧创新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我们的社会是在儒家文化孕育下发展起来的,数千年讲究君臣父子纲常关系;我们的国家制度是沿用苏联的管理程式创立起来的,数十年实行计划经济,整个社会染上了“计划”的色彩。历史的积淀使我们习惯于不假思索沿用老办法,习惯于驾轻就熟走老路。老办法、老路子不一定都是坏东西,但如果局限于此,思路就打不开,步子就迈不大,生活就会像旧的录像带反复播放一样,索然无味,历史就将停滞。这种现象谁也不愿意看到。
其实,挣脱习惯,转换思路,可以发现许多好办法、好途径。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按季节种植蔬菜,依时令销售蔬菜,一切遵从大自然而行。北方人在冬天到来之前,用地窖储藏大量的大白菜,小半年时间就靠它下饭了。这是千家万户不成文的规矩,是多年传下来的传统办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自从大棚蔬菜诞生后,情况完全变了。人们不必再数月如一日单调地食用大白菜了,一年四季,菜市场里蔬菜丰足,品种繁多,根本就没有什么南方北方之别。
传统办法之外还有办法,的确如此,处处如此。就说写字做文章吧,“文房四宝”是不可少的,至少纸、笔是必要的。可是,电脑出现了,互联网普及了,无纸办公成了时髦。再说花钱,历来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家底过什么日子,寅吃卯粮是不会当家的典型表现;今天就不一样了,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等方式已登上了生活舞台。
有一位著名企业家说,遇上重要事项,如果你只有一种办法,那是最危险的。万一此路不通,你将措手不及。可见,破除旧办法,创造新办法,不仅有创新意义,而且有“狡兔三窟”的价值。
不过,思维惯性谁都有,要克服它困难重重,因为习惯势力太强大了。这里,让我们来猜猜两个谜语:
其一,一院隔两下,五男二女闹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直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品)
其二,一刀砍断,只留一截。(打一器物)
谜语一:“清明”二字,使人直接想到“清明节”,因此,思维总是将“用品”与“清明”这一特定的节气与节日联系起来,完全进入误区。其实,谜底是“算盘”,“清明”是清楚明白的意思。习惯性定势误人。
谜语二:“一刀两断”是人人熟知的成语,“一分为二”是人人皆知的常理,哪来一分为一的道理呢?受此制约,就难找思路了。答案是“圆圈”,谜面没有错,是习惯性思维定势的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