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90%取决于环境,个人努力只占10%,但这10%你错过了,给你90%的环境也没有用。机会不会等人,你在寻找它的同时要去培养自己的潜力。”这是万科公司创始人王石的成功感言。虽然他对于环境的理解未必人人赞同,但我们也许不会否认,环境在个人创业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创业当然不可一蹴而就,但好的环境会让我们顺风顺水,而坏的环境也可能使我们事事皆空。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自主创业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发展起来。创业在我国近30多年的发展中共出现了3次高潮: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农民个体经商为代表的创业;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出现了南方投资创业高潮;最后一次是世纪之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创业热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的,这项工作逐步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回顾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分成3个发展阶段:一是2002年之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1997年开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如清华大学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复旦大学教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武汉大学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等机构对学生创业给予注册、资金支持,等等。特别是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启蒙。2000年教育部下发文件鼓励和支持在校生休学创业,更是将大学生创业热推向了阶段性的顶峰。二是2002年至2010年,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02年4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自发探索阶段进入到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03年、2004年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又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三是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制定专门教学计划,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快速普及阶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国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经过多方努力,大学校园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成功创业的典型。虽然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水平和层次是不断提升的,从最初的盲目创业到现在的科学创业、理性创业,创业理论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得到发展和成熟。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环境
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特邀嘉宾张树新女士的一段话发人深省:“我觉得还是很高兴,就是说,今天中国的创业环境,真的开始有一些人不像10年、20年前,其实他们真的具备海外硅谷一样的一些基本创业环境了。他们可以凭着技术、凭着理想、凭着一个想法,然后今天就可以做出些企业来,也许不会走那么多颠簸和波折的路,这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的确,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一个可以看到的事实是:虽然大学生的创业环境还不完全成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前几年相比,还是出现了许多较好的变化。
具体而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的创业法律环境不断改善
与我国的其他各种立法一样,有关创业的立法也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保护作用日益彰显。
199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出台,这是我国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之后所制定的第三部涉及规范私营企业市场主体的法律,至此,我国关于私营经济的三种主要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主体法律已经基本完备。《个人独资企业法》最引人注目之处,在第八条中明确规定,只要有必要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出资、有合法的企业名称、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等,就可以申请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国家依法保护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2014年3月1日,经过修正后的《公司法》开始实施,加之“双创”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为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二)企业相关扶持政策与优惠政策不断增多
1.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及创业的扶持政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在法律政策中提出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规定,主管部门都正在抓紧实施。可以说,一个关注、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正在初步形成,突出体现在多种形式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对于创业者来说,优惠政策就好比是创业的助推器,能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及创业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
(1)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2)国务院2015年6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对“双创”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3)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这是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文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重点部署了智能制造试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信息基础设施、新业态培育等八大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建立并完善一个基于“互联网+制造”的生态体系,予以专项资金支持。
(5)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1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全年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日均服务用户2.7亿人次以上。
(6)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延续了“互联网+”政策,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被予以认可。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迅速形成了一股“双创”热潮。据统计,2015年1~9月,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1.16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40.9% 。
2. 支持和鼓励新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
(1)国务院批准的高新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以及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减按15%的生产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主业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
(2)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对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4)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1年。
(5)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6)对农村及城镇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实物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7)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三)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增加
近年来,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综观这些政策,可以把优惠政策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优惠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可以向人社部门申请办理《就业创业证》。持有人社部门核发的《就业创业证》(注明“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2. 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
简化对高校毕业生办理创业贷款的手续,可由高校毕业生为借款主体,担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亲属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的联合担保。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
3. 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 享受培训补贴
对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对大学生在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5. 免费创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6. 创新人才培养
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实施的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同时享受跨学科专业开设的交叉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等,以及探索建立的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7.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高校的各类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的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享受各地区、各高校推出的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8.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共享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和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以及高校学生成立的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9. 改革教学制度
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享受高校实施的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高校建立的自主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还可享受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的新探索。同时享受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以及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等系列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的教学实践活动。
10.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的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地方政府、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和与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可在享受各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享受相关培训、指导服务等扶持政策。
综上可见,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了解这些优惠政策,会让大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加坚定创业的决心。
(四)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创业者突破资金瓶颈
毫无疑问,获得启动资金仍是当前大学生创业最难以逾越的障碍之一,其实很多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创业思路和相当合适的创业项目而雄心勃勃,但在资金瓶颈面前又无一不变得英雄气短、望洋兴叹。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驱动,与过去相比,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多种融资渠道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金保障。当前有十余种融资方式可供大学生创业时考虑:银行贷款融资、信用担保融资、民间借贷融资、金融借赁融资、风险投资融资、补偿贸易融资、项目包装融资、高新技术融资、产业政策融资、专项资金融资、股权融资等。
当然可能不少人对上述融资方式还感觉相当陌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驾驭,但就目前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
1. 传统的融资方式
传统的融资方式是指通过亲属、朋友等获得创业资金的融资方式。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融资方式,适用于家庭条件较好或社会关系较广的创业者。由于亲戚、朋友等关系非常容易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所以如果能得到亲人、家属的支持并且其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那么创业者就能获得稳定可靠的启动资金。
2. 个人创业贷款
个人创业贷款是指各银行为支持民营经济、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的发展,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推出的面向个人、用于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贷款,旨在帮助发展事业的个人尽早实现目标。一般是个人因创业或再创业提出资金需求申请,经银行认可有效担保后而发放的一种专项贷款。目前,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各银行都已推出个人创业贷款业务。
3. 政府专门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寄托了国家和社会的期待与关怀,为保证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不少地方政府设立了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专项基金。
近年来,上海、重庆、广州、杭州等城市以及辽宁、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也都分别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提供5万元至50万元资金支持。
4.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是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待其发育相对成熟后,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以收回投资,取得高额风险收益。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将呈现蓬勃之势,这种趋势必将催生出一种新的融资观念和融资方式,从而为创业者提供一条崭新而自由的资金渠道。据统计,2012年我国风险投资各类机构已经达到1183家,其中风险投资企业就有942家,风险投资管理企业241家,当年募集资金136家,资本总量已经达到3312亿元。2013年中国市场风险投资交易数量935起,披露交易额120.5亿美元。根据道琼斯风险资源的统计,2014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总额达155亿美元。
(五)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为创业者提供了日益公平的竞争环境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市场代替计划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竞争趋向开放和公平。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企业不再受很多体制的束缚、限制,从而使生存空间能够无限延伸,发展活力得以充分施展。
对于创业者来说,公平、高效、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能有效降低创业的隐性成本,清除原来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无形中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系数。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经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选择屈从,因为它更强调创新精神;这个时代不迷信权威,因为它更崇尚“平民价值”。
(六)各地各高校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坚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构建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出台多项优惠措施,切实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及创业支持工作。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对毕业生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讲座,积极引导毕业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的针对性锻炼,并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素质结构,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明确规定,自主创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由旗县以上人事和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免费为其提供2年人事或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其间可参加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代理年限可计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陕西省政府投入5000万元设立“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已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可向当地银行申请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者,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免征营业税。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安徽省、广东省及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开办了创业网,启动了系列创业活动,以学校为依托,利用人才、科技、专业等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勇于创业的大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云南省每年安排12亿元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有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等自主创业。上海交通大学慧谷创业中心推出“零租金”措施,促进大学生“零首付”创业。中山大学联合广东风险投资集团成立了20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毕业生创业。四川农业大学每年设立10万元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对有创意、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予以经费、场地等支持。华侨大学设立了“华侨大学学生自主创业基金”,每年扶持5~10个创业项目,给予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每人1000~3000元不等的奖励。
三、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从1999年4月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办的高科技公司——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诞生起,大学生创业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务院、各级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也越来越熟知和认可。为了创业,不少大学生宁愿放弃宝贵的学习机会或学业。尽管各级政府也在为大学生创业鼓与呼,事与愿违的是真正选择实施创业的大学生所占比重仍无法实现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创业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创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比较难以解决。
(一)知识问题
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学文科的,在商业统计、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匮乏;而学理科的学生,虽然在商业、理财方面占有优势,但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传授了创业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讲,不知道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禁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一些学生不清楚自己要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给用户、顾客或市场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或用户为什么会购买该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将如何赢利和保证正常运营。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大学生在创业知识方面的严重缺乏。
(二)经验问题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他们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应付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他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办理各种手续中迷失方向。相当多的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试想,风险投资人若不在Yahoo初期引入职业经验人,Yahoo或许永远就是学生的一个想法。风险投资商更看重能有效组织产业资源的创业团队,并不看好那些徒有想法的聪明个人,因为即便再天才的想法也是可复制的,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
(三)资金问题
大学生刚从呆了十几年的校园里走出来,毫无资金积累,除了极少数有家庭支持资金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都将遇到这个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大学生创业,这同样是真理。创意是花朵,资金是水分,吸引不到资金的创意终将老去。比如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名大学生曾研制出一种道路冰雪清除机,可就是苦于没有资金,致使项目无法正常运行。
由于大学生创业风险较大,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对于尚处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哪怕这意味着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心态问题
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创业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在现实社会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过于理想化,认为似乎只要开一个公司就会一蹴而就,就会财源滚滚。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了解,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清华创业园的罗建北主任说,当她询问一些想创业的学生是否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市场调查时,得到的往往是理想化的推理:中国有4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每人购买一件,每件100元,我们就有400亿的销售市场。远卓公司的郑立新说:有创业热情是好事,但由于视野窄、理论性太强,导致不少原创缺乏可行性,经不起考验;学生不可过于自负,应当接受别人对其原创的打磨。同时,大学生创业也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还要有责任感,要对公司、员工、投资者负责;务实精神也必不可少,必须踏实做事。其实,再充分的创业准备都是不完善的,再周密的商业计划书也难免有没有顾及的地方,再团结的创业伙伴也会发生摩擦,再厚实的资金也有周转不灵的时候。也许有时候会觉得前途一片茫然,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无助,有时候又觉得创业太辛苦,无法再继续。但是胜利的曙光往往就在你最困难时刻的前面,坚持就是胜利。
(五)创新问题
创业要尽可能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学生创业一定要具备4个条件,其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其二这一发明能转化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其三这一产品要有预期的销路;其四要有可靠的资金提供者。因此,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
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要充分掌握和利用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政策支持、创业扶持、创业培训等优惠措施,多方寻找风险投资与融通资金;有必要认真学习相关创业知识,积极调整心态为创业做好充足的心理与知识准备,在自己创业前可通过模拟创业或实习为创业积累相应的经验;组建具有相应能力与水平的创业团队,以有效克服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自身具备足以创业的技术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应的技术优势;在创业取得一定进展后,有必要把握时机做大做强,而在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挫折时,也有必须积极应对,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总之,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素质,并进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