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退出机制的选择

退出机制的选择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创业的准备时期,创业者就应考虑设计好未来的退出机制。选择退出时机要参照进、退行业的市场竞争度。一旦确认继续经营的边际成本大于预期的边际收益,创业者就要着手实施退出。退出方式的选择需要科学性和艺术性,尤其需要专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在创业的准备时期,创业者就应考虑设计好未来的退出机制。创业本身是一项带有风险的创新活动,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创业失败,就需要考虑如何退出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创业者并没有遭遇创业失败,相反还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未来的经营出现了不确定性风险,有可能导致失败,或者创业者因某种原因想要结束创业活动,为保存实力,也要考虑退出问题。

一、退出类型

根据创业者退出创业的原因以及退出时的经营状况,可以将退出分为企业经营期正常退出和非正常(风险性)退出两种类型。

(一)经营期正常退出

导致经营期正常退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因为整个市场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已无法持续经营而进行清算,或者是正常的经营期满,创业者认为没有必要继续经营而停业清算。

(2)由于企业发展到某个阶段,或抓住某种契机,进行资产重组,或将企业兼并到另一集团性企业中,从而形成原有企业股权的变更及企业清算。这类清算和退出,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反映。

(3)由于企业法定经营期满,必须清算原有经济组织,建办新的经济组织。如非正规劳动组织的法定经营期为3年,期满后必须重新建办新的经济组织,应通过工商行政机关申办个体经营或小企业营业执照,或者创办新的非正规劳动组织。

(二)非正常退出(风险性退出)

导致非正常退出(风险性退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由于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而无法持续经营。

(2)由于不可抗力,如战争、天灾人祸、突发事件引起的风险。

(3)由于违规违法或违反政策经营,引起严重的司法诉讼危机,或因工商、税务稽查和处罚引起的危机。

(4)特许经营项目因特许授权人的欺诈行为引起加盟者的损失。

(5)特许经营因加盟者的违规经营引发整个经营项目的“一损俱损”等。

有专家建议,创业者在进行策划创业项目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既要考虑后续正常的扩张,更应注意到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并尽可能地做好规避和抗御风险的准备。要知道把握进入机遇、选择进入领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把握退出时机、选择退出方式,同样也是创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二、退出时机

在我国,许多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是不考虑退出的,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当创业者开始倾注心血创业的时候,就应该预设一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全身而退。那么,如何把握退出的最佳时机呢?

(一)根据行业成长特点选择退出时机

由于宏观经济紧缩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我国行业增长出现了新的特点,有的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如火如荼,而有的行业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这些变化可以作为退出时机的选择依据。

选择退出时机要参照进、退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就主要行业的风险投资分布而言,医药保健、生物科技等行业的产业化过程特别是中后期需要的投资规模较大,创业者有限的投资规模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加之这些行业进入门槛高、企业数量少,所以稍具规模的企业必然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的目标,而投资能力有限的创业者很难与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竞争。因此,进入这些行业的创业者必须从早期阶段开始参与企业的培育,在企业成长期,最迟在扩张期就应该考虑退出。

而软件、通信和一般信息产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大,投资机构可以轻易找到满意的投资对象。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资本需求量与风险投资的资本供给规模正好相当,所以,这些行业创业者宜在企业扩张后期和成熟早期退出。

分析各类行业在各自发展阶段上的时间规律,是把握退出时机的重要依据。例如,某行业的成长期为1年,而1年后仍未有进入扩张期的可能。这时,就应该考虑立即退出。

(二)根据创业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在衰退期之前一般可细分为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及成熟期5个阶段。总体来说,成长期前后是退出的最佳时机。因为在此之前企业还需要资本注入,特别是由于其现金流量为负,而投资者不愿投资前景不定的企业,此时选择退出非常困难;之后由于企业的成长较为稳定,获取超额利润的空间已经不大,创业资本滞留就显得没有意义。所以,如果将成长后期或扩张初期的项目出让给那些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者,由于每年有稳定的收益,正好符合了这类投资者的需要。

创业者退出的最晚时机,应是企业成熟期的初期,其实一般在扩张期的末期就应该考虑退出问题,此时的企业发展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其退出的价格可能比成熟期还要高。

(三)根据企业的现实业绩选择退出时机

根据投资项目预先设定盈利标准。项目盈利能力是影响退出时机的一个直接因素。除了那些经营不善或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投资项目,要积极准备退出外,企业还应对目前虽能维持经营、但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主动考虑退出。

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收益增值状况。当创业企业由小到大顺利地成长时,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研发风险、制造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依次被排除,创业企业的收益大幅增值。创业者应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创业企业实施运营监控,来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的收益增值状况。一旦确认继续经营的边际成本大于预期的边际收益,创业者就要着手实施退出。

三、退出方式

创业企业退出要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退出方式的选择需要科学性和艺术性,尤其需要专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一般而言,创业退出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首次公开上市(IPO)

IPO是一家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出售公司的股票。作为一种退出投资策略,公开募股可以使创业者获利,因为如果能够说服别人购买公司的股票,创业者就可以筹到大笔资金。如果创业者不想继续持股从而为股东创造价值,首次公开募股变成了公司发展的终点而不是起点。由于企业首次公开上市的条件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这种退出方式难度最大,在所有退出方式应用中所占比例最小。

在选择市场时,应考虑当地的投资环境,包括对上市的要求和投资者在该市场的活跃程度。目前国内企业可考虑的市场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香港联交所、香港创业板、新加坡证交所、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等。

公开发行股票虽然能够筹集进一步发展所需资本,使企业获得新的永久性的权益资本,所持股份可以在二级股票市场上进行转让,能够实现创业资本的退出,但是IPO发行成本较高,公开发行股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可能使创业者对企业失去管理、控制权。

(二)转售

转售是指创业者把手中的股份卖给另外的投资者,尤其是卖给扩张期介入的风险投资公司。国内不少科技公司认为:把自己以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卖给跨国战略投资者,是一条比上市更实际的出路。

转售的退出方式在我国风险投资专家的预期中仅占7%,位列第六,而在现实中,转售却被采用得最多,高达42.9%。由于没有投资收益方面的数据,不便从回报的角度来分析在现实中转售何以得到如此的青睐,但从预期与现实的相距甚远来看,考虑到在美国转售的发生概率为10%,以及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现状,可以推测现实中转售的退出方式占有优势的原因,并非由于其最佳而被采用,而是由于某些创业者急于退出,只得在风险投资家之间转手,即很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退出渠道不通畅。

(三)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指当创业者发现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失去发展可能的情况下,采取破产清算,变卖资产,从而尽量挽回损失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没有人愿意破产,但创业本身就充满风险。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如果遇到经营不善、创业团队发生重大变动、受到市场和环境的重大不利影响而遭遇失败、无法继续经营时,创业者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以及时减少投资损失。

(四)并购

科技型创业企业可以选择在公司的未来投资收益的现值比公司的市场价值高时,把公司出售给收购者。这是目前一种主流退出方式。

通过并购退出的创业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售出和股票回购。经营较为成功的创业企业一般采取售出方式,它又包括两种:一般收购和第二期收购。一般收购同一般的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类似;第二期收购是指创业企业由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手第二期投资。股票回购则是一个备用的退出方法,包括两种办法:一是给普通股的持股人以股票赎回的卖方期权;二是优先股的强制赎回。

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条件下,我国的创业企业选择并购方式退出创业,最理想并且最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并购进入证券市场,即并购的另一方是上市公司。因为创业企业一旦被上市公司收购,不但能够实现创业资本的顺利退出,而且使创业企业“曲线上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