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亟须树立和谐的价值观

亟须树立和谐的价值观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但是有利于和谐的价值观应该是存在的。根据和谐法则3,和谐的价值观应该是创造与稳定的比例到达黄金分割,即代表道德修养的稳定占大部分,反映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创造占小部分。毕竟“愚与鲁”虽然能够避灾,但那是低层次和谐,不值得人追求。如何树立和谐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问题,下面就结合个人道德修养和创造力培养来讨论。

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可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价值观又有很大差异,是否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我们不敢说。但是有利于和谐的价值观应该是存在的。根据和谐法则3,和谐的价值观应该是创造与稳定的比例到达黄金分割,即代表道德修养的稳定占大部分,反映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创造占小部分。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必须在群体和社会中才能生存,独自一个人无法存活。这就要搭配好个人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关系处理得好,相安无事,大家和谐相处。关系处理不好,纠纷频仍,小则吵架,大则动手,甚至酿成大祸,很多人为灾难其实是自己造成的。

和谐价值观的树立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和谐的人。和谐的人是既有很高道德修养,又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两种极端。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自己的儿子生下三天时,写过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与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一般人把这首诗看成是一首自嘲诗,因为整个中华民族对下一代的希望是“望子成龙”,而苏东坡反其道而行之,“惟愿孩儿愚与鲁”,这当然不符合天下父母的愿望。但是,这首诗却又反映了作者寻求避免灾难途径的心理。这是苏东坡在46岁时写的,在他42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在经历牢狱之灾以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其实是被软禁。磨难让苏东坡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一个人的聪明、才华,以及令人羡慕的创造力,是会带来灾难的。于是写下这首诗,其核心是不要太聪明,笨一点,那怕创造力很低,只要适应性强、稳定,也可以达到和谐,最终目的在于避免灾难。

可以肯定,没有那个父母真正实践了苏东坡的方法,相反,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聪明。毕竟“愚与鲁”虽然能够避灾,但那是低层次和谐,不值得人追求。人都希望自己是高层次和谐,于是教育就成为最重要的途径。但是我们很多现代人却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看看天不亮就起床上学的孩子,半夜十二点还在做家庭作业的小学生,到周末还不停地穿梭于各种补习班的家长与儿童。当整个社会被嵌入到一个以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为最显著特征的市场之内的时候,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许多中国孩子沦为个人奋斗的牺牲品。大家似乎都在满足于跟随潮流而奋斗,大家都仅仅满足于懂得“逆潮流者亡”这一浅显而错误的人生道理。于是,大家都努力督促自己的孩子投入到这场令人绝望的竞争当中去,而且据说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母腹里就开始竞争(汪丁丁,2007)。人们更是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人人都在想办法使自己变得聪明,使自己才华横溢,拥有超人的创造力,以便在竞争中获胜,积攒巨大财富,受万人敬仰!可是,创造也会带来灾难这一实事被人忽视了。其实提高创造力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事,困难的是在提高创造力的同时达到和谐,这才是最最不易的。具有巨大创造力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不是强调创造如何重要,而是说出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如何树立和谐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问题,下面就结合个人道德修养和创造力培养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