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行业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刊物的编辑、印刷、供应和发行。目前我国的传统出版行业正处于改革深化期,经历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
传统出版行业的出书流程较为复杂,作者在创作完成后,要先联系书商和出版社,进行反复地修改、校对,在达到出版的要求之后再由出版社联系印刷厂进行大规模的印刷,最后的成品会经过大、中、小多层分销商后最终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前传统出版行业面临着多重困境。书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但其对应的单品种效益却越来越低;销售市场组织形式遭到了挤压,实体书店的零售规模经历了几年的下滑期,书店的数量有所减少;随着人工成本的逐渐提高,出版社通过扩大规模来寻求出路,但却导致了抄袭和低质量作品的出现。与此同时,由于传统出版行业无法及时应对互联网的冲击和社交出版、数字出版、自媒体等新形式的出现,导致其呈现了逐渐衰落的情形。部分细分市场出现了整体负增长的情况,多家纸媒宣布停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停刊或休刊的知名报纸数量约为10家,2015年扩大到30家左右。2016年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百万册(份)的期刊和报纸分别减少3种和1种,平均期印数前10位的报刊总印数继续整体下降。
1)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现状
(1)传统出版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传统出版行业的主要业务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和报纸出版。尽管我国传统出版行业的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但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却在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3万亿,同比增速9%,但相比2011年17.72%的增速却出现大幅下滑。报纸、期刊和图书等传统纸媒的占比不断下降,2016年除数字出版及出版物进出口之外,其他出版子行业增速均在7%以下,报纸、期刊的出版均呈现负增长。
从2012年起,图书报刊出版行业就已经呈现负增长,同比增速从2011年的16.08%下降至2015年的-3.02%。2016年期刊出版总印数降低6.3%,总印张降低9.4%;报纸出版总印数降低9.3%,总印张降低18.5%;报纸出版营业收入降低7.6%,利润总额降低15.7%。
根据中泰证券2017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传媒:纸媒增长乏力,转型与国改注入新动力》中的数据,近年来传统出版公司利润增速有所下降。尽管2016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的行业增速为9.74%,大于2015年前三季度的行业增速(7.74%),但2016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的增速为8.31%,同比2015年第三季度(15.64%)有所下滑。
(2)人均收入较低,离职现象普遍。
根据记者网2017年3月发布的《2016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数据,2016年出版从业人员平均税前总收入为139 525.59元,同比增长了13.08%。见表7-1所示。
表7-1 20 16年出版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单位:元)
资料来源:周贺.2016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报告[OL].记者网,2017.
与传统出版从业人员相比,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6年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平均税前总收入为149 829.63元,而传统出版从业人员的平均税前总收入仅为138 068.81元,比数字出版行业的收入低了7.85%。尽管传统出版行业的薪酬水平并不差,但随着纸质图书销量的整体下降,从业人员的薪酬涨幅较小,对职业的安全感较低,导致行业内的离职现象较为普遍,人才逐渐流失。
(3)“滞涨”现象的存在。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曾经用“滞涨”来概括中国传统出版行业的现状,即图书的品种越来越多,定价越来越高,但库存越来越大,每本书的收益越来越低,人工成本越来越大,导致出版商的利润越来越低。“滞涨”使得中国出版行业内重复出版和粗制滥造现象增加,从而陷入恶性竞争与恶性循环。
此外,大量报刊已经选择休刊甚至停刊。自2014年,已有超过17种报纸、23种杂志选择停刊或休刊,其中包括《京华日报》《东方早报》等曾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2015年底曾入选中国百强“报刊”的知名时尚期刊《瑞丽时尚先锋》也由于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双困境而宣布休刊,《东方早报》《伊周Femina》也相继停刊。
(4)国有出版企业所有制改革缓慢。
根据长江证券2017年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媒体:出版行业国改势头渐起》中的数据,目前出版行业中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国有企业。出版行业本身具有高准入门槛、高地区壁垒的特点,再加上较大力度的国家控制,导致社会资本进入该行业的难度较大。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加关心利润回报。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型出版方式不断涌现的时代,传统出版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从而使得社会资本进入行业的热情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国有出版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帮助国企改善经营模式,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但由于目前中国出版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小,国家控股力度大,社会资本占比小,因此其仍属于垄断性较强的产业,从而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较为缓慢。
2)传统出版行业自身局限
传统出版业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其本身仍存在一些局限制约着其发展。
第一,传统出版作品的价格几乎完全由出版社的编辑、发行和领导者们决定,不一定能体现出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作品售出后,尽管原创者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创作,但后期却只能得到小部分的收益,有超过一半的利益都被后期渠道经销商瓜分,不利于作者的积极性。
第二,传统出版行业出书的门槛较高,部分出版社注重作品的经济贡献甚于文化贡献。许多优秀的但目标市场很小的作品会因为缺乏商业价值而难以得到出版社的认可从而无法出版;但与之相反,一些出版社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版一些迎合潮流和读者口味的低质量作品,最终导致自身品牌的权威被削弱。
第三,书籍的发端作者距离接收端读者相当遥远,造成了作品IP资源的浪费。
第四,缺乏创新的运营模式。传统出版行业注重产品的销量和其最终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对消费者的考虑,服务意识过于淡薄。
3)新型出版方式和消费者阅读习惯的转变带来冲击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社交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方式,以及电子书、数字报纸等新型阅读方式对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阅读习惯,使手机成为阅读、娱乐等活动的新入口,丰富的内容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许多人放弃了看报纸、读书的习惯,导致近年来中国的大众阅读量不断下降。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人均报纸阅读量和期刊阅读量均有所下降,2016年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下降了6.0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6.3%,较2015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
(1)新型出版方式的冲击。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社交出版方式以及亚马逊等网站推出的数字出版方式大大降低了图书出版的成本和门槛,增加了作者的收益,丰富了出版物的种类,并且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机会,因此得到了众多作者和读者的青睐。
(2)数据库发展的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数据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知网、万方、维普等广泛使用的数据库。数据库中既包含了年代久远的历史资料或其影印版本,又包含了最新发布的论文和期刊,其发展使得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更加简便、高效,也减少了人们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利用。
(3)新型阅读方式的冲击。随着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以及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阅读。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许多手机应用程序和移动阅读设备应运而生,如网易新闻、QQ阅读等应用程序以及Kindle电子书等专用阅读设备,这些阅读程序中包含了大量的电子书、电子杂志和数字报纸,使得人们对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的需求开始下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数字阅读率超过了纸质阅读率,其中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达到55.3%,较2015年的51.3%上升了4个百分点;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及光盘阅读等都呈增长态势。在传统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13.15分钟,同比减少3.86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6.61分钟,同比减少2.22分钟。从新兴媒介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加了12.19分钟;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3.88分钟,同比增加了1.17分钟。
(4)消费者偏好的冲击。在数字时代下人们更偏好于免费资源。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手机阅读群体中,仅25.2%的人能够接受付费阅读,而有74.8%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0.0%的国民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同比下降了10.2个百分点。由于人们习惯了免费资源,导致传统出版行业的利益来源减少。
4)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尽管近年来传统出版行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但其并不会因被新的形式取代而消亡。虽然社交出版和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形式冲击着传统出版行业,但由于传统观念和阅读习惯的存在使得其最终仍会将优秀作品进行纸质出版,仍然需要与传统纸质出版商保持密切的合作。目前传统出版行业已经开始进行大力转型拓展,实行自我优化,在资本运作层面、业务拓展层面、融资手段层面均实现了多项突破。未来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资源整合,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