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应运而生,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满足了用户对优质信息的探索需求,其问答深度让用户证明了自己对某领域的深入见解,是一个展现个人价值的新平台,用户提问、回答和点赞也实现了用户之间的社交需求。
需求从来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重塑、迁移或转型的。知乎的产品形态还原了线下的场景,那就是问答对话。人和人的交流是靠互相提问互相对答而延续下去,所以问答本来就是人们最基本的加深彼此连接的方式。社交媒体的本质就是搭建媒介,那么问答无疑就是那个最自然的媒介。
知乎要做的其实是提升人们交换知识的效率,方式就是通过问答连接人,让每个个体贡献自己的大脑。
具体而言,知乎从如下方面解决了行业痛点问题:
1)知乎解决了用户对于认同的需求
知乎等问答社区满足了人的最高层次的两个需求:尊重(社会承认)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是在这个“往来无白丁”的精英社区,回答的问题被精英、名人所“赞同”和“感谢”,顶层需求的强烈满足感比其他任何激励措施都更加持续有效。知乎抓住了人性中的一个优点:分享。人类其实是最渴望分享的动物,有件趣事没有人分享就好比女人穿着件漂亮衣服却没有人问她在哪里买的一样难受,知乎,正好给了他们一个高质量的分享舞台。当知乎诞生的那天起,产品逻辑就决定了人们过度看重认同感和阅读体验,只有方便阅读的答案可以获得更多的赞,只有高赞答案可以获得更高优先级的展示,更高优先级的展示可以吸纳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注才能持续地获得赞同数,实现产品所能给予一个用户的最大认同。社交网络发达的原因是用户需求“被认可”,而“所有人都希望被认可”,正是知乎这个定位于高质量内容社区创办的起点。
分享其实也是有回馈的,他能让你建立威望。你回答得越多,就越显得你知识渊博,你的威望就越高。这恰好满足了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知乎解决了用户对于网络高质量内容和交流见解的需要
知乎采用问答的产品形态,能够整合以前互联网上没有的知识、见解、经验,让用户感知到有用,让喜欢分享的用户所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用户原创内容去吸引想获取该内容的用户,带来了几何层级的内容和用户增长。
为什么知乎可以解决用户需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知识网络化的内容过滤。
尽管图书这种古老的载体已经承载着文明阶梯的作用,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最近很火的李白和杜甫的诗的段子,完全可以用搜索引擎去检索每一首诗的来源,出处以及释义,比去翻书效率要高得多。
如今,知识已经非常的网络化,有价值的信息不再是以传统的形式和方法传播,其载体将会更加丰富。所有那些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帮用户去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它可以变成更多的课程、更多更丰富的载体。
想学习如何拍出更好的风光摄影作品?有资深摄影师解答。不想工作却不知道干什么好,有人力资源大咖解答,哪怕教一些看上去非常小众的东西:如何快速的拼魔方,都会有很多人买单。互联网上的信息早已经过载,要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信息,要么花费钱去过滤信息,本质上是时间与效率的问题。知识是刚需,而知识付费相当于给用户提供一个过滤网,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在知乎Live上听一堂如何装修房子的课比自己大海捞针一样去搜集资料要有效得多。
(2)碎片化以及时间维度。
碎片化不单单是内容的碎片化,也是用户使用习惯的碎片化,比如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付费产品消费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至于问答类产品,更是压缩到了一分钟,原因很简单,移动互联的年代,碎片化是趋势,用户没有时间去系统性地了解某一项知识,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去了解某个特定的知识。
移动化时代的来临也带来了一个新的维度,以前是以流量PV,现在是时间。BAT紧紧霸占了用户的时间,所有的App面临用户停留时间过短的挑战,如何抓住用户的兴趣点?让用户主动地去下载和搜索?时间成为一个新的商业维度,以前是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现在则是让用户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
以得到知乎Live为例。得到的模式是年费,也就是先交够一年的钱然后享受其付费的内容,尽管有像李笑来这样的大V一下子拥有了2 000万的成交额,但得到上最热门的付费内容最高也只有30%的打开率。
相比之下,知乎Live的效率要高的很多,一场知乎live听众过万已经非常普遍,对于分享者来说,也能获得非常体面的收入,对于用户来说,花1小时时间学习了一个自己有兴趣的知识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