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卖电话的启发,引发了亿元的资产通道。一个在读研究生,利用身边的资源与朋友,一年内就把周边所有餐馆都纳入了自己的“领土范围”。他不会编软件,但他在BBS上把自己的网站炒到人尽皆知;他不会销售,却日接订单1000份。他的成功就在于让参与进来的人全部成功!
2008年的张旭豪,还在上海交大读研究生。研究生课业任务重,一天晚上,他和室友康嘉上完自习回到宿舍后,感觉肚子非常饿,但谁都提不起精神再下去找吃的了,于是康嘉说:“打外卖电话吧。”
两个人开始给熟识的餐馆打电话,却没有一个愿意在这个时间提供送餐服务。实在太饿,两个人锲而不舍地把所有能找到的餐馆名片全翻了出来,一个个打,却还是没有找到一家愿意送餐的,有的电话根本打不通,想必已经下班关机了。张旭豪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利用网络查找到了学校周边的其他餐馆,但后找到的这几家,同样也都不给送餐。
“真是奇怪,为什么白天能送,晚上不能送呢?”“还不如晚上送呢,肯定挣大钱。”两人边泡着方便面,边抱怨。这一抱怨,两人的眼前突然一亮。怎么从没有人想过订餐外包呢,24小时卖,多好的商机啊。
两人都是行动派,先是找了家人和朋友东拼西凑弄来了12万元的启动资金。接着又找了公司把电话线牵到宿舍,一条订餐热线就此接通。然后就是跑断腿地实地调查,去周边各个大小餐馆找业务,拉单子。两人做的是外包业务,先以一定的价格拿到餐馆的外卖,再转手送到客户手中来赚差价。
几个月下来,张旭豪发挥了宿舍人多力量大的资源优势,说动了全宿舍人跑去各个餐馆当说客,“饿了么”就是他们为网络订餐公司起的名字。“真挺疯狂的,那段时间天天下馆子,人海战术去踩点,吃遍了周围所有的馆子,也和所有的餐馆老板都谈过。”但订餐外包在2008年还是个新鲜玩意,跑了几个月,腿都跑细了几圈,最终第一批谈下了17家餐馆的外卖业务。
“旭子,我们俩这第一家谈得真是太辛苦了,光是跑上门去找老板谈,就谈了20趟。”康嘉忍不住大吐苦水。“哈哈,的确是,谈到老板看见我们就知道我们是要说什么了,谈到最后老板都无语了,就知道能谈成了。”张旭豪笑着说。
业务初步拉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宣传工作。两个人的创业资本总共才12万元,稍有不慎,钱就花光了。于是他们决定采用最省钱的方式:先找系里会画图的同学画上17家餐馆的特色菜,再找会PS的同学进行宣传册美化,然后找文笔好的同学一起勘误校对,力争尽善尽美。最后他们花了几万元,印制了一万本“饿了么”的广告宣传册,在校园各大路口进行分发。
准备得宜,宣传到位,“饿了么”小册子刚一撒出去,宿舍的热线电话就响起来了。每天打来的订餐电话此起彼伏,真正成了“热”线。两人使用轮值手段,把宿舍里的人都拉进了自己的创业团队,接客户电话,反馈给餐馆,追踪送餐流程,确定订单完成等都由专人负责。150~200个订餐电话硬是被消化掉了,宣传上的投资与人力上的费用也完全收回来了。不过接下来,他俩还有更大的目标。
网络订餐平台,就是“饿了么”的下一个目标。这时是2008年的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进行网络订餐平台的研发。考虑到网络订餐的专业性与平台的兼容性,张旭豪背靠大树好乘凉,在上海交大的BBS上招来了软件学院的同学一起入伙,研发出了首个面向校园周边的订餐网络平台。独具匠心的他们既不使用“www”,也不使用“.com”作为自己的域名构成,而是使用“ele.me”——饿了么这三个字的汉语拼音进行大力宣传。
“资金是第一问题,我们没有想到把一个订餐业务推向网络,会产生这么多费用。”张旭豪说。“是啊,网络研发要钱,网站域名宣传也要钱,为了拉来更多的餐馆入伙,去谈去跑依然需要人手需要钱,而一直在进行中的电话订餐业务也需要钱。”康嘉和张旭豪两人对视一笑,“钱钱钱,那时我们快被钱逼疯了。12万元和稍微挣回来的一点成本根本不够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众所周知,他们得以挣钱的命根子就是宿舍那部热线,但却偏偏被一个小偷偷了去。没过几天,又有一个送餐员工在送外卖的途中打来电话说出了车祸。不仅如此,他们送外卖的电动车也经常被偷,甚至团队里陆续有人因为工作累而选择退出。
“焦头烂额,分身乏术。”张旭豪总结了那段日子。巨大的压力催生了更大的潜力,几番权衡之下,张旭豪决定取消热线电话与当初的代店外送业务,把“饿了么”直接变成一个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与接单的系统。
“那时我们的平台已经很好用了,顾客只需要输入地址,就能通过平台得到离他最近的几家饭店的地理信息,然后就会自动生成饭店列表与可选菜单。”张旭豪介绍道。另一方面,被钱逼到绝境的张旭豪带着“饿了么”团队开始疯狂地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大赛,不顾一切地扩充自己的创业本金。2009年,他得到了上海慈善基金会与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最高10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同年12月,又拿到了欧莱雅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10万元的冠军资金。
钱到位了,“饿了么”如虎添翼。到2009年年底,“饿了么”已经有了50家餐馆进驻。2010年5月,他们又推出超时赔付体系,拉开了与后来订餐平台的距离,也创下了行业的新标准,合作餐馆超千家,每月交易额达百万元。2010年,“饿了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上海全面覆盖,并开始渗透杭州与北京。2011年“饿了么”日均订单3000份,得到了美国硅谷风投公司100万美元的融资。张旭豪就这样把参与进“饿了么”平台的餐馆带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他所创下的亿元大餐,也越来越受到瞩目。
创业启示
人,没有大象的力量,没有豹子的速度,没有鸟类的飞翔技能,但却能利用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成为地球上的主宰者。创业也是如此,有一个好的创业想法,组建一个创业团队,找到合作互赢的资源,创业的蓝图就已经完成了大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