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态势及启示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态势及启示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正符合当今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理念。此后,欧美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日本、新加坡等国也后来者居上,共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典范。(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美国是最早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国家。目前,已形成部分高校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发展战略的局面。(二)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英国的创业教育被认为是全球最为成熟的。

王柏轩 马佳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纵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活动,在数量上,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2013年为2.1%,而全球大学生创业率于2011年即已达到2.5%,经合组织国家15~24岁青年平均自雇率更是在2009—2011年就高达4%;在质量上,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左右,远低于美国(约20%)。我国大学生创业处于既低数量又少成功的境地。同时,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一直持续,社会、大学生对以创业为就业的强烈期许和诉求倒逼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提升与改革。尤其是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多部委颁布多项政策红包积极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中,提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成为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业的重要一环。

早在1894年出版的《现代政体》中,法国哲人泰纳就已对法国应试教育提出了批判,认为学生应从实践中获得明确生活状态的素质。而这正符合当今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理念。可以窥见,世界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其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发展较久,经验丰富,能为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分析

当意识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展开的创业教育研究拉开了全球创业教育热的序幕。1970年在普渡大学召开的美国第一次创业学术会议已经开始讨论在促进创业发展中大学的重要作用。而4年后,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的设计的系统性课程体系已在世界上第一本创业课程教材《New Venture Creation》(Jeffry A.Timmons,1974)中得以尝试建立。此后,欧美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日本、新加坡等国也后来者居上,共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典范。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是最早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哈佛商学院率先设置相关课程,开启了美国国内的创业教育探索。然而,之后的美国创业教育进入停滞阶段,直到70年代末,在经济严重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迅速、国际贸易稳定性差的背景下,才重新受到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部分高校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发展战略的局面。其典型模式主要有以百森、哈佛为代表的商学院模式和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模式。前者主要通过开设从管理体验、企业管理等宏观理念,到授权、分销等具体业务知识的全面和系统的创业课程,并提供种子基金、孵化器、创业者日等实践拓展计划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后者则通过跨学科渗透,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将创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业技能,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以下5点:①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已形成系统、完整的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支持体系,政府、企业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供应,同时企业对高校开放,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进入课堂传递经验,并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咨询等服务增加实践经验;②在校园文化方面,注重宽容失败、推崇创业、鼓励冒险的创业氛围的营造;③在教育管理方面,采用创业教育中心统一负责制,从而保证人、材、物等资源供给的协调与充足,目前美国国内已有上百个创业教育中心;④在课程设置方面,以院校特点为基础,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同时强调实践能力的磨砺,开展创建孵化器、模拟训练等形式丰富的实践教学;⑤在课程目标上,以创新为培养核心,可以看见,目前美国学生创业项目大多为高技术含量或跨学科创新组合项目,创新型特征明显,尤其在IT领域表现突出。

(二)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英国的创业教育被认为是全球最为成熟的。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已经鼓励高校帮助学生创办企业,但在90年代,该类项目数量有所下降。然而,随着国内就业竞争压力持续上升、欧盟就业政策带来的影响,加之博洛尼亚进程推进带来的利好,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倡议下,英国的创业教育重新加速。在2000年英国大学联合会就再次将商业和企业发展列为英国大学的战略目标之一。目前,英国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将创业教育完全融入传统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融入模式;二是通过在校办产业中心和相关企业搭建教育平台的学校统筹中介模式;三是由企业、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推动并共同实施教育的外部支持模式。

教师队伍的创业经验丰富是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在英国高校中,“关于创业”课程的老师约九成以上是全职创业课程教师,约六成的创业课老师有过商业管理的经验,约三成的老师自身进行过创业;而“为创业”课程有约两成的兼职教师,几乎所有老师都有实业管理的经验,近七成的老师曾创立过公司。此外,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包括:①课程设置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实践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育开展的形式与内容具有差异;②成立了专门机构——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CGE)进行统一管理;③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发展债券支持创业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方式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④博洛尼亚进程使教育资源在欧盟各国流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可获取的内容。

(三)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对于欧美国家,日本的高校创业教育开始较晚,但其后发展势头迅猛,受人注目。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了战后最长的停滞期,经济增长常年为负值,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失业率屡创新高。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引导学生创业,并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目前,日本创业教育已发展为4种主要模式:一是针对商学院或经济学院实际创业或以创业为志向的学生为对象的创业家专门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两年学习和创业环境考察后将创业计划落地;二是以商学院或经济学院商业计划书制订为形式的经营技能综合演习模式;三是针对以工学、医学等专业为主修专业的学生建立的创业技能副专业模式;四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创业素养普及为目的的企业家精神涵养模式。以上4种模式分别针对不同类型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图1所示。

图1 日本创业教育的4种模式及对应的学生类型及水平

相较于美国创业教育对实践的高度重视和教育产业链的建立,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偏重于创业精神的培养,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主要如下:①构建了“官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及社会支持体系。一方面,学校、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民间社团等各方资源共同开发具有视角整合性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该社会支持体系实现对创业教育及学生创业活动每个阶段个性化的支持。②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且贯穿于从小学到社会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连续性。自1998年创业教育纳入日本国民教育体系,小学教育中就已加入了理财等课程启蒙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和意志品质。③极为注意将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特点相结合,充分挖掘、利用地方资源,从而通过特色的创业活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在地缘和传统价值观念上,新加坡与我国有一定的同源性,因此,其享有良好声誉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相关领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进入经济前景迷茫的动荡期,深度实施创业教育被纳入推动新加坡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具体措施中,并逐渐受到关注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国家的限制,新加坡长于服务经济而非技术,因此借助于自身亚洲金融中心地位、中西文化交融得宜、中英双语环境等优势,新加坡创业教育逐步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并以此形成了其鲜明的特色。

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国际化战略,主要表现在课程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教育合作国际化。在课程国际化方面,1997年,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知名学府的11名专家受新加坡政府邀请为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将灵活的学分制和众多国际化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在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其注重教师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南洋理工大学每年都有20%的教师被派或批准到国内外高校、企业进行学术深造和技术培训,而国立大学的外籍教师人数占教师队伍的50%。在教育合作国际化则主要体现在跨国办学、与其他国家重点大学开展合作项目、大规模的国际交换生计划等。

此外,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①政府为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创业资源,并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改革;②创业教育体系覆盖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且在大学教育阶段性目标明确,第一阶段为国内密集式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第二阶段则通过全球性计划、学生交流计划以及双学位和联合学位计划等方式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与创业实践能力。

(五)各国创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点及局限

尽管各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类型描述、发展动力、政府作用、教育理念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均取得了较好的现实效果,且根本上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对其共性和局限性的分析,能更好地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议。

1.各国创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点

(1)各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缓慢、产业调整、失业率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期,是创业教育产生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2)课程体系具有从初级教育到社会教育全过程的连贯性、系统性,而不局限于高等教育阶段。

(3)按课程对象的不同需求,创业教育大都由面向所有学生的通识教育及面向重点对象和特定学科的专项教育两部分组成,具有差异化和层次性。

(4)课程内容向实践与精神培养的均衡点收敛。在更为重视实践的美国式创业教育模式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而在更为重视精神培育的芬兰式创业教育模式中实践的重要性得以认识并将实践能力的训练更多融入到原有课程体系。

(5)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支持体系共同构成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社区五位一体的闭环生态。创业教育仅仅依赖于高校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文化、创业技能习得、早期创业活动的政策红利与资金来源等都需要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协助。

(6)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具有实际经营或创业经验的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管理等工作,投身实践。

(7)与国家禀赋、产业经济、院校优势学科的结合紧密。如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国际化战略制定,日本以区域经济为导向调整教育内容,以及具体院校的教育设计中对自身特色的融合。

(8)国际化的交流与学习。

(9)通常设有统一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2.各国创业教育模式的局限

(1)功利化过重。各国创业教育模式大多立足于眼前的社会需求,以培养企业家为直接目的。尽管大量的争议仍存在于“大学到底是应坚持传统的学术性标准还是新兴的实用性标准”,但从创业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及相关知识技能的普适性人才也应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使命。现有模式中,在专项、重点教育方面投入的资源往往远远超过通识教育,值得注意。

(2)个性化较为缺失。在成体系、大规模的创业教育中,对个体差异化的指导较少。尽管现已有林肯商学院等通过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软件的引进,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评价、开展个性化咨询,但是创业教育个性化定制的形式仍较为单一。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在经济体划分中,将中国划分为效率驱动型,而将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划分为创新驱动型。我国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新兴力量,实现经济持续的增长。而培育这一新兴力量,伴随的是社会环境和资源积累,与创业教育体系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借鉴当今较为成熟的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创业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把握历史发展关键时机,倡导创业文化

由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历史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产生与快速发展多产生于经济发展缓慢、产业调整、失业率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之下。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开始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正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数据表明,人们对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感知水平,以及创业意愿,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降低。因此,现阶段是经济环境逼迫、学生创业意愿增强、政府社会大力倡导的创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应积极把握这一关键时机,推动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工作。同时,应在此时代背景下,通过新媒体宣传、校园景观布置等形式,积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理性,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创业,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于直接投身创业活动,同时要提升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搭建创业教育生态圈,注意设立统一的责任机构

创业教育除了学校的教学活动之外,离不开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甚至家庭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厘清所有关系主体间的信息流、资源流,明确各阶段各方的责任与权限,有助于创业教育生态圈的合理搭建,从而促进整个创业教育的效果提升。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现阶段创新创业热中,各类创业教育相关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部分机构权限不清、职能重复,造成了较多的资源浪费。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内部,需考虑设立主要的责任机构,以负责资源的统一调配,以及战略的统筹兼顾。

(三)构建连贯性、多层次、特色化的创业课程体系,注重个性化需求

创业教育的连贯性能够为学生积累起足够的创新创业素养,而多层次、特色化的课程设置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训练选择并搭建起一定的竞争优势。此外,通过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创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去功利化,使学校更专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非只是各自创建企业数量与规模的竞争。另一方面,在工业4.0中,个性化定制产品成为趋势。而在创业教育中,高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也逐渐成为需求,应予以重视。

1.连贯性设置

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入理财、实践创造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在高等教育结束、学生进入社会后,提供一定的途径,使学生能够获得再教育或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进而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2.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目标的学生,分层次分别开设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教授根本整体性创业技能,专业课程包括创业学科内的基本知识引介,而支持课程则侧重于对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三类课程覆盖率呈金字塔形,逐步精英化。同时,针对不同经历的学生,区分教学重点,在缺乏工作经验的群体中更多引导实践,而对具备工作经验的群体强调理论的提升以完善实践;在本科生中更多强调根本性思维的养成,而对研究生则以支持课程为基础,鼓励科研成果的生产转化。

3.特色化输出

着重于创业管理课程与高校特色、强势学科的融合,依托于高校在该领域的领先成果、优质平台及优秀的校友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先行机会。建立学生与该学科教师和优秀校友的沟通平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激发领域探究兴趣,增加对话机会,提升创业牵涉程度。

4.融合创新教育,去功利化

将创新教育纳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创新教育评价的指标设计,引导高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创业者的生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业教育功利化现象。

5.个性化定制

通过信息系统、导师制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初步的个性化教育项目。同时,经过需求调研创造性地开发其他更为丰富的形式。在开发创新形式的时候,需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反馈,以切合真实需要。

(四)重视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创业教育对实践性、经验性要求极强。但目前国内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校内德育工作者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学科教师,多数缺乏企业经营、创业的实战经验。因此,一方面,应引入具有实战经验的,尤其是企业家、投资人等进入高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近期创业类热销书籍《从0到1》即是由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在斯坦福大学教授相关课程时的讲稿整理而成的。而国内除少数高校外,此类资源的引入仍然较少。另一方面,则应通过科研成果产权政策等形式,鼓励全职教师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中去,积累相关经验。

(五)引入校外评审制度,完善国际化教学体系

校外评审制度,能通过监控学术标准、比较本校与其他院校的课程内容与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校创业教育学术研究和课程实践的标准与质量。我国可考虑引进第三方教学评估体系,在学术研究、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实践体验方面实现创业教育的持续改进。同时,高校因持有开放、合作的态度,借助政府、企业资源,实现与其他高校、企业,尤其是与自身学科特色相对应的海外知名高校、企业的合作,或是落实交换生、联合办学等项目,抑或积极引入海外的相关人才来校任教,进而开启国际化教学的进程。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从整体课程体系设计与完善,到全社会动员的创业教育生态圈的梳理与构建,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快地实现变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务必牢记,时代背景已经改变,加之我国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瓶颈,切莫拿来主义。同时,尝试将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高校创业教育进行运用,或将产生更好的体系设计与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陈培杰.中外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比较[J].科教导刊,2015(3).

陈雪钧.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5(1):113 116.

陈雁,符崖,陈晔,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134 -136.

冯如.国外创业教育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4,21(3):162.

经济产业省.平成21年度大学/大学院における起业家教育実态调査报告书[R].株式会社大和総研,2009.

刘树根,程孝良,曹俊兴.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张昊民,郭敏,马君.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国际化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1):87 -91.

张泓.中外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137 140.

JoséErnesto Amorós,NielsBosma,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GERA).GEM 2013Global Report[R].London:GERA,2014.

【注释】

[1]本文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DXS2014002)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2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