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融入创业时代

融入创业时代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顾名思义,创业就是开创一项全新的事业,也就是打造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平台,或从事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2006年5月23日,在“2006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25岁的李想以泡泡网首席执行官的身份晋身“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他是榜单上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80后创业群体的首次出现。

顾名思义,创业就是开创一项全新的事业,也就是打造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平台,或从事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在这个平台上,有的人能够决定涉及平台的各种事物,他勇担风险、善于管理、精于经营,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就是创业;有的人把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付诸行动,创立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这也是创业。从内容上讲,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创业,泛指人类一切带有开拓意义的社会变革活动。狭义的创业,是专指社会上的个人或群体从头开始进行以发展经济实力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业也是指创设新的职业、创办新的企业,通俗讲就是“造饭碗”。本书一般指狭义上的创业。

一、当前正值创业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各地一系列创业政策的纷纷出台,崛起的中国涌现出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潮,一批批人投入到艰辛的创业历程当中,使当今社会呈现出鲜明的创业时代特征。

(一)知识经济特征要求人们创业

人类社会总是在对上一个时代的继承和否定过程中而获得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形成与旧时代明显不同的新特征。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或基于知识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之上的经济,是容纳新技术革命中一切科学知识和新技术等经济增长因素并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一种经济。它是新时代经济形态的根本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是脑力产业或知识产业(或称第四产业)、特别是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一方面,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新时代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被植入传统产业以及若干新兴产业,形成了支撑新时代的高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本。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对经济发展、企业生存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长,因而新企业会不断涌现、旧企业会不断消亡,并且一个企业的生存周期会日益缩短。自1989年到现在,美国已经有36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很多的行业也已经永远的消失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现象也已经影响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中国,我们曾经看到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减员,看到有很多人下岗失业,生意也变得越来越难做。对此,我们没有必要抱怨,这实际上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实现由“找饭碗”向“造饭碗”的转变。唯有如此,一个国家才能发展,个人才能立足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创业既是其立足社会之必需,也是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因为,通过一个人的创业,他不但为社会解决了自身就业这一包袱,而且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缴纳了一定的税利。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逼迫人们创业

城镇需要安置的人员主要有四部分,即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2003年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呈现日益严峻的状况。众所周知,我国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多达一亿五千万人;城市待业人员多达两千四百万人;大学毕业生每年有五六百万。可见,城市待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两者合计就接近3000万人,而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岗位最多也就是1100—1200万,通常在900万左右。由此可见,不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需要就业安置的城镇人员就已远超能够安置的数量。

几股就业大军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严峻的就业形势逼迫人们不得不为谋生而创业、逼迫政府不得不鼓励人们创业。

(三)成功人士的事迹激励人们创业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就开始鼓励个人创业。刚开始,很多建筑人才创办了装潢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律师创办了律师事务所,财务人员创办了财务事务所,服装师开始经营服装店,摄影师开起了照相馆,厨师开起了餐饮店。甚至一些下岗工人因做保姆有了经验,干脆就开了家政公司,等等。一时间,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从稳定的技术岗位走向了创业的道路。虽然没有金戈铁马,没有战火硝烟,但人们心目中仍然有无穷无尽的英雄梦……一位位成功人士在拼搏进取中创造的辉煌,无不深深地打动每一位正在学习和工作的热血青年。

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职务的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吉利集团。至199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2010年3月28日21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的股权。李书福以精明、无畏、执著的精神一路闯关,以完全外行的姿态挤进一个绝对专业的领域,终成民企造车第一人。

现任泡泡网首席执行官的李想,1981年生于石家庄,1999年开始创业,2000年创立泡泡网。2006年5月23日,在“2006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25岁的李想以泡泡网首席执行官的身份晋身“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他是榜单上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80后创业群体的首次出现。中学的六年时间,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整夜待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他的灵敏直觉与数字革命以及互联网一碰撞,就自然地水乳交融、合为一体。1999年,只有18岁的他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他高中毕业、成绩平平,放弃上大学而直接创业显得“理所当然”。2000年,他先在石家庄创办了泡泡网。2001年底,他从石家庄迁到北京,由此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技术、销售、架构和市场副总裁相继加入团队,泡泡网迅速发展壮大。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到目前,泡泡网已经形成了30个专业频道、900个子频道、25000个产品的网站,提供资讯、产品、用户与厂商四位一体的互动平台。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不知从何时开始兴起,并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典型朱霖望在读大学期间,就单枪匹马地在宜春学院旁开了第一家精品店。2007年毕业后,她坚定地把手绘作为创业项目。为了筹集资金,朱霖望用平时积攒下来的生活费购买了一些原材料,从摆地摊做起。其手绘品因款式新颖、独一无二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积累一定资金后,她和同学成立了一个“我着我衣”手绘工作室,同时经营着宜春市第一家手绘店。2008年下半年,朱霖望在宜春学院开了宜春市唯一的一家格子铺,并在网上开设了网络专卖店,让手绘作品展示在全球消费者的视野中。

(四)政府号召创业和鼓励创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城市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政策。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中的第七条规定:“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十七大会议召开以后,各地政府陆续号召人们创业并出台了鼓励人们创业的金融、税收、工商管理、培训服务等政策,由此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高潮。2008年,河北省平泉县深入贯彻落实富民强县“八项行动计划”,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强化创业意识,优化创业环境,激活创业主体,打造创业平台,在全社会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活动初见成效。1—7月,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21户,新增工商企业81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21家;城镇新增就业3050人,同比增长24%,新增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3万人,同比增长19%;全县共有7.3万在外务工人员,新增回乡创业人员728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6家,其中山庄集团升级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资产达到43.3亿元,同比增长47.8%。2008年12月15—19日,由石家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承办的石家庄市“全民创业暨就业援助服务月”系列活动表明,全民创业呈现良好势头。该局通过创业咨询指导、创业项目推介洽谈、创业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复员军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人员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五天时间内,进场咨询人数达8200多人,1441人报名登记参加创业培训,1680人进行了创业项目登记,720余人接受了专家指导。

二、大学生必须具备创业素质

创业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创业素质,对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不但是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具备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2003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一直是供大于求。如果按70%的就业率计算,每年几乎有一二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或不能有效就业。对此,国家除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以外,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既是国家的号召,同时也是大学生个人有效就业的途径。因为,在社会就业岗位数量不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情况下,大学生只有自己创造新的职业岗位,才能使自己就业,也才能挣钱养活自己、回报家庭和社会。

最近,网上常用“不想做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来比喻大学生创业。这里的“厨子”指的是一个人的出身,“裁缝”是他的理想,“司机”是他的现实。但是,创业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想创业就能创业的,必须具备创业素质。有专家曾经指出,创业促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创业成功需要具备很多必要条件,比如创业者自身性格、综合创业技能、创业资源状况等。对此,必须通过专门的创业培训(非专业技能培训)来提升其综合创业素质,同时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能力、具备多大的创业能力、适合用何种方式创业。

某省在大学生中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应当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过硬的专业素质、优秀的管理沟通能力等。

(二)具备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后转岗、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许多人工作几年后也想自己当老板。

据《深圳商报》报道,2003年5月,深圳标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针对“20世纪70年代出生、现居住在深圳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金钱、工作、消费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年轻人表现出了极强的创业冲动和工作热情。其中,六成被访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赚钱;半数以上的人认为“金钱是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八成被访者表示“工作让自己获得成就感”;九成被访者表示“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自己做老板”。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拦截问卷访问形式,共访问了507名在深圳居住时间超过一年、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常住人口,其中女性被访者占32%、男性占68%。

对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深圳人而言,工作并不单纯是维持生存、获取财富、提高物质生活享受的手段,还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渠道,具有个人为社会所容纳和需要的独特意义。大部分深圳人认为工作在赚钱的同时会给人快乐、成就感。其他地区、其他年代的青年人同样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毕业后顺利就业,也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会产生创业的想法和冲动。马斯洛的“人的动机需要理论”也证明了这一点。动机需要理论指出,人有多种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友情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并且这种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这说明,当高校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当他的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他会追求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高层次需要,而创业有可能成为其满足这些需要的基本途径。这时,如果我们在大学阶段就使自己能够具备创业素质,再加上工作若干年的实践经验,则必将为今后的创业奠定扎实基础,插上腾飞的翅膀。也就是说,在大学期间学习创业知识、使自己具备创业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具备创业素质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具备创业素质不但是大学生个人就业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首先,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国家建设的骨干。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已达23%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度提高,但我国的人才资源总量仍然比较落后。

其次,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创业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当今世界的主导潮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在2007年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变成产业。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他们不但能够在各行各业发挥骨干作用,而且还要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能够将其产业化,即创办大批新的企业。由此可见,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大学生,即大学生必须具备创业素质。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强大的需要。

三、创业必须从现在开始准备

机遇永远只垂青有准备之人。

创业需要的是知识、经验、项目、资金、机遇和人脉关系。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创业中取得成功,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做好创业的准备,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了解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学习企业管理理论和团队管理知识,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在将来的创业中牢牢地把握住创业的机遇,适时地创建自己的团队、开展自己的创业生涯。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帖子:“我今年已经22岁了。我曾经看到俞敏洪的一句话‘一个年轻人,如果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想法,他这一生也就基本这个样子,没有多大改变了’。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我想创业,但是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让我很担心,怕自己落在社会的最后。可是有时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自己越来越耗不起!唉!!!”这说明,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可以没有梦想。但是,只有梦想却不去准备,机会也不会轻易光顾自己,到时唯有一声叹息。

创业准备可以是在上学期间就进行创业实践,以积累创业经验。毕业于五邑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07级毕业生刘红龙毕业后从来没找过工作,仅凭借他从大三开始创办的一个影视工作室就直接从学生成为了帝龙影视公司的合伙人。出生于梅州兴宁的刘红龙家在农村,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大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经常需要录像,但没有专人负责,刘红龙就主动接过了这项工作,因而有了第一次“触电”。后来,他省吃俭用,花600元购买了一台二手录像机,拍摄了一些短片放在学校网站上。他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江门广告公司大多只是平面制作,视频媒体很少,因而就系统学习了摄影制作技术,为创业进行知识储备。从大三下学期起,他在东成苑成立了帝龙影视中心,并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业务。他谈到个人创业的体会时说:“至今,我仍然坚定地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最大的难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经验。”

除上面提到的创业实践以外,创业准备主要还是学习创业理论与技巧,以指导毕业后的创业实践。创业是一种实践活动。指导这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即为创业理论。创业理论是各种创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创业规律的系统归纳,对个体的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意义。学习创业理论,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过程、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例如,可以使大学生知道如何评估创业机会、需要掌握哪些政策、怎样选择创业项目、如何避免创业风险、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制定创业计划等。掌握了这些理论并自觉接受这些理论的指导,个体的创业活动就有了参考和依据,就可以避免创业的盲目性,将创业的风险降至最低、少走弯路。

创业准备还包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为创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有人说:“创业对个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精神状态、思考方式、行为模式的要求甚高,而对个人的教育程度、知识水平的要求并不高。”这在过去可能是正确的,但在今天则有过于偏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涌现,过去那种“文盲式”创业的例子在今天已不可能。因此,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除了要有一定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储备。

创业准备还包括学习他人的经验,以感悟人生、启迪智慧。学习他人经验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这里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人去北京的一个地铁站乘地铁,身上只有100元整钞,不巧恰逢上班高峰,人工售票厅前人满为患。他实在不想浪费时间排队,只好来到了自动售票机前。他发现,曾经“只收五元、十元、二十元纸币”的告示都不见了,心中不禁暗喜,正欲把100元喂进去时,一个直觉般的念头突然制止了他——好像从没见过有人用100元买票的,没说不可以,但也没说可以呀,万一……。几乎是出自本能,他的目光开始向四周搜寻,终于在不远的入口处发现了一位身着工作服的阿姨。听说情况之后,阿姨摇着头、瞪大眼睛说:“小伙子,你可真胆大阿!还有人塞进去5元都出不来票的,你居然敢塞100元!”他诚挚地道过谢后,就死心塌地地排队去了。我们试想,若是没有这位阿姨帮忙的话,也许他真的就“祭”了这100元人民币了。幸好他在行事之前多长了个心眼,向职业人员或者说有经验的人探了探路,才使他避免了损失。牛顿说过“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又岂止是历史上那些建有丰功伟绩、名声显赫的人物!他只要在某一方面比你强、比你先做,那他在这一方面对于你就是“巨人”。我们所接触的每个人,其实都有他独特的一面、都有优于自己的地方,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