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务员制度概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十三大召开, 近40年时间, 我国的公务员一直叫 “干部”。1984年11月, 《干部管理条例》 中出现了 “公务人员” 这一新概念, 这就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雏形。 此后, 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逐渐清晰,1993年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和2005年 《公务员法》 的颁布是公务员体制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分界点。2008年, 一个专业化管理公务员的机构诞生了, 这就是隶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公务员局。
(一)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整个制度的总体精神和总的要求, 我国公务员管理或任用, 应遵循民主、 公平竞争、 功绩制、 法制管理、 党管干部原则。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经过调研准备、 推行实施、 完善发展三个阶段, 初步实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在凡进必考、 竞争上岗、 岗位轮换、 激励机制、 辞退制度、 培训工作、 回避制度等方面形成了法规体系。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及几十个配套的单项法规和实施细则, 使中国公务员开始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整个制度的总体精神和总要求。 在我国, 公务员制度有以下原则:
1. 民主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广大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 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途径。 其他国家机关包括政府行政系统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并受其监督。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民主原则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公民依法选举、 监督、 罢免各级政府组成人员。
(2)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符合公务员要求的, 都有权依法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3) 民主原则贯穿于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 考核、 奖惩、 职务晋升、 工资福利等各项制度中。
2. 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它贯穿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各个重要环节之中。 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做到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 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 公平竞争原则在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法律上确认每个公民具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权利。 凡具有法定资格与条件的公民都有申请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权利, 并有同等机会参加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 以同一标准决定是否录取, 不因家庭出身、 民族、 宗教信仰、 性别等状况而受到歧视或者享有特权。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公开、 报考程序公开、 考试成绩公开、 录用公开, 这种公开制度为平等竞争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国家通过法律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公民在竞争中的合法权益。
3. 功绩制原则
功绩制原则既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也是激励国家公务员勤奋和创造性地工作的重要手段。 功绩制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以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考核、 评价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作为国家公务员升降职务的重要依据。
以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 作为国家公务员享受工资待遇的主要条件。 连续多年考核确定为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可以按规定提前晋升级别、 越级晋升职务, 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的国家公务员, 不得晋升工资。
4. 法制管理原则
法制管理原则既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 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公务员制度需要有规范国家公务员自身的公务员法律体系和规范国家公务员行为的行政法律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法制管理原则贯穿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各个环节,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 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必须有法律依据, 从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考核、 晋升、 培训、工资、 福利直至退休, 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并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定办理。
(2) 国家公务员行使权力、 履行职责, 必须依照法律规定, 依法行政, 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如果超出法律的范围或者违反法律的规定, 就构成了违法渎职行为而将受到法律制裁。 同时, 每个国家公务员都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享受一定的权利和待遇, 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5. 党管干部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人事制度中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在干部管理工作上的体现, 是以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基础的。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是党的干部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不是摆脱、 削弱或淡化党对政府机关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 而是适应现实的需要, 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 应该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机关人事工作的领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各级党委要领导和搞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改变对党政机关、 群众团体、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干部采用同一种管理方式的状况, 根据政府机关自身的特点, 建立政府机关的人事管理制度。
(2) 制定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 并通过一定的程序, 把它转化为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 依法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3) 推荐并管理政府机关的重要干部, 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
(4) 加强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而切实的一步。
(二) 录用程序
公务员录用的程序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重要内容。 程序如何, 不仅对录用工作的科学性、 公正性有影响, 同时对加强录用工作的社会监督力度, 促进录用工作制度化、 法制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 《公务员法》 第4章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录用的程序, 其程序依次为:
(1) 发布录用考试公告。
(2) 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3) 对审查合格者进行公开考试。
(4) 对考试合格者进行面试。
(5) 对考试、面试合格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6) 对考试、 考核合格者进行体检。
(7) 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 报人事部审批。
(三) 报名程序及办法
符合报考国家公务员条件的考生, 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报名:
1. 招考职位查询
毕业生要认真阅读 《招考简章》, 了解各报考部门具体的招考人数、 职位、 类别、 资格条件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网站查询。
2. 报名办法
国家党政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报名采取网络报名和现场报名两种方式, 报考人员可视自身情况任选一种。 报考人员可选择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近考试。 国家党政机关派驻机构和中央直属管理系统所属机构的报名主要采取就近现场报名的方法, 不能到现场报名的人员可通过系统主管部门的网站进行报名。
3. 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在报名时应严格按照报名相关程序进行, 并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报名政策、 技术和考务方面的咨询可查询人事部网站。
(2) 报考人员所需的报名推荐表、 报名表等材料可从人事部网站下载、 打印。
(3) 报考人员到现场报名, 须持本人身份证、 学生证、 所在院校开具的报名推荐表以及近期免冠一寸照片3张、2B铅笔。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 按照当地财政物价部门审核的标准缴纳考试报名费用。
(4) 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部门或单位中的一个职位进行报名。
在网络上报名的人员, 不允许个人用新、 旧两个身份证同时报名; 报名与考试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在招考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时, 不能再报考第二个部门。
在网上报名成功者无须再到现场报名。 但必须按照网上提示的信息到所选择的考试地点进行考试确认, 同时缴纳近期免冠一寸照片3张、 报名表1张和考试报名费, 领取准考证。网络报名且笔试合格的人员进入面试时, 须提供本人身份证、 学生证和报名推荐表原件, 缺少上述证件、 文件或与报名时提交的个人信息不符者, 不得参加面试。
二、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方式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方式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 根据考试或考核的结果, 择优录用公务员。 录用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 它直接关系到启用什么样的人成为国家公务员的问题。
(一) 考试录用
考试录用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 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的一种方式。其范围主要适用于由政府系统外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位的初级公务员。 公务员招考包括笔试和面试。 笔试由人事部统一组织, 考试时间为每年12月份的第3个周六; 面试由各部门按人事部的有关要求分别组织, 具体时间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并通知考生。
1. 笔试
国家公务员录用笔试侧重于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职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笔试主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和 《申论》 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主要测试应试者从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潜能, 内容涉及常识(涵盖政治、 经济、 法律、 管理、 人文、 科技等)、 语言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申论》 主要涉及3个方面: 对给定资料进行理解、 分析、 整理、 归纳、 概括、 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 拿出对策, 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对见解、 方案进行论证。 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 概括、 提炼、 加工, 测查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小平理论、 法律、 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该科全部为主观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本项考试, 给定2500字左右的背景资料, 内容涉及社会、 经济, 文化等方面。 应试者必须注意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并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考生要在全面吃透给定资料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给定资料提供的条件解答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
《申论》 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 要求考生摒弃套话、 闲话, 并做到分析、 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 全面、 清晰, 同时又使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研究决定A、 B两类笔试合格分数线, 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 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 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的人选。 经用人部门和原报考部门同意, 对A类职位中过线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不足3∶1的职位, 可从报考本职业且专业相近的过线人员中调剂;对B类职位中过线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不足3∶1的职位, 可从报考本类职位或A类职位且专业相近的过线人员中调剂。
2. 面试
根据 《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 面试必须贯彻公开、 平等、 竞争、 择优原则,按规定、 程序进行。 面试主要测评应试人员适应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包括与拟任职位有关的知识、 经验、 能力、 性格和价值观等基本情况。
面试内容分为若干测评要素, 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应变能力、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自我情绪控制、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举止仪表和专业能力。 必要时, 根据职位要求可以增加其他面试测评要素。
公务员面试叫结构化面试, 是一种能力测试, 而不是一般的面谈。 结构化面试由多名考官按照预先设计的一套包括各种测评要素在内的试题向考生提问, 根据考生的回答给出考生在各个测评要素上的得分, 各个测评要素得分的总和就是考生结构化面试的最后成绩。 面试中, 一个题目可能包括一个或者几个测评要素, 考官不是按照题目打分, 而是按照考生在回答问题中反映出的各种能力即测评要素打分, 最后将所有测评要素的得分相加得出考生的面试分数。 例如, 面试中考官向考生提出几个问题, 第1题只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2题可能测查考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要素。 考官按照考生在回答问题中的表现给每个测评要素打出分数, 最后把所有测评要素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考生必须了解结构化面试的规律和特点, 一般经过训练才能在面试中从容应答, 取得好的成绩。 报考人员只有在考试成绩、 考核结果、 体检都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 才能办理录用手续。
(二) 直接调任
直接调任是国家行政机关从政府系统以外的在职人员中调任一定领导职位的公务员。
所谓一定领导职务, 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职务系列中的副部长、 正副司 (厅、 局) 长、正副处长及地市县中局 (科) 级干部。 在我国行政机关的各级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 主要靠内部晋升和调配来解决, 但同时也需要从党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调一些人员来担任。对这部分人的调任, 一般不通过考试的方式录用。 当然, 在调入时要对选调对象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的考察, 符合该职位任职条件的方可办理调任手续。
三、 大学生考取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能成为一名公务员是许多大学生的理想, 但是首先必须了解公务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政府的威信, 关系着事业的成败。 因此,各级机关对报考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在素质上有较高的要求。
(一) 较高的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公务员, 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能够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去分析、 解决问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方针、 政策,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
(二)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是一名合格公务员应该而且必须具有的良好品质和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始终把 “人民拥护不拥护、 人民高兴不高兴” 作为处理政务的准则,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做到执政为民。 不能脱离群众, 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做好人民的公仆。
(2) 实事求是, 秉公执政。 公务员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坚持原则, 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要克己奉公、 不徇私情, 不讲假话、 大话、 空话, 不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3) 勤政廉洁, 禁绝奢华。 公务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因此也必须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而决不能利用权力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要廉洁自律, 不贪污、 不受贿、 不弄权渎职,要努力树立和维护公务员队伍和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4)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公务员只有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 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 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
(三) 较强的业务能力
公务员必须掌握从事本职业工作的相关的专业知识、 技能, 熟悉相关经济、 法律、 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其主要有:
(1) 调查研究的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要善于通过调查去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要善于收集、 整理各种政务信息, 并通过科学的分析为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研究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功。
(2) 决策和计划能力。 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关键环节, 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每个公务员在自己的工作环节中都有决策, 在这种决策中必须考虑社会影响和社会承受能力, 精心设计方案供领导选择。 同时, 还要善于把政府或领导的决策变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3) 综合协调能力。 行政管理中有着诸多环节和复杂的事宜, 无论是各组织之间还是公务员之间, 要协调一致地实现行政目标就必须通过协调来改善关系、 照顾利益、 调整行为。 因此, 公务员必须学会协调各地区、 各组织、 各部门及各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不断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 集中各方面力量以实现行政目的。
(4)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公务员必须熟练运用规范、 简洁、 准确的语言, 不仅要有良好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还必须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正确传达行政管理的信息。
(四) 精通公文的撰拟和办理规则
公务文书的写作是对每个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因此, 公务员必须熟悉和了解公文的种类、 体例、 格式、 常用语言和办文程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正确处理公文。
(五) 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的前提, 也是对公务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主要包括健康的体魄、 充沛的精力、 敏捷的思维、 良好的记忆、 对内部和外部环境高度的适应性、 合群的性格、 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等。
(六) 树立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观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成为检验和评判各国政府工作的条件。 我国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与国际接轨, 既适应WTO运行规则, 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办事高效、 运转协调、 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 公务员传统的工作方式、 方法, 管理理念及从业素质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各级各类公务员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这一重大变化。 要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要学习WTO的相关理论, 熟悉和掌握有关国际条款和国际惯例; 要放眼世界, 了解国际上最新的动态; 要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 要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应对职业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