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面试基本礼仪

面试基本礼仪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试是一种重要而有意义的人际交往。能否取得面试的成功, 除了取决于你的学业成绩、 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外, 得体的言谈举止及仪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面试时应注意基本的礼仪。注重仪表、 举止, 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到工作, 但过分邋遢、 举止不雅, 必然影响求职择业。对于发式有特殊要求的职业, 应符合要求。

面试是一种重要而有意义的人际交往。 能否取得面试的成功, 除了取决于你的学业成绩、 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外, 得体的言谈举止及仪表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面试时应注意基本的礼仪。

一、 面试前的准备

1. 早点出门, 不要迟到

最好是提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 以示求职的诚意, 给对方以信任感, 同时也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 以免仓促上阵, 手忙脚乱。 面试前, 有必要先到用人单位去察看一下, 记住面试的准备时间和地点, 如果实在因故迟到了, 要诚恳道歉并说明原因, 以征得对方的谅解。 但最好不要出现这种情况。

2. 要修饰仪表

头发要梳整齐, 领带要系正, 皮鞋要擦亮, 着装要整洁、 大方、 得体, 忌穿太怪的衣服, 女同学化妆不要太浓, 忌穿金戴银, 满身珠光宝气, 以免让人感到你轻飘飘的, 不像个大学生的样子。 还要注意事先最好不要吃气味很浓的食物。

3. 到了应试地点, 忌直接推门而入

应先轻声敲门, 得到许可后再进去, 并向在场的各位面试人主动招呼、 问好, 然后自我介绍, 并说明来意。

二、 面试中的礼仪技巧

在现代生活中, 由于文明程度的提高, 仪表礼仪在求职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注重仪表、 举止, 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到工作, 但过分邋遢、 举止不雅, 必然影响求职择业。整洁端庄的仪表、 举止能给招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双向选择中, 求职者同招聘人员第一次见面时, 个人的服饰、 姿态、 举止、 风度、 气质, 均会给对方留下一种最初的印象。 这里主要谈谈服饰、 礼仪。

(一) 面试中的服饰礼仪

应聘者面试装束总的要求应该是: 配合自己的应聘职位, 着装合体, 讲究搭配, 化妆适当, 展现出正统而不呆板、 活泼而不轻浮的气质。 具体讲, 男性和女性的装束要求又各有差异。

1. 从服装上看, 男性以穿深色或色调柔和、 款式稳健的西服套装为宜, 配以整洁、 平展的马甲, 系上领带。 领带与西装的颜色对比不要太强。 如天气较热, 也可只着衬衫, 衬衫一般以色调明朗、 柔和为佳, 面料以棉、 麻精纺或混纺为适当。 鞋子应穿得稳健, 穿西装最好配皮鞋, 其他服装, 则皮鞋、 旅游鞋均可, 严禁穿拖鞋。

女性以穿朴素、 得体的裙装或套装为宜, 天气冷时, 西装或其他短外套比较合适, 着冬装也要简洁明快, 一般不要穿运动装、 牛仔装和T恤衫, 以免使人觉得不够庄重。 至于透明的薄纱裙或吊带的连衣裙更不合适, 会使人把你看成是很轻浮的人。 服装的颜色, 应选择比较高雅且质感较佳的服饰, 如米色、 奶油色、 蓝色, 有时白色的效果也不错。 鞋子以中跟为宜, 不要穿高跟鞋, 更不能穿拖鞋、 凉鞋。

2. 从修饰上看, 男性应保持头发干净, 梳理整齐, 但不要给人以油光发亮、 湿淋淋的感觉, 发型宜简单、 朴素, 鬓角要短。 胡须最好刮净, 按中国人的习惯, 男性一般不要涂脂抹粉, 以免给人留下不正经的印象。 另外, 头屑、 指甲、 袖口等小的方面也要时常注意。

女性要保持端庄、 干净, 并特别注意表现脸部的轮廓, 如果不是短发, 最好梳起放到身后。 对于发式有特殊要求的职业, 应符合要求。 化妆应以表现年轻女性的气质为佳, 根据自己的长相特征, 突出优点, 掩盖缺陷, 宜淡不宜浓, 更不能给人以妖艳、 轻浮之感。 选择的香水应与你的气质相配, 味宜淡, 闻上去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指甲要干净、 整洁, 修剪得体, 长度适中, 最好不用指甲油。

3. 从饰物上看, 男性比较简单, 佩戴一个手表, 西装上别有胸针, 手指上戴个戒指均可, 无须过多装饰。 女性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初出校门的学生应简单、 优雅、 大方, 选择一块表, 或用纱巾、 披肩等装饰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是已参加过工作、 经济条件又允许的, 也可戴上精致的手链或项链、 耳环, 但使用项链、 腰带、 帽子、 围巾等大而醒目的装饰品时,应以一件为原则, 避免再佩戴其他装饰品, 才会显得优雅得体。 手袋大小适中, 以放好材料为宜, 式样颜色与其他饰物相协调。 室外佩戴的变色镜、 太阳镜, 面试时最好摘下, 否则会使人感到有点趾高气扬、 目中无人的味道。

对于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 求职时服饰总的要求自然、 整洁。 有的毕业生在求职时, 下身穿 “毛边” 牛仔裤, 上身衬衫系错扣子, 也有的女同学身着过多外露前胸后背的连衣裙式衣裳, 这都是不妥当的, 最好避免。

“先看颜色后看花” 是衣着审美原则之一。 有的大学毕业生注重时装的新颖, 在求职时身着过分艳丽、 图案较大的服装, 都不太适宜。 没有不美的色彩, 只有不美的搭配。 毕业生求职择业是较正式的场合, 尤其对于没有薪水的毕业生来说, 衣着总的原则是得体、 整洁。但对于不同行业, 在衣着上也可以区别。 如去公司, 在衣着上可适当显露自己的特色, 用对比色来搭配服装, 显得鲜明、 精干; 去服务型的单位, 衣着可活泼一些, 运用流行色彩, 颜色搭配柔和淡雅, 给人以高雅、 大方、 舒适的感觉; 去机关单位, 则要庄重些, 偏重于整洁、 大方, 不过分引人注目。 避免穿不时要整理的衣服, 如反复整理腰带或其他装饰, 这样不仅会使自己在面试时分神, 也会给招聘者留下不稳重的印象。

男生在求职的正式场合, 西装的色彩宜深些, 衬衫的下摆必须塞进裤子里。

女生的着装应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自然、 不刺眼, 避免轻佻。

能做到以上所述, 就会使招聘者感到, 你是一个勤劳、 会生活、 有条理的人。 否则如果你衣冠不整, 邋遢不洁, 不修边幅, 就会被人认为生活不善自理, 懒散、 办事疲沓, 那么你的应聘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要知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二) 面试时的礼仪

1. 提前到达

提前一点时间到达面试现场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不能让考官等你。 去面试时要给自己至少留出20分钟的富余时间。 这样, 即使迷了路、 车抛了锚或一时没能找到正确的地点, 你仍然能够从容且准时到达。 如果一切顺利, 你可利用这20分钟的时间稳定情绪、 检查仪表, 最好是在面试前5分钟到达考官办公室, 以示求职者的诚意, 给对方信任感, 同时也利于调整自己的心理, 做一些简单的准备, 以免仓促上阵, 手忙脚乱。 面试前, 有必要到应聘单位去看一下, 记住面试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而迟到, 给主考官打个电话, 把迟到的原因解释清楚并向考官征询自己是否可晚些到达或能否重新安排一次机会。

另一方面, 不要早于15分钟至半个小时到达面试地点。 这使人认为你过分焦急, 接待人员或主考官也因此而感到不自在。 和蔼地对待接待人员或秘书, 但不要贸然与之闲聊, 除非他们愿意。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工作。 他们对你有好评自然无害, 但一个差的评价将贻害无穷。 这种评价一般会在你走后向主考官提出。 曾有人面试成绩不错, 但由于冒犯了一位秘书, 工作便泡了汤。 此类事并不少见, 所以不必在一些小事上栽跟头。

2. 必要的自我介绍

到了应试地点, 忌讳直接推门而入。 应先轻声敲门, 得到许可再进去, 并向在场的各位面试人主动打招呼、 问好, 然后自我介绍, 说明来意。

在面谈过程中, 虽然主考官可能已通过你的个人简历、 求职信了解了一些你的情况, 但面对面的介绍并不是不必要的重复, 它可加深印象, 给对方以立体的感觉。 自我介绍一般要求简短, 如果自己的名字很富寓意, 也不妨说: “我叫× ×, 我能参加面试真的感到很高兴。” 诸如此类的完整性开场白。

3. 见面握手

在主考官与你面谈之后, 不引人注意地用手绢揩去手心上的汗珠, 然后将手放在裤子或裙装上, 以保持手心干燥, 考官出现时, 你要自然地微笑, 友善地望着他 (她) 的眼睛。

这时,主考官可能主动地伸出手来。 通常, 求职者都要等主考官首先伸手, 仅有的例外是:主考官是位先生,而求职者是位女士时,女士应首先伸手。一般认为, 女性求职者向主考官伸出她的手,这既显示了她的开放和友好,又充分利用了女性的这一大优势。 其他情况下,如果求职者主动行事,则显得有些热情过头。 不要给主考官留下 “笨手笨脚” 的印象——软弱、无力,好像不真心乐意与人相识。 这还会显得缺乏能量, 因此, 握手时要坚定有力。 然而,不要过分——握住手不放,让对方觉得你支配欲太强。这些细节都是心理学所认定的。

4. 递交名片

自我介绍、 握手过后, 假如有名片, 最好立即拿出来, 双手递呈对方, 一张精美的名片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 再加一句 “请多关照”。 如果这时主考官也拿出自己的名片以示交换, 你应双手接过名片, 并认真看一看, 重复一下名字, 有不懂的字可以请教, 然后, 放在自己的名片夹里以示珍重, 不要往裤袋里塞, 这会显示你的粗俗无礼和不尊重对方。

5. 入座

在主考官没有请你坐下来时, 不要急于坐下, 否则, 可能会被视为傲慢无礼。 主考官让你坐下时, 应表示谢意, 在主考官指定的位置上坐下, 保持良好的坐姿。 忌与主考官坐得太近、 太远或坐得太高。 如任你自选, 就挑一个直背结实的椅子。 不要坐吱吱作响的椅子, 它将影响你的思维, 对姿态也无益。 即使你风度翩翩, 坐在这样的椅子上, 也无任何风度可言。 设法不要比主考官的位置低, 因为它无益于交流并会削弱你的自信。

如果主考官指明, 你应该坐在他的对面, 当然不要正对, 最好是靠侧一点, 坐时要精神抖擞, 切忌有懒散的样子。

在面试中, 坐的姿态非常重要, 身美以悦目。 如果你坐时, 双手相握, 或者不断揉搓手指, 那么, 会使对方感到你缺乏信心, 或显得十分紧张; 如果你稳稳当当地坐在座位上, 将双掌伸开, 并随便自在地放在大腿上, 你就会给人一种镇静自若, 胸有成竹的感觉。

心不在焉是面试中的一个最大的忌讳, 在坐着的时候要使自己靠着椅背, 但当主考官跟你谈话时, 你必须把身子微微向前倾斜, 这样, 往往表示你留心别人的谈话。 当然, 考官如果是一位男士, 一位女性求职者不必身体过分屈就, 因为这种姿势, 会让人觉得你不庄重。

(三) 面试中的谈吐礼仪

面试时, 言语、 动作必须一致, 不论容貌如何端庄, 举止多么有礼, 动作怎样合乎标准, 如果没有优雅的谈吐来配合, 则身价会大大降低。 主试人从应聘者的谈吐中, 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 修养, 也可以看出他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 并可能由此决定是否录用该应聘者。 因此, 应聘者适度地掌握面试的交谈技巧, 对于求职的成功是颇有益处的。

1. 仔细聆听

面试, 既是考核, 也是双方的对话, 准确的交流。 只有听清楚了主考的讲话, 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出相应的回答。 如果谈话时心不在焉, 听而不闻, 问而不答, 答非所问, 那么, 面试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许多初次求职的应聘者面试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给主考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上, 而着重于表面的仪表、 姿态和举止, 却不注意聆听主试人的讲话, 不是漏听, 就是听不清楚, 以至把握不住话题, 显得十分被动。 有的求职者还不时地要求主考重复, 这样会引起主考极大的反感。

当然, 聆听主考人的讲话, 也并非要一本正经, 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 而是要通过神态、 表情和姿态的综合反应, 使对方相信你正专注地听他说话。 一般可以采取边听主考人讲话, 边微微点头, 并不时地说上两句 “噢” “嗯” “对” “啊” “不错” 等口头语, 以示你正在认真倾听。 同时, 仔细琢磨主考人的话意, 以便随时做出相应的回答。 总之, 要给人你在很恭敬地听讲话的感觉。

2. 文雅大方

应答时要表现得从容镇定, 不慌不忙, 温文尔雅, 有问必答。 问而不语、 毫无反应是很失礼的, 虽然有时在应答中难免会碰到一时答不出的问题, 但切忌一言不发, 可以用几句话先缓冲一下: “这个问题我过去从没有认真思考过。 从刚才的情况看, 我认为……” 这时脑子里就要迅速归纳出几条 “我想” 了, 要是还找不出答案, 就先说你所了解的, 然后坦率承认, 有的东西你还没有经过认真考虑。 考官考你的并不一定只是问题的本身, 如果你能从容地谈出自己的想法。 虽然欠完整, 很不成熟, 也不致对全局产生恶劣影响, 考官也能谅解的。

3. 善于思考

回答问题之前, 应在脑海中将自己的思绪梳理一下, 对自己要讲的话稍加思索, 想好了什么是可以说的, 什么是不可以说的, 还没有想清楚的就不说, 或少说, 切勿信口开河夸夸其谈。 文不对题, 话不及义, 会给人以一种无涵养的感觉。 其次, 语言要朴实文雅。 这是一种美德, 也是知识渊博的自然流露。 有些人喜欢装腔作势, 故意卖弄, 往往弄巧成拙。 应答中只要用词准确、 表达清晰流畅明白就可以了。

4. 认真有礼

从交谈的礼节来说, 求职者在面试中的应答要讲究礼仪, 当主考官发问时, 求职者应开动脑筋, 搞清对方发问的目的、 要求尽力做到有礼有节, 说话可以慢, 但不能乱, 不可随意答复或敷衍了事。 同时还应表现出注意倾听的样子, 目光应该关注对方, 必要时要点头应和, 切不可注意力分散, 左顾右盼, 更不能打哈欠, 多看手表, 跷二郎腿, 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5. 突出重点

回答考官的提问主要突出重点, 主试人感兴趣的地方多讲, 不感兴趣的地方少讲或不讲, 简单的问题随提随答, 复杂的问题边想边答, 让人感到你敏捷得体, 确实是个理想的人才。

(四) 面试告别时的礼仪

1. 适时告辞

面试当然没有规定时间, 但是应聘者知道: 面试是有限定的谈话, 不可久留。 面试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陌生人之间的沟通。 心理学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需4分钟。 当然4分钟不是绝对时间, 而是个平均数。 专家还认为: “在应聘工作时, 进行面谈几分钟后, 不管对方如何, 应聘者都会本能地认为已经被雇用或被拒绝。”

据说社交中有一条秘诀: 长谈一次不如增加见面次数。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像网络, 交织得越多, 网络的密度就越大, 感情就越牢靠。 人们相互疏于来往, 情感也就会淡漠。 人世间许多事是由情感来维系的。 这一道理用在面谈中同样有效。 如果面试考官对你兴趣浓厚, 而他又一时下不了决心, 可想办法再见一次。 在其他可能的场合下, 加深考官对你的了解, 将来没准儿会重新步入该公司的大门。

一般认为, 面试谈短了不行, 长了更不行, 所以要先想好话题, 察觉会谈的高潮已过后, 便准备结束。 把该说的话说完, 站起身来, 露出微笑, 伸出手表示感谢, 然后离开, 给对方留下一个积极、 良好的印象。

面试中有些话是可说可不说的, 有些话是必须说的。 那些必须说的话就是高潮话题。 应聘者必须了解高潮话题整个过程, 主动做出告辞的姿态。

高潮话题一般分两类: 介绍自己和求职动机。

应聘者自我介绍之后, 面试考官还会相应地提些问题。 一方面是考官介绍工作性质、 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是应聘者谈自己的工作情况、 打算及对以后工作的设想。 这些都是高潮话题。 高潮话题结束后, 就不要盲目拖延时间, 那样会给考官造成心理压力, 有逼他当场做出决定的意思 (可能你本意并非如此)。 如果你还想了解一些问题, 就应该说: “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谈工作细节, 可是我想略微了解一下工作的环境、 福利, 以及种种有关的事。” 巧妙地把琐碎的问题转变成高潮问题, 而不至于让面试考官认为你是有意拖延时间或有其他的动机。

所以, 成功的面试应有适当的节制, 时间长了会对应聘者不利, 因为人都不可能在长时间内毫无失误。 时间越长, 失误的概率就越大。 适时告辞, 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让面试考官品味, 比拖延时间的疲劳战术要高明得多。

一般来说, 每一个面试考官不会直接告诉你面试结果。 他们绝不会直截了当地说: “对不起先生, 你的不良表现 (或不太可靠, 或人品不佳) 使你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这种坦率的语言会冒犯应聘者。 面试考官会寻找友善的方式来结束面试, 一方面又要避免造成可能的论断或评价, 因此, 他们总是习惯这样来结束:

“我很感谢你对我们公司及这项工作的关注。”

“真难为你了, 跑了这么多路, 多谢了。”

“你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 你知道, 我们要研究一下再做决定。”

“再次谢谢你对我们公司的关心。 我们一有结果就立即通知你。”

这些话都是在说面试该结束了, 应聘者应对这些暗示有敏锐的反应, 体面、 自然、 大方地主动告辞。

结束面试的权力似乎掌握在主考官手中, 但有时他用起来却十分为难, 他不愿意把结束面试当成拒绝人的尴尬事情来做, 如果应聘者能为他想一下, 他心中的内疚会减轻许多。 一个通情达理的应聘者既知道如何开头, 更知道如何结束, 温文尔雅、 落落大方。 这么看来,应聘者最好把结束面试的权力接过来, 于己于人都有利, 面试考官自然会对你留下好印象。

2. 强化印象

当双方的意愿表达得差不多了的时候, 你可以主动告辞。 在结束面试告辞过程中, 为给面试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给主考官们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你必须注意:

第一, 再次强调你对应聘该项工作的热情, 并感谢对方抽出时间与你进行交谈。 并表示今后将努力工作, 为单位的发展尽心竭力。 主考官当场没有表态, 说明对方还要进一步考查, 不要急于逼对方表态。

第二, 表示与主考官们的交谈使你获益匪浅, 并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再次得到对方进一步的指导, 有可能的话, 可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

3. 握手告别

记住了解面试结果的途径和时间, 告别时可主动与考官们握手, 但要注意一般握手的基本礼节。

一般来说, 握手告别要讲究先后顺序, 握手的先后顺序是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 身份、 性别和条件来确定的, 其基本原则是: 上级在先、 长辈在先、 女士在先。 若你要与许多人握手, 最有礼貌的顺序应该是: 先上级、 后下级, 先长辈、 后晚辈, 先女士、 后先生。 握手通常以三五秒钟为宜, 并且要注意把握好力度, 如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要短一些,用力要轻, 长久用力地握着异性的手不放是不礼貌的行为。 握手时要双目注视对方, 面带笑容, 不可环顾四方, 心不在焉, 同时加以适当的敬语, 如 “再见” “谢谢” 等。 切不可戴手套与人握手, 女士及地位较高的人不起立或戴手套握手, 被认为是可以的; 亦不可用左手握手, 如右手握手不方便时, 应向对方说明请多原谅; 多人同时相互握手时, 要注意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不可交叉握手。 另外, 握手是掌心向下, 则会显得傲慢, 表示高人一等, 求职者切勿使用。 双手去握对方的手称 “手套式” 握手方式, 以表示更加亲切、 感激、 尊重, 有时也表示有求于人的意思。 如果握手时轻轻触一下对方的指尖, 称为 “抓指尖式” 握手,易使人产生清高的感觉。

由此可见, 各种不同的握手方式其含义是不同的, 表示的礼节也不尽相同。 求职者在具体操作时务必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 这些问题看似琐碎, 实则关系到一个人的修养的问题, 同样对主考官的决定也有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