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面试, 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问题常常涉及面很宽, 应答是毕业生大量知识和智慧的浓缩表现, 掌握一些技巧, 将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 面试准备的技巧
(一) 资料充分, 有条有理
事先做充分的准备, 包括资料、 心理、 穿着等, 好让主试者觉得你处事周到而有条理。
以下列出面试时应该考虑带的东西:
(1) 聘请广告的副本——面试时, 你可能随时要翻阅广告上的资料, 所以应该带一份在身。 如果聘请的广告不是登在报纸上, 而是刊于 “职位空缺小册子” 之类的文件内, 便应整份小册子带去。
(2) 申请书的副本——主试者通常都会就你申请表上的资料发问, 你也可能要提到那些资料, 所以, 带一份副本, 不单可以更快掌握主试者的问题, 亦免使自己忘记了所填报的资料而陷于尴尬。
(3) 你未随同申请表送去的其他推荐书的正本副本。 (你递交申请书时只需送上每种文件的副本, 正本自己收藏, 但应随时预备让主试者查阅。)
(4) 其他推荐人的姓名、 地址、 电话, 以备主试者与他们联络。
(5) 你写过的文章、 报告、 计划书, 尤其是与申请的工作有直接关系的。
(6) 一连串预备好的问题, 以备你有机会发问时提问。 (只须在纸上列出要点提示自己, 勿全句写出)。
(7) 整理好装上述文件的纸袋或文件袋。 把所有文件标志好, 并整齐排列好。 (在面试中要左翻右翻找一份小小的文件, 主试者不会产生好印象。)
(8) 其他与所申请的公司有关的小册子和资料, 例如年报、 有关委员会的报告等, 这样做不单可以让你在万一要久候时, 可以重温资料, 还可以给主试者留下好印象。
(9) 一支笔。
(10) 小型汉英词典——可以在填表格或作文时查阅生字。
(11) 街道地图 (除非你非常熟悉面试地点)。
(12) 带一本书准备要久候时阅读——最好是本书。
(二) 心理健康显自信
很多人认为应聘面试是一个相当令人紧张的事情。 因为即将和一位具有陌生面孔、 陌生性格、 陌生语调的人打交道, 就算您事先已对所要会面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 心里也难免有一些顾虑和畏惧感。 因而, 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 以从容的心态参与面试, 这就需要做好初期的准备工作。
1. 不要慑于对方的声威
关键是要摆正心态。 如果把考官看得过高, 慑于考官的声威, 自己的锐气将不挫自短,在没有进入考场时, 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其实考官是在选拔人才, 是希望应试者应答得好。 只要在心理上处于与考官平等的地位, 便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甚至显露出自己都难以预料的高水平。
2. 略加修饰以增强信心
这就是说, 重视服装仪表, 是预防被紧张情绪吞没的一种心理防护法。 在应聘面试时,讲究仪表, 可以增强自信, 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3. 确立主体意识
当自己即将与考官见面时, 难免会感到胆怯。 这是因为那种不得不见面的被动感支配着自己, 总认为是考官要考我要为难我。 可以认为是我要请考官考我, 考官不会为难我。 这样, 与考官见面, 自然就不会感到胆怯了。
4. 事先做坏的打算
事先有万一失败的心理准备, 心理上就自然放松。 大不了以后再考, 大不了不要这份工作, 还有不少机会呢, 这有什么可紧张的呢? 这种态度不但能使你镇定, 而且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5. 保持乐观的心理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但我们仍可靠智慧和技巧去改变情势, 让自己在应聘面试中获得主动, 保持乐观、 自信的健康心理, 能克服在应聘面试中所带来的绝望感, 使自己与考官站在平等的地位, 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
(三) 技巧训练博强手
俗话说 “有备无患”。 参加面试前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准备, 对面试的成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 注意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对应试者来说, 流利自如、 文雅幽默、 机智有风趣的谈吐是面试成功的必备条件。 大学生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从没话找话的寒暄开始, 逐渐养成与陌生人自如交谈的习惯。 另外, 多参加集体活动, 课堂讨论大胆发言, 也有助于讲话能力的训练。
2. 尽可能多地了解求职单位的情况
主试人提问的出发点, 往往与招聘单位有关。 因此, 面试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应聘单位的情况,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如用人单位的性质、 规模、 主要产品、 生产能力; 现实面貌、 历史状况、 发展前景; 职业队伍的年龄结构、 专业技术队伍的职称结构; 单位的特点、 优势和劣势; 竞争的主要对手, 单位领导人的姓名; 等等。 如果求职者对这些情况了解得详细, 在面试中就容易与对方沟通, 虽不是很内行, 但不至于说完全的外行话, 至少让主试人感到你是一位对其单位很有兴趣的人, 是真心实意到其单位求职的人。
3. 随时准备回答有关自己的问题
主试者往往以询问求职者的基本情况作为面试的切入点。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往往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较完整地介绍给陌生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要简繁得当、 谈吐流利、 全面准确。 因此, 面试前准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腹稿是必要的, 以免在主试人面前答非所问, 紧张无措, 错漏百出。
4. 保护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做好以上准备后, 最好进行一次模拟训练, 这样可能会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面试前要适当放松, 调节自己的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使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主试人。 为了消除等待面试时紧张、 焦虑情绪的产生, 可准备一本轻松活泼、 有趣的杂志报纸供自己等待面试时翻阅, 要调整情绪, 克服面试时的怯场心理, 力争取得面试的最佳效果。
5.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求职者要想获得面试成功, 还必须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 因为只有在充分的思想准备基础上的面试, 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展现自己的才智。 面试的思想准备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明确用人单位面试的目的。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进行面试, 不仅是为了核实求职者的有关情况, 更重要的是实际考查求职者的素质, 考查求职者有无胜任某种工作的素质。 求职者应当从这一目的出发去做好有关准备。 其次, 要认识自己参加面试的目的, 一个求职者只有在明确的目的指导下参加面试, 才会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手段和措施去实现目的。 对应于用人单位组织面试的目的, 求职者应试的目的就是能让对方在面试中了解自己的素质, 认定自己是某职业岗位的合适人选。 再次, 准备参与竞争。 求职者每参加一次面试, 都是参与一次激烈的竞争。 因此, 面试前必须做好竞争的思想准备, 不管遇到多么强劲的对手, 都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最后, 要坦然地面对成功或失败。 有竞争, 就必然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
在面试前必须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做到 “胜不骄, 败不馁”。 无论 “成” 与 “败”,在面试中, 都会扩展你的视野, 增长你的见识, 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也大有裨益。 有了这种思想准备, 就能较坦然地参加面试, 朝着更好的方面去争取。
(四) 注重礼仪增好感
面试是一种重要的而有意义的人际交往。 能否取得面试的成功, 除了取决于你的学业成绩、 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外, 得体的言谈举止及仪表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面试时应注意基本的礼仪。
二、 面试中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基本工具, 现代社会交际日益纷繁复杂, 因而语言技巧无论对求职、还是对今后顺利开展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面试同其他社会交往一样, 是以语言表达思维、 互相沟通的一种交流方式,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需要经过日积月累, 逐步形成, 但掌握一定的技巧, 或可增加表达效果。
(一) 面试中的自我推销技巧
求职择业首先是要推销自己。 在求职过程中, 应聘者适当地运用话语为自己做宣传, 使对方了解自己, 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优点。 只要不言过其实, 适当地自我表白是必要的, 它可以帮助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之间建立信任、 合作关系。 求职者不懂推销自己的艺术, 自然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不敢大胆介绍自己的长处, 当然人家也不可能了解你的长处, 以下是一组推销自己有术的成功求职方法:
1. 单刀直入法
有一次某市的大学生毕业供需见面会上, 该市公安局案情病理研究所的招聘桌前, 围满了前来求职的人, 大部分是男大学生。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硬是挤到招聘桌前, 向招聘人员表明自己渴望从事刑事检验分析研究工作, 招聘人员面露难色, 因为这个研究所从来没有女工作人员, 全是清一色的男性公民。 可是, 面对着姑娘恳求的目光, 招聘人员决定破例给这位姑娘一个机会。 他说: “工作人员需要下案件现场, 遇到的净是血淋淋的场面, 姑娘家哪敢去呢?” “我就敢去!” 这个姑娘双眉一挑, 毫不含糊地说, “就是让我抬死人, 我也不怕。” “你可别说大话, 干这行没黑夜, 没白天, 得随叫随到。” “嘿! 我假期打工就是给人家开车, 跑起路来没点胆儿行吗!” 说着她掏出了驾驶证。 招聘的人事干部这下动心了, 心里直犯嘀咕, 这样泼辣勇敢的姑娘比有的小伙子还能干呢! 这个研究所的人事干部当场与之拍板, 并签订了招聘合同。
这位姑娘求职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 在于三言两语, 坦率直陈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对于人事干部的发难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畏难情绪和踌躇神态, 这一切均符合刑侦工作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尽管如此, 人事干部还是不大相信她的胆量, 她亮出驾驶证并表明了自己的胆量, 这才使人事干部信服。 我们试想一下, 如果这位姑娘在这种场合讲话细声柔弱, 畏畏缩缩, 则很难使人事干部相信她能够干好刑侦检验研究工作。 她的讲话话锋凌厉, 单刀直入, 快言直陈, 直奔主题而不闪烁其词, 从而使人确信其具备刑侦检验研究工作应当具备的品质, 其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2. 自信幽默法
自信机警的语言回答不但有助于受试人吻合招聘者既定的聘用要求, 而且可能改变招聘者的聘用愿望。
有一个人们所熟悉的十分恰当的例子。 一位大学毕业生走进一家报社问:
“你们需要一位好编辑吗?” 言下之意自己当然就是 “好编辑”, 语言是这么自信。
“不。” 拒绝却是那么干脆。
“那么, 好记者呢?” 语言还是那么自信。
“不。” 拒绝还是那么干脆。
“那么, 印刷工如何?” 依然是坚韧不拔。
“不! 我们现在什么空缺的也没有了。” 路全部都封死了, 看来是没戏了。
可是——
“那么, 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这位大学生从公事包里拿出一块精美的牌子, 上面写着: “额满, 暂不雇用。”
报社主任笑了, 但也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面前这位年轻人了。 最后这位年轻人被录用为报刊企划部经理。
3. 稳重沉着法
某设计院是国家甲级设计院, 项目多, 待遇也较高, 不少应聘者竞相前往, 企求获得一个职位。 某大学自动化工学院与该研究院同在一个城市, 但只是这座城市的一所三流大学,这个学校的一名大学生在求职时, 先是自报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 然后非常认真地问对方有什么要求, 设计院的一个老工程师告诉他主要是干绘图工作。 这位青年人马上说: “这是我最拿手的, 我课余就帮人家绘图,3天1份, 您可以当场试我。” 老工程师露出了笑容。 因为绘图容易但并不容易做好, 这种工作单调枯燥乏味, 年轻人如果肯干, 看来不是个眼高手低者。 老工程师又问: “你搞过设计吗?” “搞过四个设计, 都获了优秀, 还有一个被实习工厂看中了。” 他拿出了证书和获奖图纸, 老工程师饶有兴趣地边看边聊: “搞设计要下现场,有时连轴转, 你行吗?” 小伙子拍着厚实的胸脯说: “没问题, 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只是希望有机会再读个本科。” “没问题”。 这回是老工程师拍胸脯了。 事后, 老工程师说: “这个学生的设计难度并不很大, 但很实用。 他不问待遇, 不要求坐办公室, 而是希望继续学习,是个有事业心的青年。 我们倒不在乎他是大专生, 这种大专生可能比本科生更实干, 也更能干。”
4. 有的放矢法
交流畅通的关键是 “有的放矢”, 共同奔一个主题。
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 如果三言两语难以解释清楚, 则不妨详细地说出来, 但要做到要言不烦, 简洁而不重复。 有时, 还要根据表达的需要, 将各个不同的讲话内容细致地组织,并考虑其答话的顺序与步骤,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一次求职面谈中, 一家企业向一位女大学生问道: “国外一家企业的代理人携巨款来我市寻找适宜的投资对象, 你作为我市某中型企业的法人代表, 请问你将采用什么步骤赢得这笔投资?” 这位女大学生略作思考, 然后答道: “首先, 我需要了解对方详细背景材料,例如, 该公司的经营方针、 项目、 实力、 已有业绩, 当然也包括这位代表人的个人材料, 最重要的是此次中国之行的计划; 其次, 代理人来后, 我们应当与对方预约见面时间和地点,比如说可以通过电话, 或是有关机构及个人联系; 再次, 与代理人商谈时我应当使用他国的语言, 以增加熟识感和亲切感; 最后, 这次行动不一定会成功, 但是我要尽我的所能给对方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形象, 以期为下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这位女大学生回答不尽圆满, 但招聘单位录取了她, 下面分析一下原因。
这位应聘人员第一句话, 说明了作为一个企业主管人员, 要知己知彼, 把握对方背景资料, 才能对对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这是面谈中最成功的一句答话。 她的第四点回答也显得极为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 商界也是如此, 没有所谓的常胜将军, 因而企业主管人员与外商谈判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胜不骄, 败不馁, 并给外国人留下良好印象争取下次合作。 她的求职面谈较为成功, 就在于她的回答把一个大问题合理地拆为几个十分紧凑的方面, 有的放矢, 组织周到。
5. 绵里藏针法
外贸公司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招聘考试, 几个求职者的表现不佳, 然而, 有一位小伙子的良好表现却吸引招聘人员的注意力。 在宴席上, 这位小伙子勇敢地走到这家公司的人事经理面前举杯致辞: “×经理, 能结您很荣幸, 我十分愿意为贵公司效力。 但如果确因名额所限使我不能效力麾下, 我也不会气馁, 我会继续奋斗, 我相信, 如果不能成为您的助手, 那我一定会成为您的对手。” 他的讲话柔中有刚, 充满自信, 意志坚强, 这是搞外贸的最可宝贵的品格。 而他的谈话态度彬彬有礼, 不卑不亢, 不愠不火, 机智敏捷, 性格开朗,具备了搞外贸的优良基本素质。 他的最后那句话提醒了这家外贸公司的人事经理: 如果被录用名额所限制, 让这些优秀人才流失到别的公司去, 岂不是自讨苦吃, 最后, 公司破格录取了包括这位青年的几位优秀求职者。
6. 见微知著法
国外某家企业欲招聘一职员, 有三位求职者报名前来。 招聘人员让这三个人想象正在砌砖盖房子, 然后问道: “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应聘者说: “砌砖。” 第二个应聘者说: “我正在挣钱, 每小时3.3美元。” 第三个应聘者却说: “你问我吗? 说真的, 我正在修建世界上最大的高楼大厦。” 结果, 第三个应聘者被录取了。
如果你作为公司的主管人员, 不难想象这三个人的未来发展情况怎样。 最可能的情况是: 前两人依然如故, 还是砌砖工。 他们没有远见, 不重视自己的工作, 缺乏追求更大成功的推动力。 这种人很难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创造性的贡献。 但是你可以用你的全部资产打赌, 赌那位把自己看成在修建高楼大厦的砌砖工决不会永远是个工人。 也许他已成为工厂主或承包商, 甚至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他还会继续前进、 上升。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思想必定使他如此。 第三个砌砖工已经掌握了新的思维方法, 这为他在工作中自我发展开辟了道路。一个人对他工作的态度能说明他的潜力是否能有更大发展。
事实上, 招聘者判断求职者能否适合某项工作, 就是看他对目前的工作如何看法。 如果求职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就会给招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即使他对那项工作还有不满的地方。 道理很简单, 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 那很可能会为他的下一份工作感到自豪。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同他的工作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工作态度, 正如他的仪表一样, 也会对他的上级、 同事、 下级, 实际上是对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说明他内在的一切。 因此, 见微知著地看世界, 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细节问题。
7. 避虚就实法
C君是某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 毕业分配在即, 许多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C君则悠然自得, 神情自若, 同班同学对他的表现极为惊讶, 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原来C君已经打定主意向离家近的××师范专科学校求职, 并向该校寄出了履历和学业成绩, ××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向他发出面试的通知。
面试这天, C君早早地来到这所学校, 学校领导接见了他, 并告诉他将与另外两名来自不同学校的A君和B君竞争同一职位: 面试的第一个步骤是自我介绍, C君排在最后, 他向领导表明自己出身于农家, 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 为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服务。 但A君和B君自我介绍时只简单介绍自己在校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未说明各自的求职动机。然后学校领导要求A、 B、 C君各自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 C君把自己四年学习期间发表的散文、 诗作向校领导呈阅, 并要求上讲台为同学们上一节课, 他的要求得了学校领导的赞许, 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样, A、 B、 C三君要通过教学比武这一真枪实弹的表演以决定谁是胜利者。
C君在讲坛上旁征博引, 纵横捭阖, 趣话连篇, 教学内容讲得有声有色, 课堂气氛活泼生动, 学生们都深受感染, 陶醉在他的讲授内容里。 在一旁听课的学校领导和处主任也由心里赞叹C君的博学多才, 话语犀利而流畅, 是一位难得的教师。 相反, A君和B君在讲台上表现欠佳, 讲话不连贯, 经常出现讲了上句而下句的话却接不上来的糟糕现象, 上课的学生大都无精打采, 注意力分散, 课堂秩序混乱。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求职过程中, 求职者要因时循势, 避虚就实, 说明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并不失时机地向招聘人员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这样对方才会对你心中有数, 从而形成对求职者积极的、 正确的评价, 这样无形中就为求职成功增添了几分筹码。 常言道: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具体到教师这一职业, 口才尤为重要, 要竞聘教师职业的朋友们, 请在求职时多展露口才和其他的教师基本素质。
8. 毛遂自荐法
S君是某大学农经系的一名本科生, 毕业分配在即, 学校推荐单位的工作不太理想, 于是便南下, 想谋求一份较好的职业。 某日, 他注意到 《广州日报》 上刊登一家日本商行招聘高级人事主管的启事, 便决定前往应聘, 谁知招聘桌前已经齐刷刷地坐着40多名大学生、硕士生, 而录取名额却只有区区的一名。 S君面试之后, 对自己感觉极为一般, 心里已打起退堂鼓, 几乎没有信心再继续坐下去。 这时, 秘书突然惊慌地闯到正在主持面试的总经理面前说道: “总经理, 办公室里的电脑坏了。” 总经理迫切需要的商业资料一时查不出来。 总经理命令秘书立即打电话请维修站来人, 秘书刚拿起来话筒, S君突然站起来说: “让我来试一试。” 总经理疑惑地看看他的简历, 又看了他一眼, 但还是同意了。 经过十几分钟修理, 电脑恢复正常。 这位日方总经理感到十分意外, 因为在中国, 文科学生精通电脑的极为罕见, 而懂得维修电脑的人更是少而又少。 S君平时用功好学, 很注意培养包括电脑在内的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他的 “面谈露一手” 使成功成为可能。 不久, 他就接到这家日方商行的录用通知。 现在S君已成为这家商行的总经理助理。 良好的口才固然是求职行为的精美的 “外包装”, 但是, 在某些情形下, 行为胜于雄辩。 S君的成功没能依赖如簧之舌, 他凭借的是维修电脑这个技艺, 使日本总经理由不信任到敬佩, 继而成功地获取职位。当然,如果不是电脑恰巧在面试中发生故障, 或者S君即使怀有技艺, 却不敢上前试一试,抑或由于畏惧心理作祟,而让机会白白地溜走,则他的面谈可能是另一种相反的结果。
露一手吧, 求职成功的朋友们正靠着它开启了工作的大门。 它不需要你付出太大的代价, 却能使你受益匪浅, 你只要拿出毛遂自荐的精神, 自信地走到机会面前, 你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开始面试时, 你可以大声地对自己喊道: “我最优秀! 是我是我!”
9. 创新求异法
1989年2月中旬, 上海市的人才交流市场, 人头攒动。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自荐出任生产 “上菱” 牌电冰箱的上海电冰箱二厂的总工程师。 其中, 有搞了几十年机电设计的高工, 也有搞飞机制造、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高工, 还有化工、 物理、 电器等专业的技术人员。 评审小组对自荐者进行了笔试、 口试等。
在几轮激烈竞争的考试中, 求职者各显神通, 不分伯仲, 答辩中, 只有原上柴厂高工黄孝安对 “上菱” 冰箱获得金牌未有赞词, 却提出了居安思危、 改进产品的新设想。 他说,目前冰箱生产依赖日本的设备, 不能就这样一辈子, 我们要将别人的技术加以消化吸收, 形成自行开发, 独立设计, 制造新产品的能力, 争取开创世界一流产品。 由于这一开拓性建议和设想, 黄孝安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
黄孝安到位不久, 便与工厂的领导、 技术人员、 工人密切合作, 开发了 “上菱”1989BCD-180W式样新颖的电冰箱。 在1989年下半年市场疲软、 大量家电产品因积压而大幅度降价, 群众持币观望的情况下, 上海电冰箱二厂的这一新产品, 却由于品种新价格低而备受青睐。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企业经营的成败, 不也在于此吗? 黄孝安的求职面谈体现了他深刻的忧患意识。 这充满了真知灼见的答辩, 一言点明了上海电冰箱二厂要居安思危、 励志图强, 而不要安于现状, 依赖于日本的技术。
企业要在竞争大潮中获胜而不致被淘汰, 企业的领导者要站在经营决策的制高点, 善于吸收他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经营管理经验, 并加以开发和改造, 否则, 如果尽是躺在别的成果上睡觉, 则会处处受到牵制, 最终, 企业在无情的竞争中会被拖垮乃至淘汰掉。
黄孝安的求职答辩, 道出了上海电冰箱二厂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 它指明了该企业在激烈竞争面前, 始终要不断地根据变革的形势调整战略目标。 黄的求职答辩超越一般人雷同守旧的意识, 富于创新求异精神, 当然受到欢迎。
10. 折中思维法
日本住友银行招聘公关人员时, 极为重视职员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 该银行没有专门考核业务知识, 而是提出了一道别出心裁的判断题: “当国家的利益和住友银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阁下采取何种对策?” 三类不同的应聘者回答问题迥然不同。
第一类人回答: “当国家利益跟我们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 我会坚决地站在我们银行的立场上。” 银行主管人员认为, 这样的人将来准会捅娄子, 不能招聘。
第二类人回答: “当国家利益和住友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 我作为国家的一员, 应该坚决保护国家的利益。” 银行主管人则认为, 第二类人员适合去政府部门工作, 也不可取。
第三类则回答说: “当国家利益和银行利益发生矛盾时, 我要尽全力使矛盾淡化。” 银行主管人员认为这种人才是住友银行所需要的高手。 企业同政府的关系往往集中表现在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上, 企业公关人员作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媒介, 只有善于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性, 才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类人为何求职成功, 而前两类人为何不成功呢? 要成为一名公关人员, 他必须具备协调上下左右的才能和本领。 在企业与其他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组织发生冲突时, 公关人员既要消除双方的歧异, 又要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这样才能保证公司顺利发展并与其他组织维持平衡和谐的关系。 住友银行的问题可谓别出心裁, 独具风格。 在这种两难选择的情况下, 求职者采用折中的答题方式, 同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这样有助于企业摆脱困境。 自然这类人会博得招聘者的欣赏。 可见, 折中思维是求职者遇到两难问题选择时较为理想的回答办法。
11. 角色互换法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结婚后, 其夫人想请一位佣人, 她询问几位应试者有没有什么要求, 那几位姑娘有的说要有休息日, 有的说要有单独的卧房, 有的问能否和主人一起上桌吃饭, 等等, 只有一位姑娘悄声说道: “我希望成为家庭中的一员。” 弗洛伊德夫人听后大为赞扬, 当即决定雇用这位姑娘。
应试者受聘后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 一般是招聘人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应试者在面试中能恰当地表现出一种归属感, 常能取得好效果。 这位姑娘充分理解作为一个佣人, 应当与雇主全家和睦相处, 在心理上与雇主相默契, 这样有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
事实上, 招聘者招聘职员的目的, 是寻求工作上的合作者或者 “好帮手”。 只有那些对单位怀有强烈归属感的人, 才能与单位荣辱与共, 然而, 求职面谈中, 这一点往往为求职者所忽略。
12. 随机应变法
一个人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不同处理方法, 也是不同素质的表现。 所以, 就将来的工作的某种假想情景虚拟一些问题, 常常是招聘面试的语言应对内容。 这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角色行为的应变能力。
招聘有时会出些尴尬情境中的难题, 这就要看应试者怎样应答。 应试者这时如表现出色, 将能一下子赢得招聘者的好感。
国外一旅馆老板测试三名男性应试者, 问题: “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 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 而她也看见你了, 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 “说声 ‘对不起’。 然后关门退出。” 无称呼, 虽简洁, 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 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 “说声 ‘对不起, 小姐’。 然后关门退出。” 称呼准确, 但不合适反而加深旅客的窘迫感。
丙答: “说声 ‘对不起, 先生。’ 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 丙被录用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 维护了旅客的体面, 非常得体、 机智, 表现出一个侍者所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 面试中的答问技巧
面试的方式往往是一问一答。 求职者可以预见对方会问什么样的问题, 并相应地做出适当的回答。 下面是一些面试中的技巧供参考:
1. 答问要准确
在求职面试中, 用人单位主要是考查求职者的知识和能力, 准确可靠是求职者答问的第一要点。 答非所问、 含糊其词、 支支吾吾、 牵强附会, 都是招聘者不满意的, 很可能导致成功的机会与你失之交臂。
恰当的问答来源于准确的判断。 应听清主考官的问题, 多加揣摩, 仔细推敲, 不要急于回答。 当你准确把握主考官提出的问题之后, 应迅速考虑怎样准确地回答, 主要包括用什么程序回答、 用哪些方面的知识回答。 如果一个问题可以用许多知识回答, 那就用求职者最熟悉的知识回答, 其他知识点到即可, 不能面面俱到, 一般来说, 专业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涉及专业知识的提问, 要恰当运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以显示自己专业知识的专精。
2. 答问应适度
答问要以适时、 适度、 恰当为原则。 对于不同的场合、 不同情况下, 对不一样的人要选择说得体的话。
了解主考官的身份, 是答问得体的前提。 同样的一句话, 对有身份的人和普通的人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 求职者最好恪守针对不同身份的人讲不同话的原则, 讲出来的话才符合得体性的要求。 一般来说, 领导乐于听人赞扬他的平易近人, 工作人员乐于听人恭维他的工作能力, 经理乐于听人称赞他的管理才能, ……当然, 恭维别人要掌握好分寸, 不能不着边际乱吹捧别人,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3. 答问须诚实
某公司对求职者进行最后的复试, 有位大学生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学业成绩, 荣幸地成为几名复试人员中的一员。 万万没想到的是复试主持人却当着众人的面指着他说: “你救了我的女儿, 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对你的录用我们会优先考虑。” 可是这位大学生听后, 愣了一下, 接着便坚定地回答: “先生, 我想你弄错了吧, 我未救过任何人。” 主持人听了他的回答, 微笑着对他说: “年轻人, 你说得很对, 是我 ‘弄错’ 了。 我很欣赏你的诚实, 我决定, 不是优先, 而是你的复试已经通过了。”
复试如此, 别出心裁, 实在出人预料。 可贵的是这位参加复试的大学生没有侥幸贪功,也没有虚伪钻营, 而是以事实为依据, 始终坚持诚实的原则, 因此他能过了复试。 如果他当时默认了此事,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这个故事值得求职者深思借鉴。
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 在面试中遇到实在不会回答的问题, 就应坦诚地回答: “这个问题我没有思考好, 很抱歉。” 既不要支支吾吾, 也不要不懂装懂, 否则招聘者进一步追问,情况会更糟。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只要坦然作答, 就能给招聘者留下诚实、 坦率的好印象。
4. 答问善应变
面试, 如一场紧张的攻防战。 招聘者时时发起进攻, 求职者随机应变, 严密防守。 有道是: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遇到准备过的题目, 尚能从容应答。 一旦招聘者避实就虚,提出你猝不及防的问题, 不少人就慌张起来, 连准备好的也忘了。 其实, 只要保持镇定, 厘清思路, 快速答对, 同样可以顺利过关。
一位体育学院的硕士生, 前去报考电视台的体育节目编导。 在面试时, 凡涉及体育概况、 赛事分析、 新闻业务等方面的问题, 他大多对答如流。 临结束前, 招聘者突然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你知道宋世雄吗?”
“知道, 他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体育播音员, 后来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
“好, 宋世雄把无线电台播音员的风格, 带入了电视台主持节目, 你对此有何评论?”
在最初的一两秒钟, 这位研究生真的急了, 但他很快镇定来, 一整理思路, 原来是考他对体育节目主待人的看法。 他迅速在脑海中整理已掌握的信息, 列出一个个小提纲, 旋即有条不紊地答道: “宋世雄是听众喜爱的体育广播节目主持人, 以节奏快、 信息多、 富于现场感的解说直播过许多国家级、 国际级的比赛。 但是, 他对主持电视节目不完全合适, 因为广播的听众看不见现场, 所以主持人的解说越生动越有现场感越好, 而电视观众可以直观现场, 他们讨厌喋喋不休的解说, 希望恰到好处的点评……” 他独到的回答, 赢得了招聘者的充分肯定。 结果, 他成功了。
5. 答问讲策略
不同的求职面试由于具体情况不同, 言谈没有一套固定的路子。 在面试中, 求职者的答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讲究策略性。 一般来说, 该明确的地方就明确, 该模糊的地方就模糊, 该直言的地方就直言, 该委婉的地方就委婉, 该简略的地方就简略, 该先说的就先说,该后说的就后说, 这些在答问时都应体现得当, 合理规划。
对一些不易抓住要点但也不是不会回答的问题, 可设法延缓时间, 边想边回答。 常用作缓兵之计的话有: “哎呀,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 “这个问题提得实在有趣” “这个问题很大, 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 然后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 很快考虑说什么、 怎么说。 说第一条时想第二条, 说第二条时想第三条, 这样的表现会给主考官留下构思敏捷、 思路清晰的好印象。
(三) 面试中的应对技巧
面试是通过许多问题的提问来进行的, 若能预先准备好怎样回答, 则通常回答得比较理想。 有人认为面试问题具有不可知性, 怎么可能预先准备呢? 其实, 只要细研究一下, 面试内容既有不确定性又有确定性, 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只要我们掌握应对的技巧, 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1. 充分准备, 慎重初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不打无准备之战。” 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普通而深刻的道理, 凡事需精心准备, 打好初战, 争取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有一个好的起点。
第一印象又称 “首因效应”, 它是指人第一次见面所留给对方的印象, 它往往对考官的心理发生较大作用。 在面试中, 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考官, 往往形成了直觉思维, 常常在最初的几秒钟内就能基本确定面试人的去留, 所以务必要重视初战。 如果第一印象不好, 即使以后多加补偿也很难改变, 这是心理学规律。
面试的过程很复杂, 内容很多, 第一步就要从准备初次面试着手。 初次面试除了前面提到的要了解用人单位及其主管、 做好面试前的心理和内容准备、 注意语言表达能力锻炼、 整理好需带的资料外, 还要重视一些必需的技巧准备。 要设计自己的形象。 一个整洁高雅、 充满活力、 彬彬有礼、 诚实大方、 精明干练的人总会使人打心眼里喜爱。 良好的形象设计, 既要符合个性气质的特点, 又要符合招聘岗位的特点。 如果能让考官一眼就看出: 此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那就说明你的形象设计是成功的。 自我形象设计对中国人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一般具有谦逊、 含蓄、 内秀的特点, 往往忽视自我形象设计, 甚至认为那是自吹自擂。 摆花架子当然要不得, 但聪明、 自然、 得体地显示自己的气质与才华, 让考官真正地了解你,这是面试的技巧。
2. 注意倾听, 专心交流
注意倾听是面试过程中重要环节。 面试的实质就是主试人与求职者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获得全面评价的过程, 形式上充分体现在 “说” 和 “听” 上。 求职者注意倾听, 不仅显示对考官的尊重, 而且你必须知道你回答什么, 甚至要倾听细节方面的问题。 只有以静制动, 通过耐心、 专心、 细心地倾听, 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否则, 就可能不得问题要领, 答非所问。
3. 挑战自我, 沉着应对
面试竞争无疑是紧张、 激烈, 充满挑战性的。 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者, 面对凌厉目光一丝不苟的主考官, 求职者不免感到有压力感, 这是正常的。 罗曼·罗兰说得好: 真正的英雄并非没有胆怯的时刻, 只是他能设法不让怯懦征服自己。 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美国心理学尤利斯提出了三条有趣的忠告: “低声、 慢语、 挺胸。” 有些适度的紧张压力感甚至还可以激发自己的斗志, 激发自己的勇气。 但如果压力过大, 当作包袱背起来, 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就可能使自己不知所措而走向失败。 所以在面试中, 一定要沉着冷静, 坚定自信,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面对主考官和以后的工作的。
面试中, 一般求职者的自卑感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担心在众多的竞争者中, 自己不能取胜; 二是担心自己不符合招聘单位的要求, 总是想到己不如人的地方; 三是担心考官提的问题刁钻, 自己回答不了。 针对这些自卑情结, 应做好积极的心理调适。 如着装质料考究一些, 显得精神有气派, 笔挺清爽的感觉可以获得一份自信; 发现竞争对手的某些弱点、 缺陷, 发觉他们并非超人、 完人, 也是像自己一样、 甚至比自己更普通的人, 这些可以让自己减少畏惧感, 而多一份平常心; 另外, 挺直自己的胸膛, 注意深呼吸, 面带微笑也可使自己显得信心十足。 这些都可以说是调试和去除自卑心理的技巧。 面试中, 你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消除消极的心理暗示,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展示你的潜力, 力求打动考官,使考官感到你 “行”, 并要把这种心理外化为形象展现在考官面前。 作为求职者, 你绝不要说: “我不行” “我不会” 等话, 即使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工作, 也不要慌张, 而要沉着冷静, 机智应对: “我可以努力干好!” “我自学能力强, 善于向别人学习, 我坚信在锻炼中会很快掌握。” “我一定能把这项新工作干好。” 你的自信会坚定考官的信心; 反之, 你的茫然不知所措, 只会使考官犹豫不决, 觉得你既然不行, 又何必来应聘呢!
4. 掌握时间, 适时提问
一般面试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 当然也随面试的种类、 面试者对求职者感兴趣的程度以及求职者多少的不同而有变化。 就面试而言, 由于它是一种面试者与求职者交流沟通了解的机会, 且时间有限, 因此, 必须有效地掌握和利用这段时间来推销自己, 让面试者了解自己。 如何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充分运用这段时间使双方从互不相识到感兴趣, 除了交谈的内容、 方式等技巧外, 掌握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技能, 在很短的时间里, 尽情地展示自我是一门艺术。
面试一般是主考官提问来进行, 求职者是被动者, 但是如何准确地掌握回答问题的时间也是重要的, 哪些问题用较少的时间, 哪些问题用较多的时间, 对于发挥性的问题, 更注重时间, 不要说得太少, 但也不能说个没完。 求职者可以很巧妙地看手表, 但最好不要看得次数太多, 动作太明显。
5. 谨慎应对, 推己及人
不少求职者在面试时, 总是一个劲地谈 “我”: “我” 的才能, “我” 的特长, “我” 的要求, “我” 的抱负, “我” 的想法…… “我” 什么都谈到了, 就是没谈到对方招聘单位,没谈坐在自己面前的主试人。 这是一种失策。
招聘面谈中的技巧之一, 就是要树立对方意识、 换位思维, 推己及人。 其一, 要有问有答, 不要人家没问就敞开来介绍, 这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 喧宾夺主的感觉。 其二, 要客观陈述, 不要自我赞叹。 如: “在四年大学生涯中, 我获得4次校级三好学生, 一次省级三好学生。” 而不能说: “在四年大学生涯中, 我始终比别人强, 我四年四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不止一次荣获省级三好学生, 这在我校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评论式介绍比前面陈述式介绍效果要差得多, 往往事与愿违, 似有自鸣得意之嫌。 我们在宣传自己的优点时, 切勿自吹自擂, 而要树立对方意识, 让对方认同, 恰如其分, 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 效果大不相同。 在回答问题时, 要简明扼要, 适可而止, 切勿唠唠叨叨, 没完没了。 其三, 要尽量倾听对方说话。 在面试中, 要多听少说, 或者至少听说基本平衡, 这样可以体现对主考人的尊重。
一天, 大学生王民到一家公司去面试, 席中他对董事长说: “说真的, 如果能到您这样的公司我将十分荣幸。 听说你公司创立初期, 什么也没有, 只有一间小办公室和一个速记员, 是吗?” 王民知道, 一个功成名就的人, 往往对自己早年的创业中, 一往情深, 充满自豪。 果然, 董事长开始长时间与王民谈起了他的奋斗史。 他说他开始时只有450元和一个新念头, 当时在多少困难与冷嘲热讽中, 他勇往直前, 开拓进取, 他把一个小时当两个小时使, 一分钱掰作两分钱用, 终于凭着他顽强的毅力与聪明智慧, 创造了异乎寻常的业绩。 王民一边听着一边感动着, 彬彬有礼, 善解人意, 终于赢得了董事长的好感。 最后, 这位董事长简短地询问了王民的有关情况, 便把人事处长请来说: “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四) 面试中的转移话题技巧
面试时, 有时会出现一些情况转移话题, 达到更好的交谈效果。 话题转移有两种类型,一是随意转换, 交谈者意兴所至, 话题自然游移; 二是有意转换, 交谈者为了控制交谈方向, 以一定的方法主动更换话题。
一般来说, 下面五种情形下需要求职者努力转换话题:
(1) 觉察到招聘者不愿听下去的暗示。
(2) 谈话内容枯竭, 面试出现冷场。
(3) 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
(4) 产生不同意见, 又不便争论、 不必争论或不想争论时。
(5) 需要避讳时。
无论哪种情况, 转移话题都要遵从自然、 邻近、 及时的原则。 所谓 “自然”, 就是要借助一点遮掩, 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使其注意中心发生巧妙转移, 自然而然地离开原来的话题, 进入新的话题。 所谓 “邻近”, 是指在原话题邻近的范围内选择新的话题, 转移角度不宜太大。 所谓 “及时”, 是指抓住话题的机会。 一般是在一个问题提出来未展示时就机敏地把话题岔开。 也有的专家指出, 只要在面试过程中不影响求职效果, 尽管对方谈得离题太远, 也不必转移话题。
转移话题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巧妙地岔开话题
把不便或不能回答的问题巧妙搁置, 回答与其有一定联系的其他问题。
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中野良子在上海回答中国朋友问她准备什么时候结婚的问题时, 就巧妙地运用了岔开式, 既避开了不愿公开回答的问题, 又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令人拍手叫绝。
还有一个例子,1983年9月,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 在张爱萍部长主持的欢迎宴会上, 温伯格在祝酒词中四次提到中美之间的 “战略合作”, 但张爱萍部长只说: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只字未提 “战略合作”, 有意地把话题岔开了, 以此表示中国对此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2. 借助反问转移话题
面试中, 如果发现招聘者提问中含有明显的刁难成分, 就可以举出类似错误的问题, 反问对方, 让其陷入不能自拔的陷阱。
1927年冬, 朱家骅在浙江担任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 为了用新人, 行新政, 他于1928年至1939年间先后举行了三次县长考试。 有一次, 朱懋祺应试, 笔试之后进行面试。 考场上摆着 “三堂会审” 的架势, 朱家骅西装革履, 端坐正中, 两边陪考官也是衣冠楚楚。 先是陪考官发问, 考了政治、 时事、 历史、 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朱懋祺知识渊博, 思维敏捷,各类问题对答如流。 最后轮到主考官发问, 朱家骅见他回答问题如此驾轻就熟, 突发异想,抛开原定题目, 出了一道偏题: “ 《总理遗嘱》 每次纪念会上都要诵读, 无不烂熟, 请你回答一共多少字?” 这可真把朱懋祺考住了, 他暗想: 主考出此题目未免脱离常规, 既然有意刁难, 录取必然无望, 就不顾一切, 大胆反问: “主考官的尊姓大名, 天天目睹手写, 也已烂熟, 请问共有几笔?” 朱家骅想不到应考者竟会如此反问, 一时愣住了。 陪考官听后大吃一惊, 都瞪大眼睛, 等待主考官如何决定。 沉默片刻之后, 朱家骅宣布: “口试完毕, 考生退场。” 事后, 朱家骅十分赏识朱懋祺的才能和胆识, 于是决定录用, 把他派往奉华担任县长。 朱懋祺的反问可谓 “有理、 有节、 有妙”。
3. 用假言回答不好回答的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是怎么回答都不妥当的, 就可以用假言回答来过关。 用假言应答, 可使招聘者无懈可击。 在一次面试会上, 主试人问: “事业与爱情发生矛盾时, 你是选择事业, 还是选择爱情呢?” 大家议论纷纷, 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位大姐回答: “谁重要, 我就选择谁。” 她被录取了。 主试人提的问题是不太好回答的, 无论回答选择事业, 似给人空泛的感觉; 回答选择爱情, 会给人留下平庸的印象。 用假言应对就非常巧妙, 不但回答了主试人的提问, 而且显现了相当的智慧和幽默, 这位大姐可谓机智。
4. 诙谐地回避有关问题
有一些问题可以用诙谐的语言做遮掩, 避开对实质性问题的回答。
一次盛宴上, 伟大的作家赫尔岑被不停播放的轻佻音乐弄得很厌烦。 主人解释说: “这是精选的流行乐曲, 很高尚。” 作家反问: “你认为流行乐曲就一定很高尚?” 主人惊讶:“不高尚的东西还能流行吗?” 作家回答: “那么, 流行性感冒也很高尚了?” 单说 “流行”与 “高尚” 的关系, 的确不容易说清。 但是一举出 “流感” 这一诙谐的实例, 一切就都明白了。 有个美国旅游团在我国某地观光时正逢梅雨季节, 外宾很扫兴。 训练有素的导游小姐在车厢里说道: “你们把雨带到中国来了, 可雨在车外。 你们把加利福尼亚的太阳也带来了, 它就在车厢里。” 像诗一样诙谐的语言, 赢得了客人的称赞和笑声, 激发了客人的游兴。 用诙谐性的语言可以冲淡一些尴尬的场面和一些不便正面回答的问题, 由于是半开玩笑形式的, 既不伤对方的自尊又使对方领悟自己的意思, 可谓一箭双雕。
三、 面试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人的动作、 表情或体姿乃是了解人本身的唯一可靠的外在依据; 通过对人的动作、 表情含义的辨识可以达到 “知人、 知面而知心” 的目的。 所谓肢体语言, 即是用动作表情或体姿等来表情达意、 传递信息的语言形式, 它属于一种非词语传播或非言语交际, 一般伴随口头语言而存在。 肢体语言主要包括表情语、 手势语和体态语。 肢体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消除人际隔阂, 从而达到改善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的目的。 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 若能正确运用肢体语言, 有利于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给人以富有教养, 风度翩翩的印象, 且有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一) 表情语的运用技巧
表情语是通过面部器官, 如眼、 眉、 鼻、 嘴等的变化及肌肉收展和脸色的改变来交流情感, 传递信息的。 在求职面试中, 最常用、 最富有表现力的表情语是眼神和脸部表情。
1. 眼神的运用
求职者在面试时, 与主考官的关系构成有两种情况, 一是只有一位主考官, 这叫 “一对一” 的关系, 二是有两位以上主考官, 这叫 “一对多” 的关系, 在这两种情况下, 求职者目光语言的运用是不尽相同的。
在 “一对一” 的情况下, 求职者目光运用的要求是:
(1) 注视对方, 目光要自然、 柔和、 亲切、 真诚、 不要死盯着对方的眼睛, 否则, 会使对方极不自在; 同时, 也不要在某一局部区域内上下翻飞, 否则, 会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不要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显得心不在焉; 不要含胸埋头, 显得胆小羞怯或者对谈话不感兴趣; 不要高高昂起头, 两眼望天, 显得傲慢。 这些都是失礼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2) 注视对方时要注意眨眼的次数, 我们知道每分钟眨眼5~8次为正常, 眨眼次数过多, 表示在怀疑对方所说内容的真实性, 而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了闭眼, 表示厌恶, 不感兴趣。
(3) 全交谈过程中的目光对视。 若双方目光相遇, 相对视, 不应慌忙移开, 应当顺其自然地对视1~3秒钟, 然后才缓缓移开, 这样显得心地坦荡, 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 一遇到对方的目光就躲闪的人, 容易引起对方的猜疑, 或被认为是胆怯的表现。
在 “一对多” 的情况下, 求职者的目光语运用除了要符合 “一对一” 的要求外, 还要注意使用环视法。 即不能只注视其中某一位考官, 而要兼顾到在座的所有考官, 让每个人都感到你在注视他。 具体方法是, 以正视主考官为主, 并适时地把视线从左至右, 又从右至左(甚至从前至后, 又从后至前) 地移动, 达到与所有考官同时交流的效果, 避免冷落某一位考官, 这样就能获得他们一致的好感。
2. 脸部表情的运用
在人际关系中, 表情是少数能超越文化的传播手段之一。 超越文化的感情表达方式至少有六七种是共同的, 如惊讶、 高兴、 愤怒、 恐惧、 悲哀、 憎恶、 好奇等。 虽然引起这些感情的原因由于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求职面试时, 面部表情的基调可以归纳为两句话: 端庄中有微笑, 严肃中有柔和。 微笑能使脸上呈现出较多的轻度曲线, 能使对方产生快慰、 亲切、 友爱、 满意的情绪体验。 同时, 也为双方交谈创立良好的氛围, 脸部表情要具有灵敏感。 一般地说, 面部表情应该和有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同步进行, 不要让说的内容和面部表情脱节, 无论是面部表情的超前或滞后, 总是会让对方感到虚假别扭, 叫人啼笑皆非。 所以, 面部表情应当做到迅速、 敏捷地反映出内心的情感。
脸部表情要具有鲜明性。 脸上所表达的感情, 不仅要准确, 而且要明朗化。 要使你脸上每一点微小的变化, 都能让对方觉察到: 喜就是喜, 悲就是悲。 一定要克服那种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表情, 千万不要让对方捉摸不透你的意思, 感到你深不可测, 捉摸不定。
人的面部表情, 往往是来自本能的反应, 但也有人由于某些特殊原因、 特殊环境而给自己脸上戴上一个 “假面具”。 饭店宾馆的微笑服务, 就是典型的例子。 即使受到顾客的 “白眼” 和指责, 也不能流露出任何表示不满的表情, 那时的微笑便成了她的面具。 久而久之,那种不由衷的笑, 便成了她的戏剧脸谱。 所谓真实, 就是要让考官从你的面部表情看到你的内心世界。 所以, 装模作样、 矫揉造作的面部表情是会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的。
任何面部表情都必须恰如其分, 一定要和谈话内容协调一致。 以笑为例, 应以感情的浓淡来确定笑的程度, 如果只应当是 “抿嘴一笑”, 就不应该 “哈哈笑”。 过于夸张的表情,往往会失去真实性和严肃性, 既不美也不会感人。
总之, 面部表情除了有助于你的非语言沟通之外, 还应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
(二) 手势语的运用技巧
手势语是指通过手和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体态语。 是典型的动作语。 在多数情况下, 手势语作为一种伴随有声语言而出现, 使有声语言行为化或强调重点, 或辅助口头表达。
手势具有描绘事物、 传递心声、 披露感情、 加强口头语言力度和组织指挥等功能, 手势具有形象性、 鲜明性、 醒目性和动作大的特点。 为此, 我们在求职面试时, 应当利用手势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手势在非语言中的主导作用。
手势语的构成很复杂,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为了更好地发挥手势在面试中表达情意的独特效果, 应聘者有必要简单了解并掌握与求职面试相关的手势的基本含义。
1. 手的动作语言
(1) 握手。 握手的原始意义不仅表示问候, 也表示一种保证、 信赖和契约。 标准的握手姿势应该是用手指稍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 对方也应该用手指稍稍用力回握, 用力握的时间1~3秒。 如果发生与标准姿势有异的情况, 便有了除问候与礼貌之外的附加意义。
1) 握手时对方手掌出汗, 表示对方处于兴奋的或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若手掌出黏糊糊的冷汗, 就会给人不舒服、 不愉快甚至讨厌的感觉。
2) 在握手时, 用力回握, 表示此人具有好动、 热情的性格, 凡事比较主动。
3) 反之不用力握手的人, 若不是个性懦弱, 缺乏气魄, 便是傲慢矜持、 摆架子。
4) 在社交场合, 能跟陌生人轻松自在地握手, 表明此人具有旺盛的自我表现欲。
5) 先凝视对方再握手, 是想将对方置于心理上的劣势地位。
6) 握手时手掌向下, 是谓 “控制式”, 表示想取得主动、 优势或支配地位。
7) 握手时手掌向上, 是谓 “乞讨式”, 是性格软弱, 处于被动、 劣势或受人支配地位的表现。
8) 用两只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并上下摇动, 是谓 “手套式”。 手套式握手往往表示热情欢迎、 感激、 热忱、 有求于人、 肯定契约关系等意义。
(2) 在交谈面试中, 用手指或铅笔敲打桌面, 或在纸上乱涂乱画, 都是利用小幅度的手指动作来表示对对方的话题不感兴趣、 不同意或不耐烦的意思。
(3) 咬手指或指甲的动作是婴儿吮手指行为的延续。 成年人做出这样的动作是个性或性格不成熟的标志。
(4) 两手指并拢置于颚下的动作是向对方传达自己充满自信的信号。
(5) 当你想有效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信息, 或使对方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产生信任感, 务必在谈话时使对方多看见你的手掌, 而不是手背。 因为手掌意味着坦率和开放, 手背意味着控制和封闭。
(6) 手与手连接放在胸腹部位置, 是谦逊、 矜持或略带不安心情的反映。
(7) 与人谈话时, 将手插入口袋, 是为了隐藏 “手的语言”, 不让对方看出自己内心活动的表现, 也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2. 手与头部的接触
自我亲密性动作是身体行动语言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头部是自我接触频率最高的部位。
(1) 手与头发的接触。
1) 用手轻轻地抿或掠自己的头发, 可解释为追求情爱的代偿性满足的行为, 也是注意自己的仪表以求吸引异性的表现。
2) 用手抓自己的头发, 随用力的大小表现出不满——困惑——害羞——悔恨——痛恨自我等层次的情绪。
3) 如头发已经剃光, 触摸自己的光头多半是表现困惑。
(2) 手与额头的接触。
1) 用三指轻拍额头, 强调正在思考。
2) 用手加额, 表示庆幸, 所谓 “额手称庆”。
3) 用拳手轻敲自己的前额有正在紧张思考或困惑和悔恨等意思。
4) 用手掌贴在太阳穴附近, 或手执铅笔、 眼镜等支在太阳穴附近, 都表示强调正在思考。
(3) 手与眼的接触。
1) 用手遮眼, 除了确有实际的理由外, 大多属于暂时隔断外界的信息刺激, 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或思路。
2) 用手揉眼, 特别是在谈话过程中插入这个动作, 是一种掩饰行为, 以延长思考时间。
3) 用手擦、 摸眼皮也表示同上类同的意义, 主要是掩盖眼睛传递的信息。
(4) 手与鼻的接触。
1) 抚摸鼻子, 用手捏或摸鼻梁, 或者用一根手指摸触鼻子的一侧, 凡此种种都是感到犹豫、 无从作答或无从决定时的动作。
2) 手捂住鼻子是表示猜疑或不愿与人接近的意思。
3) 用手指擦一下鼻孔部位 (人中部位) 是表示得意的意思。
(5) 手与耳的接触。
1) 摸弄耳垂的动作一般较抚摸鼻子的动作为少, 大多发生在认为对方谈话乏味、 无聊或对话题产生反感的时候, 借此以消除浮躁不安的情绪。
2) 用手罩在耳朵上形成喇叭形, 以捕捉更多的信息, 表示用心倾听会场上的谈话。
(6) 手与嘴的接触。
1) 在谈话时, 用手 (或手持物) 掩嘴, 一表示与对方存有戒心, 或表示猜疑; 二表示不愿被人看出自己的本意。
2) 不作声时用手捂嘴, 意图隔断与对方的情感传达。
3) 在清嗓子或打哈欠时, 用手捂嘴或握拳凑近嘴边, 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内心不安。
(7) 手与脸颊的接触。
手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地抚摸脸颊, 都属于表示犹豫困惑或为难的动作, 其强烈程度从下而上的抚摸大于从上而下的抚摸, 慢动作大于快动作。
(8) 手与后脑勺、 颈部的接触。
1) 手抓后脑勺或颈部都是感到困惑、 为难的表示。
2) 双手抱住后脑勺也是强调正在紧张地思考。
构成自我亲密动作的还有手与腿、 足、 肩、 背、 腰、 腹、 臂、 颈等其他身体部位的接触, 多属于防卫、 保守与封闭的范围, 因关系不大, 这里不再多述。
(三) 体态语的运用技巧
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的姿势、 动作来表达情感、 传递信息的身体语言。 主要包括坐姿、立姿和行姿三种, 而其中又以立姿、 坐姿所表示的姿态最为常见, 即排斥与不排斥、 相对与平行、 一致与不一致。
假设我们从远处观察两个人的谈话。 一男一女相对而坐, 男方一边做着手势一边谈话,女的两腕交叉在胸前, 上身略为前倾, 从上述的姿势, 我们可以提取如下的信息:
第一, 男女均采取坐姿;
第二, 相对位置;
第三, 男方的姿势、 动作表明他希求与女方取得一致。
第四, 女方交叉的双腕表明她的基本姿态是排斥的;
第五, 女方略为前倾的上身表明她正以审视的态度 (即基本上倾向于不一致) 在听对方的谈话。
尽管我们没有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 但凭男女双方的姿势、 动作所表达的信息, 可以判断出男方多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1. 立姿
(1) 单人立姿的本身并不表示什么意思, 但它也有一个相当广的变动范围。
1) 站立时背脊挺直, 胸部挺起, 双目平视是具有充分自信的表现, 并可给人以 “气宇轩昂” “心情乐观愉快” 的印象。 此种立姿属开放型。
2) 与此相反, 站立时若弯腰曲背, 或略显佝偻状, 属封闭型立姿, 表现出自我防卫、闭锁、 消沉的倾向。 与对方相比较, 精神上处于劣势, 反映出惶惑不安或自我抑制的心情。
3) 两手叉腰的立姿也是具有自信心和精神上优势的表现, 因为两手叉腰属于开放型动作, 如果对面临的事物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即不害怕他人的进攻袭击), 是不会采用这个动作的。
4) 双腕交叉站立, 是一种习惯 (防卫) 动作, 多见于女性。 若在听人谈话时采取双腕交叉的立姿, 表明一种基本上是排斥和审视的态度。
5) 双腕反交叉或假交叉站立多半是不安、 紧张心情的流露。 中国人比较经常采用反背着手站立或走路的姿势, 表明若有所思或胸有成竹。
6) 将双手插入口袋站立 (或行走) 者具有不坦露心思、 暗中策划、 盘算的倾向; 若是与弯腰曲背的姿势相配合, 则是心情沮丧或苦恼的反映。
(2) 两人并肩站立, 属平行姿态; 两人之间的关系至少是和平的、 友好的。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或两个关系紧张、 不友好的人几乎不大可能肩并肩站在一起。
(3) 两人相对站立, 属相对姿态。 这是两个人在个人距离或亲密距离进行谈话时常采用的姿态。 正因为两人的位置是相对的, 口角、 争吵、 怒目相视, 相互进行威吓往往也在这种姿态下发生。
作为反映求职者外在形象和礼貌修养之一的立姿在求职面试中是不可忽视的。 面试中立姿的要求是正直。 方法是挺胸、 收腹、 略为收臀、 平肩、 直颈、 两眼平视、 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这样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 站立时, 两手自然地垂于身体两侧, 不要两手叉腰, 也不能双手插入口袋或把双手交握在背后, 否则会给对方一种轻佻之感。 还要注意站向, 交谈时站立的方向应该是正面对着对方, 以表示尊重。
2. 坐姿
在面试中, 坐姿很重要。 因为面试大都在房间里进行, 有不少时间是坐着的。 一个人的坐姿, 不仅表现着他体态美的程度, 也体现了他的行为美。 人的坐姿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正襟危坐的姿势叫作严肃坐姿。 此外多属于随意坐姿。
(2) 深深坐入椅内, 腰板挺直, 是向对方表示心理上的优势。
(3) 女性并拢膝盖的严肃坐姿, 或脚踝交叉的严肃坐姿, 系表现一种防御, 婉转拒绝的心理状态。
(4) 在某种场合中, 一人双腕交叉的坐姿, 配合神思不属的目光, 表示此人思想开小差。 如果目光固定在一个地方, 头部微侧, 则表示他正在认真地倾听人们的发言, 而且在内心进行 “评审”。
(5) 抖动足尖或腿的坐姿, 系在传达内心轻松或不安的信号。
(6) 在一些公开场合, 采取用手捂嘴、 掩嘴或摸下巴的坐姿, 多属于 “评判” 的态度听对方发言的姿态。
根据以上坐姿的不同含义以及现代社会求职面试过程中的要求, 面试时, 在坐姿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恰当选择座位。 如何就座, 是要讲究的。 由于座位有上下尊卑之分, 所以你选择什么位置就座, 往往就显示了自己的态度和倾向。 因为面试过程中, 面对的一般都是自己的长者, 或是用人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 因此, 应该选择在对方的下座, 或者比对方座位低一些的沙发和椅子。
第二, 讲究坐相。 坐相要给对方一个讲文明、 有教养、 有风度的感觉。 坐时要轻而缓,入座要端正, 起坐时也要轻而缓。 具体坐法是: 走到座位前, 背向椅子, 使腿靠近椅子, 上体正直, 轻缓落座。 女求职者若着裙装, 落座时应用手理一下裙边, 把裙子后片向前拢一下。 坐下后, 应双脚并齐, 挺胸立腰略收腹, 手放在膝上或椅子扶手上, 掌心向下, 双膝并拢或微微分开, 双腿正放或视情况向一侧倾斜。
第三, 克服不良坐姿。 为了保证坐姿的正确和优美, 应注意以下禁忌: 一是落座后, 两腿不要分得太开, 若女性坐时两腿分得太开尤为不雅。 二是当两腿交叠而坐时, 悬空的脚尖要向下, 切忌脚尖向上, 并上下抖动。 三是交谈时将上身不要向前倾并以手支撑着下巴。 四是落座后不要左右晃动, 扭来扭去, 给人一种不安分的感觉。 五是如果座位是椅子, 不可前俯后仰, 更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 茶几上。 六是落座要轻柔和缓, 直坐要端正稳重。 七是背部要挺直, 不要像驼背一样, 弯胸曲背。
除了立姿和坐姿的要求外, 行姿所涉及的人体部位最多, 它比个别部位的动作更直接、更明确地传达出动作主体的意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信息。 因此, 虽在求职面试中涉及不多,但也很重要。 行姿的要求是, 轻而稳, 胸要挺, 头抬起, 两眼平视, 步频和步幅要适度, 符合标准。 如果是与考官或工作人员同行时, 要注意速度, 不能超前, 只能平行, 最好是略微靠后, 否则是失礼行为。
四、 面试中的禁忌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 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 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特别要注意面试中的一些禁忌, 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导致求职失败。
(一) 面试交谈 “二十六忌”
1. 忌心不在焉
面试交谈时四处张望, 经常走神, 注意力分散, 问题听不清, 说话听不懂, 答非所问,心不在焉, 这会使人怀疑你求职的诚意。
2. 忌过于固执
对话要简洁明了, 同时, 要将言下之意充分表达, 无论多么重要的事, 也不要反复向主考提出。 如与主考意见相左, 可保持沉默, 决不可为争一时之胜, 面红耳赤, 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3. 忌中途打岔
主试人一句话尚未说完, 就中途打断; 主试人语意未表达完整, 就以下意识的动作使主试人中止讲话, 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即使你认为有此必要, 也应先征得对方同意, 否则应加以避免, 应该冷静地等待对方说话告一段落, 然后再平静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尽量让主考保持对你的好印象。
4. 忌喋喋不休
不管你口才多么好, 如果不顾对方, 打开话匣子后, 口若悬河, 担心遗漏一点细节, 生怕主试人不清楚, 不注意主试人各种微妙反应和不满情绪, 是最要不得的。
5. 忌阿谀奉承
虽然很多人都愿意听奉承话, 但面试毕竟不是做生意, 考核的是你的技能, 一味违反本意对主考阿谀奉承会让人生厌, 使对方鄙视你的品格。 所以, 除了以礼貌上的客套话外, 奉承话最好少说。
6. 忌互相讽刺
与主试人谈话, 应完全避免以讽刺或嘲笑的口吻说话, 也许你觉得用讽刺性的话语, 可使谈话的气氛更加活跃, 但讽刺性的言语, 往往会带来相反效果, 伤及对方感情, 最终会对己不利。
7. 忌离题万里
问什么就答什么, 与话题无关的话不说, 与话题有关但不是非常重要的也要少说, 决不可随心所欲, 偏离主题, 自说自话, 使听者不知所云。
8. 忌自我吹嘘
应聘者为了使自己能够录用, 面试时往往喜欢自我吹嘘, 说: “我有什么什么特长”,“我到公司后立刻带来什么什么变化”, “我保证怎么样怎么样” 等, 似乎自己是天才、 奇才, 如果单位没有了你就不行了。 一旦主试人较其懂得更多, 反而会贻笑大方, 令人反感。
9. 忌装模作样
面试时, 要将自己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主试人的面前, 无须装模作样, 模仿他人的行为和动作, 使人感到厌恶。 更不要故作高雅, 时不时地吐出几句洋文或时髦用语, 让对方产生此人不踏实的感觉。
10. 忌拐弯抹角
回答问题应直截了当, 不要铺垫过多, 绕圈子过大, 使主试人半天还不知所云; 也不要吞吞吐吐, 欲言又止, 使主试人感到别扭, 认为此人城府太深或过于谨小慎微。
11. 忌强行推销
对主试人, 不可像与商人谈生意一样, 有意推销自己, 试图让对方留下良好的评价; 更不要说些毫无根据, 或威胁、 命令的话, 强使对方以超越自己的评价来认同自己。 事实上,面试主考人员都不是笨蛋。
12. 忌言辞不当
面试时, 声音太小或太快, 别人听不清楚, 声音太大或太慢, 使人感到精神紧张; 说话带上 “啊” “噢” “嘛” “呢” 等尾音, 给人以打官腔的印象; 说话夹杂着不文明用语。 另外, 讲话最好用普通话。
13. 忌用专业术语
大多数情况, 招聘涉及的专业较多, 主考人员并不一定是某一专业的专家, 如面试时,对不懂财务的人过多谈会计术语; 对不懂技术的人过多谈技术术语, 会让对方感到难堪。
14. 忌勃然大怒
即使遭受主考人员的批判, 也不要当场发作。 有时这恰恰是主试人考核你的一项内容,可能有意说些不太中听的话, 用讽刺的口吻刺激你, 借以观察你, 看你是否具备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的修养。
15. 忌抽烟喝酒
有的求职者了为显示潇洒, 面试前特意买上两包好烟, 敬奉主试人和其他招聘人员, 自己也抽上一支, 烟雾缭绕, 令人很不舒服。 如果主考是不吸烟者, 还会为此感到反感。 另外, 面试前切忌喝酒, 如果酒气熏天, 晕头晕脑, 一则不利于面试, 二则使人误认为酒鬼,会影响以后的工作。
16. 忌以上压下
面试时最有发言权的是主试人, 除非确有必要, 一般不要利用关系, 借主试人上司之口或某单位领导之言替自己说话, 以免引起主试人反感。 即使主试人自己提及, 你也不要过分热衷, 而应主要表现自己的才能。
17. 忌横向攀比
不可随意乱说某人如何好, 那个单位如何实惠, 什么企业和部门如何有发展前途。 这容易给人带来误解: 别人如何好, 言下之意就是主试人不行或我作为应聘者比别人差; 某单位、 某企业如何如何好, 似乎本单位不太行, 既然如此, 你何不去那个单位求职呢?
18. 忌要求过高
对面试以外的问题别提太高的要求, 尤其是涉及 “票子、 房子、 妻子” 这 “三子” 的要求。 盲目地要求工作单位收入高、 待遇好, 有休假, 有美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实际上是一种好逸恶劳、 不切实际的空想, 任何招聘单位都难以马上答应, 反而给人留下好高骛远只知享受的印象。
19. 忌丧失自信
面试之前要对招聘的各种职位和工种做必要的了解, 做到胸中有数, 面试之时要充满信心, 回答主试人的问题要坚决果断, 切不可怕这怕那, 关键时刻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
20. 忌唯唯诺诺
面试时不要忘了自我, 毫无主见, 唯唯诺诺, 一味盲从主试人员, 使人以为你无能怯懦, 难以胜任此项工作。
21. 忌不拘小节
面试应严肃认真, 不要做无用的小动作, 如嚼口香糖、 啃指甲、 抓头发等; 也不要和主试人耍贫嘴、 开玩笑、 套近乎, 令人哭笑不得, 不仅于事无补, 而且可能获得相反的效果。
22. 忌过于谦虚
面试既要避免自我吹嘘, 也要避免谦虚过度, 尤其是谈到自己的业务专长, 可以做详细的介绍, 尽量让主考官相信你是某某方面难得的人才。 而不要说自己这也不够, 那也还要学习, 使人听后认为你能力有限, 难当大任。 还是实实在在地表现自己最好。
23. 忌与人争辩
考场非赛场, 面试不是辩论赛。 当主试人观点与自己相左时, 可以策略地提出。 不可当面站起来争辩、 反对。 要记住尊重主考, 回避争论。
24. 忌惧担风险
风险与竞争同在, 任何行业均是如此。 招聘中主试人常常会提醒应聘人, 从事该职业有较大风险, 请认真考虑一下。 应聘人要充分估计到风险的大小和个人的承受能力, 在可以承受范围内冒一冒险。 如果惧怕风险, 害怕竞争, 最好还是不要前去应聘。
25. 忌泛泛而论
如果主考要求你对某个问题、 某项工作发表自己的见解。 那么, 切记不要照搬社会上流行的 “大众观点”, 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即使不太成熟, 但只要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 也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
26. 忌回答问题过于抽象
主考总是希望了解求职者的具体情况, 切不可以一两句空洞、 抽象的话来搪塞。 如: 问“你的英语水平如何?” 回答 “还可以” “一般” “不错” “马马虎虎” 等就过于简单。 应具体回答: “曾在某大学外语培训中心强化学习一年”, “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已通过托福考试” 等, 以使对方有一个直观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