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背叛与内战

背叛与内战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罗永浩在其著名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中指出,在扎克伯格出现之前,史蒂夫·乔布斯是硅谷公认的人品“极差”的名人。虽然Facebook最终摆平了这些官司,但这已让人们不断质疑扎克伯格的道德品质。随后,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接管整个Facebook网站,并且获得与网站等值的赔偿。几个月后,Facebook以一笔费用与格林斯潘和解。在众多离任者中,Facebook共同创始人萨维林的离去备受争议。

罗永浩在其著名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中指出,在扎克伯格出现之前,史蒂夫·乔布斯是硅谷公认的人品“极差”的名人。言外之意,扎克伯格在这方面比史蒂夫·乔布斯有过之而无不及。扎克伯格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拥有超人的技术、过人的胆识、惊人的判断力及不羁的野心,这些都是一个商业领袖所必备的素质;另一方面,Facebook官司不断,从Facebook创意的归属,到财产的分配,到隐私问题。虽然Facebook最终摆平了这些官司,但这已让人们不断质疑扎克伯格的道德品质。

扎克伯格擅长编写程序,当其侵入校园网站,通过黑客的方式取得学生照片并呈现在自己创办的网站上时,他在技术方面的天赋引起了几个高年级学生的关注,他们是迪夫亚·纳伦德拉(DivyaNarendra)和双胞胎文克莱沃斯(Winklevoss)兄弟。他们找到扎克伯格,告诉他他们正在筹建一个交友约会网站,希望扎克伯格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扎克伯格同意帮忙。

扎克伯格与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合作时断时续,他们通过邮件往来。几个星期之后,文克莱沃斯兄弟设想的交友网站并没有建立起来。扎克伯格失去了与他们合作的兴趣,转而开发自己的网站Facebook。Facebook推出以后,获得学生的热捧,很多人迅速成为其忠实用户。

随着Facebook的发展壮大,文克莱沃斯兄弟给扎克伯格发来一封邮件,称其盗用了自己的创意成果,给自己的团队造成了伤害,信中要求扎克伯格停止对Facebook的运作。文克莱沃斯兄弟向哈佛大学提起申诉,“他偷走了我们的时机,偷走了我们的创意,偷走了我们的执行方案”。哈佛大学并没有对文克莱沃斯兄弟的申诉提供任何帮助。随后,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接管整个Facebook网站,并且获得与网站等值的赔偿。在法庭上,扎克伯格辩解说:“他们的创意和Facebook有着本质不同,他们是约会网站,但我们是一个社会化的网络系统。”为了应对法庭诉讼,Facebook的法律部开始翻阅扎克伯格在校期间与文克莱沃斯兄弟的邮件往来与聊天记录。尽管这些资料并没有显示出扎克伯格有“偷窃”行为,但是,最终Facebook的律师团队还是推出了一个高达6500万美元的和解方案。

同时,一个叫亚伦·格林斯潘(Aaron Greenspan)的学生也控诉扎克伯格盗取自己的想法,他称自己才是Facebook的合法所有者,因为由他创办的houseSYSTEM网站中其中一项以Facebook命名的功能比扎克伯格提前上线。几个月后,Facebook以一笔费用与格林斯潘和解。格林斯潘不仅起诉了扎克伯格,还同时起诉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称其创办的网站也是在模仿houseSYSTEM。

尽管这些起诉并没有改变扎克伯格控制Facebook的局面,但在搜集谈话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扎克伯格性格中阴暗的一面。据说,扎克伯格曾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谈到了文克莱沃斯兄弟建立的交友网站,当朋友问他决定怎么处理那个网站时,扎克伯格回答:“我要把它干掉,就在今年”。这自然让扎克伯格的公众形象受到影响。随后,董事会成员布雷耶辩解说:“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像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

当有人问到扎克伯格的早期行为时,扎克伯格用“自己还未成熟”来回答,就像他所说的,“如果你要建立一个有影响力且受众巨大的网站,你就得变得成熟起来。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成长了许多,学到了许多。”

Facebook发展得如日中天,而其创业伙伴却相继离去,这一度让扎克伯格变成了“孤家寡人”。

在众多离任者中,Facebook共同创始人萨维林的离去备受争议。Facebook迁到硅谷后,萨维林留在纽约为公司筹集资金。同时,扎克伯格开始接触肖恩·帕克,他希望通过肖恩·帕克认识一些风险投资人,争取到风险投资,解决Facebook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境。但萨维林却认为他们应该采用广告等形式自己解决资金问题。双方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萨维林甚至冻结了账号来向扎克伯格抗议。萨维林的这一做法让扎克伯格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完全控制Facebook,它的命运同时还掌握在别人手里,这让扎克伯格非常不安。当Facebook获得Accel Partner公司1270万美元的投资后,扎克伯格趁机对Facebook的资本进行了重组。当时,年轻的萨维林并没有对扎克伯格产生任何防备之心,在他看来,他们仍是同一战线上的“生死搭档”,他甚至没有把重组资产的文件读完,就签上了名字。之前他占据公司34.4%的股份,而此后,他的股份被稀释到不足5%。了解到真相后,萨维林勃然大怒,他停止了所有关于Facebook的工作,扎克伯格趁机关闭了他的电子信箱,并指示合作伙伴不再与萨维林有任何业务来往。在与萨维林争夺Facebook控制权的问题上,扎克伯格的手段并不光彩,尽管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萨维林将扎克伯格告上了法庭,审判的结果是保密的,但在Facebook申请IPO时,萨维林因股份不到5%没有出现在文件中。

莫斯科维茨是扎克伯格大学时同一宿舍另一个房间的舍友,他没经过专业的学习,但天生热爱电脑编程。在Facebook建立初期,莫斯科维茨负责增加新的学校入网。为了添加新学校的用户,他会弄清楚该校学生、教员和校友的邮箱设置地址,与该校的校报建立链接,并展开所有的信息收集和编码工作。即使是在扎克伯格不耐烦的时候,莫斯科维茨还在坚持工作。当时莫斯科维茨被大家称作“公牛”,他对Facebook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Facebook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莫斯科维茨一直都是扎克伯格最坚定的伙伴。在董事会围绕是否出售公司而出现两个不同阵营时,莫斯科维茨是少数的反对出售的股东之一。但当桑德伯格加盟Facebook并将公司的基础业务定为广告业务后,莫斯科维茨选择了离开。他是产品的狂热信仰者,在广告的投放上无法与桑德伯格达成共识。离开后,他创建了自己的网络软件公司。

Facebook的业务转型后,初创元老们一一离开。曾是扎克伯格智囊的马特·科勒(Matt Cohler)离开后成为一名风投资本家;扎克伯格高中时期的发小亚当·德安杰罗选择开创自己的新公司。这些曾经是扎克伯格的创业伙伴和挚友的人们,都选择了与他分道扬镳。他们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上与扎克伯格发生分歧,随着公司规模日益壮大,扎克伯格变得自大与独裁,他们的分歧也就不可调和。这让人感觉和扎克伯格一起共事很不舒服,就像一个离职者所说:“总之,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秀场。”

尽管扎克伯格曾经的合作创业者已经所剩无几,但是扎克伯格仍然在努力把Facebook做得更加强大。

当用户达到50万的时候,Facebook遭遇资金困境,扎克伯格向风险投资者求助,以期获得更多资金支撑Facebook的继续壮大。在最初的谈判中,扎克伯格首先接触了华盛顿邮报的CEO格雷厄姆,他迅速和格雷厄姆建立了友谊。格雷厄姆认为Facebook是一个非常惊艳的商业点子,他提出注资600万美元,换取10%的股权。扎克伯格也认为格雷厄姆能够关注长远目标,不像一般的投资者那样追求短期利益,于是很快承诺了与格雷厄姆的合作协议。

当时,意欲投资Facebook的不仅华盛顿邮报一家。扎克伯格收到了很多风投公司的投资策划书,其中Accel Partner公司提出了1000万美元的高价。

这让扎克伯格陷入了两难境地,董事会希望为急需资金的Facebook拿到更多投资,但他已经向格雷厄姆承诺接受其投资。到底该怎么办?扎克伯格感到很难过,据说他曾为此在厕所里痛哭流涕。最终,扎克伯格选择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样的决策不免给那些好事者嫁以论资。

也许会在某一天,扎克伯格身上的缺点也会像乔布斯的缺陷一样,做为其传奇人生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接受。但是,这需要扎克伯格的不断努力以及永葆乔布斯式的创新精神和激情。否则,即便Facebook成为霸主,人们对他的背叛、偷窃以及说谎行为的议论之声仍将不绝于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