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以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中以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先后六次访问过以色列。这是中国未来应追求的方向。而在这点上,以色列被称为“创业的国度”“创新的国度”和“智慧的国度”,与中国的农业、文化、科技、教育,包括军事技术方面都有较大的互补性,并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榜样。应该加大和加快双方合作的力度与速度。当 1948 年以色列人凭借历史的权利及联合国的决议宣告独立时,犹太人重返家园的梦想成真。

笔者先后六次访问过以色列。每次去的感受与收获都不同。笔者后半生只做两件事:一是写书讲课传播以色列创新智慧和犹太教育的精髓;二是让犹太智慧和以色列创新教育项目落地中国。具体的项目有五个,即将落地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拉开了中以合作的新序幕:

1.创办“中以创新创业大厦”,展览展示中以 400 项最新科技发明成果,推动中国的“双创事业”;

2. 引进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克洛尔科技园”落地中国,成为中国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

3.创办中国第一家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中以智慧结合的塔木德(犹太智慧)国学教育创新体系示范学校——WUTA 国际创新智慧学校和“以色列创新智慧学院”,为中国培养未来真正需要的人才;

4.创办中以智慧植物园,把《圣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以文化主题公园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

5.在托克托县创办以色列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中国沙漠农业的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让孩子和老师更加聪明和有智慧,让家庭更加幸福,让企业和政府更有创造力。这是中国未来应追求的方向。

笔者心目中的以色列不仅是个“创业的国度”,更是一个“智慧的国度”。

以色列人崇尚创新与创业,用自己的艰苦劳动创造了沙漠中的奇迹。仅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从无到有、从贫乏到富有的经济转型,从而突破自然资源匮乏的局限,创造了世界科技超级强国的“神话”,令全世界为之惊叹。

目前,中以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经过了 20 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笔者提出关于发展中以关系的三点建议:

1.政治外交方面,奉行中立友好政策,与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都要成为朋友。

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既需要以色列的支持,更需要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因此,中国应该学会平衡处理各方利益,在一些核心矛盾冲突点上不宜立场过于鲜明,否则容易伤害各方感情。应该让各方都感觉到中国奉行中立友好的态度。

当然,中国正在崛起,应更多地承担责任,自觉地维护人类的公平与正义,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打击恐怖主义,体现自己道德的力量。

2.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方面,加大加快同以色列合作的力度和速度。

在 2015 年的中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国策;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四大创新的口号: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而在这点上,以色列被称为“创业的国度”“创新的国度”和“智慧的国度”,与中国的农业、文化、科技、教育,包括军事技术方面都有较大的互补性,并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榜样。应该加大和加快双方合作的力度与速度。

3.通过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手段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出现反犹主义,再加上宋朝开封犹太人,19 世纪哈尔滨犹太人,“二战”上海犹太人的友好历史,奠定了两个民族和两个国家世代友好合作的历史基础,应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和友好交往,推动两国友好合作。

实现“中国梦”和伟大的民族复兴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离不开以色列的支持。智慧、幸福、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观。

深圳华为公司的总裁孙亚芳不仅访问了以色列,而且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号召中国企业家向以色列学习。

那么,华为应该向以色列学习什么呢?孙亚芳认为,以色列虽然资源贫瘠却十分富有,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战争与和平、宗教信仰与现代进步、神秘主义与专家治国论,它们相互矛盾地交织在一起,以色列培育矛盾的人,在矛盾的冲突和平衡中成长起来。她试图从这些充满矛盾的特色中去解开以色列崛起之谜。她透过以色列人饱经沧桑的历史,认为犹太人重要的财富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能量的积累和爆发是推动以色列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动力。

孙亚芳写道:“以色列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冲突、战争、欺凌的苦难历史。5000 年前她曾是文明之光升起的地方,开创了文明而短暂的帝国。是她的特殊战略位置使她饱经沧桑,为历代国外异族所垂涎。”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乃至英国人都曾把征服以色列作为巩固帝国统治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种冲突与争夺中,以色列的历史曾一度被中断了 20 个世纪并被世人遗忘。

整整 2000 年,犹太人离散在全世界的 70 多个国家,过着流浪的生活。从 1933 年到 1945 年,先后有近 600 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分子屠杀。

在流浪的 20 个世纪中,重返以色列,建立自己的家园已成为犹太人首要的精神支柱。全世界的犹太人总是面向东方以无数次的呼唤聊慰思乡的忧伤。“明天一定要回耶路撒冷”这种执着的信念在他们的心底呼唤,一代人又一代人地呼唤……在战争、流浪、屠杀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犹太人对独立、自由的追求,对重返家园的渴望长达 2000 年。当 1948 年以色列人凭借历史的权利及联合国的决议宣告独立时,犹太人重返家园的梦想成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破碎的国家、离散的民族,唯有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是生生不息的。当我们了解到这个国家的苦难历史后,才充分理解以色列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差的条件下高速发展,创造世界奇迹。其精神力量源源不断的释放是她迅速崛起的根本所在。

显而易见,以色列几乎没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他们取之不竭的资源就是智慧——来源于犹太人聪明的大脑,这种智力资源的应用,使以色列人创造了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奇迹。

孙亚芳再一次感叹:“我们在访问俄罗斯、美国、西欧时,曾万分感慨上帝对他们的恩赐,从飞机上往下看,一望无际的森林,星罗棋布的湖泊,令人赞叹不已。再往中国飞呢,尤其是飞过光秃秃的大西北上空,我似乎找到了贫困的理由——上帝不公平,我们的资源太贫乏。访问以色列之后,我为这个理由而惭愧。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缺乏。以色列的边界冲突许多是为水而战。但当你踏上这块国土时,你很难相信她是在沙漠和戈壁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这些绿色植物和庄稼能在严重缺水的沙漠和戈壁滩上生长,完全得益于以色列闻名于世界的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

孙亚芳透过以色列的崛起之谜自然而然地发出了疑问:“中国的自然资源条件比以色列要强得多,为什么中国人全民族缺乏改造自然和创造财富的奋斗精神呢?为什么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孙亚芳认为,以色列人善于开放自我,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生存空间,并吸纳不同文化的营养和全人类的知识与经验,这是她迅速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虽然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上严格保留了各自的特色,但是却能广泛吸纳各民族、各国人的经验与智慧。以色列民族这种充分开放的特点顺应了当今信息时代的潮流,使这个国家在较短的发展时间内实现了国际接轨并拥有空前的社会经验和全人类的智力成果。

以色列由于国土很小,生存发展空间有限,迫使他们的眼睛盯着国际市场,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去拓展空间并有效地利用组织来实现这种拓展。犹太人的后裔分布在世界各国,由于这个民族十分团结,善于集体协作,他们通过各种民间机构广泛收集、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动态。小小的一个国家,几乎拥有一个遍布世界的商业情报网。每一个以色列的商人都会利用这个资源,并获得求助,再加上他们穷追不舍的精神,只要是他们看准的项目,成功率都很高。

相比之下,中国虽是大国,每一个企业都在悲怆地孤军奋战。相互之间谈不上合作,却经常相互拆台。可以说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整体形象……孙亚芳进一步提问道:“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一下韩国、中国台湾、印度、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他们是如何利用工商联合会的形式来组织企业,形成整体最佳优势,去开拓海外市场的呢?”

在以色列期间,华为代表团还访问了艾森贝格集团。艾森贝格是以色列商界的风云人物之一。据介绍,几乎以色列所有公司的产品,当初都是在他的支持策划下进入中国市场的。艾森贝格集团向客人介绍他们如何拓展中国市场的成果及计划,他们与中国合作的项目涉及了电子、化工、农业等项目,在每个领域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精心策划令来访者大开眼界,其中无不浸透了犹太人的智慧和胆识。

以色列人特别善于在每一个关键点上动脑筋。例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中国就这个项目派出去学习的代表团不下 100 个,但最终结论都是成本太高,不能普及而告终。他们就专门给中国设计了一套低成本、容易向农民普及的滴灌技术。随华为代表团出访的农业专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这套方案。艾森贝格集团的项目已经拓展到了中国许多省。他们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领先世界的高科技成果,并成功地进入了美国、欧洲、中国等大市场。以色列有许多这样的工商企业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拓展生存空间,支撑着以色列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色列是一个内部和外部都充满矛盾的国家。她有上百个民族,其居民来自 70 多个国家。以色列的犹太人不再仅仅是犹太人,而是不同种类的犹太人,有阿拉伯人、欧洲籍人、库尔德人和伊拉克人、美国人、俄罗斯人等,他们都顽强地保护着各自的文化传统遗产。其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的结果是和平共处。尽管差异很多,但都努力设想一个共同的未来,创造一种新的生活,这种共创美好未来的目标导向使之成为一个矛盾而又和谐的社会成功的典范。也正是这些社会经历,使这么一个小国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都不愧为世界级的人才。

以色列存在的理由是成立一个民族多元化社会,她不会因为文化根基、宗教信徒的不同或不理解而岌岌可危,无论在世界舞台还是国内社会,她都是一个坚强的国家。一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国家能这样团结齐心,这要归功于以色列民族较高的整体素质和解决矛盾的才能。在这里,“求同”与“存异”都十分重要,“求同”可以通过目标导向、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来解决,而“存异”则需要处理矛盾的人所拥有的“胸怀”和“智慧”,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容忍差异存在;同时,要智慧地引导,避免差异的激化,并创造条件使她服从大目标的导向。

孙亚芳在这篇访问以色列长文的结尾深情地写道:

这是一个热情、开放、充满活力、自强不息的民族,她聪明而不懒惰,执着而不保守,富有而十分勤俭,充满个性而又高度团结。从这个民族优秀的品质和可贵的精神中,引发出许多思考。

我们在学习美国人的技术、日本人的管理和德国人的认真的同时,还应学习以色列民族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精神。

我们应该拥有像以色列民族一样博大的胸怀和高深的境界,团结起来,共筑华为人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像以色列民族一样,善于吸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点,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真正在华为建立成一个开放的学习型组织。

我们应学习以色列人面对矛盾的胸襟和处理矛盾的技巧,敢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在矛盾中锻炼自己。

我们应学习以色列人的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和文明程度,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来提升华为公司的企业形象。

我们应学习以色列民族勤俭节约的主人翁精神,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从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应学习以色列民族的创新精神,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向自己挑战,向未来挑战……

以色列民族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以色列的成功之谜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孙亚芳对以色列的浓厚兴趣和深刻思考,代表了中国企业家对以色列整个文化和高科技教育体系的认可。从 2016 年开始,中国掀起了一股企业家访问和参观以色列的热潮,也掀起了一股中以企业家合作的热潮,而且中以合作前景广阔。

哈雷尔·洛克曾于 2011—2015 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办公厅主任和总理内坦尼亚胡经济指挥部主管,被认为是对内坦尼亚胡经济政策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洛克积极活跃在中以农业科技合作领域。在他看来,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敌环伺的安全环境,以及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催生了以色列的现代农业科技,使以色列在海水淡化、畜牧养殖、育种和水果、蔬菜种植方面在世界领先。他认为:“农业合作已经成为中以合作的新亮点。”

2011 年,中国化工斥资 14 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 60%的控股权;2014 年,中国光明集团收购了以色列食品企业特努瓦的股权,对应的市场价值达 25 亿美元,是以色列食品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收购案。所以,洛克在接受中国《科技日报》的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中以农业科技合作的春天已经来临。”在洛克看来,中以政府为促进双方合作发展,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因此,洛克在 2016 年发起成立了“中国以色列农业科技基金”,希望通过他在政府的影响力和政策背景,以及他在以色列政府主管经济工作的经验,架起一座中以农业科技合作的桥梁。在洛克看来,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资源、开展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做大做强企业的经验;而以色列有无穷的创新动能、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和层出不穷的初创企业;以色列农业、食品、水及环境市场有核心竞争力,而中国对上述科技成果有刚性需求。正如他所说:“我要做以色列农业企业的带路人,去帮助他们开拓中国市场,促进中以农业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