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以冲突”从何而来

“巴以冲突”从何而来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英国于 1917 年占领以色列这片古老的土地之前的 400 年,耶路撒冷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而这个“阿拉伯民族”实际上是由 22 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仍然继续抵制“巴勒斯坦”这一称号。1947 年,联合国也宣称要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分割“巴勒斯坦”。共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也未将以色列灭国。戈兰高地和加沙地带一直是巴以冲突的核心争端地区。

在英国于 1917 年占领以色列这片古老的土地之前的 400 年,耶路撒冷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阿拉伯人根本没有固定的边境线和民族与国家的概念。这纯粹是欧洲人的概念。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最能体现“阿拉伯民族”身份的是宗教和语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而这个“阿拉伯民族”实际上是由 22 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

那么,“巴勒斯坦”是如何而来呢?西方地图中的巴勒斯坦印在《圣经》上——很有可能从印刷机出现之后就开始了。这类 19 世纪绘制的地图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但是,这类地图体现的主要是古代以色列 12 支派所生活的地区,并未记录 19 世纪巴勒斯坦城乡分布的状况。

“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是罗马人在公元 135 年强加给耶路撒冷的。大约 2000 年前,罗马皇帝哈德良仇恨犹太人,下令以 600 年前就已经从世界历史舞台上消失的古代以色列的仇敌非利士人的名字来命名,将犹大地改名为“巴勒斯坦”。犹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屠杀和迫害流放之后,罗马皇帝哈德良的这最后一击,几乎把犹太人从犹大地铲除。

圣地耶路撒冷的居民很少,除了贝都因人根据季节的变化在这片土地上迁徙往来之外,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小村落。1876 年出版的一本巴勒斯坦旅游图册介绍,即便是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该地区的时期,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人口也很少。但无论是哪个年代,都有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希伯伦、萨法德和提庇留四大圣城居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估计当时住在耶路撒冷的总人口大约为 6 万人左右——7000 名穆斯林、13000 名基督徒和 4 万名犹太人。

《圣经·马太福音》记载了天使在梦中跟木匠约瑟说话,叫当时带着玛利亚和婴儿耶稣住在埃及的约瑟带着母子俩一起回归“以色列地”。在《圣经》中,耶稣和使徒都提到“圣地”就是犹大地、撒玛利亚和以色列,从来没有说过“巴勒斯坦”。

当英国人占领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时候,手里拿着将这片土地标注为“巴勒斯坦”的地图和文件而来。阿拉伯人勃然大怒,认为这个名字起源于基督徒的“十字军东征”时代,因此将它视为“锡安主义者”的胜利。1920 年,没有一个有名望的穆斯林人承认“巴勒斯坦”是该地区的新名字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叙利亚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都在不断地与“巴勒斯坦”这个标签抗衡。

英法两国的下一个动作,就是要将中东地区分割成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他们是出于欧洲自身的利益而这么做的,自然的分割本会与阿拉伯的各个宗派更为一致——例如什叶派、逊尼派、阿拉维派和德鲁兹派等。有的族群,比如库尔德人,对自己的宗教、语言和人种都有非常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但是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欧洲人划分中东国家的做法,是造成该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回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巴勒斯坦人。犹太移民在散居世界 2000 年之后,开始回归耶路撒冷并重建城市、振兴商业。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如潮水般涌入该地区寻找工作。该地区的经济一下子繁荣起来。正如以色列第四任总理梅厄夫人所言: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巴勒斯坦人一说。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有一群独立的巴勒斯坦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国?……好像这世界上真有那么一群视自己为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人,然后我们来了就把他们赶了出去并占领了他们的国家一样。根本没有那么回事!他们根本不存在。

当英国人将“巴勒斯坦”这个名字强加在耶路撒冷身上时,抵达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开始自称为“巴勒斯坦人”了。事实上,在这片撰写《圣经》的土地上,许多犹太机构也被称为“巴勒斯坦机构”。而直到 1950 年,《耶路撒冷邮报》还被称为《巴勒斯坦邮报》。

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仍然继续抵制“巴勒斯坦”这一称号。1937 年的时候,巴勒斯坦的一位阿拉伯领袖说:“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这个称号是锡安主义分子杜撰的,《圣经》里未提到‘巴勒斯坦’。我们的国家几百年来都是叙利亚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17 年《贝尔福宣言》出台时,只字未提“巴勒斯坦人”,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族群。《贝尔福宣言》提到要将“巴勒斯坦”分成两部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各一半。1947 年,联合国也宣称要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分割“巴勒斯坦”。但是,并没有“巴勒斯坦人”这么一个族群。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国甫一诞生,中东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希望立即摧毁这个“不该成立的国家”。共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也未将以色列灭国。

中东的阿拉伯国家终于意识到以色列是消灭不了的。1964 年,代表所有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派代表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并起草了一份《巴勒斯坦民族宪章》。这一宪章将整个以色列国家都认定为“巴勒斯坦”,称它是“阿拉伯人的故乡”。

叙利亚、约旦和埃及再次结集他们的军队,要“把以色列扔进大海”。然而,1967 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这一“梦想”化为乌有,以色列军队不仅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包括西墙和橄榄山地区),还将叙利亚赶出了戈兰高地,将埃及赶出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占领了 6.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 50 多万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离开家园。

戈兰高地和加沙地带一直是巴以冲突的核心争端地区。戈兰高地的行政中心卡茨林是当地最大的以色列城镇,在 2004 年时有 6400 人,此外还有 19 个莫沙夫社区和 10 个基布兹社区。除此而外,还有 4 个德鲁兹派村庄。古塔木德时期的卡茨林村已经被完全发掘,游人可以一间间地参观遗址里的房间,这里还有许多犹太教的遗址。由于有丰富的历史遗存,所以这里成为与《塔木德》相关电影的最佳外景地。戈兰文物博物馆里面藏有许多在当地发现的文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迦姆拉古城、犹太教堂和拜占庭教堂遗址的发现。

戈兰高地自有人居住以来,就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考古资料记载,最早在当地居住的是亚摩利人,从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000 年就一直居于该地。其后,阿兰人占领了该地,改名为巴珊地。巴珊地的南部曾是以色列王国的一部分。公元前 8 世纪时,被阿兰王便哈达夺去。北国以色列的第四王朝君主亚哈后来打败了便哈达,并从阿兰人手上夺取了戈兰高地南部(《圣经·列王纪上 20 章》)。

公元前 7 世纪,戈兰高地落入亚述人手上,但很快又被巴比伦人及波斯人占领。公元前 5 世纪,被掳走的以色列人被释放后,有部分在这里定居。

到了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占领了戈兰高地。当地从此一直受到希腊文化熏陶,直到罗马帝国扩张占领为止。公元前 2 世纪中叶,当地受到塞琉西王朝袭击。这时的戈兰高地已不再属于犹太人,但当时的犹太祭司马加比仍然协助当地的犹太人去对抗塞琉西人。

戈兰这个名称从罗马帝国才开始使用,源自之前占领该地的希腊人。他们一直称呼该地为“高卢人的地方”。

19 世纪,一些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该地建立了一个犹太社区,并试图摆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不到一年就宣告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戈兰高地隶属于法国委任统治地叙利亚。1941 年独立后的叙利亚拥有戈兰高地的主权。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复国后,先后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争,叙利亚开始在戈兰高地修筑军用工事。1967 年“六五战争”期间,以色列侵占了戈兰高地(在占领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之后),叙利亚撤走了守军,大部分叙利亚居民也纷纷逃离戈兰高地。

1973 年 10 月 6 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军队攻占谢赫山及以色列的一些阵地,进攻库奈特拉城并占领了周围的一些村庄。1974 年 5 月 31 日,双方达成协议,以色列军队撤离戈兰高地东部的一些狭长地带,让出库奈特拉城。设了 1.2~3.6 英里的缓冲地带,由联合国派部队进驻。其后,以色列在占领区内修建了数十个犹太人定居点。

1992 年 9 月,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俄罗斯提出一项以色列从戈兰高地部分撤军的方案。根据此项计划,戈兰高地将被划分为三个辖区,分别由叙利亚、以色列和联合国管辖。并规定三方在辖区内只能各自保留轻武器。依此计划,戈兰高地 60%的土地将归还叙利亚,20%的土地由以色列“租借”90 年,余部作为缓冲地带由多国维和部队控制。

1992 年 9 月 24 日,在第六轮阿以双边会谈结束后,叙利亚宣称拒绝讨论以色列从戈兰高地部分撤军或任何有关戈兰高地的临时性计划。声明“只要有一寸阿拉伯领土置于以色列的占领下,就不可能在阿以之间实现真正的和平”。

1995 年 5 月,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态度发生转变,以色列总理拉宾声明,以色列可能准备交出戈兰高地,从而换取中东和平。5 月 28 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向《新消息报》的记者说:“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领土,我们是在叙利亚领土上定居的,我们不想继续保持对叙利亚领土的控制。”1999 年 1 月 26 日,以色列议会以 54 票赞成票对 30 票反对票通过了由以色列联合政府中的第三道路党议员提出的关于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戈兰高地议案》。后来由于拉宾遇刺,议案至今未能完全执行。

加沙地带是位于以色列与埃及之间,面向地中海的一个狭长地区,堪称交通要塞。面积 365 平方公里,2015 年约有 220 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加沙于公元前 15 世纪首见记载,《古埃及外交和行政记事》中也曾提及加沙地带。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曾被古犹太人、亚述人、埃及人及波斯人占领。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遭到顽强抵抗,后将加沙居民卖作奴隶。市郊的奈阿波利斯港在希腊、罗马时代为繁荣的贸易中心,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曾祖埋葬于此,伊斯兰教沙斐派创始人沙斐在此出生。加沙于公元 635 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成为伊斯兰教重要中心。“十字军东征”时衰落,1187 年萨拉丁战胜十字军后,又恢复了伊斯兰教的统治。1917 年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加沙被划为阿拉伯国家。1948 年被埃及占领。1956 年 11 月西奈战争中,加沙及其附近地区被以色列占领(不久撤出)。1967 年 6 月再次被以色列占领,之后一直在以色列的军事管制下。以色列在加沙建有 16 个犹太人定居点。

加沙属干旱地区,三分之一的土地是沙丘,水源比较贫乏,农业靠井溉,主要种植柑橘。除农业外,在加沙地区还有一些陶器、食品和纺织工业。每天有上万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境内上班。这些人主要从事建筑、搬运等重体力劳动。在加沙地带有各类学校 145 所,其中包括埃及伊斯兰著名学府艾资哈尔大学的一所分院和一所伊斯兰大学,在校生 18 万人。145 所学校中有 45 所由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兴办。此外,加沙目前有 7 家医院和 115 个医疗诊所。

根据巴以签署的相关协议,加沙地带 1994 年 5 月成为巴勒斯坦率先实行有限自治的地区之一,并一度成为巴勒斯坦的政治中心。2005 年 8 月 15 日,以强硬著称的以色列沙龙总理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开始从加沙地带撤离了 8000 名犹太人,当年 9 月 12 日,以色列军队完成了撤军,包括约旦河西岸的 4 个地方,结束了对加沙地带 38 年的占领,加沙才真正回到巴勒斯坦人的怀抱。长期以来,由于以色列的封锁政策,加沙地带民众处于极端贫困状态,6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卡塔尔官员 2012 年 3 月 21 日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宣布,卡塔尔将斥资 2.54 亿美元重建加沙。卡塔尔重建加沙地带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阿迈迪 21 日说,重建加沙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耗资 2.54 亿美元。第一阶段援助项目包括:重修加沙地带的三条主干道,发展农业项目,兴建一所医院和建立居民生活区等。第一阶段结束后将启动第二阶段,所需资金届时再评估确定。

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哈马德 2012 年 3 月 23 日抵达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开始对该地区的正式访问。这是 2007 年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控制加沙以来首位到访的外国元首。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尼亚及多名高官当天前往加沙地带与埃及交界的拉法口岸迎接。哈尼亚在讲话中称哈马德的访问“具有历史意义”,意味着“巴勒斯坦人民胜利打破加沙封锁”。哈马德计划在加沙地带逗留数小时,其间与哈尼亚举行会谈,并出席多个重建加沙的项目奠基仪式,从而开启卡塔尔援助加沙重建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