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扩张!在其他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的时候,扩张地盘成为了摩根大通的不二选择。
对于未来的扩张,戴蒙直言不讳:“华尔街在改变,一切都在改变。华尔街会像汽车行业那样发生巨变。我记得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有一万多家汽车公司和汽车配件公司。就优点来说,我认为华尔街在创新及高效方面的优良传统将会延续下去。当然,你知道,这种趋势已经在全球盛行,这已经不是纽约的专长了。”
戴蒙的团队早已经为其扩张计划而开展工作了。
2009年摩根大通资金服务业务宣布将继续在亚太区提升和扩展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和资金方案。作为2008年宣布的3年期10亿美元全球投资计划的组成部分,摩根大通正在加强地区现金管理和资金流动性服务能力,扩大地区业务网络,并增加在技术支持上的投资。这些投资进一步提高摩根大通客户在全球范围内转移、集中、投资和管理现金的能力。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大部分银行正在削减资金服务业务投资,并有选择地减小全球网络的规模,而摩根大通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我们正大胆地拓展全球资金服务能力。”摩根大通资金服务部首席执行官梅丽莎表示,“配合此项大额投资计划,摩根大通在全球各个地区的覆盖范围正不断拓展。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有效地整合全球性和地方性资源,让客户更高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摩根大通资金服务部业务拓展的主要方面包括:推出唯一的全球性平台,让客户更清晰地了解其资金运转,更有效地管理各个地区的现金;拓展国际性支付业务,从而提供领先市场的全球性延伸,支持多重结算,加速支付流程;投资增强型财务供应链业务,进一步整合摩根大通的贸易融资、物流、动态贴现和电子发票结算能力;覆盖全球的运费支付及审计业务,为客户提供业界无法比拟的一体化多币种现金、贸易及物流解决方案。加强对英镑及欧元商务及预付卡解决方案的投资;提供新型亚洲离岸结算网络,让客户的资金在亚洲区自由流动,多地区结算,维持稳健的现金结余,并通过同日结算获益;在巴林、雅加达及巴基斯坦增设新国际影像存款中心以增强公司在亚洲及中东的影像结算业务;向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客户引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摩根大通应收账户管理应用,帮助客户协调管理全球应收款项。
随后仅仅一天,18日,摩根大通宣布推出亚洲离岸结算业务,以加快从提示付款到最终结算的支付流程。该项新业务可满足摩根大通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及其客户的全球资金交易的需要,令其在亚洲区保持充裕资金,利用跨地区基础设施进行结算,实现账户集中,并通过同日结算获益。摩根大通充分利用其在美元清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亚洲各主要金融中心的所有境内及区域独立离岸结算系统相结合。通过减少头寸汇款和提高经营效率,摩根大通的亚洲离岸结算服务可使工作流程得到简化。交易可在当地货币的交易及清算时间内完成结算,使银行客户在亚洲市场实现同日付款结算,实现同时区调用资金。
“过去,在亚洲区进行美元结算至少需要两天,导致企业丧失了实现流动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宝贵机会。”摩根大通资金服务部美元结算产品主管格雷格表示,“通过新的离岸结算业务,极大地改善了业务流程。现在我们的客户可以向收款行进行同日付款,加快了美元付款的速度。”
而在2009年11月17日,摩根大通获得拥有190年历史的英国券商嘉诚的所有权,此笔涉资9.4亿英镑 (合15.6亿美元)的交易,为伦敦金融城的许多顶级金融家带来了丰厚收入。
此前,摩根大通已持有嘉诚半数股权,洽购另外一半股权,行使了五年前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时达成的一项选择权。
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透露,此笔收购交易对嘉诚的估价为每股500~525便士,比2009年4月份每股245便士的最近出价高出一倍多。
嘉诚的高管以及许多知名的前员工,都从此笔交易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在公司效力40年的嘉诚董事长戴维·梅修 (David Mayhew)将可拿到1800~1900万英镑,是所有人中最高的。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截止2008年底,梅修持有逾360万股嘉诚普通股,以及40万股限制股。
2001年接任财务总监并于五年前进入董事会的迈克尔·鲍尔(Michael Power),以及担任证券部门主管六年之久的艾伦·卡拉瑟斯 (Alan Carruthers),将分别获得1000万英镑和500万英镑。
两家公司的合资机构——摩根大通嘉诚 (J.P.Morgan Cazenove)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伊恩·哈曼 (Ian Hamman),以及其他许多曾在嘉诚任职且颇有名气的人物,包括去年辞去首席执行官之位的罗伯特·皮克林 (Robert Pickering),以及约翰·佩因特(John Paynter),都收获颇丰。
几乎同时,摩根大通在中国的扩张步伐也在加快。
以现金管理为例,海蒂·米勒告诉我们 “在投资的全部地区中,我的首选是中国。尽管开始可能规模很小,但中国的前景、中国现在和将来在全球经济中的力量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服务于中国客户以及在中国有业务的国际客户。如果我想为摩根大通留下点什么,那就是繁荣稳健的中国业务。”
她并非泛泛而谈,近日,她所领导的摩根大通资金服务业务宣布将继续在亚太区提升和扩展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和流动性方案。作为三年期10亿美元全球投资计划的组成部分,摩根大通正在加强地区现金管理和资金流动性服务能力,扩大地区业务网络,并增加在技术支持上的投资。
“我们部门有两大主要业务,一个是资金服务 (TS),一个是全球证券服务 (WSS)。我们10亿美元投资到资金服务业务,目的是重建全球活期存款帐户平台,使之与流动性报告体系完美结合。”海蒂·米勒解释说,“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将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好的网银服务。此外,我们正在改善过去全球小额美元付款业务程序,即自动清算行平台。我们正在升级全球平台以处理更大业务量。”
据悉,这些投资将进一步提高摩根大通客户在全球范围内转移、集中、投资和管理现金的能力。
针对中国市场,海蒂·米勒有着非常明确的计划。她表示,摩根大通预计未来5年在中国主要中心地区建立10个分行。同时,“是否会超越这一发展目标将取决于中国的发展。”她进一步指出,“摩根大通正在认真选择将要开办分行的城市,在这些城市摩根大通将建立商业银行业务组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支持。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分行数量和银行从业人员将扩大一倍,而我们对中国的承诺、资产负债表和信用额度也将加倍。”
除了在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已开展的业务,摩根大通2009年已经在中国的广州和成都分别新开设了两家分行,同时还计划2010年在中国设立更多网点。
对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海蒂·米勒也坦诚地说,产品必须因地制宜。因监管不同,“必须考虑监管环境。我们提供当地语言报告,但尚未做到在所有国家实行。我们提供汉语简化字报告,以及德语和法语报告。所以本地化客户服务和本地化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这可以让客户轻松与我们打交道。因法律不同,各国要求为不同税务目的、不同会计准则提供不同报告,因此报告系统需要高度灵活性,适应任何地区的客户。这是网络能力升级的原因,这样我们更有能力操作为客户提供的数据,创建特定的报告。”
摩根大通资金服务业务首席执行官梅丽莎·摩尔表示,摩根大通在亚太区的目标是在一个复杂的多币种、多监管的环境中,帮助客户更方便、更便宜和更快捷地实现现金管理。尽管目前经济环境依旧充满挑战,但摩根大通将继续投资于能够改善客户全球运营效率的资金服务能力。
2009年9月10日,摩根大通银行 (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成都分行正式开业。成都分行是摩根大通在中国的第五家分行。摩根大通在华总部设于北京,目前已经在上海、天津和广州设有分行。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度琪明 (Gaby Abdelnour)明确表示,作为摩根大通在华持续战略扩张的重要一步,成都分行的成立将有助于加快摩根大通向中国西南地区拓展的步伐。
当然,在成都开设分行,摩根大通并非没有考虑。
根据政府统计数字,成都过去18年来GDP增长一直保持两位数,2008年GDP增长12.1%,达到3901亿元人民币。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97%,达到22.5亿美元;成都出口增长62%,达到90亿美元,进口增长67%,达到63亿美元。
而且,成都市政府把重点放在吸引中外金融机构进驻上,在政策方面给予租金、税收和贷款额度的优惠,摩根大通将得从中受益。
更为重要的是,摩根大通认为,客户正在向西部进军,而提供给他们的服务显然需要 “深入”,目前在成都设立办事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30家,为了能够通过资金和证券服务部和投资银行部向客户推广全套服务,摩根大通显然必须在成都开设分行。
“成都开分行是为了跟随跨国公司客户的脚步,他们在当地有需求,我们就要想办法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除了跨国公司客户,我也希望在成都能逐渐发展和本土客户的业务,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因为这些公司对四川、对成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都云集了包括Intel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企业。国内很多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纷纷选择成都作为地区发展中心,而很多全球和国内电子和IT行业巨头都选择成都作为发展基地。
所以,度琪明相信,成都分行将使摩根大通能够在中国西部建立未来扩张的 “桥头堡”。
摩根大通在成都开设分行,挺进西部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重视,一家正在申请落户成都的外资银行高管就表示,摩根大通此番进驻抢占了先机,其强大的企业客户资源和影响力对于其他外资银行来说已经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而且,尽管很多外资银行都陆续转到法人银行,但在现在已有的法人银行牌照里面,专注批发性金融业务的唯有摩根大通一家。
对此,度琪明说:“摩根大通有很多业务块,各个业务块在金融危机时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好一点,有的差一点,但总体业务比较稳定。摩根大通的资金和证券服务业务2008年表现得非常好。因为择优而栖,很多客户把他们的资产、现金从竞争对手那里转移到摩根大通,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资产能放在最稳健的银行里。”
这点就连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一家欧资银行的中国业务负责人就表示,当时人人自危,很多中国公司即使不直接把资金转移走,也纷纷减少和问题银行的业务往来,“资金量减少得基本上只是为了一个面子,我们都心知肚明,摩根大通是当时唯一没有问题的,他们的现金管理和融资业务确实放大了不少。”
摩根大通对持续增长、扩张的决心一直没有改变,而且是不断加强的。
“金融危机后,摩根大通把钱投到哪儿?就是投到亚太地区,投在中国,因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的时间和冲击是最小的。”度琪明说。
作为摩根大通在华业务重点投资银行在华进展也是突飞猛进。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资本市场信心的恢复,各大投资银行中国业务机会频现,IPO和并购业务再度成为赚钱法宝。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方方表示,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股票增发成为全球股市融资的主要方式,仅2009年上半年就发行了3770亿美元,相对来说IPO发行只有130亿美元。亚太区资本市场也经历了同样的趋势。摩根大通在2009年上半年牵头经办了全球十大股票资本市场交易中的八宗交易和亚洲 (除日本)十大股票资本市场交易中的八宗交易。这其中包括2009年迄今香港及亚洲最大的IPO,全球第二大的IPO(忠旺,12.7亿美元)、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 (汇丰银行,197亿美元)、2009年迄今新加坡最大的配股交易 (星展银行,27.55亿美元)、韩国首次供股发行 (Shinhan Financial,9.28亿美元)、印度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DLF,7.81亿美元)。
在中国,摩根大通承销了2009年规模最大的两个IPO交易,一个是中国忠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另一个是北京金隅的香港IPO,它是2009年首支到港上市的国企。摩根大通担任两个交易的联系账簿管理人。
“我记得,五年前看大型的并购交易,中国可能只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5%,但现在都是百分之十几。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并购交易的数量和规模,在全球和亚太区市场的占比每年都在上升。”摩根大通中国并购业务主管顾宏地说。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度琪明表示:“我想强调一点,并购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你买他的股权,买了股权之后还要把两个公司进行整合,还要在企业管制及协同效应发挥方面做很多工作。因此,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需要注意很多地方,第一个就是本身这个并购是不是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好处,换句话,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有没有好处;第二,从监管机构审批角度,如何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和外国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也需要做很多工作。另外,诸如海外企业员工安置、处理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也需要好的公关策略来解决。”
人员方面,摩根大通更是下足工夫。
2009年中,摩根大通委任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龚方雄出任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
龚方雄转型的背景是:投资银行中国区业务回暖迹象非常明显。
据悉,龚方雄将向时任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主席方方汇报工作,且有鉴于龚方雄在以往工作中的业绩表现,摩根大通对其期望颇高,而其工作中心也将由机构投资人转向企业客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龚方雄在出任经济学家时表现出众,且和国内很多机构,特别是监管部门相处融洽,因此,他出任投资银行业务副主席对于摩根大通而言是如虎添翼。
比较传统的投资银行人士,经济学家转型的优势在于,早期和监管机构、机构投资人乃至媒体均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同时,纵论经济形势、商谈国家大政的经济学家往往具备比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这对于更好地为客户接受有很大的帮助。
而从业务角度讲,宏观经济研究出身的投资银行家往往具备传统银行家所欠缺的学者气质和对市场环境的敏感把握,因此,这些人在接受投资银行业务后的业务能力一般都可以得到认可。
龚方雄将主要负责扩展摩根大通在中国市场的企业及公司客户,他将同其它产品及行业专家紧密合作,推动所有投资银行产品的收入增长。
龚方雄也将和方方及中国区的其他高级管理层携手,致力加快摩根大通在中国长期发展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其在数个重要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对于此项委任,方方表示:“我们非常高兴龚方雄先生能够加入投资银行团队,他对中国宏观经济及市场和商业环境的深入了解和独特见解将成为我们团队的宝贵资产。”
方方补充道:“龚先生的丰富经验将为我们的中国投资银行平台注入新的动力,使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更上一层楼。”
在刚刚揭晓的 《机构投资者》杂志 (Institutional Investor) 2009年全亚洲研究团队 (All-Asia Research Team)评选中,他领导的摩根大通中国研究团队被评为 “最佳中国研究团队”,此奖项是被市场普遍公认的金融界奥斯卡奖,2006~2008年,龚方雄连续三年获得 《机构投资者》的最佳中国分析师大奖,该奖结果源自全球基金经理,全球机构投资者投票。
度琪明表示:“毫无疑问,摩根大通最想进入的是国内证券领域。摩根大通很早就观察到,中国证券市场从5年前就已经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这个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也在积极支持。摩根大通如果进入,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钱,摩根大通会带来专业知识、传统和我们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
“我们期望可以通过介入中国市场,来提升中国企业的实力。对于摩根大通来说,钱并不是一个问题,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伙伴,同摩根大通合作的伙伴应该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双方对于合作的态度必须是长期性的;其次,双方的文化要吻合,要匹配;第三,通过合作要真正为合资企业带来价值,带来提升的机会。摩根大通绝对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做,也许我们会考虑采取一些创新,但最终要取决于政府的批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中国市场上,投资银行的发展时涨时落。因此,摩根大通看中的是长远,不是一时的得失,一时发展的快慢。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些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它们已做了一些项目,但我们并不感到焦急、担心,摩根大通并没有失去太多的时间。”
“我们并不是特别关注在一个国家我们怎么做,我们的战略怎么样,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是否准备在这个国家长期地呆下去,成功地开展我们的业务,做一些对这个国家、对这里的人民、对这个地区的客户有益的事情。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随时变化的战略,我们将持续地、有规划地在这个国家投资,哪怕是一百年,就这么简单。这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益,对摩根大通同样有益。所以说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现在面临更多的机遇。比如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很多投资银行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应该会有所提高。我们希望在中国继续投资和扩展,雇佣更多更好的员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为我们现在有更强的实力进行投资,实际上我们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和强劲地增长,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也是一样。”杰米·戴蒙直言。
“我认为,在乱世中才更显英雄本色。在危机中,更强的有坚实资产负债表的机构将取得增长的良机。凭借我们充足的资金和雄心,我们将会更积极地利用我们的优势。”杰米·戴蒙的野心刚刚展开。戴蒙时代刚刚起步,或许,戴蒙、摩根大通和华尔街凭借自己的力量,正在重塑一个世界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