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存韩第二(第二篇

存韩第二(第二篇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1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韩、秦强弱③,在今年耳。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⑦。大王下令把韩国客人韩非献上的这文书——文书里说韩国还不可以攻取——下达给了您的臣子李斯。臣李斯认为韩非的说法是非常

2.1.1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韩地而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注释】

①特:只。取韩地而:当作“取地而韩”。②从:通“纵”,指合纵,见1.2注。

【译文】

韩国侍奉秦国三十多年,在秦国的外事方面,它便是秦国的屏障,阻挡崤山以东各国的进攻;在秦国的内政方面,它便是秦国的草席和垫子,屈居在下供秦国使用。秦国只要一派出精锐的部队去夺取别国的土地,韩国便跟随在秦国后面作为后援,因而韩国与天下各国结下了怨仇,而功劳却属于强大的秦国。而且那韩国向秦国进贡供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我私下里听说权贵大臣的计谋,要起兵去攻打韩国。可是大王是否知道,那赵国聚集士兵,收养鼓吹合纵联盟的徒党;打算联合各国的军队;到处宣扬秦国如果不被削弱,那么各诸侯一定会亡国;他们想向西实现那削弱秦国的意图,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了。现在放下赵国这祸根不管,却去排除如同国内臣子一般的韩国,那么天下各国就明白赵国合纵攻秦的计谋是得当的了。

2.1.2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敌,有畜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注释】

①畜:通“蓄”。②原:通“援”。③罢:通“疲”。攻:通“供”。④均:通“洵”,确实。⑤质:箭靶子。⑥以:与。

【译文】

韩国,是一个小国家,却要用来应付天下各国四面八方的攻击,所以君主受辱,臣下劳苦,君臣上下共同忧患的日子已经很长了。因此修筑了防御工事,防备强大的敌人,储备了物资,修筑了城墙、开挖了护城河以便坚守。现在去攻打韩国,不可能一年就把它灭掉,如果攻下了一座城池便退兵,那么秦国的力量就会被天下各国所轻视,天下各国就会来摧毁我们秦国的军队了。韩国如果背叛了秦国,那么魏国就会响应韩国,赵国背靠齐国而把齐国作为后援,像这样的话,那么就是拿韩国、魏国去资助赵国而赵国又凭借齐国来巩固他的合纵联盟,从而来和秦国决一胜负,这是赵国的福气,却是秦国的祸害啊。向前推进去攻打赵国不能取胜,退回来攻打韩国不能攻下,那么深入敌阵去攻坚的士兵在野外的战斗中就劳苦万分,而背负着军用物资的运输队伍在内部的供给工作中也疲劳不堪,这就是在纠合一群劳苦疲弱的人去对抗那联合起来的赵、齐两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这不是用来灭掉赵国的主意啊。如果真是按照那权贵大臣的计谋去做,那么秦国就一定会成为天下各国用兵的目标了。陛下即使寿命长得可与金石同时衰亡,那兼并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2.1.3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韩、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攻伐而使从者间焉,不可悔也。

【注释】

①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引申为率领。②移:檄文。③韩:当作“赵”。④见:同“现”。

【译文】

现在我这卑贱之臣的愚蠢计策是:派人出使到楚国去,用丰厚的礼物收买执政的大臣,讲明赵国欺骗秦国的手段;派出大王的骨肉之亲给魏国作人质来稳住他们的心;使韩国跟着我们去攻打赵国,赵国即使与齐国抱成一团,也不值得忧虑了。攻打赵、齐两国的事完毕后,那么韩国可以用一封檄文把它平定。这样,我们采取了一个行动,赵、齐两国就有了亡国的形势,那么楚国、魏国也就一定会主动降服了。所以说:“战争,是一种凶暴的工具。”不能不审慎地加以使用。以秦国和赵国对抗,再横向加上齐国作为赵国的后援,现在又反对韩国,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坚定楚国、魏国和秦国联合的决心。这攻打韩国的一仗如果不能取胜,那么秦国的祸患就构成了。计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东西,是不可以不仔细加以审察的。赵国与秦国谁强谁弱,便在今年见分晓了。而且,赵国与诸侯各国暗中图谋秦国已经很久了。现在动用一下兵力去攻打韩国而在诸侯面前暴露出自己的微弱,这是件危险的事情;出谋划策而使诸侯产生算计我们的念头,这是最大的危险了。攻打韩国的计策已经暴露出这两种疏漏,那么它就决不是在诸侯面前称强的办法。我心里希望陛下能够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的计策!如果攻打韩国而使合纵的国家钻了空子,那就懊悔也来不及了。

2.2.1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區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赵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注释】

①2.2三节是李斯给秦王政的上书。②虚处:闲居。區然:痛苦的样子。③著(zhuó):同“着”,附着。④极:通“亟”,急。⑤卒(cù):通“猝”。⑥赵:当作“秦”。⑦崤塞:崤山的险塞,指函谷关。

【译文】

大王下令把韩国客人韩非献上的这文书——文书里说韩国还不可以攻取——下达给了您的臣子李斯。臣李斯认为韩非的说法是非常不对的。秦国边上有个韩国,就像人患了心腹部的疾病一样,平常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已经苦得很,好像居住在潮湿的地方,这毛病老是缠绕在身不能除去,而在急忙快跑的时候,这病就发作了。那韩国虽然对秦国称臣,但不一定就不是秦国的病灶,现在如果有突然报告来的事变,韩国是不可以信赖的。秦国和赵国为敌,派荆苏出使齐国去劝说他们和赵国绝交,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依我看,齐国和赵国的邦交不一定会因为荆苏的劝说而断绝;如果他们不绝交,这就要竭尽秦国的兵力来对付两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那韩国并不是屈服于秦国的道义而是屈服于秦国的强大,现在秦国集中兵力对付齐国、赵国,那么韩国一定会成为秦国心腹部的疾病而发作了。韩国与楚国如果合谋攻打秦国,诸侯各国起来响应他们,那么秦国一定又要看到兵败崤塞似的祸患了。

2.2.2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

【注释】

①属(zhǔ):连缀。

【译文】

韩非这次来秦国,未必不是想以他能够保存韩国而在韩国谋取重要的地位。他善辩巧说,好话连篇,文过饰非,欺诈算计,以便在秦国捞取好处,而为了韩国的利益还来试探陛下。秦国和韩国的交往亲密了,那么韩非的地位就重要了,这是便利他自己的计策啊。

2.2.3 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注释】

①韩王:指韩王安。②大王:指秦王政。③内:通“纳”。④象:当作“蒙”。东郡:秦国郡名,位于今河南省北部。

【译文】

我仔细看了韩非的上书,他文饰那些惑乱人心的说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辩说,才华横溢。我怕陛下被韩非的辩说所迷惑而听信了他那偷盗般的心计,以至于不详细地考察事情的真相。现在依我的愚蠢想法建议大王:秦国出兵而不说明去讨伐哪一个国家,那么韩国的执政者就会把侍奉秦国作为他们的策略了。臣李斯请求去见韩王,让韩王来进见。大王见了他,便把他本人扣留下来而不让他走,接着招呼韩国的执政大臣,拿韩王来与韩国人做交易,那么韩国的领土就可以向纵深方向割取了。接着再命令蒙武派出东郡的部队,让这些部队在国境上窥测而不说明到什么地方去,那么齐国人就会害怕而听从荆苏的计策与赵国绝交,这样,我们的军队还没有出境而强劲的韩国就被我们用威势擒住、强大的齐国就被我们用道义制服了。这件事被其他诸侯国听见后,赵国人就会吓破了胆,楚国人就会犹豫不决,他们一定会有忠于秦国的计议。楚国人按兵不动,魏国就不值得忧虑了,那么诸侯各国就可以被我们逐渐吃掉,对于赵国我们就可以和它较量一下了。希望陛下能够仔细审察一下我的计策,不要疏忽了!

2.3.0 秦遂遣斯使韩也。李斯往诏韩王,未得见,因上书曰:

【注释】

①本节是编集《韩非子》的人加进去的文字。②诏:告。

【译文】

秦王便派遣李斯出使韩国。李斯到韩国后报告了韩王,却没能见到韩王,因而就上书给韩王说:

2.3.1 昔秦、韩勠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关下矣。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复强。

【注释】

①本节以下是李斯给韩王安的上书。②中国:指当时中原地区。③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

【译文】

从前秦、韩两国齐心合力,因为不互相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侵犯我们,像这样已经有好几代了。过去五国诸侯曾经互相联合起来一起攻打韩国,秦国派出了军队来援救韩国。韩国地处中原,土地还不到一千里见方,它之所以能在天下与诸侯各国并起并坐、君臣都得到保全,是因为它世世代代都教导后代要侍奉秦国的作用啊。过去五个诸侯国一起来攻打秦国,韩国反而为诸侯们率先组成了队伍在函谷关下来对抗秦国的军队。各诸侯国因为军队困倦,力量耗尽,没有办法,他们只好退兵。后来杜仓做了秦国的宰相,调兵遣将来报各诸侯国的仇而首先攻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对此十分焦虑,说:“韩国认为秦国是不义的,却又和秦国结为兄弟共同危害天下各国。后来又背叛了秦国,率先组成了队伍来攻打函谷关。韩国才是一个地处中原、反复无常、变化莫测的国家。你们应该先攻打韩国啊。”诸侯各国就一起割取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个城来向秦国谢罪,以此解除了秦兵。可见韩国曾经背叛秦国才一次,国家便受到威胁,国土便遭到侵夺,兵力衰弱,一直延续到现在。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听信了奸臣的空话,不权衡一下事实,所以后来即使杀掉了奸臣,也不能使韩国重新强盛起来了。

2.3.2 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于韩。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葅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闻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注释】

①卒(cù):通“猝”。②将:送。③逆:迎。④葅(zū):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⑤已:通“矣”。⑥掖:同“腋”,胳肢窝。反掖之寇:反叛于胳肢窝下的敌人,喻指君主近侧的敌人。⑦报:判罪。

【译文】

现在赵国想聚集士兵,突然向秦国发起进攻,派人来韩国借路,说是要去攻打秦国,但他们势必先夺取了韩国,然后才进攻秦国。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嘴唇没有了,门牙就会受寒。”秦、韩两国不能没有共同的忧患,这种情形已经可以看到。魏国想出兵来攻打韩国,秦国派人把魏国的使者送交韩国。现在秦王派遣我李斯来到韩国却不能见到陛下,我怕您身边的大臣又要沿袭过去奸臣的计策,使韩国再次发生丧失领土的祸患。臣李斯如果不能见到陛下,请让我回去汇报一下,那么秦、韩两国的邦交一定要断绝了。我李斯出使到韩国来,是为了讨秦王的欢喜,也愿意向陛下献上有利于韩国的计谋,难道陛下就用这样的方式来接待我?臣李斯希望能见陛下一面,到您面前陈说一下我愚蠢的计谋,然后再退出来接受碎尸的刑罚,希望陛下把我的这个要求放在心上。现在把我杀死在韩国,那么大王不能够因此而强大;如果不听我的计策,那么韩国的祸患一定要造成了。秦国如果出兵而不再停止前进,那么韩国的政权就令人担心了。等到臣李斯暴尸在韩国的街头,那么即使想考虑我这贱臣的愚拙忠诚的计谋,也不可能了。等到边境残破,国都坚守,战鼓、战铃的声音在耳边回响,然后才采用我李斯的计谋,那就晚了。而且那韩国的兵力,在天下也早已被看透了,现在却又背叛了强大的秦国。韩国如果抛弃了城邑,又让军队打了败仗,那么在内部造反的叛军一定会袭取城邑了。大小城邑都陷落了,那么民众就流散了,民众流散,那就没有军队了。韩国如果坚守城邑,那么秦国一定会派遣军队来包围大王的一个大城,使它的道路不能通行,那么它的困难就是必然的事了,即使出谋划策,那形势也没法挽救,大王身边的大臣们的计策根本没用,我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如果我李斯说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也希望大王能让我在您面前把话说完,然后再把我交给狱吏判罪处死也不迟啊。秦王吃东西不觉得香甜,游览不觉得快乐,心里专门在考虑攻取赵国,他派臣子李斯来进说,我希望能亲自见到您,因为我急着要和陛下商量计策啊。现在我这出使的大臣都不能和陛下对话,那么韩国对秦国的忠诚就不得而知了。那秦国就一定会释免赵国的祸患而把兵力转移到韩国,希望陛下能再次仔细审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才给我判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