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反复指出:“智慧出,有大伪。”(十八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十九章)老子所反对的智慧是指一般的世俗智慧,而不是“道”的智慧,因为提倡世俗智慧的结果是导致“大伪”的出现和人们欲望的增强。
这种反智慧的思想运用到政治中去,自然就是愚民政策。愚民是老子的主要教育主张之一,也是受到后人批评的主要思想之一。《老子》六十五章对愚民主张讲得十分清楚: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善于按照大道办事的人,并不是用它使百姓聪明,而是要用它使百姓变得憨愚。百姓难以治理,原因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以说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要懂得以上两条是治国的原则,永远掌握着这些原则,就可以说是具有最崇高的品质。崇高的品质高远深邃,好像与一般的事理相反。然而具有这样的品质之后办起事来却十分顺利。由此可见,老子的愚民思想非常明显。
老子的愚民思想,在法家那里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商君书》多次提出这一问题: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商君书·垦令》)
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智虑。……《诗》、《书》、礼、乐、修、善、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守。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商君书·农战》)
辩慧,乱之赞也。(《商君书·说民》)
像这一类愚民的话,在《商君书》中随处可见。秦统一中国以后,愚民政策被推广到了全国。李斯于秦国刚刚完成统一大业时就上书秦始皇:“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今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结果是“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史记·李斯列传》)。
老子与后来的法家同样是愚民,但目的却不同。老子的愚民目的是为了使百姓都回到本性淳朴的状态,仔细体味《老子》全书,他所要“愚”的还包括统治者在内,上下皆“愚”,消除一切奸诈之事,以便使天下清静安定。老子的主观目的是好的,而商鞅、李斯的愚民目的则完全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同是愚民,目的却有天壤之别。
也许有人认为,老子的愚民动机虽然是好的,但方法未必正确。我们认为,老子的愚民思想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可取的,历史也证明他的愚民主张是失败的,但这一思想中难道就没有任何合理的成分吗?回答是否定的。为了说明这一思想的合理成分,我们不妨先看看《庄子·应帝王》的一段议论: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汝?”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日中始的治国办法就是要求统治者按照个人的意愿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去管理百姓,这既带有专制主义,又是运用智慧治国的表现。而接舆认为,禽鸟尚且知道高高飞翔以躲避人们的射杀,鼷鼠也知道在社坛一类的神丘下深挖洞穴以躲避人们的挖掘烟熏,更何况人类呢?当统治者运用智慧去管理、甚至压迫百姓时,百姓也会同样运用智慧去对付统治者。这种现象就是今天人们所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下都运用智慧去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结果自然是彼此都不得安宁,都无法过上舒心的日子。更为可怕的是,这种运用心智、相互争斗的情况是无休止的,是逐渐升级的。这就是老子反对“以智治国”的原因。老子特别强调说,自己的这些主张看起来似乎违反了常理(《老子》第六十五章说自己的理论是“与物反矣”),然而就是这种似乎违反常理的做法,能使国家得到安定太平。
老子反对人为智慧,主要是就政治讲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社会安定。实际上,开发智慧给人类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生活麻烦。我们且不说科技带来的物质麻烦(如环境污染),仅心理负担就已经使人类难以承受。我们看《庄子·天运》中的一段话: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僭于蜂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
自从三皇五帝运用智慧治理国家以后,使人们产生了竞争之心,胎儿在母亲肚子里只呆了十个月就迫不及待地闯入人世,五个月就开始学会讲话,还没学会笑就开始学习分别是非。由于人们的争名夺利之心强烈,极度地消耗智慧和精力,结果人们就生出各种各样的毛病,活不到应有的寿命而中道夭折。也是由于人们的竞争和“智慧”的提高,最后连大大小小的禽兽也被人们搞得不得安宁。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老子反对的是一般人的智慧,或者可以称作世俗智慧。在反对世俗智慧的同时,他又大力提倡道的智慧,所以在《老子》一书中,我们在看到他反智慧的同时,又能看到他在不断地提倡智慧。如三十三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五十三章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五十六章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七十章说“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等等。老子对待智慧的态度,用简明的话概括就是:反对小聪明,提倡大智慧。而老子说的“小聪明”,是把世俗社会所谓的一流科学家、政治家的智慧全都包括在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