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郎瑛《七修类稿》今天检《七修类稿》,其“五山十刹”条在卷五,,文字与《杭州府志》百九《杂记》引的完全相同。郎瑛,字仁宝,仁和人。《七修类稿》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类稿》有福清陈仕贤序,说:杭庠士郎生瑛,积学待问而不遇,著《七修类稿》若干卷。
郎瑛《七修类稿》
今天检《七修类稿》,其“五山十刹”条在卷五,(十二页—十三页),文字与《杭州府志》百九《杂记》引的完全相同。(“禅院十刹”之下,以“又”字起下文“教院五山十刹”。)
“教院五山”也只有“钱塘上竺,下竺,温州能仁(胡颂平说,能仁寺在雁荡山);宁波白莲等寺”,仍少了一山。
郎瑛记“五山十刹”,不说其缘起与历史,我看“教院五山十刹”也都在江南,都在吴越,大概也都是南宋定的,可能与“禅院五山十刹”同是南宋后期的制度。沈德符所谓“僧寺高下,起于宋南渡,等级截然”,是也。
郎瑛,字仁宝,仁和人。《七修类稿》五十一卷,《续稿》七卷。“七修”者,全书分七门:
(1)天地
(2)国事
(3)义理
(4)辨证
(5)诗文
(6)事物
(7)奇谑
《续稿》有钱塘陈善的序文,说:
嘉靖丙寅(四十五年,1566),先生春秋八十,犹日综群籍,参互考订。……
他生在宪宗成化廿三年(1487),到嘉靖末年(1566),他八十岁了,还在工作。《类稿》有福清陈仕贤序,说:
杭庠士郎生瑛,积学待问而不遇,著《七修类稿》若干卷。寓闽,诸缙绅为梓其传。……
重刊本有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钱塘后学周棨刻书的原序。我用的是光绪庚辰(六年,1880)广州翰墨园重刊本。
五十、十、廿八
据《胡适手稿》第八集卷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