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故致數車無車。

故致數車無車。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故致數車無車。王弼本二“車”作“輿”,范應元曰: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數車无車”。數,計也;數譽無譽,言計譽反無譽也。帛書甲本作“故致數與無與”,乙本作“故至(致)數輿無與”,與、輿古通。此謂雖聚有數輿車,當自謙無輿車;猶候王富有民人,當自謙孤寡不榖也。今本作“車”,車與輿古通,或爲輿之省形。《淮南子·道應》引亦作“故致數輿無輿也”。

故致數車無車。

王弼本二“車”作“輿”,范應元曰: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數車无車”。

馬敍倫曰:《莊子·知北遊篇》曰:“至譽無譽。”蓋即無所本,然此文當作“致譽無譽”,“致”有誤作“數”者,校者彼此旁注,後人傳寫誤入正文耳。

羅運賢曰:疑此文本作“致數與無與”,與、譽古通。數,計也;數譽無譽,言計譽反無譽也。侯王自謂孤寡不榖,此不計譽矣,而譽自歸之,然則計譽無譽明甚。

案:歷來學者頗受《莊子》“至譽無譽”四字之影響,謂此文兩“車”字本作“譽”,譽、與通,與、輿又通,乃三寫作“車”矣。此文若作“致數譽無譽”,“致數”二字文頗不通;羅運賢訓“數”爲“計”,謂“候王自謂孤寡不榖,此不計譽矣,而譽自歸之,然則計譽無譽明甚”,説似可通,然“致”字不得不删。馬敍倫謂“致”爲“至”,以《莊》解《老》,強通此文,故不得不云“數”字爲“致”字之誤衍。帛書甲本作“故致數與無與”,乙本作“故至(致)數輿無與”,與、輿古通。竊疑此文可就字面解之;致、聚也,《周禮·小司寇》:“以致萬民。”鄭《注》曰:“致萬民,聚萬民也。”此謂雖聚有數輿車,當自謙無輿車;猶候王富有民人,當自謙孤寡不榖也。今本作“車”,車與輿古通,或爲輿之省形。

* * * *

案:余於一九七九年刊佈《新校》後,曾另撰《論帛書本老子》一文,後收入拙作《竹簡帛書論文集》内(一九八二,北京中華)。文中,曾改寫此則,列入“帛書可澄清被誤解之文字”項目内。古棣書中引入拙見,提出三點加以反駁,並提出己見。《論帛書老子》乃白話文,行文不免嚕囌,拙論當以此則爲準,故不擬對古文加以詰駁。古解“數”爲“屢次”、“頻繁”;緻數譽,即頻繁地追求榮譽。若如古説,則此文當作“數緻譽”矣。今《老子》作“緻數譽”,則知古説之難通。《淮南子·道應》引亦作“故致數輿無輿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