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第二種爲六四四字句排列,如王弼本:“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第三種爲四六字句排列,如遂州本:“毒蟲不螫,攫鳥猛獸不搏。”如將其假借字都改用本字,帛書甲乙本經文應同作“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經文與注文互相顛倒,彼此移位,顯然這是後人抄寫不慎而造成的錯誤。考《説苑·修文》曰:“猛獸不攫,鷙鳥不搏,蝮蠆不螫。”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高明曰:今本此節經文句型可分爲四種:第一種爲六六字句排列,如范應元本:“毒蟲虺蛇不螫,猛獸攫鳥不摶。”第二種爲六四四字句排列,如王弼本:“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第三種爲四六字句排列,如遂州本:“毒蟲不螫,攫鳥猛獸不搏。”第四種爲四四四字句排列,作此種句型的版本最多,而彼此又有差異;這裏以嚴遵本與傅奕兩本爲代表:嚴本:“毒蟲不螫,攫鳥不搏,猛獸不據。”傅本:“蜂蠆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今本中流傳的四種句型,究竟那一種是《老子》的原文本義?長期以來没有解決。舊注亦踵訛襲繆,各持一説。帛書甲乙本同爲六六字句型,與范應元本相近,但内容有異。……如將其假借字都改用本字,帛書甲乙本經文應同作“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王弼本經文首句也作“蜂蠆虺蛇不螫”,與甲、乙本相同。……河上公注文與帛書甲乙本及王本經文首句相同。此一現象不難埋解,分明是河上公本經文首句原亦作“蜂蠆虺蛇不螫”,當與帛書本及王本一致。但是河上公本誤將經文混入注中,而且還把“虺蛇”二字誤寫成“蛇虺”。不僅如此,又把解釋經文的王《注》中“毒蟲”二字竄入經内。經文與注文互相顛倒,彼此移位,顯然這是後人抄寫不慎而造成的錯誤。這就是河上公本有關本章此段經文的實際情况。後來凡與河上公本同一系統的各種傳本,多承訛襲謬以誤傳誤。……並非王本將河上公《注》羼入經文,而是河上公本誤將經文混入注中。從而證明不僅王本經文首句不誤,河上公本經文首句原來也作“蜂蠆虺蛇不螫”,他們原來與帛書都完全相同。……從而還進一步證明,下句六字經文“攫鳥猛獸不搏”也是《老子》原文,均未經過後人的竄改。從句型分析,原本是兩個相對的六字句,其它作四六字句、六四四字句或四四四字句的,皆爲後人妄改……。

案:此三句歷來傳本文字出入頗大,類型甚多,高明已有所論述。竊謂此文當如高明所言,以帛書六六型爲祖本。兩漢及距兩漢不遠之時代,其所流傳之傳本頗能維持此六六型之句式,《指歸》曰:“蜂蠆虫蛇無心施其毒螫,攫鳥猛獸無意加其攫搏。”從《指歸》文字加以考察,嚴本正文當作:

img11

亦六六型;今本正文作四四四型者,蓋後人據他本改之也(高明列嚴本爲四四四型,誤)。此兩漢時代傳本作六六句型者也。蓋嚴本去古不遠,猶能維持舊觀。昔日余曾考證嚴遵《指歸》非後人所能僞託,此又得一確證也。此外,文中尚維持部分六字型者有:

img12

河上本及王本皆爲六四四型,想爾天寶本爲四六型;前二本時代早,後一本所據者蓋亦不遲,故猶能維持一句爲六字型,頗爲難得。上述四類型,或在兩漢,或在兩漢之後不遠,故皆能保持古本、部分古本之面貌也。

其後,四四四型之傳本流行;誠讀下列各本:

img13

其中,河上本自將經文誤入注中,正文作:

img14

之後,尤爲玄宗本系統所依據矣。至於想爾其他各本,亦莫不受此影響而作四四四型矣。以時代而言,四四四型之始作俑者蓋傅本乎?考《説苑·修文》曰:“猛獸不攫,鷙鳥不搏,蝮蠆不螫。”若所據者爲《老子》,則此四四四型之《老子》於漢季中葉已露其端倪,開始流通於士林矣。然則,傅本蓋亦有所依據乎?自六四四、四六型過渡爲四四四型之後,《老子》流傳各本中,卒别樹一源流,成爲六六型外之另一類型矣。諸本之中,惟范本存六六型,上承帛書,最爲可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