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经学著述
宋元时期的思想家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阐述自己的思想学说,往往通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的形式。不仅理学家是这样,非理学的思想家也是这样。这一时期很少有先秦诸子及汉唐思想家那样阐述思想学说的长篇宏论,他们的思想大都散见于对经文的注解和讲学之中。所以,宋元思想史史料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家们的经学著作及解说经书的言论、书信等。当然,论述性的著作也未完全绝迹,但已居于次要的地位。除上述史料之外,学案体的学术史著作,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思想的重要史料。
宋元时期的思想家对各种经书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侧重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思想体系的需要重点解说某几种经书,而对其他与其思想学说的关系不甚密切的经书则不太重视,往往只作为一般启蒙读物对待,不作精细疏解。
《周易》是宋元时期的思想家,特别是理学家最推崇的一部经书。宋元著名的思想家,几乎无人不谈《易》,这一时期的《易》学著述相当丰富。比较有影响的有周敦颐《通书》(又称《易通》)《太极图说》,程颐《周易程氏传》(又称《伊川易传》),司马光《温公易说》,张载《横渠易说》,游酢《易说》,朱震《汉上易传》,张浚《紫岩易传》,张栻《南轩易说》,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杨简《杨氏易传》,魏了翁《周易要义》,吴澄《易纂言》等等。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易》学著作。
《通书》1卷,又称《易通》,北宋周敦颐著。周敦颐还著了一部《易说》,逐句解说《周易》,现已佚。《易通》与《易说》不同,它不是解说《周易》章句,而是借助《周易》的范畴和术语,进行发挥性的通论。有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闽川黄壮猷修补刻《诸儒鸣道》本,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刻《吉林探源书舫丛书》本,《四部备要》本。解说《通书》的有明代曹端《通书述解》、明代舒芬的《通书绎义》。
《太极图说》1卷,北宋周敦颐著。周敦颐对传自陈抟的《太极图》进行解说,而成此书。《太极图》源于道家的《太极先天之图》(见于《道藏》第196册《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作于隋唐年间,朱熹作《太极图解》。有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所刻《朱子三书》本。清代王建常撰《太极图集解》,《西京清麓丛书》本。
《周易程氏传》4卷,北宋程颐著。这是二程思想代表作。该传只对《易经》进行了解释,没有解说《易传》。杨时作了校订,收入《二程集》中。
《横渠易说》3卷,北宋张载著,收入《张子全书》中。此外还有明刊白口本,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周易》之后,最被重视的是《孟子》《论语》和《小戴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关学和洛学就十分重视《大学》《中庸》,朱熹则把二者从《礼记》中分立出来,作为单独的二经,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四书》的注释本,最具代表性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孟子集注》14卷。由于《四书章句集注》从南宋以后被列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所以刊刻很多,版本不胜枚举,现择要列举几种。28卷本有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的司礼监经厂本,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19卷本有明崇祯汲古阁版归静远楼印本,清光绪年间金陵书局刻本。
《周易》《四书》之后,思想家们所注重的经典,当推《春秋》。宋代经注,数量最多的,除《周易》外,就是《春秋》了。程颐曾作《春秋传》,但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胡安国的《春秋胡传》,朱熹对这本书评价甚高,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春秋》的范本。《春秋胡传》30卷,有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崇仁书堂刊本,正统年间刊六经本。
宋元诸儒还有许多关于《诗经》《三礼》《尚书》《孝经》的注疏、解说,有几部值得注意。
《周官新义》16卷,附《考工记解》2卷,北宋王安石撰。有《四库全书》抄本,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墨海金壶》本,同治年间(1862—1874年)王儒行等刊印钱仪吉辑《经苑》本。《经苑》本最精。
《诗集传》8卷,附《诗序辩》1卷,南宋朱熹撰。有《四库全书》本,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司礼监刊本。
《书集传》6卷,南宋蔡沈著。这本书是朱熹授意弟子蔡沈作的,与《春秋胡传》齐名,也是理学的一部代表性的经学作品。有明正统年间刻《五经四书》本,《四库全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