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史料

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史料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史料(一)明初期思想家史料要了解这一时期的官方思想,可参阅明永乐年间大学士胡广等人奉敕编纂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二)明中后期思想家史料王守仁的著作。在明代中期,还有一些敢于批评理学的思想家,如罗钦顺、王廷相。(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料明末清初是思想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史料

(一)明初期思想家史料

要了解这一时期的官方思想,可参阅明永乐年间大学士胡广等人奉敕编纂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这三部书共计260卷,其中《五经大全》154卷,《四书大全》36卷,《性理大全》70卷。后两部书有《四库全书》本。《五经大全》今已不多见,珍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这三部书,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颁行天下,反映了明初朱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及与此相关的情况。三部大全以《四书大全》为核心,其篇幅不大,最有概括性。明代科举考试以它为根据。清朝人说:“有明一代士大夫学问根柢,具在于斯,亦足以资考镜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六)可见它在明代的巨大影响。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周群、王玉琴校注的《四书大全校注》上、下册。

明朝有不少人不赞成程朱理学,他们不主张拘守于《四书》章句,强调各自的“体认”,在“体认”中发现圣人的精义。禀承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有陈献章等,陈氏的著作后人辑为《白沙集》9卷,有《四库全书》本,此外还有一些语录、语要,辑为《白沙语要》1卷,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校点本《陈献章集》,除收入陈氏全部著作外,还附有传记资料。

(二)明中后期思想家史料

(1)王守仁的著作。后人编有《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38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卷一至卷三是王守仁的弟子徐爱编辑的《传习录》上、中、下,包括语录及一部分书信。卷四至卷八为另一弟子钱德洪编辑的“文录”,称之为“正录”,以区别于卷九至卷十八的“别录”。“正录”收集“讲学明道”的文章与书信。“别录”则收集奏疏与公文。卷十九至卷二十五称作“外录”,收集诗赋与应酬文章。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一为“续稿”,为补遗性质。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八为“附录”,包括王守仁的学生给他作的年谱以及记述王守仁祖先事迹的《世德记》。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王文成公全书》38卷为底本的标点本,共41卷,名《王阳明全集》,上、下册。2011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王阳明全集》,共3编6册,54卷。研究王守仁的思想,最主要的资料是《传习录》与《续编》卷二十六中的《大学问》,此外“文录”中的部分书信与杂著也可资参考。

王守仁文集中还附录了朱熹的部分思想资料,称作《朱子晚年定论》,这是王守仁从朱熹文集中搜集出和他观点相似的材料汇编而成的。王守仁作了序,说朱熹在晚年已经醒悟到“旧学之非”,还说世上流传的朱熹著作,多数是朱熹中年未作定论的观点,加之弟子篡改,已不能代表朱熹本人最后的意见,因此作《朱子晚年定论》以纠世人之谬。王守仁的这种做法,目的是借用朱熹的权威以宣传王学,缺乏史料学上的严格考证,不足为据。

(2)王门后学的一些著作

王畿是浙中王门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由其子编为《龙溪全集》20卷。有《四库全书》本。其中“语录”8卷,杂著9卷,诗1卷,祭文等2卷。“语录”8卷是其最主要的思想史料。2007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王畿集》。

泰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王艮的著作,后人编为《心斋王先生全集》。此书在明代有6个刻本,今天可以见到清末民初的刻本《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何心隐也属泰州学派,其著作题名为《爨桐集》,意谓良才遭焚,待以知音。原刻本共4卷,流传很少,现有容肇祖整理的《何心隐集》,除整理原本以外,又增加了有关何心隐的材料作为附录,有传记、序跋、祭文等。此书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及1981年重印本。

李贽也属泰州后学,其主要著作是《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4种。从这些书名就可知它们是触犯时忌的。但实际上李贽的著作在明末已很流行,以至于有的书商拿取别人著作刻上李贽的名字以求售。

李贽喜欢评论历史,《藏书》包括了从战国到元朝800多个历史人物的传记,《续藏书》则是明朝人传记。这些传记资料大部分是从其他史书中抄录过来的。李贽各加评论,并在评论中申述他对古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焚书》有6卷,包括“书答”“杂述”“读史”及诗歌等。《续焚书》5卷,体例与《焚书》大致相同,是李贽死后由其弟子们编纂而成的。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排印本。关于李贽的诗文,三晋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了《李贽集》,作为“名家选集卷”的一种。201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李贽全集注》26册。

在明代中期,还有一些敢于批评理学的思想家,如罗钦顺、王廷相。

罗钦顺与王守仁是同代人,其代表作是《困知记》。此书有上、下两卷,以后又写成续卷上、下,三续,四续。现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除《困知记》外,罗钦顺尚有《整庵存稿》20卷,《续稿》13卷,有《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四库本《整庵存稿》。

王廷相勤于著述,其著作最重要的是《慎言》13卷,《雅述》2卷,都收入《王氏家藏集》。此外,王廷相还有《内台集》7卷,包括诗文杂著。《丧礼务纂》2卷。王廷相著作的另一种版本称《王浚川所著书》,除《慎言》《雅述》《内台集》外,还有奏议公文等10余卷。王廷相的著作过去只有明刻本,世所希见,解放后,侯外庐、张岂之等编辑了《王廷相哲学选集》,有1959年科学出版社及1965年中华书局增补版。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孝鱼点校的《王廷相集》,全4册。

(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料

明末清初是思想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有的学者力求对明代理学作理论上或学术上的总结,有的对理学提出批评,有的试图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东林学派与蕺山学派对理学持修正态度。东林学派首领顾宪成的著作被编为《顾端文公遗书》15种73卷,其中包括《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篇》《证性篇》《桑梓录》等,今有清刻本。东林学派的另一首领高攀龙的著作,有《高子遗书》12卷,附录1卷,今有明刻本。刘宗周是东林学派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他不满晚明朝政,对王学也深为怀疑与不满。其著作被编为《刘子全书》40卷,有清刻本传世,其中包括黄宗羲所撰《子刘子行状》及刘洵、董玚所编《年谱》。200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刘宗周全集》,共6册。

黄宗羲思想上受东林学派和刘宗周的影响很大。他写的《明夷待访录》有中华书局校点本。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均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本。黄宗羲的著作还有《南雷文案》(后删繁就简编成《南雷文定》,最后又定稿为《南雷文约》)。中华书局曾分别出版过《黄梨洲文集》和《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从1985年起陆续出版《黄宗羲全集》,共12册,到2005年出齐。

明末清初另一大思想家王夫之的著作极为宏富,现存约有70余种,400余卷,后人汇总为《船山遗书》,有清道光、同治年间刻本以及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的排印本。王夫之的著作与思想史有关的主要有《周易外传》7卷,《尚书引义》6卷,《诗广传》5卷,《续四书大全说》10卷,《老子衍》1卷,《庄子解》33卷,《庄子通》1卷,《张子正蒙注》9卷,《思问录》内篇、外篇各1卷,《俟解》1卷,《噩梦》1卷,《黄书》1卷,还有表现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春秋世论》5卷,《读通鉴论》30卷,《宋论》15卷。上述各著作,均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1996年,岳麓书社出版《船山全书》16册。

顾炎武是开清代学术风气的人物,其主要著作是《音学五书》38卷,《日知录》32卷,《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介绍见前述有关章节。《音学五书》被收入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汇印的《音韵学丛书》。《日知录》有《四部备要》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收入《四部丛刊》三编。此外,顾炎武的著作还有一部分编为《顾亭林先生遗书》,有光绪三十二年的汇印本。中华书局印有《亭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拟出版严佐之等整理的《顾炎武全集》。

颜李学派又称“四存学派”,因为颜元写有《四存编》(存治,存学,存人,存性)。其弟子李塨的主要著作有《拟太平策》和《平书订》。《平书》本是颜元的另一弟子、李塨的朋友王源所作,李塨在介绍这部书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评论,称为《平书订》。李塨还写有《四书传注》,用颜学的思想注解四书,在对格致、理气、诚、性等范畴的解释中进一步阐述颜元的观点。他的《大学辩业》一书反对朱熹对《大学》古本的修改。

颜李的全部著作被编为《颜李丛书》,包括颜元的年谱以及言行录,李塨年谱,共137卷,有1923年四存学会排印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颜元集》上、下两册。

明清之际还有一些重要思想家,现将他们的著作分别介绍如下:

方以智著作也很多,已知的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易余》《药地炮庄》《性故》《一贯问答》《青原志略》等。其文集《浮山前集》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他还有《博依集》《浮山后集》等文集。其著作只有《通雅》《物理小识》有刊本流传,《药地炮庄》的刊本非常少见。他的另一部著作《东西均》有侯外庐等的校点本,由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198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任道斌著《方以智年谱》。

陈确以辨《大学》非圣经贤传闻名于清初江浙一带,其著作长期湮没,直到嘉庆三年(1798年)才由陈敬章编定《陈乾初先生遗集》49卷,但并未付梓。咸丰四年(1854年),《葬书》初次刊行,其时距陈确死已近200年,而其全部著作只有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解放后,中华书局请人整理点校了陈确著作的各种抄本,编为《陈确集》,分为文集18卷,别集17卷,诗集12卷,并附有年谱1卷,首卷外编收录了陈确的生平事迹以及别人给他的信札。此书于1979年出版。陈确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大学辨》4卷,《葬书》2卷,《瞽言》4卷及《俗误辨》1卷。

唐甄(1630—1704年)思想的特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出大胆批评,他的著作原名《衡书》,有权衡天下之意,后因命途多舛,更名《潜书》,全书97篇,分上、下两编,历30年而成,在当时社会中影响很大,但在理论深度上不及《明夷待访录》。《潜书》今有古籍出版社1955年校点本。

朱之瑜(1600—1682年)号舜水,是明清之际一位强调实学的思想家,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留居讲学,其思想在日本有相当影响。其著作《舜水遗书》校点本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包括诗文22卷,附录5卷。1991年,中国书店出版了《朱舜水全集》。

傅山(1607—1684年)是山西博学多才的思想家,他对诸子、佛道、音韵、诗画、金石、医学均有研究。著作传世的有《霜红龛集》40卷,有宣统三年的刊本,但版刻不精,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他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圣人为恶篇》等著作及佚文。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傅山全书》。

熊伯龙(1617—1669年)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无神论思想家,所著《无何集》本名《论衡精选》,在体裁上是选录汉代无神论思想家王充的《论衡》,然后加以评论,同时也辑录了其他古书中的有关资料。今本14卷,是在熊伯龙原编本的基础上由其几代子孙加以增订而成的,有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

(四)清代中期的思想家史料

清代中期的思想史,以“汉学”为主要潮流,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首卷从阎若璩、胡渭讲起。阎若璩的著作主要是文字训诂、考据与辨伪方面,主要有《古文尚书疏证》《回书释地》《潜邱札记》《孟子生卒年月考》等,大部分收入阮元所辑《皇清经解》及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中。其《古文尚书疏证》在当时影响很大。《潜邱札记》6卷是阎氏的杂考及杂文等。

胡渭考证《易经》《禹贡》及《洪范》,写有《易图明辨》《禹贡锥指·例略图》《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分别收入《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及《四库全书》中。

全祖望(1705—1755年)是清中期对早期汉学思潮持批评态度的学者。其著作有《鲒埼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有《四部丛刊》本。在其88卷著述中,碑传文多至35卷,其中保留了明末清初许多重要思想史料。此外,全祖望还继续黄宗羲的工作,续编完成《宋元学案》。今人研究清初思想史,不可不读《鲒埼亭集》。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中、下册,汇集了文集、诗集、经史问答等8种,搜罗齐全。

惠栋是“专门汉学”吴派的奠基者。著有《易汉学》《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后汉书补注》等,承受家学,以治《易》闻名。另有《松崖文钞》2卷,有聚学轩丛书本。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是戴震,其著作宏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经学和文字音韵学的。后人编有《戴氏遗书》15种61卷。有乾隆年间刊本,收入《微波榭丛书》。后人又改编为《戴东原先生全集》,收入《安徽丛书》。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戴震集》校点本。在戴震的著作中,最能代表其哲学思想的是《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又有《答彭进士允初书》,是反驳彭允初对《孟子字义疏证》与《原善》的批评。这三种著作,加上《与某书》一起被编入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戴震哲学著作选注》中。1991至199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陆续出齐《戴震全集》,共6册。1994至1995年,黄山书社出版《戴震全书》,共6册。

章学诚继承浙东史学传统,对“专门汉学”提出公开批评。其著作被后人编为《章氏遗书》,有1922年嘉业堂刊本及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章氏最重要的著作是《文史通义》与《校雠通义》,今有中华书局校注本。

汪中的著作由其子汪喜孙编为《江都汪氏丛书》,共8种38卷,其中包括汪喜孙所辑的《汪氏学行记》与《容甫先生年谱》等。今有清道光年间刊本及上海中国书店1925年影印本。汪中最重要的著作为《述学》,包括内篇3卷,外篇、补遗、别录各1卷。《述学》原计划写成一部总结古代学制和学术盛衰的大部头著作,但终于没能完成。全本《述学》只是一些散篇合集而成,并非作者初衷。2000年,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出版王清信、叶纯芳点校《汪中集》。2005年,扬州广陵书社出版田汉云点校《新编汪中集》。

焦循的著作被编为《焦氏遗书》,有嘉庆道光年间江都焦氏雕菰楼刊本及光绪年间刊本。其中最重要的是《易学三书》(《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40卷,《里堂学算记》16卷,《孟子正义》30卷。

阮元的著作有《揅经室集》共63卷,分为一、二、三、四、续、再续、外集七部分。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阮元还主持校刻了《十三经注疏》,号称善本。原世界书局将阮刻本缩印为两巨册。在改正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300余处,补脱漏数处后,中华书局1980年据以影印出版。

(五)明清时期宗教史籍

(1)佛教经藏。明朝官刻的佛教经藏共有三次。《洪武南藏》,明太祖洪武年间初刻于南京,又称《初刻南藏》;《永乐南藏》,是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再刻于南京,通称《南藏》,此为《洪武南藏》的再刻本,但略有变动;《永乐北藏》,通称《北藏》,此藏于北京刻印,收佛典1657部6361卷,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续刻41卷并入。

私刻的佛教经藏,有《武林藏》,它是中国最初刻成的方册大藏经,开刻年代不明。最为著称的是《嘉兴藏》,由明朝末年高僧真可发起刻印。该藏的最大特色是摒弃了一向沿用的摺叠式装帧(梵img50式),而采用线装书册式装帧(即方册式),并成为后世装帧的范例,方便了佛籍的传播。《嘉兴藏》初开刻于山西五台山,后移至浙江径山,而由嘉兴楞严寺发行。故依刻经处所称为《径山藏》,依发行地称为《嘉兴藏》(上述诸藏,都有单本印行)。

此外,明代还有藏文藏经《甘珠尔》的刊行。此系14世纪之初由嘉漾比丘刻成,藏于藏地奈塘寺,世称奈塘版。在永乐和万历时,前后曾翻刻过两次。永乐八年(1410年)成祖遣使西藏访求经典,即取其经藏全部翻刻,又翻刻其丹珠尔(论藏)部分要典《般若》《中道》《律论》、对论、二种《比量论》六论随经藏发行,称为永乐版。这是明代初刻的“蕃本”大藏经(见永乐八年“藏经赞”)。其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又翻刻永乐版蕃本,以黑字印行,称为万历版(见吕澂:《西藏佛学原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清代的刻经事业,在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年),民间各地所刻的僧传、语录等都集中于嘉兴楞严寺,当时发行的有《续藏经》90函,237部,《又续藏经》43函,189部(见1920年北京刻《嘉兴藏》目录),都是清初所刻而附于明版《嘉兴藏》的典籍。

清代官版藏经为《龙藏》。正式刊刻始于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完成,前后历时4年,内容系据明刻《北藏》本而增入经论义疏及禅宗语录等,计724函,1670部,7240卷;后于乾隆中,撤去其中5种73卷(见《大清三藏圣教目录》)。版本形式为梵img51本,国内名山大刹多请置,并建藏经楼贮藏。全部经版,现保存于北京柏林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命刊藏文藏经甘珠尔(乾隆初略有修补)。雍正二年(1724)又刊丹珠尔,即今之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乾隆中又刊《蒙文大藏经》。后又续成《满文藏经》。全藏共108函,699部,2466卷。经版于1900年毁于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之手。

(2)道教经藏。明朝官修的《正统道藏》和《续道藏》已在《宋元编》相关章节介绍。但正、续道藏经版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以屡经兵乱,存者甚少。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缩改为石印六开小本。每梵本二页并为一页,凡1120册。但白云观所藏道藏仍有残缺。全藏目录,见所收《道藏经目录》4卷。该馆复就全书中抽选170种,别印《道藏举要》398册。此为私刻。

私刻的另有《道藏辑要》等。《道藏辑要》为康熙年间(1662—1722年)彭定求所编,收入道书283种,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1796—1820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一集,守一子编《道藏精华录》,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续道藏》《道藏辑要》等,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容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

(3)回教经书。大致说来,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的汉译和著述,可分两个阶段。王岱舆至刘智是第一阶段,译述和发表的地域以金陵为主,内容或专译一经或专述一理论体系,其兴趣几限于宗教哲学和宗教典制方面。马德新、马联元是第二阶段,译述和发表的地域以云南为主,内容方面较广泛,已由宗教哲学、宗教典制扩展到天文历法、地理和《古兰经》的汉译了。

在上述回教学者与经师中,以王岱與(1570—1660年)的汉著本和马德新(1794—1874年)的汉译本较有影响。

王岱與是明清之际回教学者和经师,别署“真回老人”。他在中年以后所著《正教真诠》(后由马德新删削,改称《真诠要录》),分上、下两卷,为汉文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著作之一。着重介绍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修持方法。宣传真主唯一,真主创造与主宰人和万物,穆罕默德阐扬至道,善恶祸福前定,尽穆斯林应尽的礼拜、斋戒等五项义务等。有明天启二年(1622年)版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版。

马德新是清朝中后期的回教学者。成年后,曾游学陕西。他所著的《宝命真经直解》5卷,是《古兰经》最早的汉译本。该书对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信条(简称“五信”)和五项基本功课(简称“五功”)都有简略的介绍。“五信”,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穆罕默德先知、信后世。“五功”,即念诵、礼拜、斋戒、课税、朝觐。有清同治元年(1862年)杜文秀刊本行世。

白寿彝《伊斯兰教存稿》相关章节亦有评介。

(4)天主教经书。明朝先有利玛窦撰《天主实义》2卷(汉译本),内容详见《天学初函·理编》。再有阳玛诺曾将四福音书中许多经文译为汉语,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编纂出版《圣经直解》,简要介绍《旧约》,即圣经的前部,为犹太教圣经,是指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新约》,即圣经的后部,是耶稣基督与信者另立之约。内容包括上帝创造宇宙万事万物、律法书、叙事篇、先知书、启示书、诗歌教义等。但此书版本,未见记载。在清康熙中期,白日陞曾将大部分《新约》译成汉语,译稿现存不列颠博物馆。罗马图书馆存有另一部《新约》汉语译稿,估计也出于同一时期。清嘉庆初年,在清朝任通译官的贺清泰曾将新、旧约大部分译成汉语,该稿现存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图书馆。

在此期间,罗文藻(1616—1691年)是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吴渔山(1631—1718年)是清朝天主教中国籍神父,梁发(1789—1855年)是新教第一位中国籍传教士,他们三人都未留下相关的宗教遗作,故难以深入了解其思想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