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林则徐对西方世界认识的变化原因

林则徐对西方世界认识的变化原因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国人切身感受到西方列强的强大和蛮横。然而,战争教育了中国人,处于事变中心的林则徐,因此而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战争的失利使朝廷把罪责归于林则徐,将其革职,流放新疆。他出于时事所迫而“开眼看世界”,并未在思想上受到西学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 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国人切身感受到西方列强的强大和蛮横。战前,中国对西方不甚了然,甚至认为只要中国不向西方出口茶叶和大黄,就能置其于死地。然而,战争教育了中国人,处于事变中心的林则徐,因此而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img53

林则徐像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视调查,干练务实,以政绩出色先后升任道台、巡抚、河道总督、湖广总督。针对鸦片泛滥的时弊,他力主严禁,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声明“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9页),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19 187箱又2 119袋,计237万余斤,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公开销毁。针对英国侵略者对禁烟的挑衅,林则徐会同水师提督关天培筹划海防,倡办义勇,加强广东防务。为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还设立译馆,翻译相关外文书报资料,首开关注西方的风气。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后,林则徐在广州防守严密,英军不能得逞,遂北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威胁京津。战争的失利使朝廷把罪责归于林则徐,将其革职,流放新疆。在新疆,林则徐主持屯田,兴办水利,卓有成效,1845年被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离职返乡,1850年又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逝于途中,谥文忠。林则徐的文稿,后人编为《林文忠公文集》,1963—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有多卷本《林则徐集》。

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主编的《四洲志》《华事夷言》《各国律例》等,是中华民族了解泰西政治与地理、国情与民情的最初资料。尤其是由他主持让梁从德等人编译的《四洲志》,源自The Eneyelopacdia ofGeography一书,成为后来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重要来源(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四洲志》点校本)。就思想体系而言,林则徐依然是传统型的,是政治和军事需要促使他重视“夷务”,他的思想以儒学的修齐治平为根本,以国计民生和经世致用为取向,时代的巨变使他开了面向世界的先声。

林则徐治学主张“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在仕途历练中,养成了重视实务、不尚空谈的作风。在受命赴粤查禁鸦片时,临行前辞别他的座师工部左侍郎沈维矫,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金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二十四)在后来致友人的信中也说:“戊冬在京被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而固辞不获,只得贸然而来,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致叶申芗札》,《林则徐书札手迹选》,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正是这种不避艰险的务实风格,使他在履行职责时不遗余力地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积极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开正眼看西方的先河。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了反映西方情况的《澳门新闻纸》;派人根据国外的地理书编译的《四洲志》,介绍了30多个国家的概况;还组织人员摘译西方报刊上关于中国的各种言论,辑成《华事夷言》;摘译西方国际法著作,编成《各国律例》。这些都具有开风气、破旧习的意义。林则徐的主张“尽得西人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成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来源。

林则徐的做法,与清朝的官场劣习截然相反。他是一个开明的官员,不同于那些闭目塞听、狂妄自大的顽固官僚。所以,林则徐能在反抗英国侵略时虚心了解外国情况,寻找抵御侵略的可行方法。在政治思想上,他提倡经世致用,关注国计民生,而不论是整顿盐务,还是兴办河工。对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他主张改良,缓解冲突。但是,林则徐的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他无法从体系上和本质上认识西方,更无法认识到工业化的深远意义。林则徐的特点,是明事理,讲实务,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支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人们特别重视的林则徐“知夷”“师夷”的思想,在当时仅仅是出于实务需要。如果以今人之观点来解释林则徐当年之行为,就有可能产生“以今度古”的偏差。有研究者指出:“林则徐当时之所以得到喝彩,并非其‘知夷’或‘师夷’功夫,对于这些当时并不受欣赏的内容,时人大多不清楚,林则徐本人也不宣扬。他得到众人的拥戴,正是他表示出与‘逆夷’不共戴天。”(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8页)当然,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存的,但是,不宜过分夸大他在“西风东渐”中的作用。他出于时事所迫而“开眼看世界”,并未在思想上受到西学的重大影响。同时,林则徐的老成持重,谙熟官场,也使他的思想不可能像龚自珍那样激烈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