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第十五
〖题解〗
朱熹既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一日忽思之曰:‘且慢,我只一个浑身,如何兼得许多!’自此逐时去了。”他热衷于儒学的教学和研究,积极从事教育活动,授徒讲学孜孜不倦,从其学者多时达数百人。师徒一问一答之间,尽得儒学性命道德之精微,天人事物之蕴奥。他把其哲学思想运用到教育中,从教育目的的确定到教材的编撰、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乃至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包含其独特的见解,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当代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朱熹的教育体系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小儿读《诗》①,不可破章②。(卷7)
〖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②破章:断章取义。
授书莫①限长短,但文理断处便住。若文势②未断者,虽多授数行,亦不妨。(卷7)
〖注释〗
①莫:不要。②文势:文章的气势。
不要等待①。(卷8)
〖注释〗
①等待:不采取行动。
务反求者,以博观为外弛①;务博观者,以内省为狭隘②,堕③于一偏。此皆学者之大病也!(卷9)
〖注释〗
①博观:广泛地观览。外弛:向外放松。②内省:内心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
行。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③堕:荒废,废弃。
人多看一分之十,今宜看十分之一。宽着期限①,紧着课程②。(卷10)
〖注释〗
①期限:限定的时间。②课程: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
看经书与看史书不同:史是皮外物事,没紧要,可以劄记①问人。若是经书有疑,这个是切己②病痛。(卷11)
〖注释〗
①劄(zhá)记:读书笔记。②切己:切身。
解书,须先还①他成句,次还他文义。添无紧要字却不妨,添重字②不得。(卷11)
〖注释〗
①还:还原。②重字:实意很强的字词。
轻重是非①他人,最学者大病。(卷13)
〖注释〗
①轻重:权衡,褒贬。是非:褒贬,评论。
某要人先读《大学》①,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②,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③,以观其发越④;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⑤处。(卷14)
〖注释〗
①《大学》: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②《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③《孟子》:战国时期孟子(前372—前289)著的一部儒家经典,共七篇。④发越:阐述,抒发。⑤微妙:精微深奥。
《大学》是为学纲目①。先通《大学》,立定纲领②,其它经皆杂说在里许③。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卷14)
〖注释〗
①纲目:大纲和细目。②纲领:总纲要领。③里许:里面,里头。许,助词。
某《语》《孟》集注①,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公②子细看。(卷19)
〖注释〗
①集注: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②公:敬称对方。
某于《论》《孟》,四十余年理会,中间逐字称等①,不教偏②些子。(卷19)
〖注释〗
①称等:秤量,衡量。②偏:倾侧。
学不止①是读书,凡做事皆是学。(卷24)
〖注释〗
①不止:不只,不仅。
博学,亦非谓欲求异闻杂学①方谓之博。(卷33)
〖注释〗
①异闻:不同的见闻。杂学:杂乱的学说。
如考试一般,若文字平平,尚可就中看①好恶。若文理纰缪②,更将甚么去考得。(卷34)
〖注释〗
①看:评论。②纰缪:错误,荒谬。
某旧学琴,且乱弹,谓待会了,却依法。原来不然,其后遂学不得,知学问安可不谨厥始①!(卷55)
〖注释〗
①厥:代词。表示领属关系。始:开始,开头。
某为人迟钝①,旋②见得旋改,一年之内改了数遍不可知。(卷62)
〖注释〗
①某:我。迟钝:反应慢,不灵敏。②旋:逐渐,慢慢。
圣人视《易》,如云行水流①,初无②定相,不可确定③他。(卷76)
〖注释〗
①云行水流:比喻任其自然,毫无拘执。②初无:都无。③确定:固定。
寻常读《尚书》①,读了《太甲》《伊训》《咸有一德》,便著鞔②过《盘庚》,却看《说命》。然《高宗肜日》亦自难看。要③之,读《尚书》,可通则通;不可通,姑置之。(卷78)
〖注释〗
①寻常:平常。《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②鞔:绕,弯。③要:大要,总结。
今人观《书》①,且看他那分明底;其难晓者,且置之。政使②晓得,亦不济事③。(卷79)
〖注释〗
①《书》:《尚书》。②政使:即使。③济事:成事。常与“不”连用,表示否定。
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味①,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卷80)
〖注释〗
①涵味:沉浸体味。
某谓,少看有功却多,泛泛然①多看,全然无益。今人大抵有贪多之病,初来②只是一个小没理会,下梢③成一个大没理会!(卷95)
〖注释〗
①泛泛然:宽泛的样子。②初来:原来,本来。③下梢:结局,结果。
此是先生①晚年语,平淡中有意味②。(卷95)
〖注释〗
①先生:此指张载。张载(1022—1077),字子厚,其思想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创立的“关学”颇有影响。②平淡:平常。意味:意境,趣味。
某自丱①读四书,甚辛苦。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卷104)
〖注释〗
①丱(ɡuàn):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指幼年或少年时期。
某旧时看文字,一向①看去,一看数卷,全不曾得子细;于义理之文亦然,极为病。(卷104)
〖注释〗
①一向:一直。
某释经,每下一字,直是称等①轻重,方敢写出!(卷105)
〖注释〗
①直是:只是。称等:衡量。
修身大法,《小学》①备矣;义理精微②,《近思录》③详之。(卷105)
〖注释〗
①《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立教、明伦、敬身、鉴古;外篇两部分:嘉言、善行。《小学》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宣传孔孟之道,灌输封建思想。②精微:精粹。③《近思录》:南宋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从浙江来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二人在“寒泉精舍”苦研周敦颐、二程、张载的著述,深感其内容“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商讨编辑一本理学入门的书。精选622条,分为14卷,书名定为《近思录》。
《近思录》好看。《四子》①,《六经》②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卷105)
〖注释〗
①四子: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他曾建书堂于庐山麓,堂前有溪,仿其乡里濂溪之名,命名濂溪书堂。晚年定居于此,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著有《濂溪集》,被称为“理学开山大师”。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人,又称明道先生。曾官雩县主簿、泽州晋城令。被称为道学的奠基人。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一生从政时间不多,主要是著书立说,讲学授徒,被称为“洛学大师”。②《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
某在漳州①,初到时,教习诸军弓射等事,皆无一人能之。后分许多军 作三番②,每日轮番入校场③挽弓,及等④者有赏;其不及者留在,只管挽射,及等则止;终不及则罢之。(卷106)
〖注释〗
①漳州:今福建漳州。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曾为漳州知府。②番:队。③校场:旧时操练或比武的场地。④及等:合格。
今人为经义者,全不顾经文,务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异①之论。(卷109)
〖注释〗
①新奇:新颖奇特。诡异:奇特,怪异。
学经书者多流为传注①,学史者多流为功利②,不则流入释老③。(卷114)
〖注释〗
①流:沉溺,放纵。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②功利:功名利禄。③释老: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
学问亦无个一超直入①之理,直是铢积寸累②做将去。某是如此吃辛苦,从渐做来。若要得知,亦须是吃辛苦了做,不是可以坐谈侥幸③而得。(卷115)
〖注释〗
①一超:一跃。直入:直接进入。②铢积寸累:一点一滴地积累。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铢:比喻精细微小。③坐谈:空谈。侥幸:幸运,意外获得。
某尝喜那钝底人,他若是做得工夫透彻①时,极好;却烦恼那敏底,只是略绰②看过,不曾深去思量。(卷116)
〖注释〗
①透彻:详尽而深入。②略绰:大致,大略。
躬行①固好,亦须讲学。不讲学,遇事便有嵲屼②不自安处。讲学明,则坦坦③地行将去。(卷120)
〖注释〗
①躬行:亲身实行。②嵲屼(nièwù):动摇不安的样子。③坦坦:安定,泰然。
某无宗旨①,寻常②只是教学者随分读书。(卷121)
〖注释〗
①宗旨:主要的思想或意图、主意。②寻常:平常。
若要来此,先看熹①所解书也。(卷121)
〖注释〗
①熹:朱熹。
平生也费许多功夫看文字,下梢头①都不得力者,正缘②不熟耳。只缘一个不熟,少间③无一件事理会得精。(卷121)
〖注释〗
①下梢头:结果,结局。②正:止。缘:因为。③少间:一会儿,不多久。介甫①每得新文字,穷②日夜阅之。喜食羊头③,家人供至,或值④看
文字,信手撮⑤入口,不暇用筯⑥;过⑦食亦不觉,至于生患。(卷130)
〖注释〗
①介甫: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主张改革变法。②穷:尽。③羊头(qiān):一种用羊头肉片煎炸的食物。疑
即是宋代流行的“签”类食品。④值:恰好,踫上。⑤信手:随手。撮:抓取。⑥暇:空闲,闲暇。筯(zhù):即“箸”。筷子。⑦过:过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