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第十七
〖题解〗
师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影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师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都直接或间接地阐述着这个话题。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荀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师友箴》)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周敦颐集·通书·师友上》)
“学问须是要从师,然赖朋友相成处甚多。师只是开其大端,又体貌严重,若于从容闲暇之际,委曲论难,须是朋友便发明得子细。”(《言行录》)
“天下若无着实师友,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纵欲。人若是求师取友之心泛泛,则可见其平日工夫亦是悠悠,泛爱众而亲仁,居是邦也。师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象山语录》)
《永乐大典》卷12017中有师友、情兼师友、宾友、父友、执友、故友、益友、损友、信友、互见死友、诤友、正友、德友、仁友、义友、救难友、 密友、金兰友、金石友、君子友、异常友、耐久友、青云友、小友、忘年友、忘形友、共命友、刎颈友、微贱友、诗友等种类。诸如种种,不管若何,我们亦须谨慎,“泛交而不择,取祸之道”。
不可倚靠师友①。(卷8)
〖注释〗
①倚靠:依赖,依靠。师友: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请益的人。
师友之功,但①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卷8)
〖注释〗
①但:只,仅。
学问,无贤愚①,无小大,无贵贱,自是人合理会底事。且如圣贤不生,无许多书册,无许多发明,不成②不去理会!也只当理会。今有圣贤言语,有许多文字,却不去做。师友只是发明③得。人若不自向前,师友如何着得力!(卷10)
〖注释〗
①贤愚:贤明愚蠢。②不成:用于句首,表示反诘。③发明:揭示,使知晓。
与好谐戏①者处,即自觉言语多,为所引②也。(卷12)
〖注释〗
①好:喜好,喜欢。谐戏:诙谐嬉戏。②引:吸引,引诱。
朋友之于人伦①,所关至重!(卷13)
〖注释〗
①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今人都不去自修①,只是专靠师友说话。(卷20)
〖注释〗
①自修:自学,自习。
人凡有可效①处,皆当效之。(卷20)
〖注释〗
①效:师法,仿效。 人之待己,平平恁地过,亦不觉。若被人做个全不足比数①底人看待,心下便不甘,便是愠②。(卷20)
〖注释〗
①比数:相与并列,相提并论。②愠:恼怒,愤恨。
上焉①者,吾师之;下焉者,若是好人,吾教之;中焉者,胜己则友之,不及者亦不拒也,但不亲之耳。若便佞②者,须却之方可。(卷21)
〖注释〗
①焉:语气词。用于分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②便佞:巧言善辩,阿谀逢迎。
若①不胜者来求于我,则不当拒之也。(卷21)
〖注释〗
①若:假如,假设。
大凡师则求其贤于己者,友则求其胜者,至于不肖①者,则当绝之。圣人此言,非谓必求其胜己者。今人取友,见其胜己者则多远之;而不及己则好亲之。(卷21)
〖注释〗
①不肖:不成材,不正派。
与人交际,当谨①之于始。若其人下来不可宗主②,则今日莫要亲他。(卷22)
〖注释〗
①谨:谨慎,小心。②下来:随后,后来。宗主:某一方面的代表与权威。
若不看义之可行,便与他约,次第①行不得,便成脱空②。(卷22)
〖注释〗
①次第:规则,规矩。②脱空:落空,没有着落。
委托①人事,若是小小事要付托②人,尚可以随其所长,交付③与他。若是要成一件大事,如何不见得这人了,方付与!(卷24)
〖注释〗
①委托: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②付托: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③交付:交给。
居乡而多贤,其老者,吾当尊敬师事①,以求其益;其行辈与吾相若 者②,则纳交取友③,亲炙渐磨④,以涵养⑤德性,熏陶⑥气质。(卷28)
〖注释〗
①师事:拜某人为师或以师礼相待。②行辈:辈分。相若:相同,类似。③纳交:结交。取友:交友。④亲炙:亲受教育熏陶。渐磨:即“渐摩”。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⑤涵养:培养。⑥熏陶:熏染陶冶。
视人与己若无干涉①,诲之安②能不倦!(卷34)
〖注释〗
①干涉:关涉,关系。②安:岂,怎。
圣人之学,异夫常人之学。才略①举其端,这里便无不昭彻②。然毕竟是学。人若以自修为心,则举天下万物,凡有感乎前者,无非足以发吾义理之正。善者固可师,不善者这里便恐惧修省③,恐落在里面去,是皆吾师也。(卷34)
〖注释〗
①才略:稍微。②昭彻:明彻,清亮。③修省:修身反省。
后世同志者少,而泛然①交处者多,只得随②其浅深厚薄,度吾力量为之,宁可过厚,不可过薄。(卷38)
〖注释〗
①泛然:随便。②随:听任。
泛交①而不择,取祸之道。(卷49)
〖注释〗
①泛交:泛泛之交。
人之得失,即己之得失;身之邪正①,即心之邪正。(卷64)
〖注释〗
①邪正:邪恶与正直。
若与人说话,晓得①他言语,方见得他胸中底蕴②。(卷75)
〖注释〗
①晓得:知道,懂得。②底蕴:内情,底细。
水火本相杀灭①,用一物隔着,却相为用②。(卷77)
〖注释〗
①杀灭:克除,淹没。②用:使用。
刘几与伶人花日新善①,其弟厌之,令勿通。几戒②花吹笛于门外,则出与相见。其弟又令终日③吹笛乱之。然花笛一吹,则刘识其音矣。(卷92)
〖注释〗
①刘几(1008—1088):字伯寿,洛阳人,善赋诗咏事,官至秘书监。伶人:演员。花日新:《宋史》中罕见的被著录姓名之乐工。善:交好,亲善。②戒:告请,约请。③终日:整天。
某向来从师,一日间所闻说话,夜间如温书一般①,字字子细思量②过。才有疑,明日又问。(卷104)
〖注释〗
①夜间:晚上,夜里。温书:复习功课。②思量:考虑,商量。
大凡人欲要去从师,然未及从师之时,也须先自著力①做工夫。及六七分,到得闻紧切说话②,易得长进。若是平时不曾用力,终是也难一顿③下手。(卷114)
〖注释〗
①著力:尽力,用力。②紧切:重要。说话:事情。③一顿:一起,一下子。
久侍师席①,今将告违②。气质偏蔽③,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④。(卷114)
〖注释〗
①师席:老师的讲席。指接受教诲。②告违:回去,离开。③偏蔽:偏执而有所蔽,偏执不明。④佩服:铭记,遵循。
相随同归者,前面未必程程①可说话;相送至此者,一别又不知几年。有话可早商量②。(卷121)
〖注释〗
①程程:一程又一程。②商量:计议,讨论。
他在却不欲说,去后却后面①说他,越不是。(卷121)
〖注释〗
①后面:背后,不当面。
目前诸友亦多有识门户①者。某旦暮②死耳,不敢望大行③。且得接续④三四十年,说与后进⑤令知,亦好。(卷121)
〖注释〗
①门户:途径,门径。②旦暮:早晚。比喻短时间内。③大行:广为推行,普遍流行。④接续:连续,继承。⑤后进:后辈。亦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叔度与伯恭①为同年进士,年又长,自视②其学非伯恭比,即俯首执子弟礼而师事之,略无③难色,亦今世之所无耳。(卷122)
〖注释〗
①伯恭: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南宋思想家。②视:认为。③略无:一点都没。
天下事未有不与人共而能济①者。(卷131)
〖注释〗
①济:成功,成就。
某少年①过莆田,见林谦之②、方次荣说一种道理,说得精神③,极好听,为之踊跃鼓动④!退而思之,忘寝与食者数时。好之,念念而不忘。及至后来再过,则二公已死,更无一人能继其学者,也无一个会说了!(卷132)
〖注释〗
①少年:年轻时。②林谦之(1114—1178):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官终工部侍郎,谥号“文节”。③精神:风采神韵。④踊跃:欢欣鼓舞,情绪高涨。鼓动:激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