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学第二十一

文学第二十一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学第二十一〖题解〗理学家于文学,似乎都比较忽视。在具体的诗文中,有一些较公允的见解。同样,他最重要的文学著作《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也常表现出尊重事实、重视文学反映现实和抒发情志的求实精神。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南宋朱熹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文学第二十一

〖题解〗

理学家于文学,似乎都比较忽视。周敦颐有文以载道之论,意在重道轻文。朱熹与二程相近,倡导文道一贯之说,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不能分开。“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

朱熹在讲授儒家经典、探讨义理时也相当重视文学[1] 。在具体的诗文中,有一些较公允的见解。比如,他认为学诗要从《诗经》《离骚》开始;论古诗则重汉魏而薄齐梁;对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的诗和苏洵、苏轼的文都有较中肯的评价。同样,他最重要的文学著作《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也常表现出尊重事实、重视文学反映现实和抒发情志的求实精神。

有质则有文,有本则有末。徒文而无质,如何行得?譬如树木,必有本根,则自然有枝叶华实。若无本根,则虽有枝叶华实,随即萎落矣。(卷25)

〖注释〗

①质:生活。文:文采。②萎落:枯落,衰落。

“乱曰”者,乱乃乐终之杂声也。乱出《国语》《史记》。又曰:“《关 雎》恐是乱声,前面者恐有声而无辞。”(卷35)

〖注释〗

①“乱曰”:尾声。乐歌到末尾,乐器杂作,大家合唱,故称“乱”。②《关雎》:《诗经》第一篇。

赵岐《孟子》,拙而不明;王弼《周易》,巧而不明。(卷51)

〖注释〗

①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山阳(今属河南)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

宪宗初年许多伎俩,是李绛教他,绛本传说得详。然绛自有一书,名《论事记》,记得更详,如李德裕《献替录》之类。(卷55)

〖注释〗

①宪宗:唐宪宗(778—820),李纯。805年至820年在位。伎俩:技能,本领。②李绛:字深之,唐代赞皇(今属河北)人。历官渭南尉、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常卿等。③李德裕:(787—849),字文饶,真定赞皇(今属河北)人。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和武宗开成五年(840)两度为相。

永嘉之学,于制度名物上致详。(卷55)

〖注释〗

①永嘉:浙江永嘉。②名物: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

辨明是非,经书有疑之类,则当商量。(卷59)

〖注释〗

①商量:讨论。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字齐整!(卷61)

〖注释〗

①《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②怎生:怎样,如何。

《中庸》,文滂沛,意浃洽。(卷62)

〖注释〗

①吕:吕大临(1040—1092),字与叔,祖籍汲郡(今河南卫辉),后移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主要著作有《四书注》《诚德集》等。②滂沛:气势盛大。③浃洽:贯通。

古人淳质,遇事无许多商量,既欲如此,又欲如彼,无所适从。故作《易》示人以卜筮之事,故能通志、定业、断疑,所谓“开物成务”者也。(卷66)

〖注释〗

①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②通志:表达意趣志向。定业:奠定大业。断疑:决疑。

《易》为卜筮而作,皆因吉凶以示训戒,故其言虽约,而所包甚广。(卷66)

〖注释〗

①《易》:《周易》。②训戒:教导劝诫。

《易》难看,不惟道理难寻;其中或有用当时俗语,亦有他事后人不知者。(卷67)

〖注释〗

①不惟:不只,不仅。

《易》书乃为易之理写真。(卷67)

〖注释〗

①写真:描绘事物。

大抵《易》之书,如云行水流,本无定相,确定说不得。(卷76)

〖注释〗

①云行水流:犹“行云流水”。比喻毫无拘执。②确定:固定。

《书》有两体:有极分晓者,有极难晓者。某恐如《盘庚》《周诰》《多方》《多士》之类,是当时召之来而面命之,而教告之,自是当时一类说话。至于《旅獒》《毕命》《微子之命》《君陈》《君牙》《冏命》之属,则是当时修其词命,所以当时百姓都晓得者,有今时老师宿儒之所不晓。今人之所不晓者,未必不当时之人却识其词义也。(卷78)

〖注释〗

①《书》:《尚书》。体:文体。②宿儒:修养有素的儒士。 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赋也;本要言其事,而虚用两句钓起,因而接续去者,兴也;引物为况者,比也。(卷80)

〖注释〗

①赋:《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之一。是一种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②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③比: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借物言志的传统表现手法。《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声发出于口,成文而节宣和畅谓之音,乃合于音调。如今之唱曲,合宫调、商调之类。(卷80)

〖注释〗

①和畅:和协通畅。②唱曲:歌曲。

古人作诗皆押韵,与今人歌曲一般。今人信口读之,全失古人咏歌之意。(卷80)

〖注释〗

①押韵:诗词歌赋句末或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②信口:出言不假思索。③咏歌:吟咏歌唱。

解《诗》,如抱桥柱浴水一般,终是离脱不得鸟兽草木。今在眼前识得底,便可穷究。(卷81)

〖注释〗

①《诗》:《诗经》。②穷究:彻底追究。

诗曲尽人情。方其盛时,则作之于上,《东山》是也;及其衰世,则作之于下,《伯兮》是也。(卷81)

〖注释〗

①曲尽:竭尽。

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其间平易明白,正大光明。(卷81)

〖注释〗

①大雅:高尚雅正。②正大光明:言行正派而襟怀坦荡。

经文精确峻洁,传文则词语泛滥。《国语》所载事迹多如此。(卷84)

〖注释〗

①经文:经典的原文。峻洁:刚劲凝练。②传文:经典的注释。泛滥:浮泛,不切实。

《知言》疑义,大端有八:性无善恶,心为已发,仁以用言,心以用尽,不事涵养,先务知识,气象迫狭,语论过高。(卷101)

〖注释〗

①《知言》:六卷,由著名理学家张栻编成并印行。内容包括胡宏(1105—1161)讲学、读书的随笔和札记,以及同弟子的论学、答疑等。②迫狭:狭窄。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卷134)

〖注释〗

①太史公: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6),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撰有《史记》,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疏爽:豁达豪爽。②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密塞:文理虽详密而失于艰涩。

不要看《扬子》,他说话无好处,议论亦无的实处。荀子虽然是有错,到说得处也自实,不如他说得恁地虚胖。(卷137)

〖注释〗

①说话:言论。②的实:真实,确实。③恁地:如此,这样。虚胖:虚浮不实。

屈原一书,近偶阅之,从头被人错解了。自古至今,讹谬相传,更无一人能破之者,而又为说以增饰之。看来屈原本是一个忠诚恻怛爱君底人。观他所作《离骚》数篇,尽是归依爱慕,不忍舍去怀王之意。所以拳拳反复,不能自已,何尝有一句是骂怀王。亦不见他有偏躁之心,后来没出气处,不奈何,方投河殒命。(卷137)

〖注释〗

①屈原:屈平(约前339—约前278),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②讹谬:讹误错谬。③恻怛:恳切。④《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⑤归依:依附。⑥怀王:熊槐(?—前296),楚威王熊商子,楚顷襄王熊横父。前328至前299年在位。⑦拳拳:诚恳。⑧偏躁:急躁。⑨殒命:丧身。

韩退之,欧阳永叔所谓扶持正学,不杂释老者也。然到得紧要处,更处置不行,更说不去。便说得来也拙,不分晓。缘他不曾去穷理,只是学作文,所以如此。东坡则杂以佛老,到急处便添入佛老,相和倾瞒人。如装鬼戏、放烟火相似,且遮人眼。如诸公平日担当正道,自视如何!及才议学校,便说不行,临了又却只是词赋好,是甚么议论!(卷137)

〖注释〗

①韩退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等。②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③倾瞒:欺骗。④担当:承担并负责任。

韩退之及欧苏诸公议论,不过是主于文词,少间却是边头带说得些道理,其本意终自可见。(卷137)

〖注释〗

①少间:一会儿,短时间。边头:这边。

《素问》语言深,《灵枢》浅,较易。(卷138)

〖注释〗

①《素问》:《黄帝内经素问》的简称,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②《灵枢》:又称《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与《素问》合称为《黄帝内经》。

杜牧之《燕将录》,文甚雄壮。(卷138)

〖注释〗

①杜牧之(803—852):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②雄壮:雄伟壮观。

有治世之文,有衰世之文,有乱世之文。《六经》,治世之文也。如《国语》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是时语言议论如此,宜乎周之不 能振起也。至于乱世之文,则战国是也。(卷139)

〖注释〗

①《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②委靡:柔顺。繁絮:繁杂啰唆。

古人文章,大率只是平说而意自长。后人文章务意多而酸涩。如《离骚》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自是好。(卷139)

〖注释〗

①酸涩:迂腐固执。②初无:都无,全无。

东坡文字明快。老苏文雄浑,尽有好处。如欧公曾南丰韩昌黎之文,岂可不看?柳文虽不全好,亦当择。合数家之文择之,无二百篇。下此则不须看,恐低了人手段。但采他好处以为议论,足矣。(卷139)

〖注释〗

①明快:明白通畅。②老苏: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有《嘉祐集》传世。雄浑:雄健浑厚。③欧公:欧阳修。曾南丰: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昌黎:韩愈。④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官终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六一文一倡三叹,今人是如何作文!(卷139)

〖注释〗

①六一: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一倡三叹:语出《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已。

今人做文字,却是胭脂腻粉妆成,自是不壮浪,无骨气。(卷139)

〖注释〗

①胭脂:一种用于化妆的红色颜料。腻粉:胭脂香粉。②壮浪:豪放。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卷139)

〖注释〗

①根本:根源,基础。②枝叶:比喻次要的事物。

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架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卷139)

〖注释〗

①靠实:切实,实在。②架空:比喻虚浮不实,没有基础。细巧:细致精巧。③文:文饰。

文字奇而稳方好。不奇而稳,只是阘靸。(卷139)

〖注释〗

①阘靸(tàjí):拖沓,委靡不振。

古诗须看西晋以前,如乐府诸作皆佳。(卷140)

〖注释〗

①西晋: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6年被东晋取代。②乐府: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卷140)

〖注释〗

①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撰《陶渊明集》。平淡:品性浑厚淡泊。

齐梁间之诗,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卷140)

〖注释〗

①齐梁: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恭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从此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更替。齐、梁两朝定都建康(今南京)。②懒慢:懒惰散漫。语本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收拾:收敛。

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 少和缓!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卷140)

〖注释〗

①李太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豪放:气魄大而无所拘束。②雍容:舒缓,从容不迫。和缓:平和舒缓。③多少:多么。④《咏荆轲》:陶渊明作于晋宋易代之后,长诗30句,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莫盛于唐,亦莫惨于唐也!(卷140)

〖注释〗

①莫:没有。②惨:悲惨。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卷140)

〖注释〗

①古乐府: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设立乐府,任务是收集编纂、整理各地民间音乐,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唐代以后,即把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②泛声:演奏时为使乐音和谐合于节奏,配衬轻弹缓奏的虚声,称“泛声”,也叫散声或和声。③长短句: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

【注释】

[1]相关著述可参看:钱穆:《朱子新学案》,巴蜀书社,1986年。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束景南:《朱熹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