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第二十四
〖题解〗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有宋一代很多的民俗文化因朱子而得以窥见一斑,朱熹讲学时言及经济民俗、社会民俗、地域民俗、岁时民俗、称谓民俗等。这些被学生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鱼花园”。
橐钥只是今之鞴扇耳①。(卷1)
〖注释〗
①橐(tuó)钥:风箱,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鞴(bèi)扇:风箱。
今月中有影,云是莎罗树①,乃是地形,未可知。(卷2)
〖注释〗
①莎罗树:一种高大的乔木,属龙脑香科。种子内的绵状物可供做衣服和被子。
所谓门簿①者,载此一都②有田若干,有山若干。(卷2)
〖注释〗
①门簿:山川田地登记簿。②都:宋代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
风俗尚鬼,如新安①等处,朝夕如在鬼窟②。(卷3)
〖注释〗
①新安:主要指宋代徽州。②鬼窟:鬼穴。 旧见升朝官以上,前导一物,用水晶为之,谓之“主斧”①,今亦无之。(卷7)
〖注释〗
①主斧:亦作“柱斧”“拄斧”。
譬如煎药:先猛火煎,教百沸大衮①,直至涌坌②出来,然后却可以慢火养③之。(卷8)
〖注释〗
①衮:滚,热。②涌坌(bèn):喷,溢。③养:文火慢慢煮使之入味。
谓浙俗好作长厚①。(卷13)
〖注释〗
①长厚:恭谨宽厚。
古人穴居,当土室中开一窍取明,故谓之中溜①。而今人以中堂②名曰中溜者,所以存古之义也。(卷24)
〖注释〗
①中溜:室的中央。②中堂:厅堂之中。
古人多用主命①,如出行大事,则用绢帛就庙社请神以往,如今魂帛②之类。(卷25)
〖注释〗
①主命:古代征战之前向庙主请命。②魂帛:戏曲中演鬼魂角色所戴的头巾。
古人空手硬①不相见。束脩②是至不直钱底,羔雁是较直钱底③。(卷34)
〖注释〗
①硬:一定,肯定。②束脩(xiū):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③羔雁:小羊和雁。
且如古者丧服,自始死至终丧,中间节次①渐渐变轻。不似如今人直到服满,一顿②除脱了,便着华采③衣服。(卷34)
〖注释〗
①节次:程序,次序。②一顿:一下子。③华采:华丽的色彩。
正如人病寒热,攻注①上则头目痛,攻注下则腰腹痛。(卷35)
〖注释〗
①攻注:侵入。
麻冕①,缁布冠②也,以三十升③布为之。升八十缕④,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八十缕,四十抄⑤也。(卷36)
〖注释〗
①麻冕:麻布帽。古时一种礼服。②缁布冠: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③升:古代布八十缕为升。④缕:量词。多用于细而长的事物。⑤抄:量词。二缕为一抄。
“衣敝缊袍”,是里面夹衣①,有绵作胎底②。(卷37)
〖注释〗
①夹衣: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②绵:棉。胎: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
譬如甑蒸饭①,气从下面滚②到上面,又滚下,只管在里面滚,便蒸得熟。(卷53)
〖注释〗
①甑:蒸食炊器。底有孔,多用木制。②滚:滚动。
桮桊①,想如今卷杉台子②模样。杞柳③,只是而今做合箱底柳。北人以此为箭,谓之柳箭④,即蒲柳⑤也。(卷59)
〖注释〗
①桮桊(bēiquān):一种未经雕饰的木质的饮器。②卷杉台子:饮器。③杞柳:又称红皮柳。枝条细长柔韧,可编织箱筐等器物。④柳箭:蒲柳制的箭杆。⑤蒲柳: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水杨。
羊枣①,只是北边小枣,如羊矢②大者。(卷61)
〖注释〗
①羊枣:果名。长椭圆形,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②矢:屎。
今乡村有众户还赛祭享①时,或有肃然②如阵风,俗呼为“旋风”③。(卷63)
〖注释〗
①祭享:陈列祭品祀神供祖。②肃然:微风吹动的样子。③“旋风”:螺旋状的疾风。
古人朝服必加絅①,虽未能晓其制,想只如今上马着白衫一般。裘以皮为之,袍如今夹袄②。(卷63)
〖注释〗
①絅(jiǒnɡ):罩在外面的单衣。②夹袄:双层的上衣。
弄碗珠①底,只恁运转②不住,故在空中不坠。少有息,则坠矣。(卷68)
〖注释〗
①碗珠:即“碗珠技”。在宋代杂技“杂旋”基础上创造的。②运转:旋转。
今人筑墙,必立一木于土中为骨,俗谓之“夜叉木”①,无此则不可筑。(卷68)
〖注释〗
①“夜叉木”:用来筑墙并有防护功能的建筑工具。
雷便是如今一个爆杖①。(卷72)
〖注释〗
①爆杖:亦作“爆仗”。爆竹。
结绳,今溪洞诸蛮①犹有此俗。(卷76)
〖注释〗
①溪洞:古代指今部分苗族、侗族、壮族及其聚居地区。蛮: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
芑①,今之苦荬②。(卷81)
〖注释〗
①芑(qǐ):菜名。茎青白色,摘其叶,白汁出,肥可生食,亦可蒸为茹。②苦荬(mǎi):越年生菊科植物。春夏间开花。茎空,叶呈锯形,有白汁。茎叶嫩时均可食,略带苦味,故名。
木叶捕鱼,今所谓“鱼花园”①是也。(卷81)
〖注释〗
①“鱼花园”:人们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一种构造物,材料是杂草、乱柴等,其目的是诱集鱼群,形成渔场,增加渔获量。相当于英语中的“brushparks”(灌木丛鱼花园、鱼礁)、“fishingreef”(渔礁)或“artificialhabitat”(人工鱼礁)。
机枸子①,建阳谓之“皆拱子”②,俗谓之“癞汉指头”③,味甘而解酒毒。(卷81)
〖注释〗
①机枸子:落叶小灌木,叶子披针形,花淡紫色,浆果卵圆形,红色。嫩茎、叶可作蔬菜,中医以果实根皮入药。也称枸檵、天精、地骨等。②“皆拱子”:闽地对枳椇的异称。俗称“癞汉指头”,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③“癞汉指头”:枳椇的别名。
大功须用市中所卖火麻布稍细者①,或熟麻布亦可。小功须用虔布之属②。(卷85)
〖注释〗
①大功: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火麻布:熟麻布。②小功:.旧时丧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视大功为细,较缌麻为粗。服期五月。虔布:虔州(今江西赣县)所产的白纻。
路门①外有鼓,谓之路鼓②,王崩则击此鼓,用以宣传四方。肺石③,其形若肺,击之有声;冤民许击此石,如今登闻鼓④。唐人亦有肺石。(卷86)
〖注释〗
①路门:古代宫室最里层的正门。②路鼓:鼓名,古时祭享宗庙所用的四面鼓。③肺石: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赤石。民有不平,得击石鸣冤。石形如肺,故名。④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裘①,似今之袄子;裼衣②,似今背子③;袭衣④,似今凉衫公服⑤。(卷87)
〖注释〗
①裘:用毛皮制成的衣服。②裼衣:也称中衣。古行礼时覆加在裘外之衣。③背子:古代衣服的一种。④袭衣: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⑤凉衫:南宋士大夫的白色便服。公服:官吏的制服。
姊妹呼兄弟之子为侄①,兄弟相呼其子为从子②。(卷87)
〖注释〗
①侄:女子称兄弟的子女为侄。②从子:侄儿。
綦①,鞋口带也,古人皆旋系,今人只从简易,缀②之于上,如假带然③。(卷87)
〖注释〗
①綦(qí):鞋带。②缀:安放。③然:……的样子。
几①是坐物,有可以按手者,如今之三清椅②。(卷87)
〖注释〗
①几:坐具。②三清椅:有扶手有靠背的坐具。三清,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以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的合称。
莆①人葬,只是于马鬣②上,大可忧!须是悬棺③而葬。(卷89)
〖注释〗
①莆:福建。②马鬣(liè):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③悬棺: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
古者立尸①必隔一位。孙可以为祖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以昭、穆②不可乱也。(卷90)
〖注释〗
①立尸:古代代表死者接受祭奠的礼仪。②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婺源①旧俗:岁暮二十六日,烹豕一祭家先,就中堂②二鼓行礼。次日,召诸生馂③。(卷90)
〖注释〗
①婺源: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②中堂:庭院。③馂(jùn):吃,进餐。
婺源俗:豕必方切大块。首蹄肝肺心肠肚尾肾等,每件逐位皆均有。 亦炙①肉,及以鱼佐②之。云,是日甚忌有器皿之设。(卷90)
〖注释〗
①炙:烤。②佐:辅料。
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①。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台”②,不晓所以。南轩欲改之③,某云不可,且留着。后见唐人文字中,言某朝诏改为“券台”。(卷97)
〖注释〗
①“明堂”:墓前祭台。②伊川:程颐。“券台”:堪與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③南轩: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邵武①之俗,不怕不会看文字,不患看文字不切,只怕少宽舒②意思。(卷121)
〖注释〗
①邵武:福建西北部。②宽舒:宽松从容。
舅子谓之内兄弟①,姑子谓之外兄弟②。(卷138)
〖注释〗
①内兄弟:舅父的儿子。②外兄弟:表兄弟。
某观诸处习俗不同,见得山川之气甚牢①。且如建州七县,县县人物各自是一般,一州又是一般。生得长短大小清浊②皆不同,都改变不得,岂不是山川之气甚牢?(卷138)
〖注释〗
①牢:牢固。②清浊:比喻天地清浊阴阳二气。
太王画像①,头上有一片皮,直裹至颈上,此便是钩领②。(卷138)
〖注释〗
①画像:肖像。②钩领:一种皮制的服饰。
汉祭河用御龙、御马①,皆以木为之,此已是纸钱之渐②。(卷138)
〖注释〗
①御龙、御马:木质的祭祀品。②纸钱:迷信者在祭祀时焚化给死人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墓地。形状有圆形方孔如铜钱者,也有纸上打些钱形的。渐:滋长。
蕙亦非今之蕙①,乃零陵香②是也。(卷138)
〖注释〗
①蕙:香草名。一指熏草,俗称佩兰;二指蕙兰。叶似草兰而稍瘦长,暮春开花,一茎可发八九朵,气逊于兰,色也略淡。②零陵香:香草名。又称“铃铃香”“铃子香”。多生湿地,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常在七月中旬开花,至香。
今福州红糟①,即古之所谓醴酒②也,用匙挑吃。(卷138)
〖注释〗
①红糟:红色酒糟。②醴酒:甜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