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朱熹门人冯椅小传辑补

朱熹门人冯椅小传辑补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门人冯椅小传辑补南宋理学家冯椅,《宋史》只在其子冯去非下附有简传:“父椅,字仪之,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子弟子传》《读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余卷。”冯椅辞世后,朝廷赠予尚书衔,并祭祀于都昌县乡贤祠,白鹿洞书院宗儒祠、紫阳祠、朱子祠。可知冯椅即是曹彦约的外甥,称其为亲友,是有来历的。

朱熹门人冯椅小传辑补

南宋理学家冯椅,《宋史》只在其子冯去非下附有简传:“父椅,字仪之,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子弟子传》《读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余卷。”[1] 《宋史》对冯椅的生平介绍甚是简略,除了姓字和著述之外,其他都不得而知。《明一统志》卷52、卷57[2] ,《大清一统志》卷243[3] ,《江西通志》卷50[4] ,《万姓统谱》卷1[5] 、《江西历代人物辞典》[6] 《易学大辞典》[7] 《周易辞典》[8] 《朱子门人》[9]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10]等都因袭《宋史》,语焉不详,甚至出现讹谬。《全宋文》编辑时稍有补录,曰:“冯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去非父。受业朱熹。绍熙四年进士。授德兴尉,调江西运干,摄上高令。既而家居授徒,所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太极图》,所著《西铭辑说》《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子弟子 传》《读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余卷,今存《厚斋易学》五十卷。”[11] 此传虽有补充,但其生平事迹仍有未备。今通过查阅正史、家谱、地方志、文人别集等传世历史文献,并实地考察冯椅的历史遗迹、碑刻、墓地,详细考证了冯椅的生平事迹。

一、籍贯家世

有宋一代,在都昌县乃至南康军,冯氏都是最有名望的文化世家之一。都昌冯氏发祥之始,第四十八世冯公甫,南宋天禧辛酉(1021)进士,饶州郡守。途经东汇长宁(今都昌南峰),见灵芝发秀,牡丹竞芳,遂辞职隐退,筑室而居。卒,葬于灵芝山陵园,坐落在都昌芗溪塘下畈东二里地之石桥村,1796年立的墓碑尚存。椅之父冯盛世,字当时,号石塘,登宋徽宗大观己丑(1109)科进士,知宁县,事以三孙俱贵,封赠尚书。生子三,长子椅,次子棣,幼子植。死后葬苦竹岭(今都昌土塘镇与鸣山乡交界处),坟墓碑石尚完好保存。

今查《灵芝冯氏宗谱》,记载曰:“冯氏五十四世椅公,盛世长子,字奇之,号厚斋,生宋绍兴庚申之秋。登宋绍熙癸丑科进士,仕至江西运干,赠礼部尚书。受业朱子,与曹文简公(作者按:生于1157年,卒于1229年,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人,《宋史》卷410有传,见《宋史》第12340页)、彭文定公(作者按:字师范,号梅坡先生,都昌人。朱子守南康,从之游,为朱子所重。官至吏部尚书。见《江西通志》卷91)、黄文懿公(作者按:生于1174年,卒于1251年,字商伯,南康都昌人。《宋史》卷430有传,见第12791页)同讲学白鹿洞,称为朱门四友……公与夫人詹氏敕令合葬中堡曹家岭甲山庚向。砌石为茔,内有墓志。公享寿九十有二,卒,从祀乡贤祠。现有宅在县城冯家岭白莲池,离治西三十步。”于此可见,冯椅,字奇之,一字仪之,号厚斋,生于宋高宗绍兴庚申(1140)之秋,卒于理宗绍定辛卯(1231)。历经高宗、孝宗、光 宗、宁宗、理宗五朝。卒葬中堡曹家岭,访之乡旧,即今土塘镇曹家店,文革时坟墓被废,墓志及墓碑亦不知所向,实是遗憾。县城有其故宅,《南康府志》卷3:“冯家岭在治西的白莲池,有冯厚斋故宅在焉,因名。”[12] 斯楼已去,其名尚留。

其弟冯棣,字守之,号桂庵,生于宋绍兴乙丑(1145);冯植,字立之,号松庵,生于宋绍兴庚午(1150)之秋。清万斯同《儒林宗派》卷十把冯椅之字作“奇子”[13] ,当是“奇之”之误。

二、仕宦经历

冯椅自中进士至入朝为官的这段经历,《宋史》附传皆略去不载,现考述如下:

《江西通志》卷50[14] 、《正德瑞州府志》卷7[15] 、《南康府志》卷16[16] 等均记载其仕宦经历,但很零星。综合归纳并印证家谱可知,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冯椅考中陈亮榜进士,先授德兴县尉,宁宗嘉定二年(1209)充江西转运司干办,四年(1211)摄上高县。

冯椅为政廉洁自律,以民为本。所著的《仁圣博施济众论》《周礼尽在鲁论》等可窥见他施政之一斑,法则尧舜,昌明礼仪,四川大学古籍所新编《全宋文》卷6771均有收录。“摄上髙令,听讼断狱,以教化为先,风俗为之一变,至今言,贤尹必称之。”[17] 明代李贤等撰《明一统志》时如此评价。上高县浮虹桥年久失修,百姓往来不便,冯椅捐金修复。因撰有《上高浮虹桥记》,自署知县冯椅。全文见同治《瑞州府 志》卷18[18] 、《全宋文》卷6771[19]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江西峒寇李元励窃发起事,冯椅在平定叛乱中也有很大功劳,《冯氏宗谱》中亦有记载。《鹿洞志》云:“峒寇李元励作乱,王简卿檄椅策平之。”王居安(约1168—1230),字简卿,黄岩县方岩乡(今温岭县大溪镇)人。简卿平寇,事见《宋史》卷405[20] 。由此可见,宗谱及方志等乡邦文献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文献,能为正史的研究提供具体、生动、翔实的材料。

冯椅辞世后,朝廷赠予尚书衔,并祭祀于都昌县乡贤祠,白鹿洞书院宗儒祠、紫阳祠、朱子祠。“朱门四友”之一的同乡曹彦约有《亲友冯仪之运干挽章三首》[21] 来悼念他:

闻道江西使,宾筵陨德星。

失声归士友,短气动朝廷。

屡选非无意,迟行若有灵。

忍令清燕处,我辈尚谈经。

有学关时用,无心与物驰。

已称黄髪老,犹似彩衣时。

世道空机穽,襟期自坦夷。

只今风月夜,犹足想清规。

子也吾尝友,天乎独异渠。

仕无通籍禄,家有厚斋书。

讲说来匡鼎,风骚藉子虚。

争荣森窦桂,训不负菑畬。

曹彦约对冯椅一生品德功绩给予了高度概括和评价。《灵芝冯氏宗谱》记载:“盛世公……娶龟山曹文简之妹……曹夫人与夫合葬苦竹 岭,后迁葬灵芝山,围墙内有碑为记。”可知冯椅即是曹彦约的外甥,称其为亲友,是有来历的。

三、问学朱熹

淳熙年间,朱熹知南康军(故治在今星子县),发布《知南康榜文》[22] ,宣明教化。冯椅从仰慕朱子到虔诚向学,前往白鹿洞拜见,行弟子礼。朱子感其诚,坚持以朋友礼待之,相互切磋,领悟经义,探讨治学之道。

《周易辞典》编撰者认为冯椅“受业于汉上先生朱震”,可谓荒谬,疑与朱熹相混。《宋史》卷435有朱震传,“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23] 。于此可知,朱震卒于绍兴七年(1138),其时冯椅还有两年才出生,何来受业之有?此其一。其二,家谱虽有冯椅“受业朱子”的记载,但不明确;《朱子语类》卷前《朱子语录姓氏》[24] 中又无明确记载,又添怀疑,但从朱熹其他文集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如《晦庵别集》卷6《施行人户诉状乞觅》:“据学生冯椅札子述照对,今岁旱荒民户已是投词,星子见行委官检踏其在都昌旧来踏旱之藜,名色非一,不敢不以告者。”[25] 朱熹亲自称之为学生,当属事实。地方典籍亦有相关记录,《江西通志》卷128之《南康路都昌县重修儒学记》:“且都昌之为邑,俗尤淳厚。黄灏、彭凤、冯椅、曹兴宗,四君子者,实从朱子游,讲学之懿,修行之笃,传诸其家以及其乡之人者,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26] 可见“朱门四友”之称名副其实。

朱熹离开白鹿洞,两人之间仍有书信往来,切蹉学问,交流思想。

如《晦庵集》卷3《冯仪之》:“细读来示,备详别后进学不倦之意,世间万事须夷曰变灭,不足置胸中。惟有致知力行、修身俟死为究竟法耳。”[27] 经查,《朱子语类》卷八:“看得道理熟后,只除了这道理是真实法外,见世间万事,颠倒迷妄,耽嗜恋着,无一不是戏剧,真不堪着眼也。又答人书云:‘世间万事,须臾变灭,皆不足置胸中,惟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耳。’”[28] 此条语录是永嘉沈僩所记朱熹之语,两事应同属冯椅无疑,恐怕也是没有被列入门人的原因之所在。

冯椅因其儒学方面的建树,死后从祀乡贤祠,又入宗儒祠。“宗儒祠,旧名三贤祠……又以尝从朱子讲学于洞者十四人从祠之,改曰宗儒祠。十四人者:林择之、蔡沈、黄榦、陈宓、吕炎、吕焘、胡泳、李燔、黄灏、彭方、周耜、彭蠡、冯椅、张洽也。”[29]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南康府学教授兼主白鹿洞书院教事熊士伯请求建专祠祭祀朱熹,此事得到江西巡抚郎廷极和藩桌诸司的支持。祠建成后定名“紫阳祠”。将朱熹门徒十四人及陈潞由宗儒祠随迁“紫阳祠”。这也是白鹿洞书院为朱熹及门徒设专祠的开始。南康知府张象文因此撰写《文公朱子专祠碑记》[30] ,此文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石,石碑现存于庐山白鹿洞书院。

四、著书立说

冯椅生性敏捷,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所著有200余卷,全面解说了儒家经典,只可惜大多散佚,仅《厚斋易学》[31] 流传至今。据族谱所载,家藏《易辑》于乾隆甲午(1774)遵檄呈缴。今调查发现,冯氏尚有 家藏《周易明解辑说》一书,系乾隆五十一年(1786)新镌本,题“都昌冯椅厚斋注”,前有“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十二月朔知都昌县事钱塘后学封顿首谨识”的题签,书前有《冯厚斋先生易辑说序》一文。《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7作《周易辑说明解》[32] 。《四库全书》未著录全文,笔者幸得此书,弥可珍贵。

《厚斋易学》卷首有“宋嘉定十年丁丑嵗夏五月辛卯既望草堂冯椅”的两篇序文,今四川大学已将此汇入新编的《全宋文》[33] 。《厚斋易学》,《宋史·艺文志》卷202作《易学》[34] ,《文献通考·经籍考》卷176考证作《厚斋易学》[35] 。据文渊阁《厚斋易学提要》所载,该书作于宋宁宗朝,分辑注、辑传、外传三部分,共52卷。冯椅在书中既博采众长又阐发己见,条目缕析至为详悉,是宋元儒学的权威性作品。鄱阳汪标所编《经传通解》即以冯椅的易解为底本。“宋元之际,甚重其书。今标书亦不传,则此书弥可宝贵矣。”[36] 冯椅此作补充并发展了宋以来程颐、朱熹等人对易学研究的成果,使王安石、张弼等人已失传的易学全义得以延续。今人王铁在《宋代易学》中专辟一节介绍冯椅的《厚斋易学》,他说:“从《厚斋易学》所辑诸家文字及冯椅本人的按语看,冯椅的易学属于义理派。由于他所辑两宋易学著作的详备,《厚斋易学》可以被看做是对两宋义理派易学的一次总结。”[37]

五、传道授业

冯椅一生正直刚毅,淡泊名利,勤于写作。冯椅及其四子去非、去辨、去疾、去弱不附权奸,隐居林下,授徒著述,其人品、学养至今仍受 到人们的赞扬,其所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如读书坂、去非书舍、临汝书院等也是人们纪念凭吊的场所。所搆《咏归亭》[38] 一诗,有慕春风沂水之乐:

弓转寒溪月一湾,下临虎豹踞斓斑。

林烟开处飞层阁,云市穷头获远山。

衿佩光阴弦诵裹,舟梁人物画图间。

红尘堆案那能到,只有渔舟自往还。

冯椅曾应好友黄灏之约,在都昌清化乡蒉湖里的石潭精舍———盛多园执教(按:盛多园在蒉湖里村中,宋彭梅坡与子端明曾游览此地。事见《南康府志》),为家乡培养人才,乃至“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冯椅家教甚严,督课亦紧,对四个儿子,从小严格要求,授之以四书五经,传之以忠信孝义,使他们日后德才兼备,有益于世。椅生四子,长子去非,字可迁,号深居,生乾道庚寅(1170)秋月,登宋淳祐元年(1241)徐俨榜进士,为学谕,官居左谏大夫。《宋史》卷425有传[39] 。次子去辨,字可讷,号前山,生淳熙乙未(1175年),登淳祐四年(1244)进士,官至侍郎。三子去疾,字可久,号磊翁,生于宋淳熙乙巳(1185)之冬,中宋端平乙未(1235)进士,温州教授,官至礼部尚书、江南西路提举茶盐使、值徽猷阁大学士。幼子去弱,字可大,号雪崖,生淳熙戊申(1188)九月二十日子时,晚年守宁国府。《江西通志》多有兄弟四人的记述,如卷91[40] 。其侄去愚,字可明,号月塘,生于宋淳熙己亥(1179),《灵芝冯氏宗谱》记载冯去愚曰:“以伯厚斋受朱子之学,益自勉励,登庆元戊午进士。”冯椅为后世树立了“弟子择师习其学,师择弟子传其学”的光辉典范。

居家教子亦不忘教育大众。南宋林子长、魏天应编注的《论学绳 尺》中有吕祖谦、陈傅良、戴溪、冯椅等文章家。卷首《论诀》引冯椅《论一篇之体》:“鼠头欲精而锐,豕项欲肥而缩,牛腹欲肥而大,蜂尾欲尖而峭。”[41] 冯椅以鼠头、豕项、牛腹、蜂尾为喻,分破题、承题、小讲、冒头、讲题来阐述撰著经义文体之程式。

校刻点批古籍,亦是传道授业的表现。宋代编修官励守谦家藏本《义丰集》,乃宋代德安人王阮所撰,“刻於江畔,校官冯椅为之序”[42] 。宋纬焯撰《邹鲁守经学》,厚斋为之点批,云:“史传鲁事甚多,邹事甚少,此论谓邹邻于鲁,而合于汉,既善立说、善用事,且考究精详,排布有理,足观学力”[43]

都昌冯椅,为人能砥砺品行、淡泊名利,为文能热衷经典、颇得义理,为国能以民为本、兼济天下,为家能独善其身、忠信孝义。《宋史》未能介绍其详细生平,甚是遗憾。

【注释】

[1]中华书局标点本《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677页。

[2]《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大清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万姓统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陈荣华、陈柏泉:《江西历代人物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7页。

[7]周其成:《易学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2年,第703页。

[8]吕绍纲:《周易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30页。

[9]陈荣捷:《朱子门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4页。

[10]曾枣庄、李文泽、吴洪泽:《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华书局,2004年,第141页。

[11]曾枣庄、刘琳:《全宋文》,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170页。

[12]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南康府志》,线装书局,2001年,第56页。

[13]《儒林宗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黄廷金:《正德瑞州府志》,上海书店,1990年,第121页。

[16]《南康府志》,线装书局,2001年,第404页。

[17]《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正德瑞州府志》,上海书店,1990年,第388页。

[19]《全宋文》,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178—179页。

[20]《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249页。

[21]《昌谷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晦庵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907页。

[24](宋)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

[25]《晦庵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晦庵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宋)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147页。

[29]《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李宁宁、高峰:《白鹿洞书院艺文新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9页。

[31]《厚斋易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清)永瑢:《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48页。

[33]《全宋文》,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171—174页。

[34]《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5040页。

[35](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0年,第1527页。

[36]《厚斋易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王铁:《宋代易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27页。

[38]傅璇琮:《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3002页。

[39]《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677页。

[40]《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1]《论学绳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第1374页。

[43]《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