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判断标准的偏失

判断标准的偏失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判断标准的偏失第一个缺陷是没有解决好综合的标准问题。牟宗三关于综合的思想,恰恰有这样的毛病。牟宗三判教三系完全是以心学作为标准的。尽管牟宗三于此言之凿凿,自信十足,但这种做法明显失之于偏颇。具体而言,仁自然是孔子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孔子思想的这个基本特点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因此,我不赞成牟宗三将综合建立在划分正宗与旁出的基础之上。

2.判断标准的偏失

第一个缺陷是没有解决好综合的标准问题。一般讲综合,是通过一种方式把一些各不相同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这些不同的因素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综合的过程中,综合的一方理应站在各个不同方面之上,以充分吸收各个不同方面的积极因素,而不应该只是以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根据,更不应该以其中的某一方面为标准。牟宗三关于综合的思想,恰恰有这样的毛病。一方面,他希望将心学与理学两家的合理思想收集融合起来;另一方面,他的立场却明显站在心学一边。

牟宗三判教三系完全是以心学作为标准的。三系论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旁出歧出,就是别子为宗。正宗与旁出的标准何在呢?牟宗三直言不讳地说:“宋、明儒之发展,大体是由《中庸》、《易传》开始而逐步向《论》、《孟》转,以孔子之仁与孟子之心为主证实天道诚体之所以为天道诚体而一之——一之于仁,一之于心,重新恢复先秦儒家从孔、孟到《中庸》、《易传》之发展,如此而知《中庸》、《易传》是其圆境。”(《心体与性体》,第一册,第346—347页,5/364)这就是说,儒学义理最根本的标准是“孔子之仁和孟子之心”,《中庸》、《易传》是其发展,所以,评定学派的正误高低,只能以“孔子之仁和孟子之心”为准绳。于是便形成这样的逻辑关系:象山、阳明与“孔子之仁和孟子之心”相合,故为正宗;伊川、朱子与“孔子之仁和孟子之心”相违,故为旁出。

尽管牟宗三于此言之凿凿,自信十足,但这种做法明显失之于偏颇。前面在分析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时候讲过,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心性之学全面而完整,既有礼学也有仁学,与礼学相应的是学习和认知的思想,可以称为智性,属于智性伦理;与仁学相应的是内求于己的思想,可以称为仁性,属于仁性伦理。智性与仁性都是道德的根据,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而言,仁自然是孔子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孔子不仅讲仁,而且讲礼。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周礼,要恢复周礼,就必须掌握周礼;要掌握周礼,就必须学习周礼。因此,孔子十分重视学礼,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学礼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孔子礼的思想和仁的思想,从心性结构角度看,就是智性和仁性。既重智性又重仁性是孔子心性学说的基本特点。孔子思想的这个基本特点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孔子之后百余年,孟子与荀子分别发展了仁性和智性。孟子纳仁入心,首次提出良心本心的概念,以此创立了性善论,大大发展了孔子的仁性。荀子反对孟子之学,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整套学习和认知的理论,大大发展了孔子的智性。到宋代之后,象山读《孟子》自得于心,阳明经九死一生的生命体验,方才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终于将心学的大旗传接了下来。朱子则受伊川的影响较重,加上自身的特殊原因,比较重视学习和认知的一面,重视格物致知,强调以其然求其所以然,同样将孔子智性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儒家心性之学两千年的发展丰富而曲折,但其源头莫不出于孔子思想结构中的仁智二性。

因此,我不赞成牟宗三将综合建立在划分正宗与旁出的基础之上。不管是孟子讲的“反求诸己”,还是荀子讲的“虚壹而静”,不管是象山讲的“易简工夫”,还是朱子讲的“格物致知”,都可以在孔子心性之学中找到源头,都是成就道德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人要成就道德,达成善行,既需要反归仁心,求得仁心的指导,又需要学习认知,知晓道德的法则。反归仁心的部分就是孔子讲的仁,学习和认知的部分就是孔子讲的智。这两个部分虽然分工不同,层次有别,但都是成就道德不可或缺的条件。仁智互显,双美相合,才是好的理论,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行,都不合孔子的思想精神,在这里是没有办法也不应该区分正宗与旁出的。如果说由《大学》而来的朱子不合孔子的仁,是旁出的话,那么读《孟子》自得于心的象山也同样不合于孔子的智,也未必不是旁出[14]。可见,关键还不是一个划分学派的问题,不是一个判教的问题,而是承不承认孔子心性学说中有智性一层,承不承认学习和认知在成就道德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无论是孔子心性结构,还是现代伦理学理论,都无可置疑地证明了学习和认知在成就道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牟宗三希望完成综合的任务,达到圆成之境,虽然也承认第二义的横摄系统对于成就道德有助缘作用,但仍然判定以此为基础的朱子为旁出,在我看来,这是十分不应该的。假如我们站在朱子的角度替他着想,他一定会反驳说:你要综合,我不反对,但为什么你就是正宗,我就是旁出呢?既然我是旁出,为什么还要把我综合进来呢?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了牟宗三综合思想的缺陷所在了。孔子心性之学并非只是一个仁学,一个仁性,一个仁性伦理,还有礼学,还有智性,还有智性伦理,划分学派必须以完整的孔子心性学说为标准,而不能仅仅以某一方面为标准。牟宗三只是以“孔子之仁和孟子之心”为尺度判定朱子为旁出,这种以偏概全,或者说是以偏定偏的做法,是不利于全面继承和发展孔子心性学说,也不利于达到综合圆成之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