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潮:嘉靖年间阳明后学的讲学活动
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年仅五十七岁的王阳明征思、田后病重回乡,在南安青田逝世。阳明的死,对于明代讲学本来应当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政治上对阳明的不公正待遇,反而激起了王阳明的弟子们更为热烈的倡导师说的讲学运动。据《世宗实录》卷九十八嘉靖八年二月戊辰条的记载,吏部原本对阳明的死持比较公正的态度,因为毕竟阳明的死是勤于王事的结果:“吏部奏故新建伯王守仁因病笃离任,道死南安,方困剧时,不暇奏请,情固可原,愿从宽宥。”然而,王阳明的死正好赶上风头——嘉靖皇帝正着力整顿大臣擅自离任以及延期赴任的官场弊端。不过,若不是嘉靖皇帝对王阳明始终抱有成见,一生勤于王事的王阳明也不至于因为这件事受到清算。吏部虽请求“宽宥”,皇帝的硃批却是:“守仁擅离重任,甚非大臣事君之道。况其学术事功多有可议,卿等仍会官详定是非及封拜宜否以闻,不得回护姑息。”给事中周延提出不同意见,立即就被外迁为太仓州判官。所谓“事功多有可议”,自然指当初程启充等人攻击阳明的证据——“巡按江西御史得逆濠通萧敬、陆完等私书,内欲急去巡抚孙燧,云代者汤沐、梁宸俱可,王守仁亦好。”不过,当年的嘉靖皇帝的结论是:“守仁一闻宸濠之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1]事隔六年,于两广兵宁之后,遂指责阳明“事功”亦有可议处,可谓翻脸无情、兔死狗烹。领受嘉靖皇帝定下的调子,新近入阁为大学士的吏部尚书桂萼,就知道如何对王阳明下结论了[2]。同月甲戌,吏部会议:
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为名,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与,则著朱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唱和。才美者乐其任意,流于清谈;庸鄙者借其虚声,遂敢于放肆。传习转讹,悖谬日甚。其门人为之辨谤,至谓杖之不死,投之江不死,以上渎天听,几于无忌惮矣。……今宜免夺封爵,以彰国家之大信;申禁邪说,以正天下之人心。
皇帝的批语是:
卿等议是,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所封伯爵本当追夺,但系先朝信令,姑与终身,其殁后卹典俱不准给。都察院仍榜谕天下,敢有踵袭邪说,果于非圣者,重治不饶。[3]
这一来,阳明门人多有愤愤不平者。黄绾上疏争辩:
臣所以深知守仁者,盖以其功与学耳。然功高而见忌,学古而人不识,此守仁之所以不容于世也。盖其功大者有四……守仁所立战功,皆除大患,卒之以死勤王事。夫兵政国之大事,宜为后世法,可以终泯其功乎?其学之大要有三:一曰致良知……二曰亲民……三曰知行合一。……守仁之学,弗诡于圣,弗畔于道,乃孔门之正传也,可以终废其学乎?
疏入,不报。这样,非但王阳明生前功绩几乎被一笔抹杀,他所倡导的学说也成为朝廷禁止的“邪说”。吴震先生认为,阳明之死以及朝廷对王阳明学说所作的“邪说”的定位,对阳明学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阳明学派的活动并未就此终止,因为中央朝廷并不能做到对地方的完全控制,学者在地方上仍有极大的活动空间,甚至这一事件还引起了士人集团和乡宦缙绅阶层的逆反心理[4]。当初抗言直谏的气节之士如邹守益、吕柟都还活跃在学术界,他们真会因为一个礼部会议的决议而放弃讲学吗?肯定不会。那些“赤手可搏龙蛇”者如王艮等会因为“邪说”而放弃讲学吗?肯定也不会。郭汝霖《东淘精舍记》云:“文成公殁,门人各以其说为教,而先生(王艮)亦开门授徒。”[5]可以想见,来自中央政权对于阳明学讲学的压制并不成功,反而激发了阳明学派学者的讲学热情。而且,阳明自身不懈的讲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讲学的人才,像王畿等人,就与王阳明一样终身以讲学为事。王畿曾自言:“我一生精力在讲学。”[6]
因此,王阳明的死及相继而来的纪念和祭祀活动,催生了许多祠堂和书院,它们就是讲学的主要场所[7]。此后十余年都还有祭祀阳明的书院或祠堂建立。王阳明的《文录》、《传习录》也以各种版本在士子中广泛流传。阳明学派的讲学活动在各个地区、地区与地区之间广泛展开。在野的学者以讲学为务,一般的读书人也纷纷赴会,甚至在朝官僚、乡野村夫也纷纷加入讲学的行列。山野龙二说,嘉靖十一年(1532年)六月方献夫在京师集同伴数十人于庆寿山房,嘉靖十二年(1533年)欧阳德、季本、钱德洪等在南京集会四方同志讲学,“阳明学复兴之兆于此时出现”[8]。此时距阳明逝世仅四年。
阳明后学的讲学活动,基本上采取了讲会的模式。讲会的类型有许多种。例如,李琳琦先生曾在其关于徽州书院一文中指出徽州书院讲会有院会、坊乡之会、邑中之会、六邑大会、四郡大会等多种形式[9]。这自然是一种分类。阳明学者中,也有认为会讲形式虽异,其实则一的。例如,贺世采(1505—1570年)[10]曾说:“凡会可以合志,可以取则,可以息忿争。……乡会、祠会、文会与讲学之会一也。”[11]而且,无论是邑中之会、六邑大会、四郡大会,毕竟都是以地域为标准,仍属于地域讲学。不过,阳明讲学活动中,其实还有另外的类型。例如,江浙大会,就是典型的“同门大会”,而青原大会、水西大会这种著名的讲会,就兼具有地域性讲会和同门大会的色彩,姑称之为“大型讲会”。以下将分别讨论“地域讲会”、“同门大会”及“大型讲会”三种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