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凡事量力而行

凡事量力而行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凡事量力而行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道家认为,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逆势而行。自古因谏被杀的忠臣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便是自不量力,逆上而言。不久,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很快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化势力集团。可以这样说,曹操能有这样的军事和政治实力,荀彧是第一功臣。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

凡事量力而行

【原文】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译文】

难道你不知道螳螂用自己的臂膀挡车吗?这是自不量力啊。

【解析】

春秋时,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

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人答道:“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

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把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过去。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便有些勇敢的武士纷纷前来投奔他,这就是“螳臂当车”的故事。但是,“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那些不自量力的人。《庄子》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个贤能的人,名叫颜阖,应卫国之聘,来到卫国担任卫灵公大公子蒯瞆的老师。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而且知道自己将来要为国君,因此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要教育这样一个人,感到十分为难,便对蘧伯玉(卫国大夫)说:“这个天杀的,叫我怎么办?如果我不负责任,一味放纵他,国家就要遭殃;如果我认真教育他,严格要求他,他一定要憎恨我,说不定还会杀害我。你说我该怎么办?”蘧伯玉很同情颜阖,跟他谈了不少话,要他小心谨慎,其中有一句就是前面所引的那句,意思是说:“你的意思是好的,可是面对这样的现实,你不过像‘螳臂当车’一样,是决不能胜任的!”另外,《庄子》里还有“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这样的话,后来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

道家认为,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逆势而行。就算你的想法是对的,你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决定你要采取的方向。否则,便是自找麻烦。自古因谏被杀的忠臣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便是自不量力,逆上而言。三国时的荀彧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曾经做过官,因为董卓当政,荀彧警觉到天下有变,便辞官回归故里,率领宗族投靠了袁绍。两年之后,荀彧离开袁绍,到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麾下为官。在以后刀光剑影的战争岁月中,荀彧不仅多次挽救过曹操,而且为曹操的成长提供过许多谋略上的支持。他还为曹操物色了一大批的人才,例如荀攸、郭嘉、钟繇、杜畿、司马懿等等。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彧劝说曹操率领义兵救助落难的皇帝。不久,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很快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化势力集团。可以这样说,曹操能有这样的军事和政治实力,荀彧是第一功臣。荀彧也因此被封为万岁亭侯,并担任尚书令。

但是荀彧作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建言人,而且又是曹操的大恩人和大功臣,曹操却逼死了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荀彧当年的建议并非“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奉天子而令诸侯”。当年,京城洛阳在战乱中沦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和所有的政府官员像难民一样露宿在残垣断壁之中。荀彧向曹操进言说:“天子蒙尘,将军诚当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他希望曹操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刻挺身而出,帮助汉献帝“修复汉室”(恢复正常的国家管理秩序)、“征讨不庭”(征讨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军阀)。做一个“立德、立功”的大英雄。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毅然挺身而出,但他的目的不是为国家做贡献,而是为自己谋利益。他来到洛阳,把汉献帝接回许昌,从此就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奉天子而令诸侯”与“挟天子而令诸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能够立即辨别出曹操的忠奸。可叹的是,荀彧却为此背上了助纣为虐的恶名。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彧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所以,你应该懂得做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谦退,而不是利用手中权势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曹操此时何等自负,被荀彧一顿教训,不由得恼羞成怒。他再也没有办法信任荀彧,于是决计铲除之。不久,荀彧在家中把他所有的兵书、笔记、资料付之于一炬,然后服毒自杀。死时年仅49岁。

荀彧之死,要后人何等感叹,作为一个时代的忠良之士,以匡复汉室为己任,甚至把希望寄托到曹操手中,直到曹操已经掌握了半壁江山,荀彧还天真地认为曹操还是当初那个为了要匡复汉室兴起义兵的曹操。当曹操一统天下以成大势所趋的时候,他还为了自己的信念力谏曹操不要称王,这正犯了曹操大忌,直落得悲惨下场。荀彧的这种坚守信念的品格的确要人仰慕,但是抛开这些不讲,他逆势而为,不能审时度势,面对曹操这样的一个乱世枭雄,实在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

审时度势并不是要我们没有原则,也不是要我们助纣为虐。坚持原则要看是对什么样的领导,更要看你的这个原则是不是和领导的主体原则相背离,如果实在不能相容,完全可以选择独善其身。纵便是你非要坚持这个原则,也先要明哲保身,以退为进,没有生命做资本,你便是有千万的智慧也发挥不出来了。

老子说,“勇于赶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目的是告诉人们,如果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就更不要不自量力,要学会忍耐,说难听点就是不妨装装孙子,以图东山再起。唐代名臣狄仁杰便是一个好的例子。

唐代武则天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以严刑峻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杀了大臣数百家。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下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读武则天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反要来俊臣吃了一惊,既然已经招供,来俊臣便不再用刑。这时,有一个叫王德寿的判官说,你如果供认某位大臣是同谋的话,就可以不死。狄仁杰说:皇天后土,狄仁杰岂能做这样的事情!说着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把状子藏在棉衣当中。王德寿进来后,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到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知道: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于是拆了棉衣,发现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武则天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同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申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武则天听了这话,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之案,忙把狄仁杰招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狄仁杰在自己处于劣势毫无办法之际,并没有无谓的顽抗,反而顺着来俊臣,从而给自己争取了时机,不能不说是大智慧。

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发觉自己和别人的意见相左而别人又不能接受自己观点的时候,不妨以退为进,量力而行,以待时机,切莫螳臂当车,自取其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