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善时,掌时机

动善时,掌时机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善时,掌时机事善能;动善时。体现在处世上,“动善时”主要是指要抓住时机来行事。如果要能做到把握时机,顺时而动,在时机到来前还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动善时,还意味着在时机面前,要学会使自己顺应形势,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动善时,也就是相时而动、见机行事,这原本是古人兵家法则之一。

动善时,掌时机

【原文】

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译文】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解析】

老子说水能够“动善时”,是指水善于随天时机遇,动静有时。水的迂回变通,正符合了老子倡导的生存智慧。水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不妄动、不强求,遇阻则让,逢高绕行,遇强则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收缩与舒展随机而行,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体现在处世上,“动善时”主要是指要抓住时机来行事。如果时机不到,要学会忍耐、等待,而不是盲目行动而招致祸患。汉代张良在桥上遇到的那个后来传授给他谋略的黄石公,劝勉张良要学会“待时”。他说:时至,则可为帝王师;时不至,则没身而已。强调了顺时而动的重要性。而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出山前被称为卧龙先生,所谓的卧龙,就是指他出山时机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的一种称谓,他有匡复汉室的大志,也是在一直等待时机,直至等到刘备的三顾草庐相邀。《史记·老子列传》里,记载了老子也曾经劝勉过孔子,也要他“待时”。君子得其时,则驾(进);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退而等待),这都是说明了时的重要性。

易经里也有一句话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如果要能做到把握时机,顺时而动,在时机到来前还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器”准备好了,才能在时机来临的时候迅速地把握住,磨炼了十年的长剑也才能够派上用场。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千日里的休养操练,也只是为了一场战役。

黄石公在圯上,试探了张良好多天,为的是要磨练他的性格,然后传授他学问。如果张良一开始拾鞋就翻了脸,就证实他胸怀气度不够,无法成就大事。历史里,也就没有了张良这个名字了。火爆性子,大少爷脾气,颐指气使,即使有大好时机给他,也成不了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要磨炼他的性格。所谓待时,这个“磨”字就是重点。就是自己要把自己装备好等着,甘罗发早,子牙迟,好的时机迟早会来到,不能够焦急。古人有一联是这样说的:正身以待时;守己而律物。就是说明了准备的重要性。

动善时,顺时而动,除了在不利的情况下要学会隐忍待发之外,还意味着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果断行动,不能拖泥带水,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发愤创业,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生平所培养的道德与才能运用到事业之中。

在洞庭湖里,生活着很多鱼类,其中有一种叫泥鱼。每当旱季来临时,洞庭湖就会干涸,大部分的鱼虾都会拼命寻找赖以活命的水,可惜到最后都无法战胜天道循环,不是被人们捞走,就是干渴而死,变成干鱼。

可是泥鱼却不会,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它全身滚进湿泥里,然后口衔泥水,像死了一样静止不动。捞鱼的人即使看见了,也会误以为泥巴,让它侥幸逃过。等水渐渐干了以后,泥鱼就躲在泥里一动不动,依靠自身保存的水分和能量来维持生命,一直能维持半年之久。

等到旱季过去,河水滚滚汇聚到洞庭湖的时候,泥鱼就会从泥里钻出来,洗掉身上的泥巴,在水底自由自在地畅游,而此前其他的鱼虾早就所剩无几,因此泥鱼就可以享受充足的空间与养料,迅速地繁殖成长。

泥鱼因为能够在环境恶劣的时候把自己隐藏起来,在水源充足的时候重新游出来,才使他存活下来。据说三国时期,关羽就曾经用泥鱼的故事来劝刘备说,告诉他人生总要有几段泥鱼那样隐忍的时期,刘备听了以后,若有所悟,才有了后来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的精彩表演。

动善时,还意味着在时机面前,要学会使自己顺应形势,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机会。有一个故事就说明了水的顺应性。在一处禅院中,园中有几块大石头立在鹅卵石堆成的小池塘中,西方人看到的是石头,日本人却习惯于注意石头所形成的空间。因为日本人非常欣赏老子“水”的学说,讲究以柔克刚,认为水是一种境界,当遇到阻碍的时候,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把阻碍消除,而是悄悄在周围找出一条路来,让水可以自行缓缓流淌。

同样,当我们面对变化的时候,顺应环境的改变和时机的出现,主动地调整自己,而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就显得尤为关键。古人云: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顺乎事情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因时的精髓,也是混迹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旨。“见风使舵”于人格讲有时候似乎不高尚,但是对于竞争者却极重要。毛泽东能够做到“战无不胜”,他有一个秘诀,就是善于搞清“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当前的形势来制定策略,才能常胜不败。

同样,在商业上也是如此,要随时根据商情的变化来采取不同的措施。《史记》中记载,春秋时候有个叫辛研的人,因多谋而善计算,被誉为计然之名。在他的经商三策中,有一条叫做“贵流通,戒停滞”。认为经商之人应当促进货物和货币的流通,还要根据商情变化“时用则知物”。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货物要提前准备好,以防措手不及而误了时机。要加速商品和资金周转,做到“货币欲其行如流水”。还有一条叫做“无敢居贵”,就是要追赶时限,抓住时机,果断地快买快卖,做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意思是价高时,将手中货物像粪土一样抛售出去;价格低时,像珍惜珠玉那样赶快买进。古人这些高明的见解,体现了时与价的辩证关系:价随时迁。商人必须“乘时而动”才可掌握赚钱的主动权。

上海滩三个百年老字号绸布商店(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之一的“协大祥”,对过时的滞销商品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处理,宁赔不存,这种经营手段十分高明。一般商人都知道“货卖一时鲜”的道理。“鲜”就是“抢先”的意思,趁时抢先上货、拔得头筹,既满足了市场求新的需求,又可显示出“人无我有”的优势。

动善时,也就是相时而动、见机行事,这原本是古人兵家法则之一。意指在战场上要时刻注意占据战局变化形势,分析敌我状况,抓住有利时机给予对方迎头痛击,避免不利局面有可能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这一理念后来被运用到政治、经商等领域,成为行之有效的制胜法宝。在处理各项事务中,必须抓住动的本质特点来对待。其中重点在于“应变”。只有抓住时机,应时而动,才能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