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富国安邦――管理之道
众所周知,第二次大战以后,尤其是1955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紧接着是香港 、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韩国的崛起。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这些国家和地区迅速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公认为另一个世界经济奇迹。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人们会发现这一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它们都善于把当代西方科学的管理与东方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模式。所以西方学者把中国、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定为儒家文化圈。可见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可以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管理,管理的重心在于管人,管人的精髓在于管心,管心的精髓在于共同认可的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儒家文化是管心的文化,儒家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文化。
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们自觉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活动。人类的管理活动从原始的氏族管理到封建的传统管理、近代的科学管理,走过了一个漫长的社会历程。在中国几千年管理文化中,儒家的管理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并不仅仅有“坐而论道”的气派,而且有“经世致用”的胆魄。儒家的管理之道就是“经世致用”的重要体现。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源于华夏文化,兴之春秋战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确有其不容置疑的成就和价值,它重道、明德、信义、崇礼,与当代某些科学管理思想十分相近。儒家的简单的朴素的管理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虽然看上去没有现代管理思想那么华丽,但正是这些简单的想法蕴含着无限真理,从这些简单的思想中,可以通过抽象的概括和升华,在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无数的新管理方法和理论,正是这些简单思想才是无数现代管理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基础!
儒家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由“仁”、“礼”和“中庸”三部分构成的,儒家总思想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仁”主要是一种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包括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管理伦理。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道德教化是一个国家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要想使一种政治措施能迅速地推行,管理者就要以身作则;要想使广大人民迅速地归附,这种归附是心悦诚服的,那么管理者就要道之以德才行。这是要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不是通过外在的而是通过内在的把人性中的最积极的东西调动出来,实行内在的管理自我控制,来达到管理的目标。在儒家看来,应该以“仁”为核心,并且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自然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仁者爱人”的管理思想。他用“仁者爱人”的观念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血缘联系,以此消除内部冲突,同时“爱有差等”,并且把这种“差等之爱”的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它以“仁”为内涵,将其具体化并应用于管理实践,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它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其基本精神是通过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
儒家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精髓与原则,强调通过道德的教化来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使之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达到管理的有序化;同时,儒学明确断言,管理、治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在尊重这一原则情况下,注重用人,取材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以实现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学说,把人从宗天神学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在宇宙中,在社会、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从此以后,儒家始终把人作为研究的对象,人的生存、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教育以及人的家庭和社会组织成了儒学一贯关心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