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韩非子的法治主张是伤民还是爱民
对人性本质不抱幻想的清醒,急于让自己的学说在国家政权中得以实现,倚强凌弱加之、以众欺寡的残忍的战国时代的印记,加之受老子思想的影响颇多,所有这些因素使韩非子的治国主张被贴上了“惨礉少恩”(48)的标签。
韩非子认为通过后天的教化并不能改变人的本性。“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49)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使人向善是不可能的,要用严刑,以力服人,“以刑止刑”。(50)韩非子认为仁政和德治都不足以止乱,“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51)他主张“明主”治民要用法而不要用仁义,“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52),“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义之相怜”。(53)对于治民,韩非子反复强调“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54),“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55)等严刑峻法思想。那么,韩非子的法治主张的目的真的旨在无情统治、镇压民众吗?
事实上,《韩非子》一书中所蕴涵着的拯世救民、对天下民众的深刻关怀是处处皆在的。韩非子的思想是治理国家的思想,不是征服民众的思想。他之所以主张重刑,是因为轻刑是“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56),而重刑则是为了以刑止刑,是为了不“伤民”不但不是“伤民”,反而是为了“爱民”,“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57)“刑者,爱之自也。”(58)他主张君主治政是为了“利民”,“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59)他在《韩非子·问田》中也说:“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可见,韩非子的法治主张的出发点是“利民”而非“伤民”。
韩非子主张君主应当“抱法处势”(60),“以法治国”(61),对于为国效力的民众要厚赏,对于违反法制的民众要重罚,不仅在行为上而且要在思想上统一全国民众,使其为了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至于生命。对于不想要厚赏的、不以国家法制为然的民众则反对甚至除掉。韩非子是个国家主义者,他的所有思想和政治主张都是围绕着富国强兵、天下安定展开的,他当然希望民众也和他一样有救世的情怀,统一在法治的旗帜下,众志成城。他对于农耕的民众,对于为国效死的民众都是非常尊敬和赞赏的,他重罚的只是那些他认为乱国的、违法的民众。虽然,韩非子的思想学说有其时代的烙印和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把他的法治思想贴上“刻薄寡恩”、没有人性等标签,未免有失公允。
【注释】
(1)《韩非子·南面》.
(2)《商君书·更法》.
(3)《韩非子·五蠹》.
(4)《韩非子·五蠹》.
(5)《韩非子·心度》.
(6)《韩非子·心度》.
(7)《韩非子·五蠹》.
(8)《韩非子·五蠹》.
(9)《韩非子·六反》.
(10)《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韩非子·五蠹》.
(12)《韩非子·五蠹》.
(13)《韩非子·五蠹》.
(14)《韩非子·六反》.
(15)《韩非子·六反》.
(16)《韩非子·诡使》.
(17)《韩非子·显学》.
(18)《韩非子·六反》.
(19)《韩非子·解老》.
(20)《韩非子·饰邪》.
(21)《韩非子·有度》.
(22)《韩非子·难一》.
(23)《韩非子·功名》.
(24)《韩非子·功名》.
(25)《韩非子·功名》.
(26)《韩非子·南面》.
(27)《韩非子·大体》.
(28)《韩非子·六反》.
(29)《韩非子·五蠹》.
(30)《韩非子·八说》.
(31)《韩非子·六反》.
(32)《韩非子·五蠹》.
(33)《韩非子·五蠹》.
(34)事,意思是“行为”。
(35)知,通“智”。
(36)《韩非子·诡使》.
(37)《韩非子·五蠹》.
(38)《韩非子·诡使》.
(39)《韩非子·有度》.
(40)《韩非子·诡使》.
(41)《韩非子·有度》.
(42)徐祥民.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43)《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4)《韩非子·有度》.
(45)《韩非子·六反》.
(46)《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7)《韩非子·显学》.
(48)《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49)《韩非子·五蠹》.
(50)《韩非子·饬令》.
(51)《韩非子·显学》.
(52)《韩非子·六反》.
(53)《韩非子·备内》.
(54)《韩非子·五蠹》.
(55)《韩非子·问辩》.
(56)《韩非子·六反》.
(57)《韩非子·心度》.
(58)《韩非子·心度》.
(59)《韩非子·心度》.
(60)《韩非子·难势》.
(61)《韩非子·有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