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通决皈依,重阳解衲衣

大通决皈依,重阳解衲衣

时间:2023-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大通决皈依,重阳解衲衣王处一之后,皈依王重阳的人是郝大通。王重阳离开后,郝大通便关闭卜市,到马氏南园全真庵中向王重阳请教。但此时,郝大通考虑到有老母亲,并没有即刻拜王重阳为师。大定八年,郝大通母亲去世后,三月,他方才下定决心皈依王重阳,并亲往昆嵛山烟霞洞礼王重阳为师,焚香敬谒,甘愿从事洒扫之事。后人把传承郝大通学说与教理的道派称为全真教华山派。

五、大通决皈依,重阳解衲衣

王处一之后,皈依王重阳的人是郝大通。郝大通(1140—1212)名璘,号恬然子,自称太古道人,后改名大通,号广宁子[63],家世山东宁海,历代游宦。郝大通从小丧父,“事母至孝,资质丰美,不慕荣仕,深穷卜筮之数,黄、老、庄、列未尝释手,凡遇林泉幽寂之地则徘徊而终日忘返”[64]。据说,他曾梦见神人示以《周易》秘义,“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并“厌纷华而乐淡薄,隐德于卜筮中”[65]。他“禀赋颖异,识度夷旷,萧然有出尘之资;读书喜《易》,研精尤甚,因洞晓阴阳律历之术;不乐仕进,慕司马季主、严君平[66]之为人,以卜筮自晦”[67]

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初到山东宁海时,见郝大通行卜于市中,以为郝大通“言动不凡,仙质可度”,故“思所以感发之”。一天,王重阳到卜市,背对郝大通而坐,“以背坐之机感发之”。郝大通道:“请先生回头。”王重阳对答道:“君何为不回头耶?”郝大通听罢,“悚然异之”。王重阳离开后,郝大通便关闭卜市,到马氏南园全真庵中向王重阳请教。王重阳赠给其两首词,郝大通大彻大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68]。为了感谢王重阳的教诲,郝大通献诗一首道:“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王重阳也作诗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甲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69]王重阳与郝大通二人相谈如石投水,十分融洽。但此时,郝大通考虑到有老母亲,并没有即刻拜王重阳为师。大定八年(1168),郝大通母亲去世后,三月,他方才下定决心皈依王重阳,并亲往昆嵛山烟霞洞礼王重阳为师,焚香敬谒,甘愿从事洒扫之事。王重阳受拜之后,脱下自己的衲衣并扯去袖子,将它送与郝大通说:“勿患无袖,汝当自成。”大概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传衣之法”[70]

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携丘、刘、谭、马四人南归汴梁,留郝大通与王处一居住查山进行修炼。王处一以郝大通立志不坚而加以劝告,这激起郝大通西访丘、刘、谭、马四师,郝大通到了终南山,丘、刘、谭、马四人正为王重阳守墓。守丧结束,郝大通本来打算与大家一起行事,可听谭处端说他“随人脚跟转”,之后他便起行,往来于河北。大定十五年(1175),郝大通乞食于沃州,方悟重阳密语,涣然开发,遂于桥上、桥下静坐,共六年,终至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之功炼成。之后,郝大通欣然而起,杖履北游,盘桓于真定间,升堂演道,来往请教受益之人不知其数。他大兴宫观,升堂诱化,玄风为之炽盛。自明昌(1190—1196)后,郝大通复归东州,别建琳宇,多度门众。郝大通羽化后,元世祖皇帝封其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皇帝加封其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

郝大通有问答、歌诗、周易参同契、演说图象,共三万余言,全部收集在《太古集》中,大行于世。门弟子著称者有范圆曦、王志谨等。范圆曦(1178—1249)号通玄子,宁海人,儒生出身,19岁师事郝大通,出家学道。王志谨(1178—1263)号栖云子,东明之温里人,甫冠将婚,逃出家门,归投郝大通门下。后人把传承郝大通学说与教理的道派称为全真教华山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