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的创新意识

哲学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哲学的创新意识哲学是经由哲学家思维着的头脑所创造出来的理论。哲学发展史表明,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的水平,直接地取决于理论自我否定的解构的水平。哲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并不是外在的“体系”的重新构造,而是哲学理论本身的变革与创新,是哲学理论在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中形成新的概念体系。哲学的理论创新,源于对人类把握世界各方式的超越性综合。

四、哲学的创新意识

哲学是经由哲学家思维着的头脑所创造出来的理论。没有创造性的哲学家,就没有创新的哲学。

哲学创造,从根本上说,就是哲学家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式、用新的综合为人类展现新的世界,提示新的理想。因此,哲学创造内涵着以否定性的思维去对待人类的现实,揭示现实所蕴涵的多种可能性;以否定性的思维去检讨各种理论的前提,揭示理论前提的多种可能性;在现实与理论多种可能性的某种交错点上,揭示人与世界之间的新的意义,提示可供人们反省和选择的新的理想。

理论同历史一样,都是以片面性的形式而实现自身发展的,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任何理论又都是经由理论家的头脑所创造出来,因而又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论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评价一种理论,并不在于它是否具有“片面性”、“局限性”,而在于它是否具有独创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如果把哲学理论设想成毫无片面性和局限性的绝对真理,并以“绝对真理”的全面性去裁判富于独创性的各种假说,一切假说(特别是作为反思理论的哲学假说)都只能是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包括哲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发展,都表现为理论体系的建构———解构———重构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就是理论的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建的双重化过程。其中,否定性的“解构”是重构理论体系的必要前提和中介环节。哲学发展史表明,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的水平,直接地取决于理论自我否定的解构的水平。

哲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并不是外在的“体系”的重新构造,而是哲学理论本身的变革与创新,是哲学理论在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中形成新的概念体系。人们之所以对许多“体系化”的“理论建设”表示反感和厌倦,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种“建设”失去了理论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只是“为体系而体系”。因此,发展哲学,绝不是堆积木式地构建“体系”,而要注重于哲学理论自身的变革与创新。

哲学的理论创新,源于对人类把握世界各方式的超越性综合。人类以科学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之真(为何如此),以伦理的方式去反省世界之善(应当怎样),以艺术的方式去体验世界之美(是与应当的融合),以宗教的方式去追寻世界之永恒(超自然的或彼岸的真善美的存在),以实践的方式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现实)。科学、伦理、艺术、宗教和实践,它们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人类自身的历史发展中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而不是孤立自在、彼此绝缘的。知、情、意融会一体,真、善、美相互依存。因此,人类不仅追求“天人合一”的真,“知行合一”的善,“情景合一”的美,而且始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渴望达到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统一性把握,从而为人类的全部思想和行为提供自己时代水平的最高的支撑点,即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哲学,它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其独立存在的根据和价值,就在于它是对其他方式的超越性综合。

它考察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总体效应,探索这些方式彼此过渡和彼此融合的总体机制,反省这些方式理解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总体结果,从而形成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与世界关系的总体观念。

每个时代的哲学总体观念,都集宗教的信仰功能、艺术的陶冶功能、伦理的规范功能和科学的认知功能于一身,从而为人类的理论思维、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一种总体的、根本的支撑作用和导向作用。正因如此,哲学才是黑格尔所说的“思想中的时代”,或马克思所说的“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的综合,是“超越性”的综合,而并非是通常所说的对各门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在那样的解说中,不仅排斥了哲学对人类把握世界诸种方式(宗教、艺术、伦理、实践等)的多向关系,把哲学仅仅归结为对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单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哲学的综合视为一种“汇集”、“提升”或“转化”,即把科学范畴变成某种具有“普适性”的范畴。这样,它就取消了哲学的“超越性”,所达到的也就不是哲学的“综合”。

哲学综合的超越性,本质上是它的批判性。对哲学来说,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及其历史成果,从来都不是现成接受的“概括和总结”的对象,而永远是批判反思的对象。哲学是人类所特有的批判性追问的自我意识。它追究生活信念的准则,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讯问真善美的标准,反思理论思维的前提。它反对人们对流行的思维方式、时髦的价值观念、既定的科学理论等等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的温床上睡大觉,反对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现实行为中采取非批判的传统性态度。它要求人们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要求人们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要求人们以更高的合理性、目的性和理想性去反观自己的现实。

人是现实的存在,又是超越现实的存在。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的批判性,本质上是以某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性承诺去审度和引导人的现实,即把人的现实变成人所要求的理想的现实。因此,哲学批判并不是对科学理论、艺术作品、伦理规范、宗教信仰、实践行为作出某种最终的裁决,并不是把自己的某种理论模式当做终极真理而赐给人类。恰恰相反,它是通过自己的批判性反思而激发人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向人类已经获得的全部假定的确定性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并把这种批判意识逐步变成全人类自觉的自我意识。所以,哲学批判从来都不只是指向科学、艺术、伦理、宗教和实践,而且总是指向自己的。哲学通过自我批判而实现人类在致知取向、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和整个实践取向上的变革,即实现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与世界关系的自我更新。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就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

哲学批判绝不是徒然的否定,而是创造性的建构。它以批判性的反思综合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及其历史成果,在这些方式及其成果的相互观照和相互理解中,展现它们各自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显现它们各自的保守性和暂时性,从而暴露它们的内在矛盾,使之处于自我反省的紧张状态。因此,哲学的超越性综合与批判性反思,本质上是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法为人类展现新的世界,提示新的可能。这就是哲学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功能。

哲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自己时代的水平上创造性地综合和批判性地反思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及其历史成果,从而使自己容涵着巨大的“世界历史内容”,成为一种恩格斯所说的“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