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义的逻辑纵展与实践建构

正义的逻辑纵展与实践建构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郑根成采访、整理学者简介:何建华,女,浙江绍兴人,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并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对我国现阶段建立公正的经济秩序进行了理论思考。并拟进而全面阐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建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公平正义理论体系。

郑根成采访、整理

学者简介:

何建华(1963—),女,浙江绍兴人,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哲学博士。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人才,浙江省优秀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发展伦理、经济伦理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6部;在《学术月刊》《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0项;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另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伦理学会首届学术成果二等奖等多项。

郑根成:何老师,在国内,你是最早系统研究经济正义、分配正义等问题的学者,初步构建了经济正义、分配正义的理论框架。《经济正义论》与《分配正义论》在学界都有良好的影响。你为什么会关注这些问题,又是如何展开相关研究的呢?

何建华:2001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特别关注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一代人,我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在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深地为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公平、不诚信现象而担忧。正是出于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我选择了经济伦理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并着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在经济伦理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感到经济正义、分配正义问题不仅是经济伦理问题,也是政治伦理问题,还涉及环境伦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郑根成:《分配正义论》是你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学界都有良好的反响,你能否简单谈谈你写作这本书的基本思路?

何建华:《分配正义论》是我在复旦大学做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对我个人来说,这部作品是我的研究由伦理学向经济学转向的重要里程碑式作品,大家都知道,在研究中作这样的转型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我本人一直对重大现实问题感兴趣,之前也在经济伦理研究中有着较好的积累,同时,我的博士论文《经济正义论》也为这种转向作了良好的铺垫。

《分配正义论》以市场逻辑与分配正义的关系为轴心,坚持经济学与伦理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从市场内分配正义与市场外分配正义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全面阐述分配正义问题。通过探讨市场效率与分配正义的关系,市场、政府在实施分配正义中的各自功能与局限以及不平等、贫困与分配正义的关系等理论问题,提出一个以市场逻辑为基础的分配正义理论框架。并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对我国现阶段建立公正的经济秩序进行了理论思考。

郑根成:我一直很关注你的研究,我发现,近年来,你的研究又有所拓展,你好像对发展正义有所关注,且有相关成果发表。从经济正义、到分配正义再到发展正义,这是否预示着你会一直关注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

何建华:记得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做博士后研究时,当时导师组的洪远朋老师在了解我的学术研究经历后,建议我毕生研究公平正义问题。这对我很有教益和启发。因此,在完成《分配正义论》之后,我的研究重心开始转向发展正义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发展正义问题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课题,这一课题所涉及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制度机制、社会政策等都直接关乎当代中国社会改革深化的成败;在我的研究中,发展正义的核心问题涉及增长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发展的历史价值与伦理价值、发展模式与发展正义的辩证关系,等等。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我完成了《发展正义论》一书。该书全面考察了发展正义的内涵及其凸现的背景,分析了发展的正义维度及其评价标准,确立并论证了发展正义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发展正义的基本领域和主要类型。我的主旨乃在于立足我国发展实践,努力探索发展正义实现的基本目标和路径,为发展实践提供伦理价值坐标。

在这之后,我的研究重心转向马克思的公平正义理论和实践。

郑根成:不难看出,虽然具体问题有所转向,但核心问题仍是公平、正义。

何建华:是的,公平、正义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代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研究中,我发现马克思的公平、正义理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因为,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大量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道德、正义的拒绝,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进行全面的理论阐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问题引起我国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在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罗尔斯、诺齐克、哈耶克、麦金泰尔等当代西方思想家的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平、正义观却在某种程度上被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被忘却了。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研究明显欠缺。这对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的公平正义问题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非常遗憾也值得反思的。以此为题,我成功申报了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在这一研究中,我拟通过历史考察和文本分析,以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为轴心,厘清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并拟进而全面阐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建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公平正义理论体系。

在完成这个课题研究以后,我还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进一步拓展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

郑根成:自1996年以来,你一直是浙江伦理学发展中的最活跃力量,可以说是浙江伦理学近20余年的推动者与见证人之一。2009年以来,你又连续两届担任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能否从你个人的角度对浙江伦理学的发展作一个简况式介绍,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些建议呢,谢谢你!

何建华:从总体上讲,浙江伦理学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在中国伦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与浙江伦理学界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早在1983年3月,浙江伦理学界就成立了浙江省伦理学研究会。从1993年开始,省伦理学研究会就着手申请由二级学会升为一级学会,并终于1996年6月召开浙江省伦理学会成立大会暨思想道德建设学会研讨会。作为省社科联主管的省一级学会,省伦理学会参加省社科联学会处布置的各项任务,也开展了几次有影响的活动。2009年4月,浙江省伦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在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处登记成功,获得合法身份。五年多来,浙江省伦理学会把握伦理学研究的方向,团结全省广大伦理学工作者,认真抓好学术活动,注重发挥团体优势,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国内伦理学界的联系、沟通和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题研讨会和每年的学会年会,并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国内伦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外伦理学界的联络,积极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外伦理学界的学术交流,在加强伦理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重视青年伦理工作者的培训。在学术研讨与评奖活动中,重视为青年伦理学者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大力加强中青年社科人才的培养。通过学术研讨、评奖、点评等活动,一批年轻学者展示了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一大批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会紧密联系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的前沿领域,在经济伦理、法治伦理、行政伦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前瞻性、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会员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的伦理学方面的国家课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浙江省伦理学会所取得的成就受到社会和学界的一致好评,也受到省社科联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09年度学术研讨先进学会,浙江省社科联系统2010、2011、2012年度先进学会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全国伦理学界,浙江伦理学界尽管占有一席之地,但与江苏、北京、上海、湖南等兄弟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广大伦理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伦理是一种实践理性,伦理学研究必须走向现实。希望浙江的伦理学工作者能够关注并跟踪学术前沿,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研究伦理学科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焦点问题。并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密切与企业、党政机关的联系,开展各种活动,以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必须积极参加全国以及国际性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对学术前沿问题、实践难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研究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以拓展伦理学研究的视野。大力加强伦理学研究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中青年伦理学者的培养。必须以项目为支撑,采取理论培训、专题研讨、调研考察、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激情、富有学术潜质的青年伦理学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省伦理学会的组织引导作用,组织制定学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健全组织架构、确立重点任务,完善学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要开展集体攻关,外引内联,整合强化,努力推进全省伦理学研究工作,争取提高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