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规范性

文化规范性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 文化规范性文化规范性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重要标志。交往活动形成了社会关系和社会共同体,产生了用以协调社会关系和调节社会生活的文化规范,具体表现为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法律、制度,等等。文化规范性意味着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处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并深受它的影响。道德规范性源于人性需要和生产劳动的发展状况。

§4 文化规范性

文化规范性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重要标志。文化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是出于人类交往活动和人性需要而产生出来的。人的社会性存在除了感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观念性、精神性的文化条件。这种文化是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基于个体活动的群体经验的凝结,是社会关系尤其是交往关系的共同观念体系。从发生学上看,文化是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为自身存在和发展所创造出的一个精神观念的世界,这种世界既是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的成果,又是人的本质力量及人性需要的外在表现。

交往活动形成了社会关系和社会共同体,产生了用以协调社会关系和调节社会生活的文化规范,具体表现为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法律、制度,等等。这种文化规范随着社会发展转而成为活生生的独特的社会存在形式,成为人的社会性存在的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是文化性动物,文化标志着人与动物的重大区别。因为动物的活动始终是一种生物行为,它们的关系始终是一种生物关系。动物仅仅是一种自然性存在,而人却是一种社会文化性存在。人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通过自身的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建造了一个动物社会根本没有的、只有人类特有的含有风俗习惯、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法律制度、伦理规范等的文化世界。

人的社会性存在表明人就是生活在这个文化规范性的世界里。文化规范性意味着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处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并深受它的影响。各种文化规范性因素的交互作用之总和形成了一种每个人生活在其中的文化模式,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无不反映了这种文化模式的要求。可以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受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感染过程,即把自身的自然性存在转变为社会性存在,并按照这种文化规范性建立起自己应有的行为规范。

作为文化规范性之一的道德规范也充分表征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因为只有人才有道德规范,而动物根本没有道德规范;只有人才需要对行为及其结果追问“好”或“坏”,“善”或“恶”,而动物主要是受生物本能的支配而自发行动,从来不计后果。道德规范性源于人性需要和生产劳动的发展状况。人性需要转换为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然而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必然引发出人际矛盾和行为失范,产生了或者保护或者破坏社会交往乃至人的社会性存在的现象。进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来协调人们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

道德规范的产生既是人性需要的体现,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既是人们社会生活正常化有序化必须遵守的规则条件,又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指南。道德规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事实上,它将随生产劳动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最初的生产劳动产生了最初的文化规范,这些文化规范通过不同的秩序、模式、规范,来调节着人们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后来的生产劳动使得原来的文化规范不再完全适应新的人性需要和新的社会关系,于是出现了新的文化规范代替旧的文化规范,从而促进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生活的更高发展。因此,可以说,道德规范没有永恒不变的内容。

总之,尽管没有永恒的道德规范,但却存在着人类特有的道德规范性。人既是自然的人,是生物长期演变的结果,又是文化的人,是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所形成的,并且随着文化方面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界越来越远离,他自身固有的本性也日益被获得的文化特性所取代。作为人的社会性存在的重要标志,文化规范性源于人性需要并且是人性进一步发展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