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修持对象的共同性

修持对象的共同性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修持对象的共同性儒佛道研讨的对象都是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并设计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心性之体,在儒家为仁,在道家为命,在佛家为寂。这就是说,儒家是通过对宇宙万物乃至人体生命的观察来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只不过他们发展出“内圣外王”的观念,引导生命向入世、经世、治世的方向展开,最终与佛道相异。

2.修持对象的共同性

儒佛道研讨的对象都是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并设计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生命的修养在于讲明心性,实现生命终极意义上的超越。而心性之体,在儒家为仁,在道家为命,在佛家为寂。无论是莽莽昆仑的原始森林,还是悠悠自得的路边野草;无论是翱翔蓝天的飞禽,还是驰骋原野的走兽;无论是翻洋倒海的巨鲸,还是肉眼难觅的细菌,凡活着的生物都可称之为生命。然而,性命二字却只有人类才配享用。因为,人不仅像其他生物那样具有生、长、壮、老、死以及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具有独一无二的智慧。如果说人所具有而其他生物也有的本能为“命”,那么,人所独具的智慧就称之为“性”了。就人体生命的大系统而言,心(神)和身(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千多年前的《淮南鸿烈》就已经指出:形、神、气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过三者的地位并不一样,神起主导作用,故《黄帝内经》一再强调:“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img241

明心见性

img242

生生不息

性和命意义有别,但彼此又密切相关,难以分割。很难想象只有智慧而没有肉体的人体生命,也很难想象没有意识活动只有肉体的人体生命。同样,没有意识的个体生命,充其量只能称之为行尸走肉。

所以,古人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又说,“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尽性而至命”。《周易》原是卜筮之书,但却包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昔圣人之作《易》也,将顺性命之理以立天道”(16)。“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17)。这就是说,儒家是通过对宇宙万物乃至人体生命的观察来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只不过他们发展出“内圣外王”的观念,引导生命向入世、经世、治世的方向展开,最终与佛道相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