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历史的终局

人类历史的终局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类历史的终局——万有必被更新汪维藩对世界末期的到来,对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临深信不疑,但是他对世界末期、人类终局的解释却是积极的。汪维藩这种对人类历史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源自他对始生、维生、生生不已之上帝的信赖、信靠、信实,源自他对上帝与人所立永约的信实。由此看待人类历史上的天灾人祸,由此看待人类历史的进程,“更符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一、人类历史的终局——万有必被更新

汪维藩对世界末期的到来,对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临深信不疑,但是他对世界末期、人类终局的解释却是积极的。他认为,从整个人类历史看,上帝是人类永恒的居所,人类始终在上帝爱的怀抱中,死亡不是终点,而是永恒生命的开始,历史并非以毁灭为终结,而是以在上帝手中的“更新”为新天新地的开始,这是圣经启示的真理:

“《创世记》第1章第1节出现的,全部圣经的第一个动作,是上帝的“创造”(创1:1)。同这个动作遥遥相对的,不是毁灭,而是全部圣经倒数第二章的上帝的‘更新’:‘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21:5)”(137)

汪维藩说,这也是道成肉身的基督所启示的真理:道成肉身的基督充充满满地有恩典和真理的荣光(约1:14),这荣光所反映的是上帝慈爱与公义的本性,上帝最终将要从历史中“除去悲哀、哭号与眼泪”(138)

汪维藩这种对人类历史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源自他对始生、维生、生生不已之上帝的信赖、信靠、信实,源自他对上帝与人所立永约的信实。上帝既已许诺:“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创9:9-11),这一永约首先约束了上帝自己,“他用以牵引人的那‘慈绳爱索’,首先将自己捆缚在这根绳索的另一端”,而基督则是神与人之间永约的中保,“是连接于神与人之间的那根‘慈绳爱索’”(139)

“千百年来,你的应许从未动摇,也从未改变。人类虽屡经兵燹与灾难,但在每次乌云消散之后,总会看见横跨穹苍的彩虹。”(140)

“人的堕落不能动摇或改变上帝造物之时的拣选与初衷,救赎之工乃是他创造之工的继续。人能背信弃义,上帝却永不能背乎自己。对人类的永爱,使上帝自己被束缚于不能废弃的永约之中。”(141)

汪维藩对人类历史的信心亦源自于他对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的信赖和信靠:“基督是历史之始,也是历史之终。本于他,依靠他的万有,终必归于他……万有最终归于他的这一历史趋势,永远也不能逆转”(142);“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也是为人类历史创始成终的主,人类历史的结局,决不以上帝的‘失落’告终……一个被‘更新’了的,基督所‘赎买’,圣灵所‘圣化’的世界最终仍将归献与上帝,并为他所悦纳”(143)

汪维藩认为,在上帝的“创造”与“更新”这两个动作之间,人类历史的全过程并非是一个首尾相接、周而复始的封闭的“环”,而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上升的螺旋,就像一个“徐徐向前或徐徐向上的‘弹簧’”,又像是每次阵痛之后必将有一个初生的婴儿,“这就是上帝的更新,这就是基督藉他的死和复活,为人类、为历史、为自然所成就的死而复活的总规律”(144);“这就是处于‘日光之下’的人所难以参透的‘神自始至终的作为’(传3:11)”(145)

按照汪维藩的观点看,在新天新地到来之前,在基督再来之前,上帝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自始至终都在做着“更新”人类历史和世界的工作,这既可从上帝对人类的许诺和应许中看到,更可从圣灵自始至终对整个人类历史、自然世界的圣化、净化、更新工作中看到。

“一切受造之物的‘叹息劳苦’也并非死亡哀鸣,而是生之阵痛。尽管万有处于朽坏的枷锁之下,但仍不失其等候与指望。”(146)

“松涛海浪咆哮之中,万籁俱寂无声之际,我们所听到的绝非受造之物死的悲叹与哀鸣;而是生之呼啸与呐喊。它们期冀于‘神的众子显出’之日,上帝救赎大工最后成就之时!”(147)

他认为圣灵对人类的更新、圣化体现为人类历史已经经受和必将经受的多次生之“阵痛”(太24:8)(148),面对这种难以忍受的“阵痛”,人们内心会有难以避免的“忧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人们从不把忧愁推向极端,因为人们知道,在每次“阵痛”之后,必将出现一个“初生的婴儿”,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世代或时代,人们会因为欢喜新生命的诞生而将生之忧愁与阵痛统统忘记,不再纪念“那苦楚”(约16:21-22),并以同样的喜乐与盼望,等候那最终必要到来的新天新地”(149)。由此看待人类历史上的天灾人祸,由此看待人类历史的进程,“更符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汪维藩指出,至于新天新地到来,基督第二次降临的具体日子,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预测到,甚至天上的使者和神子耶稣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太24:36,可13:32),关于这一点圣经已经明确说明:“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太24:26)在这一点上他非常痛恨那些对“末期”(太24:6、14)的到来进行占卜、预言、科学预测的活动,他严厉指斥那些占卜、预测都是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那些打着上帝的旗号、圣经的幌子“说假预言,搞无价值、无意义之占卜的人,是出于内心的欺骗和诡诈,根本不是出于上帝的差遣,他们的罪恶必然要受到来自上帝的报应和惩罚”(150)

圣经上记载基督第二次降临有两个预兆:其一,“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其二,“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太24:32-35;路21:29-33)。对于第一个预兆,有些人理解为为了促使世界末期来到,信徒要广传福音,事实上这也是基督徒特别是福音派基督徒普遍热衷于福音传教的重要原因,汪维藩对这一预兆的解释是,世界末期的来到,是天国的福音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我们努力就能促成的,信徒应该顺着神的心意而不是顺遂己意,刻意强求,广传福音是基督赐给门徒的伟大使命,却不是促成“世界毁灭、末期速来”的手段,照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还是只能说“末期近了”,而不能说“末期现在就是”。对于第二个预兆,有些人根据圣经曾把以色列比作无花果树而认为以色列复国就是主耶稣再来的预兆。汪维藩对比分析马太福音24:32-35和路加福音21:29-33这两处经文后认为,“人子近了”的预兆应该是“看见这一切的事”或“看见渐渐成就的这些事”,而“这些事”乃是指神的审判(151)

此外,他还对《马太福音》第24章中“大灾难”、“末期”等等常被少数人滥用,借以渲染、描绘“世界末日”之恐怖的有关末世论的词汇进行了解释和澄清。他指出,《马太福音》第24章,第15-28节耶稣所预言的“大灾难”是有所指的,并非对一切人,一切地方。“大灾难”的希腊文原意为“极沉重的外在磨难与灾祸,或极沉重的内心的苦恼与煎熬”,把这个词放在马太福音24:21和路加福音21:23两节经文中,放在耶稣当时的话中,就可以理解耶稣所说“大灾难”只会降临到那些“长期偏行在悖逆的路上,走到悬崖而又不知或不肯勒马”的人或民族身上,也就是那些犯罪作恶的民族身上,因为他们“在对上帝的敬拜事奉方面,已经成了一棵徒有枝叶而无果实的‘枯树’,它已不能满足基督的要求……它的被诅咒只能是一种咎由自取(太21:12-13、18-19,23:13-36)”(152)

《马太福音》第24章里出现过三次“末期”(太24:6、14)或“世界的末了”(太24:3),汪维藩指出这个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终点、末端、终极、终局、历史的终点等等意思,英文译为“the completion of the age”,直译为中文,应该是“这个世代的完满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