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思想意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它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儒家思想。宋代理学家深受道教影响,并吸取道家、道教的思想材料。

第二节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思想意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它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个社会时代的思想意识,都与其先前的思想成果有着继承关系。每一历史时代的思想家,在认识和回答当代的社会问题时,都要吸取、利用其先行者所创造的思想成果和遗留下来的思想材料,并把它们加以改铸发展、精思创造,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推动社会思想文化进一步发展。我们说,“理学”或“道学”,作为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是道学家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资料,而建立起来的思想理论体系。

宋代理学,从周敦颐开始,经过张载的精思构成、二程的深思发挥并完成理论体系,朱熹则集其大成,因而形成了博大精深、富于思辨、结构严密的哲学思想体系。元明以后,则是沿着宋代理学家开创的理学思想足迹前进,而显得创造性不够,因此,我们在本卷论述宋元思想发展史时,以宋代为主,兼及元代。还有一个理由则是元代历史短暂,思想家相应较少。按照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而略论元代的思想。元代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思想渊源,亦不作专门论述,而放在宋代同一历史、思想文化背景下,作为理学的延续,加以论述。

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经过长期的争论和融合,这就为“理学”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核心,吸取了佛、道两家思想的“有用”部分,经过理学家的加工改铸而形成的“新儒学”。

儒学自先秦孔、孟奠基后,儒家思想的仁义、孝悌、忠孝、君臣、父子,不许犯上作乱等政治伦理观念,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汉儒们明确提出“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并把孔子神圣化,把儒学神学化,因而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汉、唐以后,以郑玄、孔颖达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对儒家经典进行校订、注疏、整理、刊行,使儒家思想广泛传播。到了宋朝,统治者为了建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则极力提倡儒家思想,不断提高孔子的地位。宋太祖建隆年间(公元960—963年),三次到国子监祭祀文宣王,用一品礼,并下令举人到国子监拜谒孔子,从此为定例。宋太宗到国子监拜谒文宣王,并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下令恢复孔子后裔被周世宗所剥夺的免赋役的特权。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下令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改为“至圣文宣王”,同年亲自到曲阜孔庙行礼,拜谒孔墓,等等。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儒家思想。宋真宗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命国子监祭酒邢昺核定《论语》、《礼记》等书,颁行学宫,在其亲自撰写的《文宣王赞》中,歌颂孔子为“人伦之表”,儒学是“帝道之纲”。又在其撰写的《崇儒术论》中,说:“儒术污隆,其应实大;国家崇替,何莫由斯!”肯定儒家思想是国家的指导思想,对于国之兴衰有极重要的关系。由于印刷术的兴盛,儒家经典大量刻印刊行,注者增加,读者增多,儒家思想广为传播。邢昺对宋真宗说:儒家经典“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典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31]。与这种形势相适应,儒家学者,一反汉儒的经注之风,而出现了舍训诂而谈性命,远人事而尚天道的重义理之学的学风,这就为“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佛教自其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佛教思想日益传播。到了宋朝,佛教影响仍然很大。宋朝统治者对佛教十分重视。宋太祖亲自提倡佛教,他登基后,即诏除破佛的禁令,定他的生日(2月26日)为长春节,在首都开封的相国寺,宴飨群臣;又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派行勤和尚等到印度求法;五年,文胜和尚奉敕编修《大藏经随幽索隐》160卷;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诏命张从信赴成都雕印《大藏经》;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刊行的《大藏经》。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在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地大建佛寺、大修佛像;七年,在汴京设立译经院,大量翻译佛经;八年,令赞宁编《宋高僧传》30卷。宋真宗在撰写《崇儒术论》的同时,又撰写了《崇释论》,认为佛教与儒学“迹异而道同”,亲自注佛经。宋代许多学者受佛学思想影响很深,就连一些声称反对佛教的理学家,也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周敦颐和僧寿涯交游,并从庐山归宗寺佛印和东林寺常总习佛法。张载是“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32]。二程则是“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33]。佛教的心性、明心见性、真如本体等思想,都给宋代理学家以深刻影响,并被他们所吸取和发挥。明代思想家黄绾说:“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濂溪、明道、横渠、象山则由于上乘;伊川、晦庵则由于下乘。虽日圣学至宋倡,然语焉而不精,择焉而不详者多矣。故至今日,禅说益盛,实理益失。”[34]这话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道家自老子创立后,经过庄子的发挥,而形成了道家的思想体系。自汉至宋,日益发展。东汉以后,由于张道陵编《灵宝经》、于吉的《太平清领书》、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真诰》以及《列子》、《无能子》等书的问世,使道家思想不断传播。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组织而逐渐形成,老子被推为教主。宋朝统治者对道教也是同样提倡。宋初,陈搏栖息于华山,种放隐居于终南山,魏野在陕州,林逋住杭州,他们都得到宋朝统治者的支持和嘉许,并尊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经在宋太宗时已由徐铉和王禹偶奉命收集,约有七万余卷。宋太宗召见陈搏,赐为“希夷先生”,并在汴京、苏州等地建立道观。宋真宗召见江西上清县龙虚山道士张正随,并封为“虚静先生”。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1年),任命张君房为著作佐郎,专修道藏,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编成《大宋天宫宝藏》七藏,后又编成《云笈七签》一书,对道藏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宋神宗时,道士陈景元研究老庄,注释道教经典。宋代理学家深受道教影响,并吸取道家、道教的思想材料。关于道教思想的传授、传播,朱震曾有说明:

陈搏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傅李之才,之才传邵雍。(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傅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挚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刘)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周)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张)载造《太和》、《参两》篇。臣今以《易传》为宗,和会雍、载之论,上采汉、魏、吴、晋,下逮有唐迄今,庶几道离而复合。[35]

道教的象数易学,静坐养生学,宇宙生成论,万物化生说等,都为宋代理学家所吸取、引申、发挥,道教对理学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

儒、佛、道三家的长期争论、融合、归一的趋势,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材料。宋代理学家以儒学为宗,采取佛、道之长,经过加工整理、精思创造而形成了“理学”或“道学”。因此,我们说儒、佛、道三家合流是宋代“理学”的思想渊源。宋以后的理学家亦是沿着这条思想路径而发展的。于中可见,宋明理学是一个融儒、佛、道三家思想构筑而成的理论体系,尽管他们自我标明是醇儒,而究其实则是杂糅各家思想为一体的庞杂体系。因为历史发展到了宋代,再追求纯粹儒学的企图,已经是不可能的。关于理学的思想渊源、思想构成的问题,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作过说明。叶适说:

本朝承平时,禅说尤炽,儒释共驾,异端会同。其间豪杰之士,有欲修明吾说以胜之者,而周、张、二程出焉,自谓出入于佛老甚久。[36]

程氏答张载论定性“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当在外时,何者为内?”“天地普万物而无心,圣人顺万事而无情”;“换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有为为应迹,明觉为自然”;“内外两忘,无事则定,定则明”;“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皆老佛庄列常语也。程张攻斥老佛至源,然尽用其学而不自知者。[37]

全祖望说: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38]

戴震说:

宋以前,孔孟自孔孟,老释自老释。谈老释者,高妙其言不依附孔孟。宋以来,孔孟之书,尽失其解,儒者杂老释之言以解之。[39]

就是说,宋代理学家不是醇儒,而是将儒、佛、道三家思想融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