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变法”“进取”的一生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于公元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曾被封为荆国公,后人称为“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王安石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僚家庭。他父亲王益在公元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后,一生仕途并不显达,历任建安主簿、临江军判官,新淦、庐陵、新繁等县知县和韶州知州,江宁通判等中、下级官职。公元1035年(宋仁宗宝元二年),王益卒于江宁通判任上。王安石青少年时代一直随父母转徙各地,到过福建、江西、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十六岁时,因王益进京述职,他随父亲到京城开封。由于流转不定的生活,使他早涉世事,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物,了解了各种情况,尤其是看到农民的痛苦,地主的贪婪,官吏的横暴,对他触动很大。他父亲王益勤于治政、“忠义孝友”,敢于同“豪吏大姓”斗争的品格和探究“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1]的求真精神,都给王安石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影响他以后的政治生涯。
由于王益官位不高,且为官清廉,所以王安石从小就过着“贫苦不足”[2]的生活。王安石在诗文中,经常说到其家庭经济生活情况:
内外数十口,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而取食不腆之禄,以至于今不能也。[3]
亲老众口,寄食于官舟,而不得躬养,于今已数月矣。早得所欲,以纡家之急,此亦仁人宜有相之也。[4]
王安石家没有家产,一家人的生活,依靠父亲官禄维持,一旦没有官禄,生活就很困难。王益死时,王安石才十八岁,从此家庭生活更为艰难。“旻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精神流离肝肺绝,眦血被面无时晞。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钟山薇。”[5]贫困和父逝,并没有使王安石意志消沉,而是促使他立志、进取成人。“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寥寞生伊威。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6]家庭生活的贫困,也使他接近和了解农民的生活,并向下层劳动者学习,从而关心他们的疾苦。
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中进士,名列前茅,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从公元1043年到公元1062年的二十年间,王安石大部分时间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他做过签书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各种不同的地方行政工作和司法工作。其间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对各种社会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既看到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又看到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情景。他在做鄞县知县时,针对因循守旧官吏的弊政,而进行了某些改革。在王安石的诗文中,经常反映贪官污吏之坏、土地兼并之烈、劳动人民之苦的情形,并提出改革弊政的希望:
先王有经制,颁赉上所行,后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非民独如此,为国赖以成。筑名尊寡妇,入粟至公卿。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大意苦未就,小官苟营营。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7]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惩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8]
王安石面对当时天灾人祸所造成的赤地千里,十室九空,老弱僵仆,市弃饿婴等惨景,所以要改革弊政、旧法,解除农民之痛苦,免除宋朝的“一旦之忧”。
王安石在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佑五年),从提点江东刑狱,召还阙廷,写了《上皇帝万言书》,在这篇被梁启超称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9]的万言书中,总结了他多年来做地方官的经验,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不久,朝廷任命王安石任三司支度判官,后改知制诰。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佑八年),王安石居母丧归江宁。3年服除后,他聚徒讲学,盛况空前。他的学生陆佃回忆说: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今大丞相王公守金陵,以绪余成学者,而某也实并群英之游。[10]
足见从学者之众,“群英之游”,而非少数人。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宋英宗死,神宗即位。王安石从知江宁府,被召为翰林学士。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 4月,王安石至京。翌年2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从此,王安石积极变法,推行新政。直到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10月,罢相,判江宁府,其间共执政7年。
王安石罢相以后,不再参与政事,一直在江宁闲居。直到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逝世的10年时间里,专门从事学术活动。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北宋时称为“新学”。
王安石的著作很多,今存《王文公文集》一百卷。主要哲学著作有《洪范传》、《淮南杂说》、《三经新义》、《字说》、《老子注》、《楞严经疏解》等。由于旧党人物反对变法,他们当政后,禁止王安石著作刊行乃至焚毁。如今有的已经遗失,有的只保留某些残篇。如王安石最喜欢、解释最用心的《老子》,现在只保存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宋人李霖编辑的《道德真经取善集》、宋人彭耜集的《道德真经集注》、元人刘惟永编集的《道德真经集义》中,保存了王安石《老子注》的部分内容。今人容肇祖根据以上3书辑本,参校他书,将《老子注》的材料汇集成《王安石老子注辑本》,由中华书局1979年5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