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想的社会秩序

理想的社会秩序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 和为贵:理想的社会秩序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显然这是从社会秩序上讨论问题的。显然,这一“民心归服”的和谐的社会秩序是以道德准则来维持的,是以“礼”来加以规范与保障的。也就是说,有了这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就无须采取任何极端的措施了。这段话,实际上仍是显示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 和为贵:理想的社会秩序

有子(83)曰:“礼之用(84),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85)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86)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子曰:“道(87)之以政(88),齐(89)之以刑,民免(90)而无耻;道之以德(91),齐之以礼,有耻且格(92)。”

——《为政》

子曰:“无为而治(93)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94)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有子曾说过这么一段话:“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有子的话强调礼的根本作用在于“和”。对这一“和”字,历来有不同见解,一些学者依据《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来解释,从人的立身行事来立论,诚然也能说得通(杨伯峻《论语译注》第8页),但似乎说小了一些。因为此语之后便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也就是说,人(包括统治者与普通人)在社会上一切的行为、措施都与先王之道相联系,无论大事小事都以此为准则。显然这是从社会秩序(或说规范)上讨论问题的。因此,笔者以为“礼之用,和为贵”,是立足于先王之道,着眼于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强调人人都须遵从“和为贵”的原则,以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社会。

这段话虽然不是孔子本人所说,但说受到孔子影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许多孔子的原话中找出相应的根据。例如孔子认为统治者“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意思是说,国君(统治者)依据德的准则来施政,那么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斗那样拥戴国君了。国君居于国家统治中心,百姓拥戴国君,自然国家就会稳定和谐,也就避免了君民双方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孔子用众星拥北斗来比喻国内的君民关系,不正是提出了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社会的理想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一个国家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企盼。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有关理想国家一章中再详加讨论。

那么,统治者如何才能使百姓归服他呢?《为政》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来引导他们,用刑罚来整治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治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民心归服。显然,这一“民心归服”的和谐的社会秩序是以道德准则来维持的,是以“礼”来加以规范与保障的。

这里再举《论语》中一段十分有意思的记载: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这段话显示了孔子对施政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即使老者能安逸地生活、使朋友能信任自己、使年轻人能怀念自己,反映出他对“和为贵”理想社会的构想,勾勒出稳定和谐社会的基本面貌。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论语》中的这么一段话:“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孔子感叹地说:能实现“恭己正南面”而“无为而治”的人大概只有舜吧。表面看来,“无为而治”四字,似乎与汉初黄老思想近似,而与孔子一贯言论不吻合。其实千万不能将孔子理解成是个超脱社会的虚无主义者,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有着崇高治国理想的理想主义思想家。这里的无为而治其实是指在实施了必要的礼仪制度或社会规范之后,形成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那么就可以起到“恭己正南面”的“无为而治”的效果。也就是说,有了这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就无须采取任何极端的措施了。这段话,实际上仍是显示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