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子──理想人格的范例

君子──理想人格的范例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君子──理想人格的范例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述而》孔子的理想人格的范例就是“君子”,这是上升到道德意义上来立论的。显然,君子是孔子思想中所认定的理想人格的范例。

1. 君子──理想人格的范例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1)儒!”

——《雍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2),斯可矣。亡而为有(3),虚而为盈,约(4)而为泰(5),难乎有恒矣。”

——《述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6),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7)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8)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9)焉?孰后倦(10)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张》

冉有曰:“夫子为(11)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述而》

子路问成人(12)。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13)之不欲,卞庄子(14)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长久贫困)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

子张问善人之道(15)。子曰:“不践迹(16),亦不入于室。”

——《先进》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路》

子曰:“文,莫吾犹人(17)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述而》

孔子的理想人格的范例就是“君子”,这是上升到道德意义上来立论的。就此而言,这种理想人格实际上便是一种道德人格。

与君子类似的理想人格概念还有圣人、贤人、成人、仁人、善人等等,都是指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而这些理想人格只是有道德程度上的“量”的差异,并无“质”的不同,其中以“圣人”为最高,以“君子”为基准。孔子以为,圣人、善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君子则可望而可及:“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述而》)“有恒者”是指有一定道德操守者,实际仍是指君子。孔子不言圣人与善人,而说君子,显然是把君子作为现实中可以达到的理想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君子并不仅仅是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这可以从孔子希望子贡成为“君子儒”、不要成为“小人儒”的教诲中看出。

img12

孔宅古井

“君子”一词早在孔子之前就出现了,有两种含义:一是对统治者的泛称,与被统治者小人、野人相对而言,如《尚书·酒诰》中“越庶伯君子”、《诗·魏风·伐檀》中“彼君子兮”等等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诗·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赋予君子第三种含义,即指道德品格高尚的人,“君子儒”就是这种用法。在孔子看来:“君子”是道德高尚者,“儒”是有知识的人(儒在当时被视为传授知识者),两者合一则是君子儒。显然,君子是孔子思想中所认定的理想人格的范例。孔子要子贡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即君子儒,而不要成为仅有知识而无道德的小人儒的原因就在这里。

孔子以造就一批有较高道德素养、有知识的君子作为自己毕生努力的目标。诚然,孔子曾说过“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即自认为还未达到君子水准,这当然可以视为孔子的谦虚,但也可见成为君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君子在孔子思想中是理想的人格,只有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君子,这个社会才能称之为“有道”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由此,孔子认为,一切有关道德与知识的教育都应该围绕着培养道德之人而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