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忘记仇恨,自然健康

忘记仇恨,自然健康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 忘记仇恨,自然健康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怨是用希”中的“怨”,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怨气,就是说不念旧恶,自己也不会总想不开、心情不好,人际关系和谐,身体自然健康。周朝统一天下,两人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饿死于首阳山。曹操这一举动,果然厉害。宽恕应该融合于人格和品质之中,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常态,而不仅是对某事的简单回应。

三十 忘记仇恨,自然健康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人不记旧怨,所以怨恨他们的人很少。”

阐释

《论语·公冶长》中有: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img77

意思是说,伯夷、叔齐这两个兄弟不记念过去别人对他们所做的恶,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

“怨是用希”中的“怨”,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怨气,就是说不念旧恶,自己也不会总想不开、心情不好,人际关系和谐,身体自然健康。

伯夷、叔齐是古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死了,两人互相让位,都跑到周文王那里,后来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挡住马车劝阻。周朝统一天下,两人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饿死于首阳山。关于他们是如何“不念旧恶”的,史书并无记载,或许孔子时代的人知道。

说到“不念旧恶”,笔者想到了三国时的曹操。

在戏剧舞台上,曹操是白脸奸臣的形象。不过,鲁迅却认为曹操其实是一个英雄,至少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一次曹操率军出征,离开了许昌城。打完仗回来后,有人向曹操打小报告,说曹操在外时,城中留守的许多官员听说曹操战事不利,便给敌方写信,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人把截获的一大摞通敌信交给了曹操,曹操却让人把这些信全烧了,说:“当时我自己都不知道命运如何,他们不是更害怕吗?可以理解。”曹操这一举动,果然厉害。那些曾动摇的官员,见曹操不念旧恶,既往不咎,从此更忠于曹操了。

或许曹操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仁厚之心,只不过是个权谋。但无论如何,对于别人的历史错误既往不咎,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不念旧恶,从历史的积怨中跳出来,的确大有好处——不但可以化解积怨,也会使自己心胸变得开阔。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越积越深,将永远也没有一个终点;反之,宽恕自己的仇人,仇人自会将心比心。

忘记旧恶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忘记旧恶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心理平衡、解放自己;忘记旧恶更是一种聪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心中没有仇恨,自然心情舒畅、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养生之道

无论是街头陌生人之间的争吵,或是单位同事之间的“剑拔弩张”,有时都可以“一笑泯恩仇”,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宽恕的心。

我们不难看到身边有些人“一点就着”,“严”以待人,斤斤计较,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伤害。

有一句名言:“宽恕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不是为了显示你的宽宏大度,而首先是为了你的健康,如果仇恨成为你的生活方式,那你就选择了最糟糕的生活状态。”

近几年,在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突起一门叫“宽恕学”的新学科,专门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对人宽恕心态与自身健康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目前证据确凿的是,人的宽恕品格对自身健康有良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

img78

如“不宽恕”状态对身心产生不良压力,这种“不宽恕”交织着苦恼、愤怒、敌意、不满、仇恨和恐惧,还有强烈的自卑和自弃,使人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和激素紊乱等,从而引起心血管病和免疫功能减退,甚至可能会伤害神经功能和记忆力。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宽恕是如何具体调理身心健康的,但好处却显而易见,如宽恕者更快乐和更健康长寿。

据推测,人类的“情感宽恕”可能是一种“接受和宽厚的本性”,使人类不会在一些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上纠缠不休或没完没了,而是向前看,对未来充满希望。

宽恕应该融合于人格和品质之中,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常态,而不仅是对某事的简单回应。

最近,哈佛大学精神科专家爱德华·哈罗威尔的科普书在欧美畅销,书中指出,宽恕的品格是需要后天培育和修养的,因为人的本性趋于以牙还牙。

他认为,对那些怨恨成性的人,是需要医学帮助的,如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等。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会走到这一步,但日复一日“心不宽”对身心健康微小危害的“积聚效应”却不可忽视。

养生典范

在苏州举行的“2007年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年届九旬、从艺70余年的老电影艺术家“李双双”——张瑞芳获得“电影艺术终身成就奖”。

在领奖台上,当主持人问她:“您高寿的秘诀是什么?”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铿锵地吐出了七个字:“没心没肺,不记仇!”获得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是许多人第一次听到的长寿秘诀:一不谈清淡饮食;二不谈坚持锻炼;三不谈戒除陋习,而仅仅谈了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没心没肺,不记仇”,一种完全超然的恬淡和洒脱!

是的,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的人和事,人的成长过程确实就是一种“老得快而聪明得迟”的过程;一个人从年轻的时代起,不知要做出多少年幼无知和到老后悔的事情,不知在这个过程中要得罪多少人和被多少人所得罪。如果这些过眼烟云中的点点滴滴都要往心里去,那除了给自己日趋衰老的身躯带来种种不利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孔子讲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期盼。人都六十啦!什么话都能听起来舒服了,什么人看起来都顺眼了,什么过去的恩恩怨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什么利害得失都不往心里去了,不就是“没心没肺”了吗?

无怪乎哲人常常要勉励自己:心轻万事如鸿毛!

但愿大家都能修到“没心没肺”,到90岁还能快快乐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