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心理平衡,远离抑郁
原文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阐释
孔子生活的年代,生存竞争残酷,收入差距悬殊,公共安全和社会变迁使人焦虑,这些今人无比郁闷的“比较”和“落差”,孔子一天也没能躲过去。
然而,孔子生当乱世,无论遭遇如何变化,都始终保持心理的平衡。
面对落差,孔子信仰坚定,既不攀比,也不自卑,“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面对诱惑,孔子操守坚贞,既不媚上,也不媚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样的人,自然能够保持心理的平衡。这也就是孔子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远离抑郁的重要原因。
养生之道
今天抑郁流行,而生存状态远比今人差的孔子却没有患上抑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所谓“抑郁”,是人的一种病态的性格。这种性格的特点是对任何事物都无兴奋点,只是用压制、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心理内向,甚至冷漠,往往爱钻牛角尖。
那么,如何远离抑郁呢?
要想远离抑郁,我们就要向孔子学习——保持心理平衡。
要知道,生活之中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如果不能处之泰然,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抑郁。
以下方法非常简单,但对保持心理平衡非常有效,大家不妨一试。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对自己要求太高,根本力不能及,于是终日郁郁寡欢,认为自己时运不佳,自寻烦恼。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有时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当然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懂得欣赏自己已经得到的成就,自然心情舒畅。
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爱他的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与缺点,何必要求别人来迎合自己呢?
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的时候,很多错事和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与其事后后悔还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把愤怒发泄于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上。
偶然也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世总是从大处看,只有一些无见识的人才会向小处钻。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也无须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便应该暂时把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或看电影等。等到心境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找人倾诉
把所有的抑郁都埋藏在心里,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好友或家人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为别人做点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一个人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精神压力过大,常常会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所以,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自己心力俱疲。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以人作为竞争对象,使自己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与人相处,应该以和为贵,只要你不把人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一定把你看成对手。
对人表示善意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变得平静。
娱乐
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的办法。娱乐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令心境舒畅。
养生典范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对养生保健很有讲究,尤其注重养心。
李渔主张乐观地对待人生,认为睡、坐、行、立、饮、谈等皆可为乐。至于乐与不乐,则存乎一心。
李渔说:“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意即只要能够乐观地对待人生,则到处都是乐园;假若悲观地对待人生,则无处不是苦海。
李渔在谈到“穷人行乐之法”时说:“穷人行乐之方,无他秘巧,也只有——我以为贫,更有贫于我者;我以为贱,更有贱于我者……以此居心,则苦海竟成乐地。”意即当自身处于贫困不得志时,想想比自己更穷更痛苦的人,心理自然容易平衡;若与豪绅富贵者相比,就越比越泄气,越比越不平,这就叫“人比人,气死人”。
为了具体说明其情志养生法,李渔举了这样一个实例:
有一富豪出游在外,住在旅店,时值夏秋季节,蚊蝇很多,帐内蚊虫驱之不出,时遭叮咬,感到十分苦恼。另有一位亭长露宿在帐外,时时被蚊虫叮咬,根本无法入睡,他只好起床不断地进行奔跑和拍打,并且哼着小调以驱赶蚊虫取乐。富豪深感奇怪,便问亭长:“我在帐内仅仅遭到少数几个蚊虫叮咬,就感到烦恼不已、痛苦不堪,而你在帐外遭到那么多蚊虫地叮咬,为何以驱赶蚊虫取乐呢?”亭长回答说:“没有前后比较就没有今天的快乐。回忆前些年,我遭人诬告陷害坐牢,手足均被捆绑,上着枷锁,坐卧不得自由,那时的蚊虫比今天多得多,而我全身四肢动弹不得,只能任其叮咬,那时才真叫痛苦。想想今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驱赶蚊虫,又哪有不乐之理呢?”那位富豪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一切烦恼和痛苦便随之烟消云散。
李渔的行乐养生法,乍看起来似乎有点阿Q精神,实际上却蕴涵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对于现代人也不无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