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为要有约束

行为要有约束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六课 行为要有约束孔子说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这个人要对社会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苏格拉底不幸被雅典奴隶主民主派政府逮捕入狱,判了死刑。

第二十六课 行为要有约束

孔子说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于丹说

学生子贡去问老师:“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怎么样才可以叫做“士”呢?

我们知道,士这个阶层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那种无恒产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阶层,这应该是一个很崇高的名誉。

老师告诉他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这个人要对社会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内心的良好修养以后,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你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这可不容易,因为你不知道你所要承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使命啊。所以这是孔子说的“士”的最高标准。

子贡觉得这个标准太高了,就又问,“敢问其次”。还有没有低一些的标准啊?

孔子回答他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宗族称赞他孝敬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尊长。你能够从身边做起,把你那种人伦的光芒放射出来,用这种爱的力量去得到周边人的认可,不辱祖先,这就是次一等的“士”。

子贡又接着问,还有没有更下一等的呢?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不过,也可以勉强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

大家看到这里以后一定会瞠目结舌地说,这么高的标准才是第三等啊?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情,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不管会有什么后果,也一定给你做到,就是能够实践自己诺言的人只能勉强算作第三等的士。可是,“言必信,行必果”这六个字,今天有几个人能做到啊?

子贡可能也觉得这三个标准太高了,于是又追问了一句说,“今之从政者何如”?现在这些当政的人怎么样?他们算得上“士”吗?

结果他的老师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些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上什么!也就是说,他们离这样一个士的标准还太远太远。

爸爸说

孔子与子贡的这一段问答阐述的是理想之道。孔子在与他的学生谈理想时,并不仅仅认为一个人的志向越高越好,而是重点强调他的内心修养,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放弃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孔子对“士”即知识分子的要求很高,他认为,真正的士就是能以天下为己任,以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全心全意为社会做事为骄傲和自豪的人。只有对国家和人民做了有用的事情,人这一生才算没白过,才算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应该从小就立志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孔子所说的“真正的士”就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楷模。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用自己的认真学习、刻苦努力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不辜负祖国和父母的殷切期望。

听一下下面的故事,看能不能加深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十分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他总是要求自己,为人不能做亏心事,要清白无瑕,不让一点儿污垢沾身。由于他在日常与人们的交往中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和他交往的人,大都称赞他品德高尚。

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苏格拉底不幸被雅典奴隶主民主派政府逮捕入狱,判了死刑。临刑前,狱禁问苏格拉底,还有什么话要交代?苏格拉底想了想说:“我还欠邻居一只鸡,那是几年前借人家的。当时由于手头拮据,没有付人家钱,后来就一直拖了下来。请求您转告我家里的人,让他们务必代我偿还。”

狱禁没有想到这个人临死前要说的是这样一件事,于是又问他:“还有别的大事吗?”“没有了,就这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的为人。”

听了苏格拉底的话,狱禁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热泪,这件事也因此而流传开来了。

看到了吧,苏格拉底就是一个真正的“士”,一个心里装着大家,不管出现什么后果,都能实现自己诺言以不辜负别人对他信任的“士”。

在一个突变的情形下,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有所担当,这其实是我们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所要受到的一种考评。人怎样才能变得无畏,如何可以变得淡定而不仓惶?这需要在心中找到一个符号的寄托。这个寄托不见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宏大目标,也不见得是一种权势、金钱之类的东西,而是能使你变得越来越高尚,越来熠熠夺目的人格魅力,它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做“士”的行为标准。

妈妈说

看了孔子对真正的士人的定义要求,妈妈也觉得,这样的人才算完美。对社会有用,尊重和关爱周围每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注重责任和效率,这样的人在当前社会确实不多。如果我们的社会,人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那么,我们的国家将是多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民会是多么的幸福啊!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孔子所论及的前两种的“士”,我认为,就是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第三等的“士”的要求,就非常了不起,虽然在孔子的眼里,这种“士”只能算是独善其身的“小人”。但我觉得,如果你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你就会自觉地去尊敬身边的人,也会积极地投身到报效社会的实践中去,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孔子在这里谆谆教导他的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孝敬父母,恭敬尊长;要言必信,行必果。他认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否则,只会距自己奋斗的目标越来越远。

接下来,听一则故事,你将加深对真正高尚的人的理解: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节制、恬淡、守秩序、果断、俭约、勤勉、真诚、公平、稳健、整洁、宁静、坚贞、谦虚的美德,特为自己制定了一张《美德分类表》,并且每星期预备一本册子,把这十三种美德记录在册,随后画出七行空格。每到晚上,都要做一番自省功课,如果日间犯了某一过失,就在相应的空格子里记上一个黑点。过一个星期,换一本册子。他希望通过常年累月的自我反省,能够消灭这些代表缺点的黑点。

我们没有必要去制订富兰克林那样一个分类表,更不必把这种方法作为改变不良道德的唯一形式,但我们要效仿富兰克林“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能够在细微之事上自觉地按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实行自我监督。

在《论语》中,一切高远的理想,都建立在朴素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为人立身处世,贵在有崇高的思想、良好的德行操守以及以身作则、言到必行、问心无愧的行事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堂堂正正地行走于人世之间,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